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勋
发表于 2021-3-22 08:05:26
今天农历二月初十,天气预报提示7至16摄氏度,温度94%,多云转阴,实际已经出了太阳。目测A号样本没有一点释晶的意思,B与C已经明显分层,B号比C号释晶得慢(少)一些,D号根本就是液体;E号底层在不断析出。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3-28 20:02:24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3-28 20:44 编辑
今天农历二月十六,晴, 气象台提示最高气温26度,湿度60%。即时室温约18度。A:表面略显湿润;B、C在缓慢上升;D仍为液体;E仍未结晶,底部仍在析出,呈絮状或悬浮或沉底,突然发现底部有若干小汽泡,表层也有但比底层的大一点。F:昨天取的土养自然群的一点封盖蜜,但混合了少许未封盖蜜,压榨而成;G:昨天取了F样本以后,加入了少许花粉脾,少许幼虫,及其余的未封盖蜜,然后压榨而成,说是压榨,其实用力不大,因而估计花粉和蜡渣进入得少。 所有样本的密封性较好,用的滤网大概是120目。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3-28 20:02:24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3-28 20:45 编辑
今天农历二月十六,晴, 气象台提示最高气温26度,湿度60%。即时室温约18度。A:表面略显湿润;B、C在缓慢上升;D仍为液体;E仍未结晶,底部仍在析出,呈絮状或悬浮或沉底,突然发现底部有若干小汽泡,表层也有但比底层的大一点。F:昨天取的土养自然群的一点封盖蜜,但混合了少许未封盖蜜,压榨而成;G:昨天取了F样本以后,加入了少许花粉脾,少许幼虫,及其余的未封盖蜜,然后压榨而成,说是压榨,其实用力不大,因而估计花粉和蜡渣进入得少。 所有样本的密封性较好,用的滤网大概是120目。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4-15 09:16:21
今天农历三月初四,离谷雨只差四天了,晴,即时室温15度。A:呈固态,均匀,表面也不显湿润;B:明显分层,上层明显液态,阳光直射下比较漂亮,下层固态;C:中下部裂缝处实为断层,犹如大峡谷,上层气泡明显,已无显液态;D:液态;E:与上次拍照时似乎无明显变化:F:液态,内悬浮均匀的絮状;G:表层约2mm出出分层,估计约为杂质,下层均匀絮状液态。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4-19 09:09:03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4-19 09:33 编辑
昨天收到了蜂友寄来的三瓶蜂蜜。
蜂友介绍如下:
H:2020.12.6(农历十月二十二)取;百花冬蜜;产于广东东莞;波美度约42.5度;结晶;没有饲喂,没有用药。不发酵。
I:2021.2.8(农历腊月二十七)取;百花冬蜜;产于广东东莞;波美度约42.5度;未结晶;没有饲喂,没有用药。不发酵。
J:2021.4.5(农历二月二十四)取;荔枝蜜;产于广东东莞;波美度约41.5度;未结晶;没有饲喂,没有用药。整个荔枝花期只取一次;
以上都是取的比较老熟的封盖蜜,但可能混有少量未封盖蜜。均用了人工巢础。使用摇蜜机。
我的初步观察结果:
1、蜜比较漂亮;
2、开盖无异味;
3、口感比较好;
4、浓度相差出入比较大。H:我没有测浓度,因结晶,其实仍具有流动性;I:我静置一夜,室温约15度,如图显示约41度,如果换算到室温20度,则其浓度约为40.7度;J:我昨天静置3小时后显示41.3度,换算到20度时约41.1度;5、开盖就引来若干小蜜(本地小范围内阴雨连绵,缺蜜少粉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我不敢保证实验的绝对准确,但保证绝对真实,保证以上所有实验的检测方法、手段、工具,换算方法均相同。
我的主观意见如下:
经过以上观察对比,如果说存在误差,我对J号样本的浓度可以理解;但我对I号样本的浓度有点失望,因为相差太大,而且在蜂友的眼中I号样本是三个样本中最好的。
说明:为了避免挤兑蜂友和做托之嫌,故不公开蜂友具体名姓。
倚天图蜂
发表于 2021-4-21 08:56:42
看楼主的展示,发觉夏秋蜜有膨胀的迹象,以后装瓶要留好足够的空间,冬蜜不会涨瓶。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4-28 08:47:36
今天 农历三月十七,晴,天气预报15至25摄氏度。即时室温约16度。
为了减少拍照时变形失真,特意分了两组
F:液态,底部约五分之一处有结晶析出;
G:析出物质基本上占满了标签之下的位置,流动性降低,似乎初显结晶状态;
H:固态,内有少量汽泡,表面有较大汽泡;
I、J:液态。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5-6 20:17:05
今天农历三月二十五,大雨多半天,傍晚时晴了,17至22摄氏度。
A:固态,黄色,正面色泽均匀,背面偶显微白色块;
B:分层,下为固态,白色,上为液态;
C:分层,上为固态,白色,有气孔,前面有大裂洞,中为液态,下为如粉末状析出物。
D:液态
E:液态,黄色,底部析出如蛙卵或如细絮状,中上层如什么?我无法形容,不过上下表面附着若干小气泡,表层似泡沫,估计是杂质。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5-6 20:21:14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5-20 11:53 编辑
F:液态,微黄,下四分之一如细絮状析出。
G:黄色,表面约3mm厚的杂质,依次往下约1cm大约为液态,再下就全部是析出,但不知是固态还是液态?
H:固态,表层显液态,有气泡;
I、J:均为液态,黄色。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5-31 08:30:08
冷水辨蜂蜜真的靠谱吗?其机理是什么呢?求科普。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6-1 12:19:39
今日农历四月二十一,晴 ,25至31度。A:固态,黄色。
B:已经分二层。下,固态,白色,上层液态。表层的下表面附着气泡。
C:分三层。下层为粉末状固态或沉淀;中层为液态;上层为固态,白泛黄色,充满气泡。有少许溢出。
D:无变化,液态,水白色。
E:上部为蜡杂质,内附气泡,微白;中为液态,黄色,底层析出如絮状或如细“肉松”状。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6-1 12:27:08
H:底微黄,出现明显裂痕,裂痕下如粉沫状析出,裂痕上为固态并出现大量气泡。
I:液态,黄色。
J:底部有少量析出,另有一点如附着在壁上的不规则丝状。
F:微黃,底部有如絮状或“肉松”状析出。
G:黄色,似乎分了五层。从上往下依次为:1、似乎为花粉等杂质;混浊;2、液态,比较清澈;3、又似乎为混浊的杂质,其下表面附满气泡;4、液态,比较清澈;5、似絮状析出,充满了不规则的“气泡”。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6-15 08:41:59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6-15 08:44 编辑
农历五月初六,晴天气预报26至36度,但我估计下午的地表温度已经超过了36度。现即时室温是30度,人坐在房间内也出汗。
A:表层稍显湿润,边缘出现少量针眼大小的气泡。
B:已经分三层,中为液态,上层周围有若干气泡。C:分三层,中层为液态,其空间占比越来越大,上层“蜂眼”状气泡充斥其中。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6-15 08:47:03
H:三层,中为液态,上为固态充满了气泡,下层为粉末状。
G:五层,从上往下,一、二层为液态,第四层似乎成了真空。第五层为固态,有若干不规则的气泡。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6-15 12:08:36
今天增加了两个样品,命名为11和12。其中11号同楼上的“I”号样品,12号同楼上的“J”号样品。不同的是这两个样品在前约十天才封装,并放入了13度的恒温箱。均显微黄,其中12号已经不具流动性。11号仍为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