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1|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蜂强群饲养

[复制链接]
积分
0
在线时间
7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东莞市 东莞市 长安镇

422

金钱

2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4-11-24 17: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强群是养蜂夺取高产的根本保证,我国许多养蜂工作者对中蜂强群饲养作了大量的有益探讨,为推动中蜂强群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S  s0 [0 k6 F' z* B. T/ y4 O
一、采用优质蜂王
* L5 c9 X6 k9 Z- t$ ]- M  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4 w/ B/ a( r9 Y3 N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具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Z7 ^4 p7 A2 x9 _. D
" ^+ Q3 K  u; B$ N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1年换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1次王,1年换王2次,以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0 {: q# H: x. }2 O- F# [8 \( j- d$ B4 w. x" l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导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用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中蜂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8 v0 D% H) ?" |+ t3 C
- {( u8 P+ R# X0 K二、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
0 `, Y: `: R3 H4 \0 o$ f! k, C  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单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饲养双王群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饲养或继箱饲养。& P  ]: y; ?+ t  ]# [5 j7 e
: g% a* ]  i% [) |6 j5 K
  中蜂双王群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1]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80mm)。方法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将箱内空间纵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向。流蜜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9 H3 ^. y: [- h: U! {5 E$ F; X5 N- `2 q
  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2],或FWF型中蜂箱。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继箱饲养,方法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将箱内空间纵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流蜜期可叠加浅继箱取蜜。  p7 ]/ M3 H3 [2 u/ I* K) l

: k1 _( N' W5 V% N. d  采用FWF型中蜂箱双王继箱饲养,方法是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纵隔成2个室,每室各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mm)大小只有朗氏框的1/2,每个箱体容纳1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饲养。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时也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2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底箱侧向1~2框范围内产卵,底箱内中央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底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g/ f( s3 l+ d' ^5 x
6 Y; |4 l" M% a/ {
三、保持群内饲料充足0 N: W3 ]1 N# y7 I- O
  饲料,包括蜂蜜(或糖浆)和花粉,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强大群势。中蜂对饲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蜂王的产卵量锐减,甚至停产。这一情况在缺粉时更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对于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应保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贮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当群内花粉不足时,应特别注意补给足量的花粉。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料粉(等次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筛出的花粉末)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每次饲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为度。
3 U& C+ I( A' Q: c# [7 Q# [, w4 n4 J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4 ]. R! k/ o4 X. q) u- ^
  除了上述采用优质蜂王、采取有利中蜂维持强群的饲养方式和保持充足的饲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也是维持中蜂强群的关键措施之一。
7 Q; H; V, h4 y0 a; \" _) ~( O. X3 M
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 V. I% p0 H& E% T, g
! `: o' I  |1 |4 d⒈奖励饲喂
& a1 S' U# Q4 p2 ?( E+ Q  繁殖期采用浓度约为30%~50%的糖奖,于每日傍晚,连续不断的对蜂群施以持久的奖励饲喂,可以有效地激励蜂群培育蜂子。1 g# l6 A# D( O3 q5 A6 Z0 |" l
! P  X0 u# k. D, L/ Y% t5 k
⒉采用新巢脾0 [4 j: E1 p$ D1 y/ E7 n8 c1 H3 T
  中蜂喜爱新脾厌旧脾,采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来的工蜂体大而健壮,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巢虫的危害。“要想中蜂兴,1年2换新”深刻反映了采用新巢脾才能养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强群的饲养中,应及时造新脾和采用新巢脾,淘汰旧巢脾,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状态提供良好的巢房这一蜂巢生态环境。0 k9 r; i, t0 u) \' d3 V5 \
) n5 V( k( \1 D# w! y# y
⒊适时扩大蜂巢: t, [! K7 R" f( A* U, W( r" i" K
  要根据蜂群、蜜粉源和天气情况,适时加入空脾或巢础扩大蜂巢。扩大蜂巢时,能造脾的蜂群,应尽可能采用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入础框造脾扩巢。在扩巢时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础框后蜂脾比例1∶0.8~1为度,早春相对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温。
6 d# S; ~' @0 K7 f
  \$ o: Z5 U: X9 a6 e% k1 I( o3 i# |# ?⒋加强蜂群保温
$ f4 {8 N! w# M0 y  Q  采用双群夹箱饲养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气较冷,气温尚不稳定,为防止蜂群因冷空气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对蜂群进行保温。简单的做法是,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1/2高度。
' E5 j; A  h: u% {
# J, d4 Z( Y% M3 m⒌防止与解除分蜂热
/ i0 H2 R9 P0 }6 G3 F; C) r  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难于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强群饲养中,除了采用优质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规措施:
2 S& ~9 y. P3 @; f9 p5 p. _  ⑴采用新王,结合换王,在分蜂期采用个王台或新王换掉老王。
( o% d' |" h3 P! [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后,要注意缓解箱内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办法增加蜂巢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5 E" o. F; W' T8 s3 B9 F6 E' f& H
  ⑶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每隔3~5d彻底检查蜂群毁除王台1次。
积分
6284
在线时间
1962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佛山市

5825

金钱

1573

回帖

6284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4-11-24 17: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6 12:53 , Processed in 0.137265 second(s), 22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