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王中王 发表于 2011-11-28 10:36:48

漫说中蜂土养法

本帖最后由 最新王中王 于 2011-11-28 10:46 编辑

谈到中蜂的饲养和管理,传统的毁巢取蜜法备受诟病,一直被视为落后和不科学的典型行为。一些崇尚科学养蜂” 的人更断言:活框养蜂、不毁巢取蜜是中蜂产业的未来,毁巢取蜜一定会被淘汰。然而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作为一项古老的蜂蜜生产方式,在特定的客观条件下,传统的毁巢取蜜法不但合理、实用, 而且相当科学,经得起现代科学的论证与考量。中国最早的蜜蜂规模化饲养,据我考证,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在东汉n,l-期。规模化饲养的创始人是民间高人姜岐。他的蜂场规模有多大不见文字记载,但从“教授者满天下,营业者三百人,民从而居之者数千家” 的叙述上看,姜岐本人养蜂的数量和他的“养蜂联合体” 规模,都不次于现在的专业养蜂个体户和“公司加农户” 式的蜂业联合体规模。在谈到中国的养蜂史时,关于世界上最早的规模化生产的创始这一点,显然被疏忽了,这很不应该。为什么?因为我们疏忽了这一点, 就误读了中国传统的养蜂技术和蜂产品生产技术, 而正是这种误读,导致中国的中蜂饲养背离优秀的传统生产方式而进入异
途和歧途。近几十年来,正是这种对传统的误读和背叛,给中蜂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不可估量的损失。姜岐养中蜂规模大、效益好,这是毫无疑问的,不然的话,他就不会名满天下,从者如云。那么,他恃重的是怎样的养蜂方法呢?他的方法失传了吗?如果没失传,为什么直到目前,我们的中蜂养殖依然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没有一种称得上有普世意义的中蜂养殖法?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经过千百次的自我思辨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相对客观的认识。我认为:书上所说的姜岐的事迹真实可信,姜歧使用的是具有普世意义的典型的传统养蜂法,这种传统养殖法至今在民间仍在沿用。陕西岐山、麟游等地的民间养蜂方法就是古老传统养蜂法的活化石。2008年前后,我有幸在陕西省岐山与麟游交界的山区,见识了当地中蜂的饲养方式。土洞养蜂、空巢诱蜂、剿巢取蜜,是该地区养蜂的基本模式。
该地区的人们采用土洞置蜂,方法是在土墙上挖一个洞,洞口用土坯堵起来再用泥糊严, 留一个小洞供蜜蜂进出。当地山林茂盛,野蜂很多,春夏之交,自会有野蜂飞来人住。如果当年风调雨顺,秋天百花开过后就可以收获蜂蜜了。当时,该地区收获蜂蜜只有一种传统方式, 山民们称之为“剿巢”,方法是用烟火熏杀蜂群,将整个蜂巢取出压榨蜂蜜。蜂巢取出后封闭洞口,留待下一年重复相同的步骤。说到这里,难免有朋友会说: “说了半天,不就是听其自然毁巢取蜜么?这种落后至极的养蜂方法,连技术都谈不上,能叫养蜂吗?”真的这么简单?我想未必。当年我在那里时, 山民们1户拥有十几二十群中蜂是常事,家里盛蜜往往用大水缸。由于无处存放蜂蜜,蜂群只养不取蜜也是常有的事。当地人稀地广,蜂蜜无销路,.所以人们并未刻意养蜂,如果有意养蜂,一家养上百十群肯定不成问题, 并且养100群,全年也不必费一个管理工,除了挖洞,就只剩割蜜一件事了,其实一点管理作都不做,等于“坐享其成”。这才是问题的所在,这才是养蜂上规模的基础!我相信这种管理模式, 就是姜岐当年“教授者满天下” 的基本模式和通用模式。我坚信当年姜岐所做的事, 只是做蜂穴和取蜜,不然的话,他的蜂场不会上规模。我坚信姜岐先生当年取蜜一定是“剿巢”, 因为只有一次性取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时间,这一点,近百年来已为国外规模化蜂场所证实。
   我甚至怀疑, 汉字的“剿”,原本就是“割取蜂巢” 的意思:右手持刀割向左边的蜂巢,应该就是“剿” 字的表意。世上极典型的巢有二大类:一类是鸟巢,一类是蜂巢。大概没有人听说过用刀去割鸟巢的事吧!那么,这右手持刀所切割的巢就非蜂巢莫属。除非大脑有毛病,正常人是不会拿刀去割马蜂巢、胡蜂巢的。正因为这样,我才有理由认为, “剿” 字原本是蜂蜜生产的专用术语,而岐山地区的取蜜术语“剿巢”, 很可能就是从姜岐那里传下来的一个古词。
    絮絮叨叨地哕嗦了半天,我只是为了说明一点:
    岐山地区的这种养蜂法,应该就是历史悠久的古传养蜂法,是典型的传统养蜂法。对于这种方式,我们不妨称之为“岐山传统养蜂法”,或干脆叫“岐山老养
法”。这种古老的养蜂方法,就是我们近几十年来一直斥为“落后” 和“不科学” 的养蜂法。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先进” 的西蜂养法和“科学” 的活框置脾法左右了我们的视野。戴着西蜂养法的有色眼镜, 我们就无法看出中蜂老养法的高明与科学!为还原事实,我拟先从科学和先进二方面对岐山老养法略加分析。岐山老养法由三部分组成, 即蜂穴、蜜蜂和取蜜。从科学的角度上讲,我没有发现其中有不科学的地方。首先说蜂穴。岐山的蜂穴,是在土墙或土壁上挖出的土洞。这样的土洞冬暖夏凉,透气性极好,吸湿性很强,洞中一年四季的温度和湿度高度符合蜂群的要求。密封的洞口除了保持相~,-j-的黑暗之外,也有效地阻止了蜂害的进入。而这二点,x,-j-中蜂的正常生活和生存至关重要。完全可以说截止目前,还没有哪种人造蜂箱比岐山土洞更适合中蜂居住。因此从生物学角度上讲,土蜂洞是无可挑剔的科学。再说岐山的蜂种。岐山老法养蜂,是预置蜂洞诱蜂人住,看似无意,实含很深的科学道理。众所周知,分蜂的时候大群、强群和壮群先分,第一次分蜂的蜂量是原群的1/2,是质量最高的。岐山山民预备的蜂洞,数目远远少于野生分蜂群数, 因此它事实上收留了最强大的分蜂群,这就为它当年的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病群、弱群往往错过最佳时节才分群,宜居的洞穴早被强壮的蜂群捷足先登,从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淘汰不良群体的作用。无意之中一举两得。至于剿巢取蜜,看似“杀鸡取卵”、“惨无人道”,但是也实有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蜜源利用的角度上讲,一个地区的载蜂量是一定的,因此蜂群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地增加。一旦蜂群超限,蜂蜜就可能歉收甚至绝收。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上看,剿巢是人为调整载蜂量的一项得力措
施。如果山民们年年保留蜂群、扩大种群,那么岐山的养蜂只怕早就失去意义了。想想看,漫山遍野都成了蜂洞,蜜蜂到哪里去采蜜呢?在此我还注意到了一点,那就是但凡是剿巢取蜜的地区,那里的野蜂资源通常都是相对丰富的,只要有蜂穴,不愁招不来蜂,在这种情况下,剿巢取蜜不存在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不能说它不合理不科学。在蜂群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我从未见过有人把所有蜂群全部剿巢的。事实上每年把2/3的蜂群剿巢, 对于拥有一定数量蜂群的养蜂者来说,通常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做不但可以持续维持稳定的生产群基数,而且可以取得相对多的蜂蜜,剿巢群节约下了越冬消耗的那部分蜂蜜,而空出的巢穴正好用来安置保留群下一年分蜂的分出群。国外一些冬季漫长的地区,多年来一直流行季节性养蜂。养蜂者春天购进蜂群,秋蜜结束后即杀死蜂群一次性取蜜,这不是西方式的剿巢取蜜吗?外国人剿巢,没有人认为他不科学, 而中国人剿巢取蜜,就被认为是“落后”、是“不科学” 了呢?因此我认为,在植被良好、蜜蜂资源丰富的地区,岐山老法养蜂作为一种定地养蜂的生产模式,是相当成熟、相当科学、相当先进的。它的实用性、生产性能、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的生态效应,是任何仿西蜂式的活框蜂箱和复杂的仿西蜂四季管理技术都无法比拟的。至少,没有一种现代技术可以这样“不劳而获”!根据有限的文字记载,我们已经可以认定姜岐的蜂场相当具有规模;仔细加以推敲,我们不难有更多的发现;解读“教授者满天下”, 我们就可想像,姜岐传授的养蜂方法肯定不止一种,他的教授只能是“一种基本模式、多种具体形式”,如果不是这样,他就无法满足不同地理环境下养蜂的技术需求。因此我有理由认为,我们近代拥有的各种技术,在姜岐时代就已经成熟,只不过后人各取所需独立发展, 因此才导致了一己之外的技术相对失传。根据姜岐的“教授满天下”,我们可以推测出不同材质、不同形制的蜂室已经出现,不同形式的分蜂和收蜂方法、不同形式的取蜜方式也已经出现。根据姜岐本人的养蜂规模和“营业者三百人” 的养蜂规模,我们可以推测转地放蜂至少是小转地放蜂已经出现。为什么? 因为中蜂的采集距离只有1 km,而在这样有限的空间里,定地饲养的蜂群是很难生产商品蜜的。当然不排除他的蜂群是分段散放的可能。考虑到姜岐技术体系的复杂性和超前性,我认为近代多认为是创始于明代的多层格子蜂箱在当时已经得到推广使用, 因此分层取蜜技术在当时已经成熟。
    我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多层格子蜂箱的资料源于(傲富奇书》,而(傲富奇书》的原作者,是战
国时代的范蠡,这一点,古书中有记载。这个范蠡,就是当时越国的谋士,在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辞官为民,靠做手工业生意“三年三置千金” 的陶朱公。此人绝对是天才, 《致富奇书》估计原本是他的一本笔记,在这本笔记中,他记述了种植、养殖、手工业等多方面的生财之道,甚至还记录了一则养生妙法,这种养生法, 就是1980年风靡一时的“六字诀”。就是这段导引术,使我确信该书原本早在汉代之前。这样的天才人物,创造出多层蜂箱绝对不会令
人感到意外!有人认为经富奇书》是明代人的伪作,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这是《致富奇书》明代在书市上的重现。我们不能因为《致富奇书》千年不闻就认为它前代不存在, 因为许多文献都有可能在千年尘封之后重见天日。例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弩机失传千年,到宋代才被沈括发掘并复制。此后再度失传,直到明代才又被程冲斗发现并复制。在这项天才发明失传的年代,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战国时代的铜弩机不存在。我们应该客观地相信古文献的记述,不能因为暂时未看到就断言其不存在。多层木格蜂箱应该也是这样!一如战国时代的勾心式弩机的性能至今仍不逊色于当今任何扳机的性能一样, 多层木格蜂箱的性能事实上决不逊于各种中外蜂箱的性能。只要能认识到这一点,只要知道中国的养蜂技术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成熟并且规模化产业已经形成,并因此认识到时隔千年的我们思维和行为事实上连前人的境界和水平都没有达到,我们就不能不对我们的无知和肤浅感到羞愧。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再回顾我们这几十年来对传统养蜂法的贬低和否定,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应该被嘲笑的其实正是我们自己!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人!
      我仔细想了想: 中蜂传统养殖法最大的弊端只有一个,那就是剿巢取蜜杀死蜜蜂。客观地说,这部分被杀死的蜜蜂,还有利用的价值,还可以产生效益。
    多层箱分层取蜜完全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而对于单体箱和固定蜂巢,将取蜜群的蜜蜂并人保留群将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将取蜜群的蜜蜂并人存蜜充足的保留群,蜂群将以特大群势越冬。群势越大,饲料越省,蜂群损失越小,春繁效果越好,始分群质量越高。不参加哺育的越冬蜂工作效率极高,它们将在春季的第一个花期创造财富,采集量将绝对超过它们冬季的消耗。无论从哪方面讲,这绝对是划算的交易。如果经这样处理,剿巢取蜜还有缺陷吗?
       我想是没有了。

十八叔 发表于 2011-11-28 10:53:06

回复,哈哈哈我顶

19750646 发表于 2011-11-28 11:27:30

厉害顶!

猪爸爸 发表于 2011-11-28 11:32:42

好文要顶:victory:

张留鉴 发表于 2011-11-28 11:42:16

好文章,不得不顶!厉害:victory:

秋天的枫叶 发表于 2011-11-28 11:58:30

学习了。。。。。。。。。。

古田小蜜 发表于 2011-11-28 12:02:46

学习!!!!!

pipilu04 发表于 2011-11-28 12:23:16

对的.......................

凡事谢恩 发表于 2011-11-28 12:25:15

呵呵!......

最新王中王 发表于 2011-11-28 13:01:49

不管怎样,你能找到这么好的文章发上来让大家学习,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 :handshake
金弓 发表于 2011-11-28 12:57 http://www.xsbee.cn/images/common/back.gif
公公,不管什么说,文章如果是亲自写出来的那要费多少个晚上,要是抄下来的那也要费好几个小时来打字,再如果是网上下载的那也要花好几个大洋的。我知道你们对本王一向不恭,公论只有天知道

liaoyoude 发表于 2011-11-28 13:24:25

11# 最新王中王


王中王你的蜜蜂怎么样了?

liaoyoude 发表于 2011-11-28 13:24:54

11# 最新王中王


您对论坛的热爱,一直不离不弃

飞啊飞 发表于 2011-11-28 13:39:30

好文章!顶!顶!

仙湖蜂迷 发表于 2011-11-28 13:42:51

顶力支持!!!

大头鬼 发表于 2011-11-28 13:57:15

好文要顶,好人发财。楼主你就是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漫说中蜂土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