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蜂子与地穴湿度的个人看法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4 00:25 编辑中蜂是水蜂子,大家都知道这是龚教授的观点。龚教授的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认同。但难言谁对谁错,因为也可能都没错,只是观察环境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感念于他的重大贡献和崇高精神,我不愿意这个时候质疑他的观点吸引眼球搏出位,更愿意以我的理解来做一些解读。未及深思与查证,不管与龚教授的论述有同或有异,下面都是我个人此时的不成熟看法,未经实践验证,不具备参考性。我说出来,意在抛砖引玉。不认同我观点的蜂友,欢迎质疑,但没有必要挖苦讽刺和侮辱谩骂,有高见,你说出来,我乐于点赞。抱砖之人更好玉。
相比意蜂,中蜂确实更耐湿,意蜂比中蜂更耐干,在高温时期尤其明显。这个差异的原因,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意蜂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环境,中蜂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的季风湿润气候环境,进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蜜蜂的种性不同,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短期内无法通过常规驯养方法改变千万年来形成的基因,人工饲养,目前只能迁就和适应。从这个角度看,龚教授水蜂子的说法,我完全认同。
说水蜂子,是说中蜂相对耐湿,但并不是说越湿越好,否则,可能是对龚教授本意或未尽之意的误解或曲解。
不管是中蜂,还是意蜂,都有一个适合生存的较宽的湿度区间,也有一个适合发展的较窄的最佳湿度区间。中蜂和意蜂的这两个湿度区间,其实并没有相差太多。我大概估测也就是差了那么几个百分点。高温干旱季节,怎么增加湿度都可以,难以超出合理范围。但其它时候,还是要留意不要超出最佳湿度范围。过干不行,问题大了;过湿不好,问题不少。
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我下面有关地穴蜂箱湿度的几个粗浅看法,还能做其它更灵活的运用。
1、高温季节箱内过湿,真菌繁殖,霉变严重,伤蜂,致病;
2、低温季节箱内过湿,对越冬蜂,是雪上加霜,伤蜂,退蜂;
3、低温季节箱内过湿,加速散热,增加保温负担,对春繁不利,伤蜂,伤子;
4、大流蜜时箱内过湿,增加酿蜜扇风工作量,消耗大量体能,排湿带走大量热能,耗蜜,又耗蜂,不利于多采蜜、多储蜜,如果能把湿度降到合适范围的下限,优质、高产可兼得。
5、箱内湿度过高,不利于采集低浓度蜜源,在弱群中尤其明显。这对缺乏中高浓度大蜜源的潮湿地区影响很大。
6、地穴宜养大群,除炎热干燥的季节外,不宜养小群。
7、地穴选址,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以透水性好的沙质土为佳,切忌地下水位浅的粘土、低洼地。
8、地穴的最佳发展时机是高温干旱时,时间跨度可能从春季分蜂前一个月开始,到秋季分蜂期结束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差异较大。应对得当的话,度夏期有大发展。
9、视箱内温湿度情况对应处理。处理效果不佳的,果断搬离地穴。如越冬尤其要选择干燥地穴。
10、既要留出排湿、排碳通道,又要关闭敌害入口,特别是夜间。
地穴的最大好处,温度相对木箱很稳定。湿度波动也不太大,但不会干,只会湿,因此重点在于排湿。地穴虽然类似于天然洞穴,但实际效果介于天然洞和木箱之间。地穴比较适合中蜂,但也要留意有不太适合的地方和时候。水蜂子耐湿,但湿而有度,并非越湿越好。
难得好文,果断收藏了。谢谢! 我见过一群在化粪池盖板下筑巢的,而且蜂很强怎么解释? 这是一篇见心血的好文章!点赞! 难得好文,果断收藏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19-11-13 09:57 编辑
第七条毫无疑问是对的,其他有待商榷。明年我将用真实数据验证地穴箱的发展情况。今年只有一群实验群,虽然表现可以,但不足以说明问题,或许是偶然。如果明年八群(目前做了8个)都好,则说明地穴是定地饲养的不二选择。在操作过程中也会将不利因素进行呈现,以方便想用地穴养蜂的蜂友有一个真实的参考依据。 想当年由于成昆铁路开通,许多蜂场涌进云南昆明冬繁,再经由成昆铁路运蜂到成都采油菜花。由于昆明天气干旱,加上养意蜂用稻草捆保温,而蜂农习惯晒稻草束来排湿以防白垩病,其结果是凡在昆明冬繁的蜂场全部严重拖子,而我们蜂场也1样。有1天傍晚我就在几箱蜂的稻草捆上洒水做实验,第2天早上发现洒水群幼虫浆水特足,此事由我师傅告诉了洋洲蜂场领导。此年,浙江、杭州、桐庐洋洲蜂场在成都的油菜蜜上,群产量达惊人的200斤。此事在中国养蜂杂志上,由洋洲蜂场场长江小毛发表了文章。
所以说意蜂也不能太干。 我从不相信中蜂是水蜂子一说。今年7、8月,天气异常干旱、燥热,我大开气窗散热,度夏期间没退蜂。 颠沛流离 发表于 2019-11-13 04:54
难得好文,果断收藏了。谢谢!
谢谢您的认可和鼓励!盼多赐教!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4 00:26 编辑
1391836969 发表于 2019-11-13 07:31
我见过一群在化粪池盖板下筑巢的,而且蜂很强怎么解释?
蜜蜂世界的神奇和美妙,就在于总有出乎我们意料的地方,总有解不尽的谜团,时时挑战我们想象力的极限。吸引我来论坛的最大动力,正是象您这样的特例帖子,让人反思现有理论的正确与否。
刚看到你这个帖子,我脑海里浮现了一长串的关键词,但说实话,我对我自己的解释都不甚满意。我更愿意和您一起等待好的解释出现。好吗?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4 00:05 编辑
蔡呈贵 发表于 2019-11-13 08:54
这是一篇见心血的好文章!点赞!
好,未必见得。心血,恰如君所见。谢赞!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3 23:14 编辑
fxq78266010 发表于 2019-11-13 09:26
难得好文,果断收藏
多谢多谢!还是等验证了再说好,好吗? 如蜜 发表于 2019-11-13 09:53
第七条毫无疑问是对的,其他有待商榷。明年我将用真实数据验证地穴箱的发展情况。今年只有一群实验群,虽然 ...
我特别渴望您的商榷,越早越好。有一条认可的,我就很知足了。第7条不是我冥思苦想的,也不是别处抄来的,是我根据前面6条内容总结来的。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4-3-28 22:28 编辑
总有刁民想害朕 发表于 2019-11-13 21:15
我从不相信中蜂是水蜂子一说。今年7、8月,天气异常干旱、燥热,我大开气窗散热,度夏期间没退蜂。
您的例子,很有意思,与众不同,但说实话,我还真信了。而且我相信您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看您说话,象那位童言无忌的小孩,看您名字,又像……您到底谁啊?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4 00:08 编辑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11-13 12:38
想当年由于成昆铁路开通,许多蜂场涌进云南昆明冬繁,再经由成昆铁路运蜂到成都采油菜花。由于昆明天气干旱 ...
意蜂也不能太干,我完全认同。书上说,湿度50%时,卵就无法孵化。
这里顺便说一下,有些神奇的是,意蜂大流蜜时,竟然有测出来40-50%的湿度,这个数据颇耐人寻味。我总感觉前辈经验丰富悟性好,屡被证实。这个问题,如果有您来阐释,一定对大家很有启发性,我期待醍醐灌顶之感。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