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之思索
我养的是欧洲蜂,一直想养几箱中蜂实践一下,对一些问题我想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欧洲蜂的理论实践都很丰富,首先欧洲蜂的饲养最早流行于贵族之间,那时贵族养峰为时尚,为傲。这是一批有文化的人在捣鼓,对蜜蜂习性的研究需要文化基础,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学习,实践,研究,才有郎氏的蜂箱,活框,摇蜜机,巢础等,也经过几百年的训化饲养,才有了人蜂之间的相互适应……。而纵观中蜂,一直是由勤劳的但却没有文化基础的农民在简单的土法饲养,从来也没有把养蜂作为养家糊口的工具。真正有文化基础的人介入养蜂,研究最多也不超过百年历史,中国的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而且理论大于实践,参考西方蜂的知识多于实践,即便中蜂养殖已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但中蜂的训化也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还不系统,所以至今中蜂还是处于原始的野性状态,不能适应现在人居环境(如噪音,振动等)非洲蜂还有部分地区的原始蜂都处于中蜂差不多的状态。所以中蜂养殖,训化,人蜂适应还任重道远。 说的对。但中蜂可能永远训化不到西蜂的程度。就象鸟再怎么训化依然不会象鸡一样。 楼主说的在理。 中蜂也喜欢跟人居住,大山里的旧屋常诱到野蜂就是一实例,主要是深山处太多威胁,跟人住比较安全。养也不会太难,因为很多卖蜂大户养得也很出息。 为什么要驯化?驯化智商为零的昆虫没有意义吧?我简单粗暴多了,蜜蜂只是工具,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工具,平时做好工具的保养就行了。 不认同楼主的观点,蜂产品发展如何取决于蜂种的习性,而不是饲养的人 我支持楼主驯化思维 中蜂能与人和平共处,比如放在房前屋后的中蜂不怕人,而胡蜂见人就跑。{:6_125:} 训化的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一代一代的变化遗传,是蜂的野性减弱,更多的适应人为的创造的条件,也是人掌握蜂的习性和生活规律的体现。更多的是人和蜂的自然融恰。狼被训为狗,是几千年,上万年人为选择的结果,野鸡被被训化为家鸡也是这样。蜂的训化必然是人为选择的结果。养意蜂的都知道,人工育王的时候要选择性情温顺,生育能力强,抗病能力强,抗逆性强采撷能力高的父母本。中蜂训化也必然是这个途径。 如果一直处于招蜂,收野蜂的状态,对蜂没有人为选择,那中蜂的养殖也就没有进步,没有优化 与其说驯化不如说选育。
因为有了意蜂,所以中蜂选育就没那么重要。专业的养意蜂,业余的养中蜂,各取所需,各有所长。 有点. 驯化也好野生也吧!就拿鸡来说,有野鸡,土鸡,肉鸡,是鸡有个惯性就哈来吃,中蜂西蜂都是蜂,都是采蜜粉的,只是飞行半径与负荷有大小,如果有中蜂的良种,与用意蜂一样的限产分区(横卧式),也与意蜂一样转到有大蜜源的地方,情况又是如何?楼主西蜂不用平面隔王板会如何?会不会一样子多起台分蜂,框框都有子能取到蜜(好不好取蜜)?假如说框产来说两个七框分区的中蜂对比一个十四框的意蜂能差多少(同蜜源同地同时不过量放置)?驯化是必然选种是必要,有蜜源是关键。蜜源就需要转地。中蜂转地怎样才能蜂群安静,转地养蜂中蜂与意蜂飞行采集半径不一样,放置密度也就不一样!其实跟本没法比较,中蜂散蜜源有优式 中蜂与西蜂除了驯化和选育,中蜂最大的弱点就是脱粉难,脱不了粉人工繁蜂就难,还有中蜂消化问题人工繁蜂不耐喂,中蜂不能解决有效工人繁蜂就永远是个坎。意蜂人工饲喂成吨的白糖和豆粉加花粉,中蜂如能选出耐喂适合人工繁殖的蜂种,我想中蜂就有个大突破了! 为什么要脱粉,脱粉的目的是增加蜂产品,准备必要的春繁饲料。当然脱粉在大流蜜期增加蜂蜜产量。所以脱粉不是必须的,对意蜂也一样。关于饲喂,蜜蜂的饲料是蜂蜜和蛋白质,那个蛋白质就是花粉,这就是蜂为什么要采粉了,花粉不只是饲喂幼虫、幼蜂,成蜂也要吃。没有留足粉蜜脾的情况下,可以用蛋白、奶粉、豆粉临时代替一下。只在春繁时代用。蜂蜜是由蜜蜂采的花蜜酿造的,花蜜是多糖,白沙糖也是多糖,多糖在蜂的消化酶,转化酶等多种酶的作用下,转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加上蜂的各种酶。饲喂从来都是按蜂量饲喂,就是意蜂也不能成吨的喂糖,也不能用豆粉完全代替花粉,脱粉只是工具的问题,只要按中蜂的体形做出来,脱粉就不是什么难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