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01|回复: 18
收起左侧

自然蜂给我们的启示

[复制链接]
积分
0
在线时间
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东莞市 东莞市 长安镇

422

金钱

2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4-11-22 21: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 Q. s- Q6 f7 B6 C一谈到自然蜂,一看到山区农民养的竹笼蜂,许多人认为这是最原始、最低等落后的饲养方法,说它一无是处,根本不屑一顾;很少有人去过问它、关心它,更少人去深入了解和研究它。4 a, L- {  x/ O! k. U/ [2 L# D! @2 p

% ?5 j3 N3 c: g$ C/ M谈起养蜂,多年前我曾完全迷信书本,养的活框蜂也只是按自己的意志摆弄蜜蜂,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和天真想法强加给蜜蜂,而不懂深入研究蜜蜂本来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性。经十多年惨重的失败教训才使我觉悟过来。原来到目前为止,人类对蜜蜂的了解还相当肤浅,还远远未揭开蜜蜂王国的奥秘,甚至有许多观点是错误的,已写成的书也错误百出。这怎么能指导人把蜂养好,治好蜂病,使它为人类谋福利呢?
: W8 e# v7 S; a8 A4 @1 }$ n% n; C% s2 m1 C+ l: q  C
1972年以后,人们自以为很科学的活框中蜂大都得了囊状幼虫病,得病蜂大量逃亡和死亡。使广东中蜂业奄奄一息。当时许多人以为得了这一不治之症的中蜂将灭亡无疑。就在这时,我们发现许多生活在竹笼,山洞、泥洞和树洞里的自然蜂依然健康成长,欣欣向荣,好象它们是另一种蜂种,外面的“蜂瘟”与它们无关,一点也不会感染它们似的。但把这些健康的自然蜂一过箱,在人的管理下,活框蜂不久又病得难以收拾。这引起了我的深思,启发了我去研究自然蜂,重新评价自然蜂。我开始了养蜂观点的重大转折。我开始向蜜蜂学习,拜蜜蜂为师,不再随便相信书本杂志,不再随便听信他人的“经验”了。
# w8 c2 `* s  i( |1 D
3 e3 v( F+ r8 e: P     到广东自然蜂较多的山区走走,我们发现自然蜂大都生活在南坡较隐蔽的洞穴或树洞里。在那里地势较高,冬暖夏凉,能避风雨,干爽,排水良好;蜂巢门口往往有草木作屏障,使胡蜂不易入侵;敌害不到,不易为人发现。, X. B; x$ a# y, ~9 Q

1 ?" g3 f  K# R) t/ Y打开洞穴,我们可以看到蜜蜂把它的蜂巢密密地围住,不论是大群还是较小群的都密封成球,蜜蜂成了这个球形体的外壳,成了最外一道屏障,从这点看我们真可把蜜蜂称为“密封”!" l7 L. {+ P4 w/ Z- q: z
/ z" H$ P5 N7 W$ p
未经建筑师的精心设计,更未经生物学家的科学安排,但剖开蜂团,我们可以看到自然蜂的巢脾排列整齐,蜜圈和粉圈紧紧地围住蜂团的中央子圈,很有条理。看了这些,我们会钦佩蜜蜂的建筑天才,惊叹蜜蜂的巧妙安排。
0 t' |- ^4 B$ |6 t2 z1 b0 L- s$ g+ X) x- d
在山区,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民的屋檐下挂着一个个竹笼,它们象缩腰的腰鼓,两头有可以开启的圆盖;竹笼外涂着一层厚厚的泥,腰部处有一、二排适合蜜蜂进出的小孔;它们能避风雨,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竹笼蜂在自由出入、顽强而欢快地生活。每到冬天鸭脚木花期和初夏的乌柏花期,蜜蜂强盛之后,农民看到蜜蜂大量出勤多日后,就会用手托一下竹笼,如发现有足够的重量,他们就会打开圆盖,用烟把蜜蜂从一边熏到另一边,把大部分蜜割下,只留下部分最新的巢脾给蜜蜂栖息发展,安慰它。说也奇怪,这些蜂并不逃走,只要有蜜源,这些蜂又会迅速造出新巢壮大起来。在山林保护较好的山区,有的农民养着几十笼自然蜂,他们依靠这些自然蜂养活全家。
! x1 L8 Q1 ~5 n- {- k3 S6 ^, ^* c& z( G$ c- o2 v
看到农民杀鸡取蛋式的取蜜方式,看到强盛的蜂群一下子被削弱了,看到大量子脾上的蜂子被毁,我们感到既心疼又惋惜。( F+ Z+ z+ A$ K

% o- t7 }: V0 o  c对自然蜂,农民了解得很有限,他们只知道:1、竹笼应避日晒雨淋、上面应涂上厚厚的泥。2、只有在蜂强盛起来,蜜多并发出嗡嗡响声后才能割蜜,有的农民说听到了竹笼蜂发出连续三天嗡嗡响声后就是可以割蜜的时候了。但他们一定留下几块最新的蜂巢不割、让蜜蜂栖息并继续繁殖。3、一旦发生分群农民懂得收下新蜂群并另觅新址让蜜蜂栖息。4、农民会定时检查蜂笼,打开竹笼两头的盖,消灭蜂笼内的敌害如:壁虎和蟑螂,清理笼底的巢虫和旧蜡渣。5、每年夏至,自然界的蜜源结束前,他们割下最后一次蜜,夏至后他们是绝不割蜜的。6、在渡夏后期,当蜜蜂的群势下降时他们会帮助蜂割去多余的、蜂无法保护的旧脾。此外他们对蜂知道得并不多,但他们依然养得极成功,自然蜂几乎永远不走,而且年年有“割”。
) L- M$ {% F' V. D  z8 S! x4 Y  }
这些竹笼蜂虽然每年割1—3次蜜,每次割10—30斤,但几十群竹笼蜂加起来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这些竹笼蜂不要投资,管理简易,除了自然分群时不小心会分走、分弱一部分蜂外,农民从来不耽心它们会得病或逃走。的确,这些蜂“百病不染”也几乎永远生活在竹笼中,极少发生逃亡的事故,而且年年有“割”,产量很稳定,令人惊奇。) b2 G" ~! q# Q7 }' R# ]9 i- W: e

% K6 f1 r1 w. I8 `在把自然蜂过箱为活框蜂的过程中,我们常发现不少自然蜂往往不比家养的活框蜂弱小,而且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气息,对于一个“自治”得如此井井有条,有勃勃生机的蜜蜂自由王国,我们不能不感到钦佩和惭愧。
" b! f8 q3 n  R$ ?2 K1 l1 A/ H6 h8 Q3 v! K  I8 e! E
自然蜂一般在产下2、3代子脾,有大量幼蜂出房;蜂王的产卵量不能满足哺育蜂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分蜂热。自然分群多数在王台成熟前几天发生,为了便于分群时飞翔轻巧,分蜂前蜂王一般都停产一星期,以便减轻体重。分出群飞到新的地点后即刻造新脾。这些新脾新颖、洁白、干净、整齐,使新分群不会滋生巢虫也无幼虫病,而且使蜂格外密集、团结、积极。只要有蜜源,它们就以最快的速度繁殖起来。而留在原地的原群蜂,一般要等分出群飞出几天后新王才出房,出房后的新王快的要一星期才能产卵,这样这原群蜂获得了大约15天或更长时间的断子期,使新蜂王产的子和上一代蜂王产的子不相衔接,这也无形中避免了上一代幼虫病感染下一代幼虫的可能性。
- V- C' I( N) e9 {, y5 `
7 J" X1 n; F, A9 a$ p. ^* J: a5 P渡夏期,自然界的蜜、粉源中断了,除了采水外、自然蜂懂得自己渡假休息、减少无谓的活动和消耗,进入所谓“入伏”的自然断子期。' ~2 o( X2 _6 x2 o7 c% N" y

4 w' {2 D, v( _% I) q9 [冬季,气候很不稳定,一旦有一星期以上的恶劣天气,蜂群也会即刻断子,一般来说冬季有一至三次断子期。利用断子时刻,中蜂会把老旧巢脾和生巢虫的巢脾咬去,等气温回升,有蜜粉源时重新补上整齐的新脾。1 q! O2 _) A8 _- O+ H
, s  t3 E4 ?  @: n% B% m
以上谈的几点就使每一群竹笼中的自然蜂每年最少断子3次,断子就使中蜂的幼虫很难从上一代幼虫上传染到病毒;而成年蜂带的病毒量毕竟有限,就是得病,断子后工蜂所带病毒量也会大大减少,使幼虫病自然得到制止。实际上自然蜂得了幼虫病,蜂也会弃巢逃走,重建新巢。在新建的巢脾上,病毒大大削弱和减少,而且蜂群格外密集,哺育蜂格外充足,少量的病毒是不可能使幼虫得病的,所以头代幼虫总能健康成长。
( u$ S( H! r7 M+ J3 H) r3 h  B& n2 f3 F# G- E) _5 m$ y- Q6 u4 j
我们认为幼虫病的病原体绝大部分寄生在有病的幼虫身上,成年蜂带的病菌或病毒量十分有限。经过断子,特别是经过废弃旧巢重建新巢后,病毒量大大减少、病毒大大削弱,加上这时蜂足够密集、哺育蜂格外充足,使自然蜂的幼虫病自然得到控制,不治自愈。这就是自然蜂“百病不染”的原因。我们说自然蜂发展的过程,也是它不断自身消毒和减毒的过程,中蜂这样的自然习性决定了它不易染上幼虫病,就是染上幼虫病也可以自愈。) V) O. n7 H# O. U$ d  K
+ [* \1 p2 D, F# ~
有人可能会说自然蜂如长期不割蜜,子脾不毁,一定会更强大。其实不然,中蜂一旦强盛起来,很容易产生分蜂热,把蜂分弱。中蜂不能维持太强蜂群的主要原因是蜂王产卵速度慢和产卵力弱。中蜂王也容易衰老,一旦蜂王产卵力赶不上蜂群的哺育力时蜂群就会产生分蜂热,自动把蜂分弱,以便增加产卵的蜂王数。另外为了废弃老的巢脾,自然蜂如不割蜜1、2年后也会为了放弃旧巢而自然逃遁,以便另建新脾。其实中蜂自动放弃旧巢还可避免因房眼变小使工蜂个体变小和退化,这对中蜂的健康发展和抵御巢虫也是必不可少之举措。
. b4 @* D  ?1 W- W: E
9 `: A, K$ v6 _5 @* ?0 s  Z+ K8 V2 Q! Y从上面所述,我们可知毁脾取蜜虽不科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最大害处在于不能使子脾利用起来,造成大批幼虫、幼蜂伤亡和损失,削弱了蜂群,减少了采蜜量。它的好处有:1、无形中帮助自然蜂淘汰了旧脾,避免因房眼变小使工蜂个体变小和退化,使之常年保持密集,造出新脾;2、增加了一次断子机会,使蜂群在发展的高峰期再一次蜂多于脾、哺育蜂再一次保持高度充足,对制止巢虫,特别是幼虫病的意义重大,使中华蜜蜂百病不染;3、挽留了这群蜂,使蜜蜂不必为了淘汰旧脾而另找新居,反而使它长期生活在原来的竹笼中;4、我们认为即使蜜蜂保护下的蜂蜜,时间长了也会变质的,割旧脾后可使蜂群的蜂蜜总保持新鲜。0 X9 y) |. V# ?/ ~& y% g6 R4 r9 m
% c& u% e( J9 z! h$ ~# @
观察了自然蜂的生活习性后,不但增加了我对蜜蜂行为的理解,也为我解决了不少养蜂的技术难题,使我养中蜂的技术大大提高。5 W; I4 R, t/ {) J; h. U

# k+ @& A* @. H) [8 ?现在我很注意还中蜂本来的生活习性,经常保持蜂群密集,按蜂的进退加脾或抽脾,常换新脾,热天注意绝对遮阴,冬天严格保温。过去渡夏期我怕蜂断子而不断喂粉,现在我让它自然断子,利用渡夏期淘汰旧脾,密集蜂群,使下半年蜂更加健康。为了控制幼虫病和巢虫,隔王板在养中蜂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它限制了蜂王的生活区,使它在指定的消毒过的巢脾上产卵,空出的子脾轮流进行淘汰、消毒和清洁,这完全摆脱了幼虫病和巢虫的干扰,使中蜂成了无病蜂。1 m& l" B3 R( p+ b$ J

% m' b7 L8 c" a6 R中蜂有一些缺点,最大缺点是不易维持大群,易患幼虫病,为此许多人提出要改造它。有的甚至说不育出新的不易患囊状幼虫病的新品种就不能摆脱囊状幼虫病的干扰。我们认为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都是天真造成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知道中蜂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从形成到现在的亿万年来,它的遗传性几乎没有被动摇过,遗传性是十分顽固的;除了应用新的遗传工程学,假如用一般的育种方法来改造它,起码要经几代人的努力,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在未育出新种以前我们还要利用它,何况它已是一种相当完美的物种,只不过我们对它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利用它罢了。现在我们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造它,而是深入研究它的时候,把它现有的优点发挥出来,就会创造出很高的经济效益。
6 P* ]5 D$ R! A) W3 _) z
# }8 ^( Y, h' q9 v& a关于囊状幼虫病,我们认为自然界早就有这种病毒,但中蜂的自然习性决定了这种病不可能在自然中蜂中流传。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的中蜂业发展较快,许多自然蜂被大量过箱为活框蜂,实际上大部分人对蜂的认识还十分肤浅,更不会管理;但人们还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蜜蜂,胡乱地干扰它,一旦发现有病就乱投药石,采取错误的治疗方法,使病情加重和蔓延;加上当时不少中蜂转地放牧,使这种病一旦引发,便在全国大流行。记得病情流行后,有关部门和人员对这突如其来的病,缺乏应有的冷静、惊慌失措,有关书籍杂志却连篇累牍地罗列了上千条药方,使人到达无可适从的地步,甚至至今还有人在筛选对囊状幼虫病的所谓有效中草药方,这些幼稚的行为令人失望,令人可笑。我们建议那些对病毒知识缺乏认识的人先读一下《微生物学》后,再来研究囊状幼虫病吧。* G: N" j9 G# _/ _1 y

4 t6 }& _$ q4 c* d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未找到治疗病毒的特效药,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病毒病,想找到对它有效的药物,目前来说是还不可能。
; H( i6 L9 l, u8 p0 R- T, U5 t( e/ |. G: d, z( X' ~! M6 F) T
对那些不深入研究蜂群生物学,对中蜂的行为、习性了解不够的人,养自然蜂比养活框蜂更实惠。事实告诉我们,认真向蜜蜂学习,一旦揭开蜜蜂王国的奥秘,几句中肯的话胜过千言万语。
. t: E3 t) o; A1983年初稿   1985年1月修改   2007-3-25打字% s4 T# P/ b* D9 T# y2 Q
                一点说明# Z% g/ Z* K6 ~- N/ y, ]2 L
为了避开“文革”的锋芒,20世纪60年代末期余找了较冷门的学科进行学习和研究,毅然进入广东的深山研究中华蜜蜂的饲养与管理。经近20年的钻研,有一些收获,80年代,余把一些体会写了下来,当时有一些饲养和研究中华蜜蜂的朋友鼓励笔者尽快发表,其中就有现任广东昆虫研究所蜜蜂研究中心的罗岳雄主任。余当时的心情较乱,未同意朋友们的建议,一直把稿件束之高阁。一眨眼20年过去了,今年3月又有朋友提起该事。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余有责任和义务把来之不易的知识交还人类,所以决定把20年前的旧文章整理出来,给饲养中华蜜蜂的朋友参考;也表达余对中国特有的蜂种——中华蜜蜂的特别情怀。  

点评

借用天暖暖的话叫“蛋“定。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4-11-22 23:10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钱 +40 收起 理由
传媒使者 + 20 淡定
天龙八部 + 20 很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积分
1570
在线时间
514 小时

1664

金钱

322

回帖

157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11-22 21: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学习了人家的经验之作,怎么连人家的名字也不注明,太不尊重人家老前辈了。{:5_12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18
在线时间
76 小时
居住地
浙江省 台州市

219

金钱

3

回帖

318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4-11-22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_124:}{:6_1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854
在线时间
226 小时
居住地
江西省

779

金钱

4

回帖

854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4-11-22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高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6622
在线时间
804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佛山市 三水区 西南街道

6880

金钱

1977

回帖

6622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22 2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令人感慨和深思~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6622
在线时间
804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佛山市 三水区 西南街道

6880

金钱

1977

回帖

6622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22 2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8_186:}养蜂不容易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3919
在线时间
1709 小时

8177

金钱

2052

回帖

3919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11-22 2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贴以前有人发过的,怪不得有剽窃这名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6557
在线时间
1274 小时

8181

金钱

1887

回帖

6557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22 22:21:4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理一大堆。楼主你吸收了多少啊?

点评

吸收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奉献了多少  发表于 2014-11-22 23: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8341
在线时间
3466 小时
居住地
福建省 福州市

1万

金钱

1796

回帖

834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22 22: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盗版成性,不留痕迹,他人原创,占为巳有
2 Z0 h& \) \  u; x5 J9 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658
在线时间
178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广州市 花都区 赤坭镇

493

金钱

72

回帖

658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4-11-22 22: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4771
在线时间
1171 小时
居住地
广西区 贺州

3379

金钱

165

回帖

4771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11-22 2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一大堆 启示在那里?

点评

一句话——活框加土养,充分顺应蜜蜂的要求,完全抛弃人是地球主宰的观念,想养好蜂就要做蜜蜂的仆人。  发表于 2014-11-22 23: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7157
在线时间
1483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桑植县 芙蓉桥白族乡

1万

金钱

4821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11-22 23: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英雄不问出处。
9 u6 G/ a* U7 \8 x' R7 }确实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出的结论。谢谢楼主的奉献。收藏了,下来慢慢吸收消化,再用于实践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4166
在线时间
1308 小时
居住地
河南省 新乡市 辉县市

4578

金钱

663

回帖

416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11-22 23: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发现-------蜂箱对于国蜂太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2298
在线时间
391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1万

金钱

4874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4-11-22 23: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有各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4465
在线时间
99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3264

金钱

413

回帖

446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11-22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年在论坛看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2-22 17:14 , Processed in 0.197083 second(s), 34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