|
发表于 2012-9-6 13: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酸性的么?苏打可中和
( P7 K3 c; k$ D9 T: I网上抄了一段,呵呵:
+ Z. A. ~0 v" C" p----------------------------
# i' |8 T- J3 \7 r7 E) Q蜂毒是一种动物毒素,蜜蜂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卫生武器——蜇针,用来攻击来犯的昆虫及其他动物,使其蜇后麻痹或死亡,因此说蜂毒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人受到100只蜜蜂蜇刺,即可使人中毒,受200-300只蜜蜂蜇刺,可使人致命,根椐蜂毒的药理作用,能使中枢神经受到广泛抑制,心血管系统紊乱、血压下降、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 d7 C/ ?3 k4 ^& ^. m% E但根据中医“适量为药,过量为毒”的理论,蜂毒则是一种良药,药用量及中毒量或致死量相差悬殊,每日蜂蜇刺皮肤蜂毒为0。1mg,现代的中西药也有一些剧毒药物,如一些西药,每次用1 mg或1 mg以下的很多,多用则中毒,因些作为药物应用的蜂毒也没什么例外,虽为毒素,实为良药。/ ]1 k4 s! `+ W
(一) 蜂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3 ~7 y3 v4 M L& N5 z
蜂毒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药理作用,蜂毒中的多肽及磷脂酶A2等具有明显亲神经特性。蜂毒对神经系统产生抗胆碱活性,神经节产生阻滞作用。蜂毒具有明显的中枢性烟碱型胆碱阻滞性能,先引起皮层下部兴奋,后转为皮层和皮层下结构广泛抑制。蜂毒的抗胆碱作用,不公可抑制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还能抑制周围神经系统冲动传导。+ G$ S# B% ^8 L$ o: A$ {! O& D
蜂毒镇痛效果明显,尤其对慢性疼痛作用最佳,蜂毒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扩大痛阈,降低疼痛的敏感性,治疗剂量具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作用,蜂毒对神经官能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b. o0 Y* W7 ?0 n a
(二) 蜂毒的抗炎作用
8 f7 c- l; H2 E ~; _" z4 V" p蜂毒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历史悠久,蜂毒中多肽类等多种有效成分有抗炎作用。可直接抵制炎症,其抗炎作用比同样剂量的氢化可的权强100倍,同时蜂毒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促使皮质激素释放,产生抗炎作用。
4 a; ~+ X6 w! w7 M8 v(三) 蜂毒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j1 H1 P2 o. c4 a3 r. m 蜂毒对心血管系统有显著影响,蜂毒具有降血压作用,抗心律失常,改善脑血流及心肌功能等多方面作用。磷脂酶A2不引起心功能改变,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变外周阻力,促使组织胺释放,引起血压下降。蜂毒肽和MCD肽也能释放组织胺,使血压下降,蜂毒降低血压同时,使脑血流量增加,增加了蜂毒临床实用价值,它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缓解心较痛,对心肌力的增强有良好的作用,对抗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
' r: y$ l# D D. X+ x7 J(四)蜂毒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9 ?$ J( _% {8 n9 T0 K+ g( k蜂毒有抗凝血作用,使凝血时间延长,血液凝固迟缓。蜂毒能影响一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如抑制凝血活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凝集作用降低,对防治血栓和栓塞十分有益。
4 q$ V+ L. U1 S/ {8 u蜂毒有溶血作用,但治疗剂量尚不能引起溶血,遭受大量蜂蜇时出现血红蛋白尿,蜂蜇致死者出现广泛的出血和溶血改变,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蜂蜇。
! e1 ^5 L% U7 K" m2 J( b$ v(五) 蜂毒的抗菌作用: d. e: f5 u1 w. N5 u# b
蜂毒对革兰代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蜂毒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蜂毒不但有直接抗菌作用,还可增加消炎药青霉素,磺胺抗菌作用。
* h) i- E5 d4 K& l(六) 蜂毒的抗肿瘤作用3 B/ {3 t$ t! O. L7 o4 \! w
蜂毒能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对肿瘤细胞的破坏作用大于正常细胞。& f R1 W4 G7 e( s3 N
(七) 蜂毒的防辐射作用8 l6 l9 m+ H4 F1 |& y" j
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提高动物的成活力,蜂毒有保护和复苏造血细胞的潜在作用,防止由辐射所引起的骨髓和脾脏的退化现象。
) f/ @* w7 @7 V. `, |2 F9 W4 m& b蜂毒疗法的适应症
1 v! v9 H7 u5 n8 a' G# t- C) C2 m' c(一)胶原病或自身免疫缺陷疾病
% m# ]. T' B% S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红班狼疮、痛风
% a4 r: n P$ }+ I& A$ k(二)神经系统疾病( ^& G D( \% M% T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外伤性癫痫、神经痛(如坐骨神经疼、三叉神经)神经炎、偏头痛、痴呆
+ j2 r6 ~3 k9 X/ E9 J. i4 [/ k(三) 运动系统疼痛/ }! O$ o# i7 _- n. \
腰间盘椎突出症、肩关节炎、肩周炎、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颈椎病、网球肘。) a1 ^: |* |& r9 a6 B. {
(四) 心血管系统疾病2 q6 B7 F/ m! S6 g8 M$ y) M
高血压、心肌炎、心律不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膜炎、下肢静脉曲张、脑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2 W' q% w9 t, R j& S
(五)变态反应性疾病
3 N4 d+ k* I8 H: b+ K9 h' ^4 @; M支气管哮喘、寻麻疹、过敏性紫癜,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鼻炎
$ X( V8 Q0 H" A0 V" a8 l3 o, {. u(六)外科疾病, { L& h- {- z9 p4 F4 j+ H0 u
骨关节疼、腱鞘炎、腱鞘囊肿、下肢慢性溃疡、疤痕疙瘩、良性肿瘤、肌萎缩、小儿麻痹、慢性阑尾。
; I4 m* d' [& i- t(七)妇科疾病7 ]! r" q1 F+ T2 |) @* h8 o
更年期综合症、附件炎、盆腔炎# i" k8 j6 u8 s% J; f% y2 X
(八)内科疾病$ P* f- j! A1 A- \$ D1 @
早亢、白细胞减少、贫血、肝硬化 T1 U E- |1 c4 y V; T
(九)皮肤科疾病3 X, R6 I" Q3 C+ o% N: s4 ~1 l
多形红斑、感光性皮炎、皮肤结核、银屑病、皮炎、慢性皮肤病
" o9 P& O; r& c& Q(十)其他疾病7 Z5 R* ]2 L' `$ d' V1 s
落枕、遗尿、阳萎、运动员肌肉拉伤、挫伤、慢性疲劳等。- \" ?( i; [% C) a# ? |
蜂毒疗法的禁忌症
: z4 ~; m% f4 M" V1孕妇:一般不予蜂毒治疗,以免流产或胎儿畸形。5 X$ s8 R+ j n4 `1 l6 W) ~# @0 G4 C
急腹症:婴幼儿疾病、性病、先天心脏病、蜂蜇过敏或过敏体质、肾炎、肾病变、全身虚弱。
. s' q! ^* v8 Z& h: i蜂毒应用注意事项4 {/ a* A+ s2 {$ n
1、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蜂疗的反应要正确对待,出现局部或周身反应是治疗中的正常现象,中途停止治疗丧失了良好的治疗机会,反应越明显疗效就越好,反应期过后,就是病情好转期的到来。+ I3 ~4 H6 I5 ~1 n( n' D6 P' W
2、蜂毒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用蜂王浆、蜂蜜、花粉、蜂巢治疗能增强体质,早日康复。( f# G/ S" A0 d2 l7 B, E, _ g
3、 配合其他疗法,以增强治疗效果,如中西药、理疗、磁疗、光疗、洗浴疗法,同时还可以配合体育锻炼。
& `9 p& T8 ^ f+ ^9 j; n' y1 |4、为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准奋如盐酸肾上腺素、麻黄素、氢化可的松部分药物。
1 [3 L) H4 f, F. @ C1 \: Q5、酒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大汗淋漓、极度衰弱、孕妇、幼儿不宜采用蜂毒疗法。- c0 O* `3 e2 u+ _8 ^: D9 C* C
蜂毒的临床应用; p) I7 S) H+ r# s
1、腰椎间盘突出症:蜂疗取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环跳、昆仑、" \7 l6 s% \( O; w# o+ R8 E$ Y
伏免、阿是穴,本病要坚持5-6个疗程,不能轻易放弃治疗。+ e/ [& l, C2 U# [& q4 v& H
2、 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属用力不当所致的腰部各组织损伤的总称,俗称“闪腰”,6 b0 I6 U9 a Z+ X2 @( U
急性腰扭伤由腰肌强力收缩,脊柱急骤屈曲或扭转所引起的骶棘肌与腰筋膜结合部的撕裂伤。伤后腰部剧痛,腰肌痉挛,腰部僵硬,运动受限,活动时则疼痛加重。
% e6 h4 V& X$ [7 Q5 r取穴:阿是穴为主、肾俞、委中、命门、承山、晴明、至阴5 K8 p; |5 S& d( X# s5 k. h" ~- K% u
3、 慢性腰部劳损:是指腰部各种软组织、椎间盘或骨关节,经长期超负荷劳动或活动所致的慢性损伤,或急性腰部扭伤迁延不愈,主要症状是腰部慢性疼痛,过累则加重,休息可减轻,但无明显功能障碍。* Q8 @; H% u5 I: H5 ]8 U% X8 q
取穴:委中、腰部夹脊穴、肾愈、关元、阿是穴。$ g/ N/ n& ^& b% j3 A9 \
4、颈椎病
; p \* I: x, Z2 ]0 l) Q颈椎病是指颈椎骨关节退行病变,损伤、风寒、头颈位置不当可透发,为中老年常见病,好发于颈4—7椎间隙。
; t5 q, u: {) i% K/ R5、肩周炎1 ]1 G4 d: C) _1 D8 P# I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以长期肩部疼痛为特点,肩关节功能障碍,晚期可引起肌萎缩。! y1 v& Q0 h2 V- @) Z6 y9 B" b% o$ V
取穴:肩贞、曲池、天宗、手三里、合谷、肩髃5—6颈椎旁、肩周围阿是穴。: s& X. c1 f: p* F8 W
6、强直性脊柱炎
7 H0 O7 {: m, d3 S/ _可能与遗传、感染、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或变态反应有关。( k3 Q+ x$ k% e7 D, b! }
取穴:大椎、颈夹脊、胸夹脊、腰夹脊、陶道、泉柱、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腰俞、长强、大杼、风门、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委中、阿是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