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1-27 21:35:15
蜂来丰收 发表于 2020-11-26 22:18
看了你的留言我就忍不住想笑,不过是苦笑,三年前我只有十多群,割冬蜜一次纯蜜近百斤,今年全部活框渡夏 ...
养蜂要计算群势和消耗,育子粮食和余蜜,这样才会有收获。如果采回的花全部损耗在调温、空飞、惊吓吸蜜、育子上面了,哪有多余的蜜取。
蜂来丰收
发表于 2020-11-27 22:56:35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1-27 21:35
养蜂要计算群势和消耗,育子粮食和余蜜,这样才会有收获。如果采回的花全部损耗在调温、空飞、惊吓吸蜜、 ...
谢谢指点,现回想跟清明时育了二十多个王换了大部分的群有关,首次育出王率还是挺高的,但个体偏小质量应该是不行,一直都没见爆产,另一个是渡夏后缺蜜,退脾退得迟,中秋前就开始拖子,巢温则如你所说的一直都上不来,强的群打开上盖则会明显感觉到暖暖的热气,弱的都是冷冰冰的,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1-28 10:01:51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1-24 16:21
利于散热,通常就不利于保温。春繁,还有弱群繁蜂,保温更重要,空间大了有不利。可以通过割脾缩脾减框等 ...
不同意说法,正确的散热和保温是不冲突的,这不是冰箱的保温,蜂群本身可以调节热的稳定。所以开发蜂群调节能力才是蜂巢布局的基础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1-28 16:09:20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13 06:12 编辑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1-28 10:01
不同意说法,正确的散热和保温是不冲突的,这不是冰箱的保温,蜂群本身可以调节热的稳定。所以开发蜂群调 ...
蜂群有调节温湿度等巢内小环境能力没错,东南西北,地形气候有差异,春夏秋冬,炎凉燥湿有不同,亿万年来,蜂能存活,能发展,毫无疑问地显示了这种卓越的调节与适应能力。还需要我们去开发蜂群这种调节能力吗?又如何能开发得了?
事实上,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代价的,冬季耗蜜多,夏季寿命短,就是这种调节的代价;分、逃、衰、灭,也是这种调节的代价;病虫害多发,还是这种调节的代价。因为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正常要求,于是就有了淘汰,这种优胜劣汰,也正是生物进化的自然法则,也是这种调节能力代价的极致。
轻则耗蜜,重则耗命、耗寿、耗健康,这种调节代价不可谓不小,对蜂群和养蜂人来说,经常是难以承受之重。
蜂群繁荣兴旺发展好的时候,无一不是调节负担轻的时候,比如春秋气温适宜时;群势大小适宜,利于调节时;蜂箱设计合理,或者野巢洞穴冷热干湿恰当,利于蜂群调节时;受外界干扰最小时,包括人为开箱与操作干扰。
我没明白“开发蜂群调节能力”的意思,我的想法很简单,尽量减轻蜂群调节负荷,尽量不让蜂群使用这与生俱来的调节能力。比如,天寒地冻时有适当保温,少吃蜜增温;天炎暑热时充分散热,不让蜂采水、扇风、散团离脾、脾外箱外挂胡子来降温。蜂群有这些增温降温的调节能力,但要创造条件让它不用少用为好,以减少病害,增强体质,节省体力,延长寿命,壮大群势,迎接大流蜜,而不是去搞人为开发,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养蜂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减轻蜂群的调节负担,而不是开发调节能力,加重调节负荷。如果要加强蜂群调节能力,最好办法应该是养强群,育健康蜂,这样做的前提,又恰恰是减轻蜂群调节负荷。否则,无异于缘木求鱼,那岂不是人为添乱、添堵、添代价?
至于“蜂巢布局”,我不否认不同的布巢方法,对蜂群温度调节有重要影响。但人对温度的感知能力远不如蜂,环境温度更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昼夜不同,早晚不同,人为布巢犹如刻舟求剑。蜂群需要一个稳定适宜的小环境,并为此不断调节,最忌人为干扰破坏。把箱子(巢内)的保温与散热做好了,让蜂有个冷暖干湿恰到好处、无敌无害的舒适居所,布巢的事,还给蜂,比较好。
蜂巢保温与散热,通常,嗯,是通常,肯定是有冲突的。但也肯定是有办法可以缓解、甚至基本解决的,只是方法优劣、效果和代价大小有不同。楼主方法,我觉得代价小,而效果大。因此我很认同。
已有一些新蜂箱的设计,巧妙利用热力学原理,注重箱内热平衡,维持较好巢内小环境,已取得良好效果,比如,有的最大群势扩大一倍,有的增产两倍,有的已基本无需管理,有的只需要最少剂量草酸治螨,有的已连续四年不用任何药物治蜂病……蜂群健康状况有了极大改观。附图这个老外做的简单设计,保温与散热比较协调,保持巢内热量平衡,有利于巢内温湿度稳定,避免大幅波动,大大减轻蜂群调节负荷,仅越冬第一个月就少耗了4kg蜂蜜。这样折腾箱子,而不折腾蜂子,不好吗?
至于完美方法,也就是未来方向,可能莫过于应用高新技术,用大数据建模,实现智能调节,以人对蜂群的零管理、零操作、零干扰,实现蜂群调节负荷的最小化(接近于“零调节”),这样来终结活框,也终结土养,而不是“开发蜂群调节能力”。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0-12-6 17:57:24
网络上各类技术交流群和论坛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海纳百川集思广益是非常好的,使各行业群友们有所收获共同成长,但有些技术或创新难免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就中蜂养殖而言,任何标新立异的自定义蜂箱、蜂具都是走不远的,比喻说国某箱、G某箱、高窄箱、高窄框等等不通用不兼容,脱离标准不便于蜂种交易且价高难购,是很难形成气候。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2-7 06:29:10
hhm158 发表于 2020-11-26 15:52
无论什么箱什么桶,决定要素还是蜜源、箱温。
我认同。看得出来您的想法与经验。我认为养蜂最重要的四个字就是“蜜粉温湿”。箱啊桶啊,只是个躯壳,温湿才是灵魂。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2-7 18:46:30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8 17:33 编辑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0-12-6 17:57
网络上各类技术交流群和论坛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海纳百川集思广益是非常好的,使各行业群友们有 ...
我认同。
创意时,要个性化,要丰富多彩,以发现所有可能方案;商用时,要标准化,要整合优化,以实施最佳方案。
如果不能让别人主动来兼容你,那就主动去兼容别人。不能通用,只有小天地,没有大格局。兼容,能节省人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财富。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2-7 20:17:14
你不知道的别人已做到,你做不到的别人已成规范。保温湿、散热和布局已成为规范操作了,一年四季基本不用怎样理,只要明白蜂巢各部位的作用,包括双王群。是中蜂活框
再说楼主这种方法繁蜂可以,打蜜不行,不损幼虫何来大量余粮?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2-7 20:32:41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8 17:13 编辑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2-7 20:17
你不知道的别人已做到,你做不到的别人已成规范。保温湿、散热和布局已成为规范操作了,一年四季基本不用怎 ...
为“一年四季基本不用怎样理”点赞!也为“规范操作”点赞!为我不知道和做不到而遗憾和自责!
幸好,当年没用流行的国标箱,否则,我也可能坚决认为中蜂最大群势不超过七框蜂。
jiangchh
发表于 2020-12-7 21:56:22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12-12 20:49 编辑
以损幼虫的方式,来夺取大量余粮,当然是一种办法。好比是抢蛋糕。
以不损幼虫的方式,来增加更多的存粮,是另外一种办法。好比是做大蛋糕。
这两种办法,不在一个层面,而且背道而驰,完全没有交集。但有一个不等式,可判断优劣,就是:消耗量与生产量,谁大谁小?幼虫是眼前的消耗者,不是未来的生产者?
抢蛋糕,是零和博弈,做大蛋糕,是双赢。类似意思,有句老话是:竭泽而渔,还是放水养鱼?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0-12-8 01:01:00
中蜂王台 发表于 2020-12-7 20:17
你不知道的别人已做到,你做不到的别人已成规范。保温湿、散热和布局已成为规范操作了,一年四季基本不用怎 ...
这里牵涉到是抓眼前还是顾长远的问题,抓眼前可以舍弃幼虫多取蜜,顾长远就要保护幼虫多发展,扩大规模夺取以后更大的胜利,战略应大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family313583
发表于 2020-12-17 21:29:54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0-12-8 01:01
这里牵涉到是抓眼前还是顾长远的问题,抓眼前可以舍弃幼虫多取蜜,顾长远就要保护幼虫多发展,扩大规模夺 ...
问你要了十几天的微信了,想买一点你都不留一个联系方法
family313583
发表于 2020-12-23 22:41:39
hhm158 发表于 2020-11-23 12:38
镙钉要拆下再调头,是不方便。在框下一边加一条栋梁,利用重力原理可解决放框问题,简单粗暴。如图
这样放会不会倒呀?蜂路好像不太好控制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1-1-9 17:59:37
family313583 发表于 2020-12-17 21:29
问你要了十几天的微信了,想买一点你都不留一个联系方法
15573002200微信同号
笑看蜂云
发表于 2021-1-12 13:59:41
family313583 发表于 2020-12-17 21:29
问你要了十几天的微信了,想买一点你都不留一个联系方法
本竖养框耳的问世,得益于现代养蜂家四川农大龚凫羌教授悉心指导(导师已故)和受湖北宜昌养蜂大师孙群老师三峡桶土养割蜜后整桶倒置的启发,利用意标箱加继箱竖养中蜂,割蜜后可倒转安装框耳,能实现循环新脾,活框的便利全有,土养的优势尽占,不失为改进传统中蜂养殖方式的良方。
吕氏框耳1557300220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