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蜂之饲喂
龚凫羌 宁守容如同施肥在作物栽培中具有重要作用那样,饲喂在动物家养中也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只有对其饲之,才能将其养之。看看如今的家禽、家畜和其他一些饲养动物,无不需要人工投食喂料,并配以圈舍栖息。蜜蜂饲养也同样,除需配备适宜的蜂箱,还要进行饲喂。因此,人工饲喂与“活框蜂箱”,便成为现代家养蜜蜂的两个基本前提。
蜜蜂饲喂包括了蜜糖饲喂、花粉饲喂和其他一些物质的饲喂。其中,蜜糖饲喂最为基本而常用。本文就中蜂的蜜糖饲喂问题进行讨论。
模仿西方蜜蜂现代饲养的东方蜜蜂饲养,在走过了简单套用西蜂蜂箱的弯路之后,经广大养蜂工作者的努力,其中,又主要是我国养蜂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蜂适用箱问题似已基本解决。人们或许未曾想到过,另一个基本前提又该怎样遵循呢?是简单模仿意蜂饲养的人工喂糖方式,还是需要另劈蹊径?善于观察者或许已经感觉到中蜂喂糖存在的问题,但又暂时说不清,道不明。
宏观不展,应查基本。种种迹象表明:照搬套用意蜂蜜糖饲喂模式于中蜂,是招致中蜂活框饲养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中蜂的蜜糖饲喂该怎样进行?实际已成为中蜂现代饲养最为基本,而又亟待解决的又一道难题!我们拟以此文作该破题之举。
1中蜂饲喂之必要与现状
1.1中蜂饲养需喂糖
喜糖好蜜是蜜蜂本能,中蜂也不例外。糖对蜜蜂的重要性仅从“蜜蜂”二字的组合,便可窍见一斑。蜜在前,蜂在后,有蜜才有蜂。蜂群生活用蜜时时需,外界蜜源并不常常有。所以,要真正实现蜜蜂家养、规模饲养等等,就必然涉及到喂糖。不仅如此,在中蜂饲养管理中,饲喂蜜、糖已成为调节蜂群生活,实现多种生产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
无论是西方蜜蜂还是东方蜜蜂,喂糖之后大多状态积极显现兴奋。但稍有中蜂饲养经历者常感叹:想喂又怕喂;多喂勿如少喂;不喂常常胜过饲喂。如果就照此这般的去做,虽能基本保持中蜂群的正常生活,但确会失去许多调控机会,使中蜂家养流于形式,蜂蜜产量也不高。这表明,正确饲喂,是中蜂饲养必须弄清的基本点亦是难点。
实际上,用糖喂养中蜂,已有很长时间了,只不过在“活框饲养”之后,用糖喂中蜂变得更为频繁而经常。人工饲喂已成为养蜂技术最基本而重要的环节之一,以至于每本养蜂书籍都有章节,专门叙述“救助饲喂”与“奖励饲喂”的概念与方法。在蜂刊上的技术性文章里,它们也被经常提到。
1.2中蜂饲喂现状
看看初涉中蜂饲养者,喂糖浓度不高,喂给份量较少,还要承受造脾消耗,蜂群确蒸蒸日上,常有蜂蜜回报。初尝甜头之后,急于发展者往往采取高浓度、大份量、连续饲喂,效果却实得其反,呈现越喂越忙,蜂群越反常。有时甚至出现一喂就飞逃的恶果!从而出现“新手”成功,“老”师傅反而不会养了的滑稽现象。
人们印象中的养蜂,就是要用糖喂蜂!连这都不会,还会养中蜂?殊不知正是照搬意蜂喂糖模式养中蜂,使中蜂活框饲养进入了又一个盲区。相比之下,偶尔喂一次的效果似乎好于连续饲喂的。娄受挫折的人们也许不知,恰恰因为大家对意蜂喂糖的常识常用,其他蜜蜂是否也通用,没有引起过多怀疑,仍将其生搬硬套于中蜂而吃亏上当,绊倒在此还浑然不知。我们的实践还表明:不当饲喂亦是引起中蜂“烂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经验丰富的养蜂者,针对人工饲喂中蜂出现的负面影响,转而采用将中蜂置于蜜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时常保持箱内有充足贮蜜等措施。其实质是以此减少对中蜂的饲喂,甚至长期不予饲喂。即便这样,预防与治疗蜂病时也常常需要用糖,稍有不慎亦会喂成异模样。真是防不胜防!
如果将简单套用活框蜂箱养中蜂,作为导致“中蜂新法饲养”技术推而不开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回复“旧法饲养”的行为,实际上回避了饲喂性问题。因为旧法饲养中蜂,基本不喂糖。让中蜂在高度“自制”的状态下生活,虽然少“取糖”,但蜂群基本无大恙。
绝大多数中蜂饲养户,对自然蜜源的高度依赖也大都缘于不敢喂、不会喂、怕喂出问题。这些都是中蜂饲喂现状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说明,大家对喂糖养中蜂的问题虽已有所觉察,但还未形成共识。显然,中蜂饲养需要探求出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量”;经常性饲喂更需要遵从这样的安全量。偶尔给糖一次,一般可不受此限。
1.3中蜂喂糖理论亟待完善
现有文献资料虽已提出:中蜂饲养仍应遵循“该取则取,该喂则喂”的基本原则,但对于具体操作的分寸把握,缺乏叙述。给糖定性较为模糊,定量缺乏。仅在作者的《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一版中,提出了中蜂“较低浓度奖饲”、奖饲恰当的判断标准等等,算是初步触及该基础性问题。
理论上的不确定,必然导致实践中的盲目性!出现中蜂饲养娄遭“寒流”的困难局面,也就不奇怪了。截至今日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中蜂怎样喂糖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对无数事例的认真分析又表明,中蜂饲养出现的许多问题,大多与此基本问题相关。如果该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它还会象一根无形的绊马绳,引无数养中蜂者“竞折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2.意蜂与中蜂饲喂性比较2.1意蜂耐饲喂性强
意蜂耗糖量大,称其为“糖蜂子”一点不过分。通常情况下,只要意蜂给糖充足,其毛病就少,蜂好子也好。这表明意蜂的耐喂饲性强。此为人工饲养意蜂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掩盖了中蜂的喂糖问题。当然,要么依靠长期大份量给糖、补“粉”的定地饲养,要么连续追赶大蜜源的转地饲养,都使意蜂的饲养成本与风险大大增加。而且,意蜂场饲料糖消耗的季节性差异,还成为除生产月饼之外,左右我国食糖市场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2中蜂抗劣性强、耐饲喂性弱
中蜂抗劣性强,在抗寒耐饥方面表现卓著。在冬末贮蜜虽已基本耗尽,蜂团还未解体的中蜂群,熬到春季复壮的事例,已娄见不鲜。作者甚至见到过,冬末时贮蜜已完全耗尽,蜂团呈现初步解体的老式桶养强群,居然在随后到来的油菜初花期活过来,末花期还发生了分蜂。但中蜂耐饲喂性远不如意蜂,尤其不耐“饱喂”,如果我们将糖浆的过浓与过量饲喂都视为饱喂的话。饲喂稍有不慎,便容易出现成年蜂显现异常,蜂儿“烂子”。一次饱喂便飞逃的事例也常有发生。可见中蜂虽可饲喂,但不耐“饱”喂。此既是中蜂实现家养的一大难点,又是其饲养成本低的突出优点。
2.3意蜂、中蜂耐饲喂性差异原因
各种蜜蜂起源地的蜜源条件,决定着相应的蜜蜂属性。意蜂起源地的蜜源,具有大面积、长流蜜,种类相对单一的特点。石南草便是此类蜜源的代表之一。意蜂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适应了这样的条件,因而具有善于利用大蜜源;敏感性较差;不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等特点。
中蜂起源地的植物种类繁多,地形地貌复杂,小气候多变,致使各种蜜源植物的分布与流蜜状况大多明显不同,可谓千差万别。所以,中蜂保留了敏感性强,善于寻找和利用零星蜜源等蜂性,以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其采食性也独具特色。若仅从“吃相”来看,中蜂“吃相”如狼,在饲喂器处采食活跃、动静大,末了“抢食”乱糟糟!而意蜂则相对安静有序,可谓取食“静悄悄”。
2.4蜜蜂饲喂的理想模式与现实
由上分析可知:蜜蜂饲喂最为理想的模式,就是仿照其起源地的蜜源模式,并尽可能保持各自“吃象”。在养蜂实践中,这样饲喂对于意蜂容易实现,而对于中蜂确难模仿。需要对其作专门研究,并作适当转换才能实现。 1# 福建一只小蜜蜂
3.中蜂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浓度
3.1定时、定量是动物饲养的基本法则
纵观其他家养动物,定时、定量投食,早已成为饲喂的基本原则。即便人类自身,饮食节律失调,导致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发生的事例也娄见不鲜。蜜蜂取食时的“好心情”与下咽行为,都对脑神经与咽侧体的分泌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相关激素,又支配着蜜蜂的行为与生活。无规律与过度饲喂,也必然引起蜜蜂的内分泌紊乱,进而引起生理、行为和其他方面的错乱。因此,蜜蜂饲喂也应符合定时、定量的基本法则,切忌随意性!中蜂饲喂还要注意浓度。
3.2定时饲喂符合中蜂习性
中蜂起源地的环境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气候多变性,决定了中蜂采集活动的定时性与数量限制。只有在最佳时段外出,才能趋利避害,实现有效采集,提高劳动效率。如果迟到,不是花蜜被竞争对手先拿走,便是被雨水、雾气稀释掉,或者遭遇敌害。由此看出,中蜂凡需长期饲喂的,于每日的固定时刻饲喂,较为符合中蜂属性。从采食速度看,中蜂在每日清晨、上午、临近傍晚和傍晚,采食速度较快。夜晚采食慢!但经训导后可改变。
3.3中蜂饲喂定时程度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研究:中蜂奖励饲喂应隔时不隔天,即虽不宜在一日内连续喂给,但在需要奖饲的期间,每天都应喂给一次。而且强调准时、定量饲喂。中蜂救助饲喂一般不隔时,可以时时相接的连续进行,但有隔“天”的时限要求,即一次大份量投入,让蜜蜂连“吃”数小时。如果不能实现每次大份量投入,也可以在蜜蜂即将“吃”完时又再添加。但如此连续的救助性喂给糖浆,一般不要超过2天。还未补足的,应间隔3天之后再饲喂。
3.4中蜂饲喂定量、定浓度的依据
善于采集利用零星稀散、糖浓度较低的蜜源,是中蜂连续饲喂定量应较少,浓度不宜高的主要依据。在多种蜜源植物共存的情况下,都同时开花流蜜的可能性小。不同种类的蜜源植物交错开花,加上较为零散的分布,都会导致在相同时段内,可采到的蜜量有限这样的结果。而且,中蜂起源地的潮湿气候等因素,造成这些地方的植物流蜜浓度一般不高。根据我们测定:糖浓度仅有16%的甜汁,也会被中蜂采集带回。
3.5中蜂饲喂浓度把握
救助饲喂一般需要采用高浓度糖浆,甚至饱和糖浆,才能实现短期内补足。但若连续给以高浓度糖浆,对中蜂的副作用大!所以,除了有上述饲喂的“隔天”时间要求外,还应在蜂群正常,闲蜂多时进行。相比之下,中蜂采用蜜脾作救助饲喂的副作用小,封盖蜜脾为最好。
奖励饲喂浓度变化多样,我们将其分为:较高浓度;一般浓度;较低浓度。含糖量50%称为一般浓度;超过50%称为较高浓度;低于50%称为较低浓度。中蜂各种浓度的饲喂方法,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中,有详细介绍,此不再复述。
4.中蜂奖励饲喂难点与转换
4.1奖励饲喂量是浮动变量
在蜜蜂饲养中,奖励饲喂最常用。其参照模式理应是自然界的“繁蜂蜜源”。相比之下,较长期饲喂与浓度模仿较为容易,份量模仿难。因为采蜜量受蜂龄、群势、气温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便是同一蜂群,其增长与衰减变化,都会导致采食量发生变化,从而不可能长期按某一固定给糖份量实施奖饲。由此可知,奖饲量是一个经常浮动的变量,难于准确把握。从而出现奖饲要么过了,要么不足。在爱蜂心情驱使下,更多的是喂过量了。仅就蜜源因素而言,在没有外界蜜源干扰时,奖励饲喂量相对容易调控,外界有蜜源时,饲喂量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即便象意蜂这样的“糖蜂子”,经验丰富的养蜂者,有时也会选择在“繁蜂蜜源”地繁蜂,甚至转场避开干扰性蜜源,以增强繁蜂时人工调控的有效程度。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奖饲变量”的转化,使其变得较易操作?大家不妨作些认真思索,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已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转化方法。
4.2中蜂取食量与蜂群状态和取食耗时的关系
根据我们采用不同份量的奖饲观察:中蜂采食糖浆总量与采食所耗时间密切相关;蜂群状态又与采食量密切相关。就单次饲喂看:喂给份量少时,整个采食过程踊跃,末了呈现乱哄哄的抢食状态。喂给较多时,先有一段采食积极期,此期糖浆消减快,之后便是采食懈怠期,此时,糖浆消减明显变慢。再之后甚至基本无蜂问津!这在糖类易发酵时期,未被取食的剩余糖浆,超过半日大多已发酵变质。
从多日限时饲喂的采食状态看:凡采食活跃的蜂群,生活一般健康正常。反之,蜂群生活异常,蜂儿易病或已经“烂子”了。
所以,从饲喂角度看,只要能始终保持蜜蜂的采食踊跃状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中蜂生活的健康正常。欲保持中蜂采食踊跃状态,就要限定每次的喂糖量;欲保护中蜂采食积极性,使其长期呈现取食踊跃状态,就需长期调控喂给糖浆的份量。而限定每次取食的糖浆量,又应从控制中蜂采食时间着手。
当然,采食耗时还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饲喂器上蜜蜂可采食面积,给糖浆时间,饲喂器搁置地点等等。我们是在外界缺蜜期,巢内蜜足的条件下,采用鸭舌状饲喂器,于巢门旁单群饲喂测定。经过较长时间观察研究,已测定出经常饲喂时不宜超过的安全量和相应的饲喂方法。对此有兴趣者,请参见《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摘自GN蜜蜂科技网 别浪费时间了,论坛内没几个人相信GN的方法和技术,不过,我是相信的 好长啊.......耐看 辛苦了:victory: :):):):):) 楼主辛苦了,谢谢楼主!不过这个有点像卖书的说词,不怪楼主。:L :victory: :victory: 辛苦了:victory:
逗你玩SS 发表于 2011-1-22 21:38 http://www.xsbee.cn/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好意心领了,此乃似新生不懂老生常谈,如果是研究成果就可以照办啦。 谢谢楼主!龚教授的第二版我看过。但我对中蜂饲喂还是一头雾水! 楼主不辛苦,辛苦的是全国观众,难为你们了...
嘿嘿 嘿... 楼主不辛苦,不过看了老半天好象都没看明白 楼主辛苦了 楼主不辛苦,不过看了老半天好象都没看明白 龚教授说的中蜂奖励饲喂应该稀一些可以试一下,但如果非要定时定量就有些难说了,有点像是把养猪的方法推演到养蜂了,哈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