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2 19: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1# 福建一只小蜜蜂 " k$ F2 T; x/ x
, M- N) s: X) j, t
3.中蜂饲喂要定时、定量、定浓度
! M3 e/ M `$ Q. y; ?) q3.1定时、定量是动物饲养的基本法则 ! ?/ E3 u# K& U5 @7 i; X$ I
纵观其他家养动物,定时、定量投食,早已成为饲喂的基本原则。即便人类自身,饮食节律失调,导致内分泌紊乱、相关疾病发生的事例也娄见不鲜。蜜蜂取食时的“好心情”与下咽行为,都对脑神经与咽侧体的分泌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相关激素,又支配着蜜蜂的行为与生活。无规律与过度饲喂,也必然引起蜜蜂的内分泌紊乱,进而引起生理、行为和其他方面的错乱。因此,蜜蜂饲喂也应符合定时、定量的基本法则,切忌随意性!中蜂饲喂还要注意浓度。
K8 N) ~4 m8 W" J8 X% g! c$ t3.2定时饲喂符合中蜂习性
+ H: u( |. a* V- u7 s: s6 D0 y5 t 中蜂起源地的环境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气候多变性,决定了中蜂采集活动的定时性与数量限制。只有在最佳时段外出,才能趋利避害,实现有效采集,提高劳动效率。如果迟到,不是花蜜被竞争对手先拿走,便是被雨水、雾气稀释掉,或者遭遇敌害。由此看出,中蜂凡需长期饲喂的,于每日的固定时刻饲喂,较为符合中蜂属性。从采食速度看,中蜂在每日清晨、上午、临近傍晚和傍晚,采食速度较快。夜晚采食慢!但经训导后可改变。 + W" ]- W5 B( Y5 R6 x: Z
3.3中蜂饲喂定时程度 9 e5 q$ Z0 K' z, p, Y# A6 [3 Q) g- F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研究:中蜂奖励饲喂应隔时不隔天,即虽不宜在一日内连续喂给,但在需要奖饲的期间,每天都应喂给一次。而且强调准时、定量饲喂。中蜂救助饲喂一般不隔时,可以时时相接的连续进行,但有隔“天”的时限要求,即一次大份量投入,让蜜蜂连“吃”数小时。如果不能实现每次大份量投入,也可以在蜜蜂即将“吃”完时又再添加。但如此连续的救助性喂给糖浆,一般不要超过2天。还未补足的,应间隔3天之后再饲喂。
% p. c) s9 S M6 t, Y3 i, f3.4中蜂饲喂定量、定浓度的依据
k* K- j) K2 a2 u 善于采集利用零星稀散、糖浓度较低的蜜源,是中蜂连续饲喂定量应较少,浓度不宜高的主要依据。在多种蜜源植物共存的情况下,都同时开花流蜜的可能性小。不同种类的蜜源植物交错开花,加上较为零散的分布,都会导致在相同时段内,可采到的蜜量有限这样的结果。而且,中蜂起源地的潮湿气候等因素,造成这些地方的植物流蜜浓度一般不高。根据我们测定:糖浓度仅有16%的甜汁,也会被中蜂采集带回。 # u. \3 A4 v6 }! u4 V( _
3.5中蜂饲喂浓度把握
- S! U! Y2 r% [# l) v 救助饲喂一般需要采用高浓度糖浆,甚至饱和糖浆,才能实现短期内补足。但若连续给以高浓度糖浆,对中蜂的副作用大!所以,除了有上述饲喂的“隔天”时间要求外,还应在蜂群正常,闲蜂多时进行。相比之下,中蜂采用蜜脾作救助饲喂的副作用小,封盖蜜脾为最好。
2 z! T# v" R+ J奖励饲喂浓度变化多样,我们将其分为:较高浓度;一般浓度;较低浓度。含糖量50%称为一般浓度;超过50%称为较高浓度;低于50%称为较低浓度。中蜂各种浓度的饲喂方法,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中,有详细介绍,此不再复述。 ; b# j6 X% E4 z7 Q* k: [% Z' J
4.中蜂奖励饲喂难点与转换 / K/ |5 Z8 U6 K, u, g
4.1奖励饲喂量是浮动变量 7 _6 ^" D2 \ P! ]; C' C) z; k
在蜜蜂饲养中,奖励饲喂最常用。其参照模式理应是自然界的“繁蜂蜜源”。相比之下,较长期饲喂与浓度模仿较为容易,份量模仿难。因为采蜜量受蜂龄、群势、气温等诸多因素影响。即便是同一蜂群,其增长与衰减变化,都会导致采食量发生变化,从而不可能长期按某一固定给糖份量实施奖饲。由此可知,奖饲量是一个经常浮动的变量,难于准确把握。从而出现奖饲要么过了,要么不足。在爱蜂心情驱使下,更多的是喂过量了。仅就蜜源因素而言,在没有外界蜜源干扰时,奖励饲喂量相对容易调控,外界有蜜源时,饲喂量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即便象意蜂这样的“糖蜂子”,经验丰富的养蜂者,有时也会选择在“繁蜂蜜源”地繁蜂,甚至转场避开干扰性蜜源,以增强繁蜂时人工调控的有效程度。
8 n7 n. Q# ?" s: c1 B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奖饲变量”的转化,使其变得较易操作?大家不妨作些认真思索,也许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们已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与转化方法。 1 N( o' ?" Z/ ~- @$ u- ]2 Z3 ^
4.2中蜂取食量与蜂群状态和取食耗时的关系 & Y0 R- O- ]* {9 B* u6 G* Z
根据我们采用不同份量的奖饲观察:中蜂采食糖浆总量与采食所耗时间密切相关;蜂群状态又与采食量密切相关。就单次饲喂看:喂给份量少时,整个采食过程踊跃,末了呈现乱哄哄的抢食状态。喂给较多时,先有一段采食积极期,此期糖浆消减快,之后便是采食懈怠期,此时,糖浆消减明显变慢。再之后甚至基本无蜂问津!这在糖类易发酵时期,未被取食的剩余糖浆,超过半日大多已发酵变质。
6 }) V' _; D' @7 P! g从多日限时饲喂的采食状态看:凡采食活跃的蜂群,生活一般健康正常。反之,蜂群生活异常,蜂儿易病或已经“烂子”了。
% t6 s2 L$ U8 R5 ?1 T; V所以,从饲喂角度看,只要能始终保持蜜蜂的采食踊跃状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中蜂生活的健康正常。欲保持中蜂采食踊跃状态,就要限定每次的喂糖量;欲保护中蜂采食积极性,使其长期呈现取食踊跃状态,就需长期调控喂给糖浆的份量。而限定每次取食的糖浆量,又应从控制中蜂采食时间着手。 9 w6 F) t& G1 C/ b0 N1 f4 w. @
当然,采食耗时还与多种因素相关,例如,饲喂器上蜜蜂可采食面积,给糖浆时间,饲喂器搁置地点等等。我们是在外界缺蜜期,巢内蜜足的条件下,采用鸭舌状饲喂器,于巢门旁单群饲喂测定。经过较长时间观察研究,已测定出经常饲喂时不宜超过的安全量和相应的饲喂方法。对此有兴趣者,请参见《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 * T; s; S. P0 t8 G& i
---摘自GN蜜蜂科技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