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19-11-14 00:25 编辑
, V( V$ r3 @: X! K
; M# L* Y/ S- Q8 V6 G2 B" _* N中蜂是水蜂子,大家都知道这是龚教授的观点。龚教授的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认同。但难言谁对谁错,因为也可能都没错,只是观察环境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感念于他的重大贡献和崇高精神,我不愿意这个时候质疑他的观点吸引眼球搏出位,更愿意以我的理解来做一些解读。未及深思与查证,不管与龚教授的论述有同或有异,下面都是我个人此时的不成熟看法,未经实践验证,不具备参考性。我说出来,意在抛砖引玉。不认同我观点的蜂友,欢迎质疑,但没有必要挖苦讽刺和侮辱谩骂,有高见,你说出来,我乐于点赞。抱砖之人更好玉。
: a" f% M# r, u- ?
4 ~5 t- e( q% ?% h; ^/ h) J相比意蜂,中蜂确实更耐湿,意蜂比中蜂更耐干,在高温时期尤其明显。这个差异的原因,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意蜂是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环境,中蜂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的季风湿润气候环境,进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蜜蜂的种性不同,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因此,短期内无法通过常规驯养方法改变千万年来形成的基因,人工饲养,目前只能迁就和适应。从这个角度看,龚教授水蜂子的说法,我完全认同。
) y5 T9 B7 v, _! b, q
$ d6 `3 a B: s4 W说水蜂子,是说中蜂相对耐湿,但并不是说越湿越好,否则,可能是对龚教授本意或未尽之意的误解或曲解。6 X$ G- E& j7 U! T4 ~4 l; C
8 T1 {3 {3 F" x6 y& ^% o
不管是中蜂,还是意蜂,都有一个适合生存的较宽的湿度区间,也有一个适合发展的较窄的最佳湿度区间。中蜂和意蜂的这两个湿度区间,其实并没有相差太多。我大概估测也就是差了那么几个百分点。高温干旱季节,怎么增加湿度都可以,难以超出合理范围。但其它时候,还是要留意不要超出最佳湿度范围。过干不行,问题大了;过湿不好,问题不少。: [- M# c$ L( y6 j, I
$ m/ k7 W) J; O9 t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我下面有关地穴蜂箱湿度的几个粗浅看法,还能做其它更灵活的运用。3 D8 V6 D9 V9 `+ m+ d
! T* O- ?4 ]) g( }: X* k% @1、高温季节箱内过湿,真菌繁殖,霉变严重,伤蜂,致病;0 N8 B( M. S6 N1 Y( Z4 _% a
2、低温季节箱内过湿,对越冬蜂,是雪上加霜,伤蜂,退蜂;4 i" [9 G/ B2 R
3、低温季节箱内过湿,加速散热,增加保温负担,对春繁不利,伤蜂,伤子;9 t+ l4 w$ ~( N! O1 m1 a
4、大流蜜时箱内过湿,增加酿蜜扇风工作量,消耗大量体能,排湿带走大量热能,耗蜜,又耗蜂,不利于多采蜜、多储蜜,如果能把湿度降到合适范围的下限,优质、高产可兼得。
3 a( `" y! r+ v8 X; B4 i0 F" V5、箱内湿度过高,不利于采集低浓度蜜源,在弱群中尤其明显。这对缺乏中高浓度大蜜源的潮湿地区影响很大。( f. \2 r$ e% {
6、地穴宜养大群,除炎热干燥的季节外,不宜养小群。2 m$ G8 p" L3 G2 z% a4 t. l4 |
7、地穴选址,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以透水性好的沙质土为佳,切忌地下水位浅的粘土、低洼地。
1 p& D- Y5 A' _8 d" s5 Y8、地穴的最佳发展时机是高温干旱时,时间跨度可能从春季分蜂前一个月开始,到秋季分蜂期结束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差异较大。应对得当的话,度夏期有大发展。+ X `; o# y4 C
9、视箱内温湿度情况对应处理。处理效果不佳的,果断搬离地穴。如越冬尤其要选择干燥地穴。: }/ ^6 U `, V3 ~- F5 e' y
10、既要留出排湿、排碳通道,又要关闭敌害入口,特别是夜间。% C9 I. S+ c7 i8 z Y
6 ?6 Q; T( U( w) d- e地穴的最大好处,温度相对木箱很稳定。湿度波动也不太大,但不会干,只会湿,因此重点在于排湿。地穴虽然类似于天然洞穴,但实际效果介于天然洞和木箱之间。地穴比较适合中蜂,但也要留意有不太适合的地方和时候。水蜂子耐湿,但湿而有度,并非越湿越好。2 f# q3 h. w l8 e+ B2 w( c9 l
: \9 d- I/ w,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