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光
发表于 2021-3-26 17:59:28
jiangchh 发表于 2021-3-26 16:34
有些人认为,蜜封盖就取出来,与放在巢内是一样的,还有人认为取出更好,不知道其依据是什么。
有经验的 ...
中蜂不同于意蜂,中蜂冬蜜夏收照样涨瓶,中蜂蜜房的封盖是透气的。蜜房盖与蜜液有间隙。为干型封盖。
意蜂蜜房盖是不透气的,蜜房盖直接贴在蜜液上,肉眼看上去是湿型封盖。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3-26 18:30:43
本帖最后由 唐红勋 于 2021-3-26 19:59 编辑
马有失蹄,老师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噢!中蜂在冬季断子之后,蜜脾的巢房房盖会略显塌陷(我的是自然脾),巢脾颜色会显蜡黄色(前提是当年一年或半年的巢脾),蜜浓度非常之高。这时候剔除花粉脾和未封盖蜜,然后压榨取出的封盖蜜在室内常温下即使经历酷暑也不会发酵,不会胀瓶,我有铁证哦。(其产量少之又少,口感极佳,喝下去心旷神怡,堪称世之珍品)。如果用摇蜜机,即使用两台摇蜜机,也难免将未封盖蜜混合其中,这就两说了。意蜂蜜我不了解,不说。如若不信,你可以尝试着反复实验,时间和实事会证明一切。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3-26 18:55:56
蔡国光 发表于 2021-3-26 17:59
中蜂不同于意蜂,中蜂冬蜜夏收照样涨瓶,中蜂蜜房的封盖是透气的。蜜房盖与蜜液有间隙。为干型封盖。
意 ...
干盖是因为蜜有轻微发酵或水分蒸发的气体涨起来的,蜂蜜完全成熟后由于没有气体补充而原有的气体由于蜜蜂挤压使其从薄盖中逸出,这时就成为湿盖蜜了,工蜂发现此类封盖后会及时的加厚封盖,所以中蜂少见湿盖蜜的原因就在这里,一旦封盖加厚里面的蜜也就很稳定了。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3-26 19:00:06
唐红勋 发表于 2021-3-26 18:30
马有失蹄,老师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噢!中蜂在冬季断子之后,巢房房盖会略显塌陷,颜色会显黄色,其蜜浓度非 ...
养蜂多年却没喝过这种蜜的人估计不少!!!
黎日月
发表于 2021-3-30 20:27:26
何为成熟蜜,何为不成熟蜜,何为好,何为坏……世间本无好坏,何以为界?只不过是大家的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jiangchh
发表于 2021-3-31 23:49:37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1 23:54 编辑
还是前述那博士等3人的这篇论文,另外一段:
(原文粘贴后无法......,略)
机器翻译:我们的结果显示,加盖的细胞与部分加盖的细胞中的糖浓度较高。如果仅在其内容成熟后才启动单元上限,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封闭的电池中的浓度应与完全封闭的电池中的浓度相似。 因此,我们的结果表明,当加盖过程已经开始时,成熟过程仍在进行中,因此提示了与蜂蜜稀释竞争的可能性。
本人理解:我们的结果显示,加盖的巢房与部分加盖的巢房中的糖浓度较高。如果仅在其内容成熟后才启动巢房封盖,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封闭的巢房中的浓度应与完全封闭的巢房中的浓度相似。因此,我们的结果表明,当加盖过程已经开始时,成熟过程仍在进行中,因此提示了与蜂蜜稀释竞争的可能性。
顺便提一下:这段原文提到文献记载的封盖时糖浓度(含糖量)为:75-86%,作者检测到的封盖糖浓度阀值是79-92%。这个数值差异,我个人相信与实验环境有关,说明封盖并无固定的糖浓度阀值,以封盖作为成熟蜜的标志,就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jiangchh
发表于 2021-3-31 23:53:18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4 15:25 编辑
成熟蜜的公认含水率一般不超过18%,有的是17%,最高不超过20%。石楠蜜等特殊情况特定用途如烧烤或烘培,可以放宽到23%,但需要做相应标注,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成熟蜜。
不管含水率多少,都有一个底线,就是蜜不发酵。发酵蜜,不仅没有价值,而且有毒。蜜的发酵,与含水率、温度和酵母菌含量有正相关性,还与葡萄糖氧化酶含量有负相关性,这是很难单纯以含水率高低作为单一指标,来判断蜜的成熟与否的原因。也是我把成熟蜜简单概括为“纯天然、不发酵”的原因。
成熟蜜,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酶含量,不能低于8个国际单位,对少数因蜜源影响酶含量的,放宽到3个国际单位。影响活性酶含量的因素也有很多,如前述的蜜源,还有蜂的健康与蜂巢环境状况,这是取优质成熟蜜必须要用壮蜂强群的原因。在蜜源、天气、群势相同的情况下,低含水率的蜜,往往伴随高活性酶含量,反之亦然。成熟蜜与封盖未成熟蜜相比,虽然含水率可能只高了2-5%,但活性酶含量有可能高了5倍、10倍甚至更多,营养价值和口感,也就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走火
发表于 2021-4-1 02:59:23
这种高水平帖子,建议先做WORD版,能看外文文献的,想必都是做学问的,应没少写论文,按论文方式分章列节,论据、论证、分析、总结,一目了然,一次性上传,想看结论的看结论,想看原理的看原理。贴完了开评论,不至于被打乱、翻好几页都不知道原理在哪,本就深奥,一打乱更是看不明白。
赤坎水库中蜂
发表于 2021-4-1 08:52:23
我觉得应拿来主义,蜂蜜是自然所赐,不应用工业化的思维去对待,对人身体有益的就是好蜜,用对了地方,好的水蜜也是有益的。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 06:45:09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3 15:26 编辑
走火 发表于 2021-4-1 02:59
这种高水平帖子,建议先做WORD版,能看外文文献的,想必都是做学问的,应没少写论文,按论文方式分章列节, ...
您的建议很好,惭愧的是我力有不逮。
这帖子不过是我为给自己科普所做的读书笔记,之所以分享出来,是想就教于各位蜂友,盼指正我的理解错误之处,也是希望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和探讨。
不是营养学教授,也没去德国留过学,更要命的是,还啥都不懂,真没什么学问可言。因此,完全没有当作论文来写的奢望,幸好不以此为业、为生、为乐,也就为不具备这个能力而心安理得。之所以勉为其难,文献看不懂,还硬要看,确实是因为学习所需、学习所逼。有些胡说八道,明显不着调,但自己水平有限,拿不出理据充分的有说服力的专业意见,只好求助于专业文献,现学现卖,顺便做个搬运工,帮助一下有需要的蜂友。上面所引用的文献信息,确实很专业和权威,说高水平毫不为过。但我的个人理解就无足称道,唯愿在蜂友帮助下能少一点错误。如果方便,最好看原文,我的个人理解,难免有误。
湘之南
发表于 2021-4-2 13:18:55
本帖最后由 湘之南 于 2021-4-2 13:27 编辑
西方人所做的研究我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审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何为糟粕何为精华各人理解不同,屁股决定脑袋是有其道理的,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我们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他们做的基础研究对于养蜂业的贡献我们必须承认,正因为如此话语权也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在标准制定方面我们是处于劣势的,而由他们所制定的标准再好的中蜂蜜也不会合格的,中锋蜜的浓度和酶含量杂质是有冲突的,那我们能不能以中蜂蜜来制定标准呢?如药残!中蜂蜜明显优于意蜂蜜,不能,国内意蜂产业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话语权和制定的标准都是政治博弈的结果。政治是服务于经济的,如题主所提过的ccd明显是北美打击澳洲蜂业的。
以上属于个人浅见。不管如何我们养蜂人都要努力提高蜂蜜的质和量,重质还是重量都为利益的最大化各自斟酌。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 14:51:09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9 15:06 编辑
欧洲的西蜂,还在使用草编蜂箱时,东亚的东蜂,已在使用多层格子箱。那个时候,我们中国的养蜂技术是领先的,中蜂蜜的质量优于西蜂蜜。做这个判断,我没有历史比较证据,但两种技术,放在同场比较一下,就会有结果。
朗氏活框发明后,西蜂的群势,越养越大,箱子越来越高,最高的已过两米;中蜂的群势,越养越小,箱子越来越低,低到一个平箱还不满。蜂蜜的质量就此出现了逆转,意蜂蜜波美度和活性酶双双反超。这是蜂之过?还是人之失?
同样是增加了活框,一个长高:矮小草编箱变成高大的多箱体,一个变矮:高高的多层豆腐格子箱变成矮矮的平单箱,这两种不同路径的演变,出现蜜质高低的反转,也就没有意外。
继承中蜂养殖传统优势,又合理吸取西蜂活框便利优势,“爱小蜜胜过爱自己”蜂友在这方面的努力,我觉得值得肯定。他的窄梁多层小方箱,中蜂蜜质,我认为能超过同场同群势的平箱意蜂。不知对不对?盼蜂友赐教。
附图是warre箱的透明观察箱,与窄梁小方箱异曲同工。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2 15:39:24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1-4-4 14:39 编辑
国际上,花蜜,水蜜,未成熟封盖蜜,三者英文都叫nectar,无论自用,还是销售,都无人反对,亦未听说有法律禁止,但只能叫nectar(花蜜),不能叫honey(蜂蜜),这两个单词,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分得一清二楚,连蹭热度的机会都没有,也没听说nectar(花蜜)有什么销售。市售偶有nectar honey,指的是不含甘露蜜的纯花蜜酿制的成熟蜂蜜,不是花蜜或水蜜。
只有自然成熟的纯天然、不发酵的蜂蜜,才能叫honey,否则,就是涉嫌欺诈,就是假蜜,这个不是偏执,事关合法与否,诚信与否。
汉语语境,花蜜,水蜜,蜂蜜,都带个蜜字,给人印象都是蜜,似乎质量也差不多,都一样有人吃,很容易误会。
其实差别还真挺大的,蜜买回来发酵了的人,蜜发酵了卖不掉的人,都深有体会。真懂吃蜜的人,也深有体会。个别偏好的除外。
封盖水蜜,未成熟,绝对不是成熟蜜。我反对“封盖蜜就是成熟蜜”的忽悠之说,更反对“成熟蜜也发酵”的搅浑水之说。
我追求的是,通过养蜂技术提升,取成熟蜜,避免生产未成熟的封盖水蜜,在优质(合格)前提下高产。
航宇
发表于 2021-4-5 01:05:31
本帖最后由 航宇 于 2021-4-5 01:06 编辑
取蜜间隔时间长,蜜源种类较多的蜜,结晶状态各异,多数如雪花状,甚至是分层结晶,卖相不好看。
相比结晶如猪油状的单花蜜似乎是更不好卖!!!
jiangchh
发表于 2021-4-5 05:25:28
成熟蜜比非成熟蜜更容易结晶,因为葡萄糖含量高,含水量低,糖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不一定是取蜜间隔长或多花源蜜混合的原因。
用200目或以上过滤网精滤,减少蜜中杂质颗粒,减少晶核,可以减缓结晶。
放置在高于14度的储存环境,也可以减缓结晶。
葡萄糖含量高的蜜种,特别是葡萄糖与水的比例在2.1以上的,容易全结晶,做成结晶蜜销售,也是一个选择。
容易部分结晶的葡萄糖含量中等的蜜种,与葡萄糖含量低不容易结晶的蜜种混合,把葡萄糖与水的比例降到1.7以下,也可以减缓结晶。高低混合,正处于易结晶的比例范围,就不好。
取成熟蜜,其实也可以做到只取单一大蜜源蜂蜜,对管理要求较高,并改造蜂箱,不是麦奴卡蜂蜜这样的高价值的特种蜂蜜的商业生产,一般没有多大必要。
各地蜜源情况不一样,需要摸索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方式。
国外大型的蜂蜜包装公司,通过大批量混合的方式,所售小包装蜂蜜,品质非常稳定,风味很一致,年度内是这样,不同年份也感受不到不一样,消费体验非常好。即使是340g售价不到10块钱RMB这样的超市自有品牌廉价蜂蜜,也有82%的糖含量,冬季13度左右环境,不开瓶,基本不结晶,开瓶后缓慢结晶,换瓶后结晶加快,瓶底少量剩余部分结晶很快。如不稀释,就不发酵。在沃尔玛这样的超市网购,如果你发现送来的蜂蜜有什么品质异常的,只需给超市客服发一封电子邮件告知,不需解释,不需提供任何证据,连照片都不用提供,也不需核实,甚至也不需退货,即获全额退款。敢这样一做多年,足见其对品质的充分信心。其实,只要是成熟蜜,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