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1|回复: 29
收起左侧

华南各地区中蜂越夏

  [复制链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7-8 0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中飘妞 于 2014-7-8 00:08 编辑 4 e2 ]& {: T0 i( T2 B! e( e  G. [( u
2 ~. C& Y  m* g- h' I( i
广西苍梧地区地区中蜂越夏的管理
广西苍梧地区每年从5月下旬至9月这一段时间外界粉蜜源较少,气温高燥,蜂群从芒种节起,产卵圈渐渐缩小,到了立秋、处暑季节,老劣蜂王群和弱小群,停止产卵,一般的群势下降50%。  9月外界有零星的蜜源植物开花,停产群恢复产卵,产卵面积逐渐扩大,蜂群进入新老蜂交替状态。10月后,外界粉、蜜源渐渐丰富,群势开始壮大。11月下旬至12月,是鸭脚木流蜜期,强群可采收冬蜜。
, {: V1 \- n  z! H( l/ d    根据苍梧地区气候和蜜源情况,管理好越夏蜂群,是争取强群采冬蜜和强群越冬的主要保证,现就个人管理越夏蜂群的作法,介绍如下。# G7 V4 [  z$ ]7 M# f1 C, h
(1)        强群、新蜂王   
/ a( X! [3 M  V! Z$ y越夏期间,蜂群愈强,群势下降愈慢,恢复期繁殖快,越夏后易养成强群。蜂群愈弱,群势下降愈快,恢复期繁殖慢,越夏后难养成强群。原因是:强群比弱群较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2 O0 Y# H5 }$ W& s: V4 |* p
    新蜂王,体力充沛,产卵力强,越夏期不停产,恢复期产卵面积大,蜂群后继力量足,群势削弱较慢。
; l7 h, w; Q9 y+ H    因此,强群和新蜂王,是养好越夏蜂群的先决条件。要做好强群越夏,对老劣蜂王群和弱小蜂群,应敲在越夏前合并为五框以上的强群。
1 m7 r: \$ Q. I6 a(2)饲料充足1 s$ k' C9 B: h# A  q/ g; y
蜜、粉是蜂群生活繁育必需的食料。越夏期间如果饲料不足,就会影响到蜂群的正常生活。因此,在越夏期间,除留足蜜、粉外,还要注意供给蜂群必需的饲料,以保证蜂群安全越夏。
) r5 ?, D+ l! Q    越夏前,留在巢内的饲料,宁多勿少。一般每框蜂应有一、二斤封盖蜜,和足够的花粉,不足时,应该在6月以前喂足。* G, ]. o( n) v* J4 t
    越夏前留足巢内饲料。由于外界蜜粉源缺乏和蜂群消耗关系,越夏中、后期,巢内贮存的粉、蜜不多,这时要按蜂群和外界粉、蜜源情况,进行饲喂。在外界粉蜜源缺乏的时候,对存蜜不足的蜂群,应进行补助饲喂,适当补充存蜜,以推持蜂群生活。在接近外界粉蜜源开花期的越夏后期,除进行一次补助饲喂外,并适当进行奖励饲养,从而补充巢内存蜜,保证蜂群生活。
# W7 z( ?# s1 ^% [6 B8 a+ m) P" e; K3 ^    饲喂越夏蜂群的饲料是:白糖半斤,蜂蜜半斤,酵母片数粒,水一斤。为了增强越夏蜂群体质和预防疾病,饲喂时每群加青霉素二片。对缺粉的蜂群,可用绿豆粉六两,天然花粉四两,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涂在框梁或巢脾上,供蜜蜂取食。
4 h: @7 ~# v+ c: j) |6 R6 H5 h5 [    中蜂在越夏期,常喜到沟渠、小便池去采带有咸味的水,同时又到池塘、河溪去采淡水,为了做好蜂群的卫生工作,减少蜂群采水的劳动,蜂场附近要投置咸、淡水喂饲器。* _: |9 t0 A8 h$ f2 w, u
(3)整理蜂巢、经常注意蜂脾关系
1 k& E# ?+ Q1 _7 C3 {" U    厌旧脾、爱新脾是中蜂的习性,而且旧脾又是巢虫喜欢孳生的场所。因此,越夏前期,就要做好除旧脾,留新脾的工作,并着手进行蜂巢布置和整理。蜂巢布置法是:子、卵脾放在中央,两旁各放一个新脾,新脾外放越夏前没有提出的旧脾。这样布置,主要是使越夏中后期,随着群势衰退,随时都可以将旧脾提去。$ ?( f0 X' N; D( R* R# Y
    中蜂喜集结,越夏期要经常保持蜂脾相称。越夏后期,由于群势衰退,巢脾两下角常露于蜂团外,这时可以将两下角适当割去一部分,使成球形蜂巢。
0 h- r, d- q; }6 ]1 e# v8 d    越夏期间,应经常注意蜂脾关系,中蜂如果离脾栖息,是由于失王、蜂王停产、巢虫为害而有逃亡意念的表现。对这种蜂群,应该立即加强管理。3 G+ E, r9 I+ I$ b! W6 }
    处理办法:夜间从其他群提入不同龄的子脾各一框,次日将巢脾取出,抖去附着的小量蜜蜂,取出的巢脾在当天中午放在阳光下曝晒巢脾的两面,晒至巢房微发光泽,有蜡香气味,即放进封闭严密的空箱里。晚上将巢脾均匀地喷上糖水后,放回原群。次日晚,再喂一次糖水。经过这样处理后,蜂群便很快恢复护脾状态,生活情绪也渐渐变为正常。对失王蜂群,要进行合并。
& i$ F) N( [7 s7 O. F/ a! U7 k/ m    在晒脾时,如发现巢虫,要稍为加长晒脾时间,巢虫便会自动爬出或被晒死,隔七、八天,再进行一次,脾里巢虫便被消灭掉。" t7 j/ R  `4 g
    离外界蜜源开花期很近的越夏末期,场内蜂群除子脾外,都要做一次晒脾、喷脾工作,从而促使蜂群早期清理巢房,提前产卵。. O/ Y/ `6 ?7 d1 t
(4)蜂场环境和蜂巢降温, f/ w& z. D8 p0 ^! m. C$ m+ T3 Y
越夏期间,蜂群最好能迁到有瓜类作物的地区,场地要选择安静、土壤潮湿、光线充足、阳光不能直射的树林下,在气温特别高燥的时候,场地要隔天洒水一次。1 C! l+ f) p0 C3 u- g5 q! O* y, N5 y
三伏天气特别炎热,要注意蜂箱通风,箱内放一、两块饱吸清水的砖,(砖可用建筑用的青砖或红砖,使用前将砖放在清水里浸三、四小时,使砖饱吸清水后,即放进蜂箱里,隔数天,砖干燥后取出再浸)可使巢温降低,增加箱内湿度。4 S4 m( c7 Z  z, H2 v  _; }
(5)防盔、防逃、防敌容: w" B$ Q6 \2 H; R4 K* C
    越夏期发生盗蜂,主要是群势和余蜜不平衡,巢脾外露、管理和饲喂时不小心引起的。要镇防盗蜂发生,在管理工作上应做到:(1)开箱检查和换箱的时间要短,工作要迅速瑾慎,以减少散出蜜香,检查和换箱时间,最好在蜂群停止活动时进行;(2)经常保持蜂脾相称,使巢脾不外露,调脾、啃脾和饲喂要在晚上进行,(3)晒脾工作要远离蜂场,切勿在蜂场附近进行;(4)饲喂和盛蜜的用具,要用清水冲洗,因饲喂不慎而漏在箱外和地上的蜜汁,也要及时冲洗干净。蜂场蜡屑和破碎旧脾,要随时收集,放在清水中浸泡或严密封闭的箱内,(5)蜂箱排列不要过密,巢门缩小至一寸左右,最好能装上圆孔巢门。场内如发生盗蜂,要迅速将巢门缩小到只能容一、两只蜜蜂出入,然后找出盗群,在巢门口装上倒向脱蜂器。待盗蜂全部回巢后,即将盗群迁离蜂场四里外暂放。待越夏后或偷盗念头完全消除后,再搬回场饲养。
9 L* D# e( H  H5 d    中蜂逃亡,多由于巢虫、缺蜜、环境恶劣而引起。如能经常注意存蜜情况、调整蜂脾关系,改善蜂群生活环境,逃亡是能够避免的。/ Z" m7 }& Z/ c
    越夏期,敌害多,尤其是胡蜂为害最甚,蜂场应有专人扑打,对胡蜂最好能一寻巢毁灭。
0 a( e9 D9 B" l; _; ~; r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州地区中华蜜蜂科学越夏关键九要点
/ Y- y6 Q3 i! _" A2 a7 `黄秉正% Y  t5 O# R! \; v* c. d
(福建省福州市蜜蜂协会,福州350025)
; v! w+ m3 ~+ D$ q    摘要:福州市地区的七月、八月蜜粉源中断高温酷暑历来是蜜蜂“苦七月绝八月’,的时期。笔者依据二十多年来对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与饲养中蜂的不断实践,探讨出中蜂科学越夏的“九要”关键。填补了福州地区中蜂饲养管理科学技术体系中越夏环节的缺失与不足,解决了中蜂生产中“苦七绝八”的难题,推动福州地区中蜂业的发展。: Y. x: [. z* @9 K: g$ L$ Y  X/ G- M
关键词:中蜂;越夏;“苦七月绝八月”;关键九要点
% I9 {6 M6 I/ R( [/ l1 R' c; |福州养蜂难在越夏。福州地区养蜂界历史以来有“蜜蜂苦七月绝八月”之说,并常常成为事实。" }+ j0 U$ t6 A4 C4 B
福州市地区全年无霜期324天,冬季最冷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10. 5℃。中蜂在福州地区越冬不但没有间题(“碗碗蜂”团还可以过冬),而且冬季蜜粉源丰富(有枇杷花、山花、山桂花、八叶五加花、菜花等),还是仅略次于春季的主要生产采蜜期。夏季,对于江、浙及以北地区,6 -8月蜜粉源丰富,正是蜜蜂造脾、分蜂、采蜜生产的主要时期。然而,福州地区最热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28.6自天气温常常高达37℃以上,最高曾达42℃。如此高温酷暑,是“恒温”的人类都无法承受,更何况小小的蜜蜂!在夏季蜜蜂的自然寿命仅有20 -30天左右,7 -8月蜜粉源中断,蜂王停卵、新蜂不出、老蜂快死,蜂群整体的“新陈代谢”逆转,至蜂群很快衰退。当某蜂群从龙眼花或山花期撤下来,有6足框蜂的采蜜强群,在福州平原区越夏后,常余下不到一、二框蜂。过不了夏季灭绝者也常有。尤其中蜂王产卵力比意蜂差,群势衰退后、弱群恢复也慢。若不能赶在秋冬季中蜂的重要生产期前恢复成强群,就会影响生产。' h' U+ l% l+ B2 X- Y
我国对中蜂改良为活框科学饲养,仅在六、七十年代之后才全面铺开。中蜂的饲养方法是沿学意蜂。适合中蜂生物学特性、又用活框饲养管理中蜂的科学技术体系还较缺完善。因此,研究出适合福州地区中蜂越夏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福州地区中蜂生产的关键。为此,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探讨出中蜂越夏的科学“九要”法。依此,某箱6框蜂强群,越夏后8月底时,可保持4框蜂(一般只能保2框蜂),到秋冬生产期前足可成强群,甚至可以分成2群。若是一般3 -4框蜂群势者,越夏后也能保有2 -3框蜂(通常只能余一、二框蜂),至冬季生产期也可以成强群采蜜。此将关键的九要点阐述于下:( Y0 K4 j# ]3 P" ]' z. [
1.要先寻设中蜂越夏基地:主要要求大环境条件(1)有蜜粉源,(2)温湿度宜。福州地区山水相依,夏季、虽然平原盆地气温常常超过37℃,而海拔六、七百米以上的高山林荫地区,在中午时段的气温与平原比较会低5℃左右,早晚温差更大,可达10℃左右。山区到处是树林、草丛、溪流,蜜蜂在山区越夏温度、湿度均适宜。山区蜜粉源中断期也短些,主要在“小暑”的山花期过后,约7月中旬蜜粉源基本枯竭,约有1个月余的时段,直至8月中旬,有水稻扬花,鸭脚掌、漆树等相继开花。并且,近几年山区已大量种植“山地西瓜”、“甜瓜”、“佛手瓜”等蜜粉源作物,对此时期山地自然蜜粉源的断缺可供一些弥补。: E- n- [: e# f' Q& C: O: Q8 B0 a: ?
况且,蜂场从龙眼果花区撤下后,约6月上旬转地山区,落地采小暑山花蜜。此后不要再搬动,可以接着在山区越夏。一直放至10月下旬,枇杷花始期才迁动。大大减少蜂群因频繁迁场搬动造成损失。有的蜂场不计划采枇杷蜜,继续留山区采山桂花(柃)蜜。可以一直放蜂至翌年2月春柃花期结束,接各种山花陆续开花,至4月初去采柑桔花或4月中旬才下山转地闽南一带采荔枝蜜。一些海边地区,由于海风习吹,同时段温度也会比平原区低4℃左右,也种植有一定数量的瓜类花蜜粉源。但是海边风太猛,蜜粉源连接期也不长,总体综合比较,还是选山区越夏为优。3 q$ r1 j" ?5 i* ]2 H
2.要新王越夏:夏季因蜜粉源中断,高温酷暑,至蜂王停卵。若使用当年春季四、五月间培育的新王,至七月正是产卵高峰期,这样新王越夏停卵迟,停期短,恢复产卵快,只要外界还有些粉源,甚至不停卵。因此,新王是保障蜂群越夏减少衰退的关键。中蜂专业生产场越夏的蜂王,要至少2/ 3是当年春季新王,1/3可留用去年秋季(九月)培育的,表现优秀的蜂王。如果条件许可的专业场,最好每半年换1次王,全部用当年春季培育的新王越夏。8 n& L: B# v# ]; i) i
3.要足蜜,强群越夏:福州地区夏季蜜粉源基本中断,此时不宜让工蜂因巢内缺饲料而频频出动,疲于无效搜寻采蜜,加速工蜂死亡。应该预先留足蜂蜜(比人工补喂饲糖浆的质量强得多),让蜂群安静越夏。让工蜂减少体力损耗而延长寿命,甚至蜂王会延迟停卵。充足的封盖蜜。可以在蜂巢里的众巢脾上形成厚厚的外蜜层保护圈,对巢中心调节稳定温湿度等都有利。一般在6月旬,即乌桕山花的中下期开始,就要让蜜蜂在各巢脾储足封盖蜜供越夏用。越夏期按2个月计,至少每框足蜂约要留足2-2.3斤蜜。若该群有3足框蜂,至少要留足6 -7斤蜜。一般有正常厚度的中蜂蜜脾(封盖过半或2/ 3,每框约可储3-3.5斤蜜,以此估算各脾留蜜数量。
9 z& z. |% ?9 d( q! ~* ]$ _强群越夏,对保持调节巢内温湿度有利。强群中各龄蜂齐全,生物学优势能充分发挥,损耗也小。越夏后期群势恢复快,又能很快成为采蜜生产强群。所以,蜂群在准备越夏前要适当调整群势、子脾。一般要让越夏初期的强群有3足框蜂,放5框脾为宜,太弱不好,太强也是浪费。
; Z3 M( l! W0 H: i4.要选择有遮荫的凉爽地摆放蜜蜂:夏季摆放蜂箱的位置应尽量选在有树丛或树荫影可以遮荫又通风之处。若无自然遮荫物可用,也应支搭简易荫棚,至少盖上足够挡暑厚度的遮荫物。切忌阳光直晒,以免巢脾熔化,卵干,虫蛹死,幼蜂束翅,迫使工蜂剧烈扇风,耗蜜又损蜂。/ R* y- B/ y+ o' x; Q
5.要用复布盖框面,增湿又降温:自然蜂巢中巢脾粘在顶壁上,脾间横向是不畅通的,这对保温湿度等有利。我们人类将自然固定脾改成活框脾是为了便于管理,但不能破坏蜂群的自然生存须求。为此,笔者主张必须用复布盖住框梁面(有诸多好处)。让蜜蜂用蜂蜡将盖布与框上梁间的缝隙堵住,以利蜂群越夏时巢内增湿降温。(多数蜂场不用盖布,或者以为夏季热,拿掉盖布会“凉”,是不妥的)。0 v  `/ W, c: F. [* [
6.要饲水:热天工蜂常采水散热。在水源较远或不够洁净的场地,应设置饲水器。也可以在蜂箱四周洒水,也可以达到降温效果。. [# J$ S) e; W5 y' q
7.要安静:尽量少开箱检查,以免扰蜂安宁及引起盗蜂。一般每10天快速检查一次。能不开箱的就尽量不开箱只在箱外观察检查。4 x" o) i5 Z* p/ s4 G
8.要调节巢门:中蜂巢门多用拉开推闭式,高度多0.8-lcm。越夏时巢门出入的最狭部份一般以3 cm为宜,且要用铁钉将门条固定妥,以免敌害侵入。具体还要视蜜蜂群势强弱及扇风情况而定,是否适当相应放宽。9 y$ V9 V' w3 k; {
9.要严防敌害:越夏期外界蜜源中断,山区胡蜂众多,常集中到蜂场,捕杀蜜蜂为食。甚至咬烂巢门攻入巢内,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关小巢门,守场人员要不离蜂场,时刻严打胡蜂。还可以用“毁巢灵”消灭蜂场附近的胡蜂巢。夏季还是巢虫繁殖生长十分迅速时期,对其在巢内的危害也应重视。笔者认为应抽掉旧脾,用新脾,半新脾越夏。一旦发现有较明显受巢虫危害的脾,应立即抽出淘汰。当越夏后期应及时抽去半旧脾,密集群势,使蜂多于脾,然后抓紧插础造新脾。同时,在检查蜂群时,应顺手清刮箱底,用镊了夹除巢虫敌害,刷扫箱内洁净。3 u: F* `; H3 Z/ B+ [3 F" e
做好以上九要点,蜜蜂必将顺利越过七月、八月的酷暑盛夏,迎接秋季繁殖与秋冬的采蜜生产。
* M# A: f, T4 g! g* p
回复 支持 6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南蜂群越夏期的环境因子浅析9 X- c* \3 P( m) S% D- i
毕兆福
( t2 e) o, u: Q9 k+ ]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植物带的划分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丰富,林、牧发展潜力大。由于境内公路四通八达,随着养蜂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定地和转地到此越冬、越夏的蜂群日渐增多。    赣南养蜂,普遍的看法是“越冬容易,越夏难”。
9 E6 R+ }+ u% q5 d$ r% i5 S/ u    蜂群在赣南越冬期为12月下旬~1月中旬,总共才20多天。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6.2^-8.5℃,采用简单的草帘覆盖,便能获得预期的保温效果。加上当时各地有比较集中的白菜和白菜型油菜陆续开花,尚不至于使蜂群出现严重的饥饿状态。因而,春季一到,群势比较容易恢复,发展。
! h# y0 C% `1 T2 J9 M    这里,试就“越夏难”的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9 v: G& |/ d  w( P4 z    按气象学的划分,平均候温在22℃以上时,为夏季。蜂群在赣南的越夏期为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在此期间影响蜂群正常生长发育的不利因子有以下几个方而。- C% e% Z  ?8 V, `8 r6 w
    1.越夏期长,气温偏高,间有雷雨
3 b' V0 D, H- ~* v" N5月,副热带高压在赣南逐渐加强,造成持续的“梅雨”,热的感觉尚不明显。6月,特别是7~8月,入伏后,受灼热的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晴热天气占优势,雨少,蒸发量大。6月中、下旬到8月上、中旬,日平均气温由前期短时间(15天左右)的25℃,渐增到28℃以上。8月,极端气温可高达40℃以上。这个阶段,共约60天。3 [7 @# h# y# P+ F3 ~0 N
长时间的高温,蒸发量大,常迫使工蜂进行频繁的采水、扇风降温活动,消耗了有生力量。若人为管理不善或检查不当,易导致内勤蜂离脾,蜂王极易停产,甚至死亡,损坏卵子脾,产生坠脾现象,群势衰减严重。
  ]0 z7 a( Q+ U  Z5 r6 g6 R    2.蜜、粉源缺乏' C, _( u! G1 v+ E8 n
    6月上旬主要蜜源乌桕接近终花,6月中旬,除集中的棉花区.甜瓜、西瓜区外。主要蜜源中断,6月下旬,采集蜂转入稻田采粉.由于缺蜜,产卵圈明显缩小。乌桕花期的采集蜂迅速衰亡,群势急剧下降。此后,随气温上升,工蜂只在早、晚采集零星开花的瓜类.茄果类蔬菜,蜜、粉难以自给。直到8月上旬随着降雨降温,胡枝子、田菁、大叶按、荆条相继开花,情况才逐渐好转。& |6 `8 r0 ~& |
    3.病、虫、敌害多
! K- C; t4 D; l9 ^7 b* p    1970年,中蜂囊状幼虫病传入赣南,十余年来,几经起伏,普遍蔓延,留下来的蜂群,虽然经过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但大多在自然和粗放管理状况下,并未获得免疫和迅速自愈能力。春、夏干热,冷湿交替,蜜源稀缺季节常有发生,弱群发病往往一筹莫展,难以恢复。意大利种蜂群在春繁后,对蜂螨防治如不彻底,入夏以后,群势大幅度削减,病害相对增加,危害十分猖撅。
% e" t" ?! Y$ H0 I" B1 @    此外,中蜂常受巢虫侵害严重。胡蜂、蟾蛤、食虫鸟类、大食虫蛇、蜻蜒、蜘蛛等的危害,也不时一造成对蜂群的骚扰。9 C0 m( u0 @8 P7 t
    4.农药中毒2 m4 z2 O" r9 Y" r( s! F4 O
    6月,工蜂常集中在连片的西瓜、甜瓜上采集,6~7月,正是不同成熟期的早稻扬花散粉,药杀防虫交叉进行的阶段。直接药杀,水源和环境污染,易使采集蜂中毒,大批死亡。箱内产生中毒现象时,中蜂群内工蜂先受害,留下蜂王和部分工蜂;意蜂群内则往往蜂王在中毒初期先被毒杀,留下工蜂.( e! b8 d- {9 B% h1 A8 c, o0 G
    综合分析上述诸因素,笔者认为.赣南蜂群越夏难,难就难在高温、缺蜜、粉上。抓位这个主要矛盾,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P. D* G' p# }, @5 _& W) W
    ①转地到山林地区越夏。赣南平原、丘陵地区乌桕花期结束前后,有山林地区的山乌桕花期与其衔接。如兴国的蜂群,在乌桕花尾,由平地、丘陵转地到与吉安地区交界的老营盘一带山林,在靠近山乌桕和有清洁水源的树荫下选择场地,只要摸准大、小年流蜜规律,管理得当时,不但可以取蜜,还能少量育王。
/ G! S' X# P9 F0 Y" I8 L/ f    ⑨更换老劣王。组织强群、双不群越夏。在赣南越冬的蜂群,一般在油菜、紫云英花期进行春繁育王。不准备大转地的蜂群,可育足贮备王,在乌桕花期合并弱群,更换老劣王,一面采蜜,一面繁殖。
0 y" s9 k! f, {    ③注意防暑降温,留足越夏蜜粉。没有转地条件或来不及转入山林地区越夏的蜂群,要尽量把蜂场选择到凉爽、通风的地方,或用草帘、树枝遮荫,喂以清水和淡食盐水,每天炎热的中午可用草袋、麻袋浸凉水覆盖蜂箱,结合蜂箱通风和场地浇水,进行降温。  j3 f  R! @8 R  x3 r4 E) u
    越夏期没有集中蜜、粉源,辅助蜜、粉源也缺乏的地方,应在油菜、紫云英或乌桕花采蜜期,注意留足蜜粉脾。在开始出现缺蜜、缺粉迹象以前就要加入巢箱.及时防止群内造成蜜、粉不足的现象以维持蜂王适是产卵,减少工蜂在酷热条件下的采集消耗。: R+ t% x% f  s
回复 支持 8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中蜂渡夏与秋冬管理, N. u  L' g( M; x7 W4 n
广东韶关戴元高" c. J1 M7 L) K% X# h( E
中蜂渡夏是指7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这60 -- 70天的时间,此时山乌桕、小叶桉主要花期已告结束,换王工作早已完成,外界仅有少量瓜花可供采集,而从8月开始瓜花、菜花逐渐减少,巢内卵圈缩小,工蜂减少出勤,如此延续到秋分前后,山区才有少量蜜粉源,蜂王开始产卵繁殖。很多养中蜂的人都担心这段时间发生飞逃,其实不然,中蜂本能地具备与外界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特性,即具备外界缺乏蜜源之时不会弃巢飞逃的特性,否则它将无法生存。如果出现飞逃现象,那一定是巢内旧脾多,巢虫滋生或中囊病危害引起的。为了确保中蜂安全渡夏,我历年实践中的体会是:, c; u! o, _1 i* ^; G, u
(1)在7月10日以前停止收蜜,给蜂群留足蜜粉渡夏;& h5 m! c3 n6 }7 r" ~9 a
(2)采用小群渡夏,保持蜂脾相称;4 v- H, S4 U2 @4 \4 T9 n2 U
(3)将蜂群搬到全日荫蔽的树下,(附近要有水源)防止太阳照射;
4 j/ i5 z* g+ I, J2 c! M(4)把巢门缩小,仅留2--3只工蜂出入,旨在防盗与限制工蜂出勤;
3 A8 S9 X5 Q9 [2 M; G" {/ I! `/ s: p(5)尽量减少开箱检查,(每月一次);
! M- i$ g& Q4 B. y4 h8 o(6)箱外喷水降温。8 k( G6 e3 f# `0 B6 Q
我还认为在渡夏期间频频开箱检查与喂糖对蜂群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它会破坏中蜂的渡夏规律,刺激工蜂采集情绪,对延长工蜂寿命不利,得不偿失。在高温情况下,似乎工蜂出勤愈少则渡夏效果愈好。
% H0 y9 w& F' J5 i“秋分”前后,外界有众多的蜜源,如盐肤木、山苦瓜相继开花,粉源日渐丰富,这意味着渡夏即将结束,这时要连续喂糖,促进产卵,促使新老蜂交替。不过,新老蜂交替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过程,直到10月中下旬群势才能恢复;待第二批新蜂出房才能投入生产,至11月初,外界气温下降,山花烂漫,这才是大繁殖的黄金时期,不能放松。此时必须抓好如下工作:0 \) L5 p2 D( G3 L% s
(一)调整群势,将老脾与产卵力差的蜂王一律淘汰;7 c& w2 o1 z4 q2 n+ _2 l' e+ a9 |
(二)将蜂群转移到有阳光、有蜜源的地方(巢门对准有蜜源的方向);# v& H/ k0 A% Z
(三)当米碎花开花.个别蜂群有造脾的要求时,可加入巢础,加紧造脾,加巢础时要防止破坏卵圈;- l; Y( l( }( K6 {& |5 }2 F
(四)“霜降”前后是中蜂分蜂、逃亡季节,在管理上要注意调整子脾与蜜脾,否则,无子无蜜必逃;+ W) I& K3 {) d# N% I. U$ D- m% B
(五)进入鸭脚木(八叶五加)、小拎花(野桂花)流蜜期要勤收蜜,使巢内有更多的空房供蜂王产卵,保持繁殖与采蜜两不误;(六)严寒来临,巢内加覆布防寒保温。( o8 w) n+ Y. @% J8 l/ t1 \; o0 I
要养好中蜂:; }8 g3 n7 H& g+ p$ V# I
第一要摸清当地周年蜜源植物分布与开花情况;% c' Z4 f3 R$ w0 n: X. }
第二,要明了中蜂在当地的周年消长规律。
3 J' A/ C9 {- P- ?中蜂不丧寒,在冬寒季节繁殖与采蜜都很好,但是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冬至”以后,中蜂的繁殖会出现一个短暂的低谷,卵圈缩小或蜂王暂停产卵,群势下降,此时,巢虫滋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翌年春暖以后,必逃无疑。
4 D+ X" l1 I0 v" C我们说,中蜂是一个优良蜂种,是指中蜂几千年土生土长,适应性强而言,但不能把它理解为中蜂不需要科学管理,例如:中蜂盗性强便是一个实际问题。
3 z8 B! P) P8 D4 \# p防止起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8 L8 T! g9 W0 p  k4 O6 \
①        蜂群散放;
) V* f+ ?7 k8 k. X7 \②        各群之间群势均衡,切忌强弱悬殊;: Y( [7 b. F* G
③        不宜多开箱检查,严防蜜味外滋;
6 P5 h4 l) g' r. P/ B/ k+ f④        根据当地蜜源情况,管理好巢门;2 Y6 E* C* v6 g
⑤采用严密无缝的蜂箱饲养。9 |8 \  @0 z$ {. r- H7 ~- S
    以上措施对中蜂度夏秋都非常有利,掌握这些技术就一定能把中蜂养好。
1 _1 q& |& j+ Q8 q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韶关市农业局(512026)
) G1 M# |6 J+ a, b
回复 支持 7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中蜂渡夏与秋冬管理
" b2 w  f0 T6 G- ~& R3 T( A广东韶关戴元高4 d5 \4 [0 d: T' i8 Q% W7 ~: L( H
中蜂渡夏是指7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这60 -- 70天的时间,此时山乌桕、小叶桉主要花期已告结束,换王工作早已完成,外界仅有少量瓜花可供采集,而从8月开始瓜花、菜花逐渐减少,巢内卵圈缩小,工蜂减少出勤,如此延续到秋分前后,山区才有少量蜜粉源,蜂王开始产卵繁殖。很多养中蜂的人都担心这段时间发生飞逃,其实不然,中蜂本能地具备与外界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特性,即具备外界缺乏蜜源之时不会弃巢飞逃的特性,否则它将无法生存。如果出现飞逃现象,那一定是巢内旧脾多,巢虫滋生或中囊病危害引起的。为了确保中蜂安全渡夏,我历年实践中的体会是:$ G& z" ~8 r; |8 G
(1)在7月10日以前停止收蜜,给蜂群留足蜜粉渡夏;" X. }6 a1 @0 D& S
(2)采用小群渡夏,保持蜂脾相称;6 W: ~" ~$ Z! W/ i- _6 \4 C
(3)将蜂群搬到全日荫蔽的树下,(附近要有水源)防止太阳照射;
* I3 B/ A) B7 a2 T% r6 a(4)把巢门缩小,仅留2--3只工蜂出入,旨在防盗与限制工蜂出勤;
/ v: E- ]0 s6 I. i0 Z/ I6 c(5)尽量减少开箱检查,(每月一次);
/ ?/ r3 g1 Q# M) `0 }(6)箱外喷水降温。; ?6 `* c; g4 y8 h2 v, D3 |7 y
我还认为在渡夏期间频频开箱检查与喂糖对蜂群是不利的,这是因为它会破坏中蜂的渡夏规律,刺激工蜂采集情绪,对延长工蜂寿命不利,得不偿失。在高温情况下,似乎工蜂出勤愈少则渡夏效果愈好。
$ W- I. Q. `% H$ ^6 y& m( j! S“秋分”前后,外界有众多的蜜源,如盐肤木、山苦瓜相继开花,粉源日渐丰富,这意味着渡夏即将结束,这时要连续喂糖,促进产卵,促使新老蜂交替。不过,新老蜂交替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过程,直到10月中下旬群势才能恢复;待第二批新蜂出房才能投入生产,至11月初,外界气温下降,山花烂漫,这才是大繁殖的黄金时期,不能放松。此时必须抓好如下工作:
0 h/ j1 s' Y! Q4 B, r(一)调整群势,将老脾与产卵力差的蜂王一律淘汰;% ?6 ]* {! q, I: q6 J! W
(二)将蜂群转移到有阳光、有蜜源的地方(巢门对准有蜜源的方向);  K$ B& v: V8 f, b; p) G+ m4 z
(三)当米碎花开花.个别蜂群有造脾的要求时,可加入巢础,加紧造脾,加巢础时要防止破坏卵圈;, e" t# Q* J; ?1 J1 H
(四)“霜降”前后是中蜂分蜂、逃亡季节,在管理上要注意调整子脾与蜜脾,否则,无子无蜜必逃;  A5 O0 _% M# i, \. x3 A
(五)进入鸭脚木(八叶五加)、小拎花(野桂花)流蜜期要勤收蜜,使巢内有更多的空房供蜂王产卵,保持繁殖与采蜜两不误;(六)严寒来临,巢内加覆布防寒保温。* Q5 G1 h% D$ J* B
要养好中蜂:
  f! m2 @8 E9 u/ ~; \4 k第一要摸清当地周年蜜源植物分布与开花情况;: H8 x. Z4 t. p( j# w$ y; `( g
第二,要明了中蜂在当地的周年消长规律。
/ g% V' c' _8 I7 G, E中蜂不丧寒,在冬寒季节繁殖与采蜜都很好,但是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冬至”以后,中蜂的繁殖会出现一个短暂的低谷,卵圈缩小或蜂王暂停产卵,群势下降,此时,巢虫滋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翌年春暖以后,必逃无疑。
: k$ z  F) N. q+ U  ]我们说,中蜂是一个优良蜂种,是指中蜂几千年土生土长,适应性强而言,但不能把它理解为中蜂不需要科学管理,例如:中蜂盗性强便是一个实际问题。
% _# H4 S9 c! l1 i6 M! ^防止起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 h2 ]; O; T4 a2 t$ \# y①        蜂群散放;0 h1 ]3 E: i1 V* G; E  L  l4 R
②        各群之间群势均衡,切忌强弱悬殊;
' M+ f) U) V8 M4 z! k4 [③        不宜多开箱检查,严防蜜味外滋;& r0 E0 n3 m. S) Z
④        根据当地蜜源情况,管理好巢门;, |% G( _( r+ p8 v! w5 H
⑤采用严密无缝的蜂箱饲养。6 S  o. x: h, T, l8 x
    以上措施对中蜂度夏秋都非常有利,掌握这些技术就一定能把中蜂养好。+ s  o" c" J# ^4 P. G
        作者通讯地址:广东韶关市农业局(512026)* \) ~5 D/ E2 ^1 `! W2 \
回复 支持 8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桂东南地区蜂群越夏渡秋的管理方法
% X& `/ D  i" E& P+ d0 @1 H陈炳3 @; q& ~) N# C$ @2 y* s5 s- ]
    每年夏秋之交,气温高,湿度低,蜜源少,敌害多,是桂东南地区蜂群管理工作上一大关口。前几年发展起来的养蜂场,有不少由于这一关过得不好,损失很严重.如岑溪县养蜂场,虽然技术力量并不少,但过去由于这个期间管理不好,前两年每年在夏秋季损失蜂群达30%以上。因此,保征蜂群安全越夏渡秋,对我区养蜂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现将我们几年来调查和总结群众的经验介绍如下:
. [6 g/ d2 ^! V% }; M7 D. c4 Y    一、组织强群,选用优质新王: F- O) Q* \1 F
    强群势大,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越夏前每群蜂要保持5一6足框,不足的弱群采用合并或者组织双王同箱。尽量避免只有3一4框蜂的弱群渡夏.
0 |! j; q& |+ b: J% ^0 P    新王的产卵力强,生殖力旺盛,越夏期停产迟,开产早,抗逆力强,在越夏前将老王换用优良的新王,可以减少群势骤降和全群逃亡的风险。蜂王最少要一年一换,分期分批进行。但最迟要在龙眼花流蜜期桔束之后和在乌桕花流蜜期间完成换王工作,以准备蜂群开始渡夏。# e% x& d- z6 ]9 v  L
    二、留足存蜜7 y% {! X! y  U& \
    桂东南地区在小暑以后,90多天内,野外的粉蜜源很少,蜂群也不大活动,群众称为“入伏停休”。在这期间,存蜜只有消耗而补充少,如果存蜜充足,蜂群情褚安定,会自行调节巢内的温度和湿度,安全越夏,否则就会发生危险。如岑溪县新好区金鸡公社有些社员去年养的蜂群都放在同一地点,其中有12群在越夏前每群平均留蜜6斤,安全渡了夏、秋,另有16群每群只留蜜3斤,且大部分是未封盖的蜜,同时对保湿工作做得较差,结果逃跑了13群,剩下的3群都变成了没有什么价值的弱群。中蜂一般对饲料消耗不多,在流蜜期结束后,越夏前每框蜂只要留出一斤以上的封盖蜜,以后就很少需要喂饲。但如果蜂群采蜜不多,存蜜不够这数量,就要及早喂饲。一般用一斤白糖加水7一8两,开成浓糖浆喂1一2个傍晚,缺多少就喂多少.以后在越夏期间尽量避免勤喂,以免刺激蜂群出勤,增加死亡率,同时引致盗蜂发生。* b" e8 z. L  W# ^, t
    三、降温加湿
1 L5 ?5 s* |7 ~4 n0 k9 o- G8 h4 c3 C    夏末秋初,中午在阳光下气温往往高达45 0C,干湿球差达10-15度以上、在这样高温低湿的情况下,母蜂停止产卵,卵子也不能孵育。巢内乳浆很快干枯,以致幼虫饥像而死:,新旧工蜂不能替换相接,蜂群衰退很快,甚至全群死亡或者逃走。因此,必须注意做好降温加湿工作。
; |; b) g" l7 n, V) j' I  1..选择放蜂箱的地点:放蜂箱的地点最好是面南背北,通风透气的地方。如果背后及左右两侧有山坡房屋或树木作屏障,地面有草,上空有浓密的树荫遮盖则更好。如果蜂箱原来是露天放,当箱外气温超过35℃时,就要进行遮阴,搭盖凉棚或在箱面加盖茅草。将蜂箱外面涂白也可以减少吸热,降低温度。有条件的可将蜂箱放入地洞或山洞内,则降温的效果更好。我们在1961年8月份作了一个试验,选群势相同、母蜂年龄相同,且产卵量每天有600-700粒的三群蜂,挖了一个地洞,将一群蜂放进去,一群放在树荫之下,一群移到阳光之下,上面加盖茅草。三天后检查,放在地洞的一群,母蜂产卵最比在树荫下的多一半,采蜜数最亦多;而放在阳光下的一群,母蜂在第四天便停止了产卵,第十二天全群被迫逃亡了.泥砖砌的蜂房,比用木箱装的不但经济,越夏降温效果也好。据岑溪县南渡区永固公社社员的经验,泥砖砌的蜂房,渡过高温季节后,每窝的蜂数比木箱的多20-30%,分群也早15天。2 g8 g# q% x/ S2 _, n: |
    2.加湿:高温低湿的季节,工蜂整日远道取水扇风降温,体力耗费很大,加速了存蜜的消耗,也减弱了群势。可在蜂场附近或蜂箱内设盛水器,减少工蜂远道取水的辛劳。盛水器用竹筒或锌铁制造,每隔5一7天加水一次,或者每隔一次供给稀盐水一次。盛水器也可以放在蜂房内侧板外,再在侧板两面钉上3-4层吸水抵,使水分渗上纸上,慢慢蒸发,以降低蜂房内的温度.或可用一块木制的湿水板,板上开几条盛水槽,用以盛水,将板浸湿,每天中午放入蜂箱•之底,既可拾工蜂取水,又可使水分蒸发降温。岑溪县养蜂场近年来用这个办法保湿,蜂群都能安全越夏,每年蜂群数目增加一半。- s2 ?$ F( e( f% Z
    四、减少空位' s! T, P( F) N6 r9 L
    蜂房内空位过多,蜂群难于调节温度和湿度,存蜜消耗既多,而且巢虫和蟑螂等敌害容易孽生。在越夏前,要按群势大小换用合适的蜂箱,或组织双王群(两群放同一箱,中间用隔王板分开)。蜂群以占全箱容积70%为宜。" x: |& t# o! j& I* o
    在越夏渡秋期间,每群蜂数逐渐减少,空脾逐步增多。空脾最易发生巢虫,尤其在盛夏季节,巢虫繁殖很快,一有发生,5一7天后便布满全框。中蜂对巢虫的抵抗力很弱,如果不及时帮助清除,全群便被迫弃巢逃亡。故这期间要随时提出空脾,用硫磺燎蒸或用二硫化碳密封保存(硫磺用量每一脾用一公分;二硫化碳每脾用一毫升)。. o) A* Z$ w$ \8 U4 p7 _  D
    各种脾框要依次放好,中间放整齐、洁白满框的子脾,两旁放粉脾,外面放蜜脾。脾框和蜂路的位置固定下来后,不要再随便更动。
8 x, X9 k! r. [/ q    五、适时补充润料0 k1 W0 L. {8 B! d% I. V2 F. }
    在高温季节期间检查一、两次,凡存蜜不多的要及时饲喂糖浆,如果存蜜多而幼虫少的,则补充一些黄豆粉和糯米粉等,代用花粉,并加入一些核黄素食母生和西林片,以补充自然花粉不足,促使工蜂哺育出一批新蜂,替换老蜂,减少衰退,以便继续安全渡过高温季节,并为秋季恢复、繁殖发展打下基础,以及冬季鸭脚木流蜜期间准备好采蜜条件。( s3 k6 s+ W  y# I
    此外,盛夏期间也是虎头蜂、黄羌蜂和天等蜂等野蜂以及蚁、蛙、蜻蜓等蜜蜂的天敌最活跃的时候,要严加防范。对各种害虫要长期不断捕打,跟踪扑灭., X% n' n5 U8 R- A/ X+ _& @
    在高温季节中对蜂群的管理要细致,原则上是多观察,少检查,无事不惊扰蜂群。对每一群的情况要清楚,作出记录,经常观测其动向。每天在早上观察粉源情况,以测知蜂群幼虫发展趋势,找出幼虫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加以改进、中午观察各群箱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温度过高的立即采取降温措施,湿度不足的进行喂水和补湿.开箱检查的,手要轻,动作要快,在检查后喂一些糖浆〔约一两),使蜂群安定,迅速恢复正常生活。, b, O1 w# M9 I7 e: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302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5696

金钱

209

回帖

3302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4-7-8 00: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地区中蜂的越夏渡秋问题+ m0 v- t! V' r: T% c
海南养蜂研究站
8 t( |" H+ k9 L! \; G. S  K6 ~    海南岛的荔枝花期结束后到下一个蜜源小叶桉,中间有30天的断蜜期。虽然这时仍有少量的山花开放,但为了保证下一个蜜源获得丰收,在荔枝流蜜期就必须留足饲料。
' s2 C1 W. {" Q( B% k' E! U    小叶桉的流蜜量比较充足,但是由于我区小叶桉的栽培是作为防护林而种植的,多呈带状分布,为了增加采集面积,应将蜂群放置成带状,30-40群为一粗,每组相距2公里。小叶桉午后流蜜,为不妨碍蜂群的采集工作,摇蜜的工作应在上午进行,开花初期与盛期应全部摇光,以后4-5日摇一次。因5-6月间,海南气温高、雨水多,每日下午2-4时常有雷障雨,对摇蜜的影响很大,如不注意留足饲料,容易造成缺蜜的危险。! w% N! S/ s* F, K" c2 r
    6月以后,椰花逐渐开放,只要盛夏时在缺水的地方进行露天喂水,同时把蜂群散放在荫蔽的地方和注意防除敌害,夏季是不难安全渡过的。比较难过的还是缺蜜源的秋季(10-11月),所以在海南的渡夏问题实质上是渡秋难题,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 _8 I2 F2 h6 f    经过6年的摸索,我们在越夏渡秋的问题上开始积累了一些经验。
+ z! V  W  U5 q, S! |; @/ p    1.巢脾要新,每群至少要有两张新脾,这样巢虫不易发生,蜂群较能安居。在椰花前中期要注意造脾和换脾。/ B: T+ I7 a/ c: q% K9 b- M
    2.贮蜜充足是一个关键问题,只有贮蜜充足,蜂群才能正常发展。如果巢内蜜粉不足,蜂王就会停止产卵或发生产卵后不孵化、工蜂咬脾等问题,轻的群势下降,重的引起逃亡。所以,在流蜜期之后必须有所贮存,绝不能以杀鸡取卵的方法来对待蜂群的采蜜。检查时若已感觉缺蜜,应立即进行补饲,争取主动,以免引起不应有的损失。补饲分为露天与室内两种方法,但以在箱内应用框式饲养器的效果最好。浓度一斤蜂蜜兑水6两,平均每群喂一斤左右,连喂两个晚上,蜂群的状况能有很大的改善。
9 i! g. s( E" S    为了充分利用蜜源和保靓管理上的安全,散放密度以20-30群为一组比较适宜。适当散放是增加采蜜量的有效措施,在流蜜期可以增产,在越夏渡秋时能收支平衡或略有盈余,有利于蜂蜜的贮存和减少消耗。这也是开源节流的一种办法。
) j' r( \, K) x# s7 }    3.越夏渡秋的群势也要考虑,6年的实践证明,群势低于3框者,不利于越夏渡秋,因为群势过弱,对外界的不良影响就缺乏抵抗力。一般以4框以上为宜。  a! n4 u  e) {) c- i; L7 m1 @8 z
    4.夏末秋初,天气逐渐变冷,蜜蜂的保温工作也要开始注意,应该根据气温降低程度的不同,采用逐步保温的办法。初期可以用报抵盖于副盖之下保温,温度再下降时,则采用椰布和稻草复盖,同时要注意填补箱缝,以防箱内温度的散失,影响到蜜蜂正常的生活。这时蜂箱的检查也应尽量减少,以免增加贮蜜的消耗和引起盗蜂。
. j: E- g9 I2 F8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400
在线时间
1515 小时
居住地
广西区 玉林

3150

金钱

394

回帖

340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7-8 00: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8_1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5424
在线时间
462 小时
居住地
海南省 海口市 琼山区 龙塘镇

5207

金钱

1266

回帖

5424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7-8 01: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说到海南了,楼主也来海南玩过?还是经常邮王给海南的蜂友啊?呵呵再次感谢。不过还有很多你还没说全呢。椰子是1年4季都开花(蜜),槟榔1年一次(蜜),连雾(粉),黄皮(粉),荷花(粉)水葡萄(树木粉),凤凰树(粉)等等,好多我都叫不上名的野树。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9344
在线时间
9650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宁德市

9万

金钱

2万

回帖

2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4-7-8 05: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地小蜜度夏苦了,没蜜又无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295
在线时间
339 小时
居住地
广西区 南宁

1858

金钱

141

回帖

229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7-8 0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经验,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9038
在线时间
323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高州市

9663

金钱

1097

回帖

9038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7-8 07: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资料,有心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4669
在线时间
836 小时
居住地
天津市 和平区

1万

金钱

4925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7-8 07: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中飘妞 发表于 2014-7-8 00:04
; j' u+ N2 [" @" L! v3 {5 N# l赣南蜂群越夏期的环境因子浅析1 @( W8 C; q4 B7 x5 p: o4 t( p
毕兆福" V- h. E' b( b3 d& {8 }/ E8 P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个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区。全年 ...
1 B; J( v5 E% l4 Y" P
楼主辛苦了,非常感谢,赣南确实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4803
在线时间
3753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茂名市

1万

金钱

3414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7-8 08: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465
在线时间
4427 小时
居住地
江西省 抚州市 南丰县 白舍镇

3万

金钱

1万

回帖

2万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14-7-8 0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8_1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2-12 14:48 , Processed in 0.145503 second(s), 22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