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0:48:12

不要费心学习五花八门的中蜂养殖技术,知道野蜂成败原因就懂了

作者    追花精灵   (摘自头条)

   现在的中蜂蜜(土蜂蜜)几十元一斤,甚至能卖到一两百元一斤,就有些人想靠养蜂致富。养几十上百群蜂,只要能收几十上百斤蜂蜜,收益也是不错的。很多初养蜂的选择养中蜂,就是因为中蜂蜜价高还容易养殖。可真正养中蜂才发现也不容易,养一年蜂也没发展起来,蜜也没看见,甚至会发生蜂病虫害,白白投入精力和饲料,蜂越养越少,根本收不到蜂蜜,许多人把失败归咎于不懂养蜂技术,就尽力学习养蜂技术,从网上看各种各样的人介绍怎样让中蜂扩繁的绝招,怎样增产的妙方,怎样治病的良方……各种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层出不穷让人无从选择!
   可是大家认真想过没有,好多野生中蜂没有人养也会生活得很好,没人饲喂没讲究繁蜂,一年下来也会有不少存蜜啊!比一般家养蜂不会差,比起精心饲喂,拼命繁蜂的人工中蜂群还要好。从中大家应该明白,所谓的中蜂养殖技术是不能乱学的!
   中蜂还保留着原有的野性,能顺应自然变化,适应能力强,具备足够的野生能力,能不靠人管理就活得很好,这是中蜂最大的优点。人工养殖中蜂与野蜂是一样的,我们只要仔细想想什么样的环境下野蜂生活得最好,什么原因会造成野蜂灭绝?在养殖中蜂时就要尽量模仿野蜂喜欢的生存环境,避免有可能灭绝的问题。
   一,野蜂都喜欢阴凉舒适的洞穴、岩壁、树洞里,阴暗,凉爽才是中蜂最喜欢的。
养殖中蜂最重要的就是给蜂群一个喜欢的蜂巢,能够保持阴凉舒适,才能留住蜂,养好蜂。有的人随便弄个木桶木箱,甚至想用塑料桶来养蜂。想想,你准备的蜂箱放在室外,在日光下,里面会是什么感觉?闷热难当,四处透光是很可能的吧?薄薄的木板怎么挡得住冷热变化?地面温度冷热变化很大,高温时可能有六七十度,外面的空气是很容易影响蜂巢温度的。只要蜂巢温度异常,就会引发许多蜂病虫害。如果想养蜂,就从准备合格合适的蜂箱开始。要认真盖上覆布保持蜂巢阴凉,要把蜂箱抬高点,避免地面温度影响,也躲开敌害侵入。      
   二,野蜂什么时候产子繁殖,什么时候造脾,都是根据气候条件和蜂群状态来的,该怎么做比人清楚,养蜂人不能随便干涉蜂群产子造脾。
蜜蜂进化了千万年,有自己完美的社会制度和工作方法,每只工蜂不用谁教就清楚该做什么。蜜蜂被人工养殖了也不会听从人的摆布,该做什么有自己的原则。养殖者如果想违背就要付出代价,很可能带来灾难。
   意蜂可以进行饲喂促使繁蜂,那是建立在强盛蜂群的基础上,用密集繁蜂来应对不利的气候变化。可中蜂是难以达到意蜂群那样的蜂数的,盲目饲喂多产子,会因为难以维持正常蜂巢温度,难以抚育大量幼虫而使幼虫夭折,工蜂累死幼蜂体弱,反而会使蜂越繁越少,蜂病频发。养殖中蜂只需要保证蜜粉充足,调整合适的蜂群状态,坚持用年轻优秀蜂王,就不要急着让蜂王多产子,也不能随便提前繁蜂。造脾也是根据蜂群发展来的,蜂多脾才多。我们都知道野蜂窝是挤挤挨挨、密密麻麻的。蜜蜂都喜欢密集,只有蜂巢里每个角落都有蜂才能维持正常蜂巢环境,病菌病毒,虫卵敌害才能被蜂及时发现,清理出去,这样蜂病虫害才不会有滋生爆发的机会。养蜂千万别多加脾,蜜蜂不造脾也不能想办法让蜂造脾。脾多了十分有害,蜜蜂不造脾就证明不能加脾了,非要造脾对蜂就有害。
   三,野蜂巢里没人取蜜,所以能安心发展。养蜂要保证蜂巢里存有蜜蜂,这样蜂群才能正常发展。野蜂能活下去主要就是没人取蜜,一直吃优质蜜粉体质好,能抗病。可人养了蜂后有蜂蜜就会取出来,因为能用白糖浆饲喂,就放心大胆取蜜,使蜂群遭遇挨饿的恐慌,用白糖浆饲喂使蜜蜂体质差,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劳动,也难以抵抗蜂病。这样蜂就越来越难养了,最终收益更少了。任何时候,必须保证蜂巢里存有蜜蜂,尽量少用白糖浆饲喂中蜂。要明白蜜粉源枯竭时候蜂群该怎么样度过。
   再来说说野蜂灭亡的原因,也就知道养蜂失败的因素。
   一,熟悉野蜂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是多么强盛的野蜂群,最多不会兴旺一两年,野蜂多半都会被巢虫毁灭。之所以野蜂逃不了巢虫的危害,关键是野蜂的巢脾用久了以后容易滋生巢虫。而且野蜂窝没有密闭的环境,蜡蛾容易进入蜂巢产卵。所以养殖中蜂一定要勤换巢脾,不能让蜂巢脾用的太久,一年必须要换一次巢脾。蜂箱也要注意严密,不能有破洞缝隙,让蜡蛾钻入蜂箱产卵。一定要保证蜂脾相称,让工蜂有能力清理巢虫卵及幼虫,使巢虫没有存活的机会。
   二,野蜂因为没有人控制分蜂,会产生多个自然王,多次分蜂,使蜂群减弱,难以存活下去。野蜂都是自然分蜂,交替换王的。当蜂群繁盛以后,会产生多个自然王台,如果蜂王没有能力毁掉剩下的王台,就可能会造成多次分蜂。蜂越分越弱,弱小的蜂群难以应对自然的变化,最终可能会灭绝。人工养殖中蜂一定要控制分蜂飞逃,要勤换蜂王,才能维持强盛的蜂群。不能任由分蜂飞逃的发生,不能只养弱小的蜂群。弱小蜂群难以养殖,也难以繁盛起来,而且没有收益。弱小蜂群培育出来的蜂王也不会优秀,难以维持强群,这也是中蜂产蜜量低,容易得病的原因。
所以中蜂养殖者不需要学习五花八门的中蜂养殖技术,只要仔细琢磨野生蜂是怎么样存活下来,发展起来的。知道了野蜂成败的原因,就明白了养蜂成功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自己想明白的问题,在实践中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成功养蜂方法。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0:55:08

      中蜂保留野外生存能力是最大幸事,不要用复杂的养蜂技术害了中蜂    作者   追花精灵
   作为昆虫蜜蜂能被人类喜爱并且养殖,似乎是昆虫界值得夸耀的事情。毕竟昆虫那么多,有资格被人类养殖的极少,而且蜜蜂也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蜜蜂不仅蜂产品被人们喜爱,其勤劳的精神一直被人们赞颂。也许在昆虫王国里,蜜蜂是挣足了面子,为大家所羡慕吧!   
    可是仔细想来,蜜蜂被人养殖是否真的是很幸运的事情?给蜜蜂带来的是福还是祸?蜜蜂作为昆虫对人类是不存在任何感情的,勤劳的目的也是为了蜂群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让蜂族发扬光大,遍布世界各地,是蜜蜂奋斗的动力。这一点蜜蜂是基本达到了,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蜜蜂已经有了完美的生存之道,有完善的蜂群制度,足以应对自然变化,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能够安然的生存下来。虽然世界蜂种很多,但他们都是血缘关系非常相近的同族,品性的不同也是因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发生的改变。可以说,只要有花开的地方,只要有蜜粉源可以采集,就有蜜蜂的踪影,蜜蜂就可以生存下来。而人类为了获取蜜蜂的蜜粉以及其他蜂产品,开始了人工养殖,也在改变着蜜蜂的特性。为了使养殖蜜蜂达到最高的效益,人类发明了养蜂技术以及蜂种改良的办法,使蜜蜂按照人类的要求而变化。这样就产生了与原来野生蜂种品质不同的蜜蜂,比如世界上四大蜂种都是因为人工改良才有了优良的特性。但这样的改良也使蜜蜂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比如我们熟悉的意蜂因为追求强群增产,培育出产子量高,能维持强群,高产高效益的意蜂品种。可这样强盛的意蜂群是难以应对蜜粉源枯竭时候,在严寒酷暑下繁蜂也充满风险。而且意蜂的抗螨性被忽略,能抗螨的意蜂品种消失了,难以抗螨使意蜂永远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现在的意蜂如果离开了人的管理是根本不可能活下去的,在自然中也难有意蜂野生品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蜂被人类养殖并不是幸事,丧失了在野外自由生存的能力,失去了在大自然自由生活的空间,必须依赖人类而生存,算不上自然的精灵了。    而这样的后果,对大自然也不是一件好事。如果野生的蜜蜂品种减少,就会有很多植被因为没有蜜蜂授粉而充满危机。毕竟养蜂人去的地方有限,绝大多数植物还是要依赖野蜂授粉。
   可我们的中蜂虽然也有人工养殖,但是没有进行特殊的蜂种改良,还保留着原有的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这对于中蜂来说是特别幸运的事情。中蜂还是自由的,还能穿梭于自然界为很多植物授粉。作为养蜂人,我们也要把优良的中蜂品种保留下去。我们养殖中蜂一定要遵从中蜂的本性,不要过多的干涉蜂群的活动,不要不讲道理的刺激蜂王多产子,不要随便饲喂中蜂,更不能滥用药。如果充满贪念,盲目的追求高产,给中蜂带来的就是灾难了。想一想,现在的中蜂是不是越难养了?是不是中蜂也爱得多种蜂病虫害了?是不是不进行饲喂也活不下去了?这其中有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不正当的人工管理原因。当我们不顾蜂群的抚育能力,不管气候条件任意繁蜂时,工蜂难以照顾好幼虫,难以维持正常的蜂巢环境,使幼虫夭折,病菌病毒滋生,就造成了烂子病、囊状幼虫病的爆发了。勉强抚育出来的幼蜂也因为体质虚弱,难以抵抗疾病,才会造成蜂病频发。
   人工养殖蜜蜂使蜂群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失效,中蜂品种越来越差。很多中蜂养殖者在自家蜂群里自然的培育蜂王,就造成了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也使大量的劣质蜂王存活下来。这样,优秀蜂王出现的几率减少,还因为劣质蜂王的存在,使优秀蜂王杂交后,品种变差。人工养殖中蜂不一定非要进行人工培优蜂王,但我们一定要尽量让优秀蜂王存活下来,让劣质蜂王及时淘汰,优秀蜂王的基因要想办法扩散,要在自然中发现优秀的中锋品种,这样就不会有蜂种退化的问题,中蜂品种才会越来越好。蜂王的产子量,蜂群的抗病能力,采集能力,繁殖能力,抗寒耐热能力,饲料消耗量,性情等都是由蜂王的特性来决定的。如果各方面表现优良的蜂群,这个蜂王就是优秀的。尽量用这样优秀的蜂王,养蜂就会容易的多,而且经济效益也会高。所以中蜂人不必要追求复杂的养蜂技术,只要让蜂群住得舒服,吃得好,然后找到一个优秀的蜂王,养蜂就成功了。意蜂的养殖方法使意蜂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中蜂不要步其后尘。而且照搬意蜂的繁蜂养殖方法,也难以成功的。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1:21:35

         蜜蜂患病真的是蜜蜂抗病力差吗?其实病根在养蜂人身上       作者   蜂野人家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气候的突然变化,常常导致那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人生病。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下,我们很容易把蜜蜂患病归结为蜜蜂自身抗病力差,但是我们却很少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蜜蜂抗病力差。有时养蜂人会很郁闷,为什么好好的一群蜜蜂却突然患病?是什么原因导致蜜蜂自身抵抗力下降的呢?其实归根结底病根还是养蜂人引起的。   
   中蜂烂子原因:高温或低温提脾检查造成幼虫死亡烂子;蜂少子多哺育不良烂子;感染中囊病毒烂子。
   每个养蜂人都很喜欢诱捕野生中蜂和去野外寻找野生中蜂,本能就认为野外的中华蜜蜂比人工饲养的中蜂要好。因为养蜂人亲眼看到了野外中蜂能维持大群、产蜜高、蜂王体大饱满产卵力强。但是养蜂人却无法判断出看到的野外中蜂的来源,有些可能也是人工饲养的中蜂分蜂到野外的。所以养蜂人看到的野外中蜂比人工饲养的好是因为野外中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而人工饲养的中蜂却是按照养蜂人的意愿生存的,两者一对比就知道为什么人工饲养的中蜂容易患病。      野外中蜂大多以石洞、泥洞、树洞安家。这些筑巢点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和隐蔽。蜂群结团筑巢,中间巢脾大,两边巢脾小,蜂群容易结团保温,基本都是蜂多脾少,哪怕是小群抗逆性强,都不容易患病,而且发展还很快。现在人工饲养的中蜂除了土法木桶养蜂保持蜜蜂自然习性外,活框饲养很少能按照蜜蜂的生活习性来。一方面活框饲养蜜蜂不能有效的结团育子,另一方面人为干扰过多,再加上蜂箱不能保证冬暖夏凉,导致蜜蜂体质在幼虫期就先天不足,常常导致蜜蜂无法抵抗病菌而患病。 那么蜜蜂体质先天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养蜂人导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容易患病蜂群都有一个共同点,养蜂人勤检查勤摇蜜。首先养蜂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开箱检查蜂群,但是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开箱检查的。如果是低温或高温天气,开箱检查容易导致巢温失调,温度的变化对幼虫的损伤是很大的,可能导致蜜蜂幼虫死亡,封盖的幼虫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导致不能正常羽化,就算羽化出房后体质也是打折扣的。蜜蜂紧贴巢房抖动身体产热给幼虫和封盖子脾保温摇蜜对子脾和幼虫的损伤很大。摇蜜首先要抖蜂,已对幼虫和封盖子脾造成影响,再加上摇蜜时的离心力作用,幼虫和封盖子脾被转的晕头转向,体内翻江倒海,严重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封盖幼虫的羽化。有些蜂农为了不让水蜜和封盖成熟蜜混一起,会先把水蜜摇出,然后再割封盖蜜房再摇一次,幼虫和封盖子脾经过两次的离心力作用,不死也残了。同时这段时间幼虫无法得到工蜂的正常饲喂,摇蜜后蜜蜂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秩序,清理巢脾上剩余的蜂蜜,蜂巢也没有充足的成熟蜂蜜饲喂幼虫,而且幼虫经过摇蜜离心力的影响估计要断食一段时间。要知道幼虫从卵孵化后到封盖,每日要接受工蜂饲喂1300余次,所以说摇蜜对幼虫的哺育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化蛹期的幼虫造成损伤。特别是大流蜜期到来,基本每隔几天就要摇蜜一次,幼虫和封盖子脾受不了这样频繁的摇蜜折腾,流蜜期结束后蜂群群势严重下滑。所以说摇蜜的蜂群要比只割蜜的蜂群发展慢,而且残疾蜂多,蜂群整体寿命短。摇蜜之后几天会看到蜜蜂脱子和蜂箱前有很多残疾的新蜂爬行,蜂群的整体抗病能力弱,抗逆性差,如不能保证蜂多脾少,很容易感染病菌患病。 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蜂蜜从巢房中分离出来,有的幼虫也会被甩出来现在养蜂人喜欢人工培育优良蜂王,觉得只有优良蜂王才能维持强群,增强蜂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当然好的蜂王有好的基因,能对某种疾病有特定的抵抗力,但是却不能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抵抗力,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再好的蜜蜂也经不起养蜂人频繁的打扰折腾,养蜂重在“养”,养蜂人不能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养蜂,而要按照蜜蜂的野外生活习性养,做到管理上能符合蜜蜂的生活习性,这样才能养出体质健壮的好蜂,从根本上减少蜜蜂患病的概率。

七彩好阳光 发表于 2019-9-13 21:30:15

说得好!赞一个。   

原野牧蜂 发表于 2019-9-13 21:43:26

      我就多次说过,养中蜂嘛 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认真观察研究 记录探讨野生中蜂成长发展的历程,才能在养蜂的手法和养蜂用箱的研发上有所突破~
      养中蜂最好还是从诱蜂起步,因本地的物种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 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 蜜粉源等诸多自然条件,养蜂用箱的设计要观察野生中蜂的巢穴 巢脾,打造出迎合中蜂习性的玩蜂神器~
      前人积累的成功经验 也值得借鉴和践行,如“要想中蜂兴 一年三换新”;土养模式虽说蜜获性价比较高,但“三换新”的操作不便捷,两箱叠加 土活整合的运作就能很好的兼顾了土活养蜂两方面的优势~
      在种蜂场周边的荒地适时撒播不同种类的蜜源植物,总比喂营养单一的白糖水对中蜂更有利,也能更好的预防中蜂病害的产生和传播,设计合理的基架整合活动底板的运作 就能随时随地降下底板 搞箱底的清理卫生工作,还得巢虫老妈干瞪眼~
   分蜂那是蜂种得以延续的一种手段,尽量要顺其自然,春秋两个分蜂旺季前,我都用备箱更换出养箱,适当处理后到不同的大山里诱蜂,诱到的蜂群有子蜜脾后再搬回并入生产模式的场子,这样就能很好解决了 同基因重组造成蜂群退化的现象的产生~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2:19:36

727918054 发表于 2019-9-13 21:43
我就多次说过,养中蜂嘛 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认真观察研究 记录探讨野生中蜂成长发展 ...
张老师,给你提个建议,如果不想推广你认为有独创性的养蜂技术,以后就不要屡屡在跟帖中笼统地说那一段几乎同样的话,因为这样会让蜂友对你产生误解,甚至厌恶。你说的没错,技术是你自己的,别人没有权利无偿获取,你可以转化呀,把你的箱做成商品,卖给蜂友,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2:28:11

传统中蜂养殖最后的结果,是淘汰还是大力发展?听听养蜂人怎么说
作者   蜂部落

传统中蜂养蜂路还可以走多远的问题,就蜜蜂养殖的现状来说,蜂部落认为传统中蜂养殖的路是还有更遥远的距离,从目前传统中蜂养殖的路来看,其实传统中蜂养殖道路并没有走到尽头,严格说是走向了一种新的道路,这种道路更加科学,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毕竟传统养殖的中蜂是我国中蜂养殖的根本,就算活框养殖技术再发展,短时间想要淘汰传统养殖方法是比较难的,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传统养殖中蜂的优点 传统养殖中蜂的缺点我们不必说,主要就是移虫育王困难、合并蜂群困难、取蜜麻烦、分蜂麻烦、寻找蜂王困难。看上去似乎传统中蜂养殖的麻烦很多,但是我们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其实传统养殖的中蜂是最适合业余养殖的,因为活框养殖的中蜂管理是以蜂脾为单位,有五脾蜂我们管理的话就要管理五个蜂脾,这样的群势在我国大多地方都是可以达到了,多的甚至到达十几脾,虽然看似简单,但是管理上消耗的时间却是传统养殖的无数倍,而传统养殖的中蜂是以蜂群为单位管理,不管我们蜂群群势有多强,养蜂人都是不会逐脾检查的,所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由于野生蜜蜂长期在树洞中生活,采用传统养殖的中蜂也更加喜欢传统的养殖方式。
   传统养殖中蜂的路还有多长? 以蜂部落的观点来看,传统养殖中蜂的路并没有到尽头,应该说未来传统中蜂会走向一种新型的养殖或者综合养殖上,而这些新型的养殖也会把传统养殖中蜂的方式进行改进和延伸,所以短时间传统养殖中蜂的路并不会到尽头,从业余养殖中蜂的角度来说,传统养殖中蜂的方法可能还会得到重新发展,所以蜂部落认为传统养殖中蜂的方式短时间并不会消失,但是会出现新的形态。   
   未来传统养殖中蜂的形势如何? 其实就目前来说,很多朋友还追求传统养殖中蜂的蜂蜜,这是一个商机,如果可以大量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蜜蜂,相对来说蜂蜜的销售会比活框养殖要好,而从大规模养殖蜜蜂的角度出发,蜂部落认为传统养殖中蜂的规模要大于活框养殖,比如我们一个人活框养殖中蜂只能养殖一百箱,但是传统土养就有可能养殖上千箱,主要就是传统土养以蜂群为单位管理,而活框养殖以蜂脾为单位,实际上一张蜂脾上消耗的时间就已经有一个传统土养的蜂群消耗的时间多,从效率上来说其实活框养殖并不占优势。所以蜂部落认为未来传统土养的蜜蜂将会呈现出下面的趋势第一:新的养殖方式不断更新要说传统养殖方式已经消失,这是不对的,蜂部落认为只是蜂箱的改进,在过去传统养殖的蜂箱比较随意,不科学,根据个人的喜好而选择,导致在我们心中形成的传统土养中蜂形式多种多样,而不同点只在于蜂箱,也就是蜂箱的形式不同,一般以板箱和桶养占据多数,这样的蜂箱大大小小算下来足足有一百多种,但是典型的特征都是没有使用巢脾,以蜂群为单位作为管理,从这点来说,其实传统土养的中蜂早就进行了升级,我们常说的格子箱养殖方式,其实就是传统中蜂养殖的升级版。未来格子箱是不会淘汰的,只会进行更加科学的改进,从这点来说传统土养的中蜂已经有了新的形态,而这种形态将会维持较长时间,在这个时间进行升级和改进,毕竟这是最符合中蜂养殖的方式,短时间是不会被淘汰的。 第二:活框与土养的结合会成为趋势其实现在很多养蜂人都发现了传统养殖蜜蜂节约时间,几乎所有的工作就是取蜜,在过去传统土养的中蜂难以发展的原因在蜂部落看来主要是巢虫严重,换王困难,但是在活框养殖技术出现以后,虽然传统土养的中蜂养殖操作上还是有一些问题,但是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了,而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传统土养的中蜂节约时间,加上活框养殖技术对传统土养中蜂的弥补,蜂部落认为未来的趋势是活框养殖技术与传统土养的结合,活框养殖技术主要用来育王繁殖,而生产还是传统土养的中蜂。第三:粗放式养殖将会受到重视在蜂部落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粗放式养殖,其实从粗放式养殖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大规模的蜂群管理,从大规模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主要问题是工作效率的问题。采用粗放式养殖将会更加有效的利用蜜源,让蜜蜂拥有充足的蜜源的同时,蜂蜜的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而未来蜂蜜的质量要求会越来越高,从目前养殖的情况来看,活框养殖100箱蜜蜂一个人根本管理不下来,但是如果我们采用多个蜂场,一个育种场,几十个生产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活框养殖作为育种场,为几十个蜂场的土养中蜂提供蜂王和蜜蜂,从这种养殖的角度来说,蜂部落认为单人养殖蜜蜂上千箱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庭养殖蜜蜂达到数千箱也没有问题,因为主要工作无非换王取蜜,换王可以结合取蜜,这实际上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但是活框养殖是达不到这样的养殖规模的。   
   总结:传统养殖的中蜂,短时间并不会被淘汰,甚至有可能得到大力发展,因为这是比较符合中蜂养殖的方式,也是目前看起来麻烦却最节约时间的中蜂养殖方法,可以合理的利用蜜源,便于大规模养殖,而未来对蜂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采用饲喂取蜜的方式一旦无路可走,传统养殖方式仍然是主流。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2:54:56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蜂的发展?缘何今日中蜂还是“试验品”?   
作者    蜂部落

对蜜蜂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就目前我国饲养的蜜蜂来说,意蜂属于外来物种,但是养殖规模却是最大的;中蜂是我国本土蜜蜂,但是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如果我们对蜜蜂不了解,可以看蜂箱,可以说意蜂养殖的蜂箱比较少,最常见的就是郎氏意标箱,其它的活框蜂箱是用来养中蜂的,什么十六框标准箱,高窄式中蜂箱、十框标准箱,这些虽然是活框箱,但是都不是意蜂标准箱。咋一看去,似乎中蜂箱的种类比较丰富,但是问题也比较多,虽然说活框养殖的出现加速了中蜂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明显,可以说中蜂养殖的发展步伐还是缓慢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呢? 中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缺失 ,可能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一个问题,截止今日,我们所谓的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说明是中蜂还是意蜂,但是如果去追根究底,比较全面的蜜蜂生物学特性都是意蜂的生物学特性。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有的专家不好说明还是怎么回事,很多书籍上在介绍蜜蜂生物学特性的时候并不会单独的说明是中锋生物学特性还是意蜂生物学特性。如果抛开意蜂生物学特性不说,蜂部落实在找不到关于中蜂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多少报告,似乎还是最初的几个问题,分蜂性强、耐寒耐热、抗逆性强。其实要说中蜂的这几个生物学特性,蜂部落认为这也不是专门的中蜂生物学特性,我们仔细看看会发现,中蜂的这几个生物学特性都是有对比性的。如果没有意蜂,可能中蜂就没有分蜂性强的生物学特性、如果没有意蜂、中蜂也不会有耐热耐寒的生物学特性;如果没有意蜂,中蜂的也不存在抗逆性的说法。所以就蜂部落看来,这几个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还是在与意蜂生物学特性作比较,是建立在意蜂生物学特性上的,严格说起来仅仅是与意蜂生物学特性的一种比较。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问到为什么中蜂分蜂性强?为什么中蜂抗逆性强?为什么中蜂耐寒耐热?可能能够回答的人就不多了。所以在蜂部落看来,中蜂的发展缓慢,与中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缺失不无关系。    中蜂箱的混乱 说到蜂箱这个更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朋友一说中蜂箱,第一反应就是懵的,因为中蜂箱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如果不分活框与土法,各种数下来乱七八糟的可能有数十种,于是在活框箱出现以后中蜂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完全忽略中蜂生物学特点(毕竟没有研究),蜂箱改大、改小、改宽、改窄等等什么样的都有,虽然说有一个话说的中标箱,但是也只是某些区域适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管适不适合,讲究用着,实在不行再改改,于是,中蜂沦为了以意蜂为参照物的实验品,一下搬入“贫民窟”、一下又住进了“大别墅”,反正就是不知道中蜂喜欢什么样的蜂箱。造成中蜂生物学特性研究失败的原因 第一:为什么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那么精细?这还是对比,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为什么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那么精细,被全球的养蜂人使用。其实这个问题蜂部落认为还是与我们研究专家有关系,意蜂的研究,可以说在养殖上朗斯特罗什占据了一个无可取代的地位,把意蜂的商业化养殖推向了一个高潮,像这样的养蜂研究人员,很少见,毕竟一辈子就耗在蜜蜂上,仅仅是一种爱好的开始,并非商业。第二个人是俄罗斯的塔兰诺夫,塔兰洛夫在养蜂上究竟赚了多少钱,或者说生产了多少蜂蜜这个已经无从查起,但是可以这么说,塔兰诺夫对蜜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蜂部落认为,意蜂的发展,这两个人的贡献最大,毕竟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做出了那么多的实验,的确是值得敬佩的。    第二:为什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会缺失?蜂部落认为造成中蜂生物学特性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说大致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中蜂的分布:中蜂不像意蜂那样几乎全球分布,仅仅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几个国家,数量没有意蜂那么多,所以当时的朗斯特罗什就算想要研究中蜂也没有研究的蜂种、塔兰诺夫也没有中蜂可以研究,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位对养蜂事业贡献最大的两位大专家都没有接触到中蜂,导致了中国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缺失。二是国内专业人士的研究目标不一样:曾经蜂部落问过一个比较权威的农业专家,究竟中蜂的工蜂产卵后出现王台,蜂卵是偷来的还是工蜂产下的,专家的回答是他自己也发现严重工产的蜂群会出现王台,但是不知道究竟是工蜂产的还是偷来的,只能估计是偷来的。这个问题应该说是实打实的中蜂生物学特性问题,在蜂部落的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中蜂新的特性,比如中蜂的王台会不会出现真的把工蜂卵作为蜂王培育,培育出“雄蜂王台”、中蜂分蜂的时候是不是全部都要在附近停留,停留的原因是什么,不停留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其实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中已经用无数的实验得以证实,但是中蜂在这个问题上,实际上还是用的意蜂的生物学特点,具体的是不是这样,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在这个问题上,专家表示这样的研究意义不大,作为专家应该向着蜜蜂能够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或许这就是中蜂生物学特性研究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中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究竟有没有意义? 其实在蜜蜂养殖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草根研究人员还是发现了很多中蜂生物学特点的,只是比较杂乱,就像塔兰诺夫与朗斯特罗什的蜜蜂研究也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能够研究出来的,只是他们有那个条件去研究,并愿意为了这种我们看似没有意义的研究去奋斗。要说中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没有意义,蜂部落认为这是不妥的,意蜂养殖那么成功,不得不说与意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严谨性有着重要关系。所以蜂部落认为,阻碍中蜂发展的最大障碍正是我们很多朋友认为没有意义的中蜂生物学特性,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连中蜂的习性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养好中蜂呢?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7:58:00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中蜂的发展?缘何今日中蜂还是“试验品”?   
作者    蜂部落


我也很困惑,养了5年了,有时候感觉自己入门了,有时候又感觉自己还在门外,我问了很多老的养蜂人,他们还是那句话图片是别人的,蜂是自己的,这么多年过来,看了大家的帖子,我这段时间的感受是我们缺少等待,很多时候太急了,颜师的那句话我还是赞同的,取蜜只取盈余,

黑哥 发表于 2019-9-14 08:04:24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7:58
我也很困惑,养了5年了,有时候感觉自己入门了,有时候又感觉自己还在门外,我问了很多老的养蜂人,他们 ...

既为盗者,须知盗也有道,适可而止,戒贪戒狠,方成大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永远是个小偷。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8:11:32

黑哥 发表于 2019-9-13 2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蜂保留野外生存能力是最大幸事,不要用复杂的养蜂技术害了中蜂    作者   追花精灵
   作为 ...

人工养殖和野生还是有区别,野生季节性迁徙,人工确很难做到,房前屋后就需要我们管理,就是饲喂。看过一篇文章,站在北京看一车一车食物运进去,包括水源,大家在想,大城市是不是不适合人生存,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然状态强群,或者好的子脾一定在流蜜期中,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8:13:55

黑哥 发表于 2019-9-14 08: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既为盗者,须知盗也有道,适可而止,戒贪戒狠,方成大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永远是个小偷。

感谢黑哥,成长路上有你一直引导,包括水果邦,中蜂论坛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8:25:10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惑就是论坛存在的价值,就像社会主义的中国,所有的政策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确实人工养殖,和野生不能比,就和当前的猪政策一样,前二年环保都拆了,现在又说各级政府理解错了,所以有人负责了,所以说,养蜂我们说土养,活框,还是那句话,蜜源是关键,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8:35:26

很喜欢电视上的一句话,就是法律的解释权在我们这边,养老金缺口,人口红利,我们看和传销有本质的区别吗,只是主体不一样,一个是国家一个是个人,有人说社会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政策的片面性,知道,不一定能够做到,生活本身就是过程,没有对错,也没有弯路

汪跃钱 发表于 2019-9-14 08:59:50

水果邦里面有篇文章,农业的第一死穴就是规模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费心学习五花八门的中蜂养殖技术,知道野蜂成败原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