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碗碗蜂”管理要点 2 j- b+ ]1 A. m8 Y2 @
9 J0 V; W) j9 T5 r5 w% Z- p5 E8 l8 q. ]% X
' v& d! ]( y1 j; ^+ L0 P$ \
4 w( T! s5 ?) I5 a' `8 J% c “碗碗蜂”即分蜂季节由原群分出来的弱小群或飞逃群,蜂量一般在1脾以下或半脾蜂,群势极弱,广东农村一般称“碗仔蜂”,这种蜂的特点是饥饿、老蜂多、子脾中断。给管理上带来诸多困难。
; S* v. r& i' p. w! Y5 V0 m8 m
7 m* f% r/ Y9 j& I) o& p3 Y/ W 中蜂分蜂性强,如果自然分蜂,管理不善,住往出现很多的王台,蜂群经多次分蜂会变得越来越弱。给生产造成损失,一位蜂友去年有一个8框蜂群,由于不断出现王台,分蜂热无法控制,最后这群蜂便成了“碗碗蜂”,乌桕花期点滴未收。对“碗碗蜂”的管理,应采取如下措施:* n9 v* t6 R& _1 a
/ n' ^& ]+ I3 D) B: X& O 1、慎重选择放蜂地点:中蜂畏光爱静,且怕外来干扰,放蜂地点应考虑生活习性,这种蜂最好是放在人畜少的偏僻地点或树荫下,箱内保持清洁黑暗,并做好防雨防害又安静的地方,但飞行路线要保持畅通。
9 L+ R6 ]4 U" Y1 c! f' n 2、勤喂糖:每天喂100mL,直至蜂王产卵,工蜂开始修脾,外勤蜂出入正常为止。
9 o! u/ L( ?5 K2 w: F& y 9 \3 X6 H: r: G
3、少检查中蜂怕震、怕光,过多的开箱检查对巢内温湿度与结团在繁殖孵化都产生影响,所以无特珠原因应以箱外观察为主。
! E! }: f6 u. d( n' s9 s0 M) K9 b 4 z* {8 k! G; V$ {' w' M& x. D" C2 R
4、初收的“碗碗蜂”蜂量少,群势弱,切勿调入旧脾或巢础,要设法使蜂尽量能结成团,奖励蜂群自己造天然小脾,以加速蜂王产卵。* e4 |' g8 `2 b' x4 A- ]" Y0 h7 G* H
5、缩小巢门严防敌害。
0 K, D1 x$ V9 D6 K 6、随时留意群势发展情况,待大量新蜂出房时,调1张有蜜粉的子脾,以快速壮大群势。" P. e# }# z; U9 a
9 r: d5 f0 g6 j4 w. G3 S 7、“碗碗蜂”繁殖期间,应常补喂花粉,具体做法是:花粉拌入适量蜂蜜和成糊状,置于框梁或箱底,让其自行采食,隔2天加喂1次。( c& l q$ [! c J5 p* T
8、“碗碗蜂”蜂量过少,切忌使用大箱大脾,如果加础,也以小张的为好,在管理上不可违背这个原则。+ F4 h5 w1 W- p- I, v
# a+ o5 X. p4 p# c( D# U1 }2 c 中蜂弱群管理有几点关键问题一定要重视,这就是新王优于老王;新脾优于旧脾;采用小箱(交尾箱)管理;坚持箱外观察。一般来说,“碗碗蜂”经过60~75天的培养,群势会不断壮大,仍然可以成为5框以上的中等群势。
) ]* n. |, q0 r5 q0 |6 u
( R4 Y' W* G% {9 o- @ 中蜂是我们的国宝,养蜂人不可急于求成,古人说得好:“欲得之,必先与之”。按这个方法来培养“碗碗蜂”,使之达到5框的蜂量。 + ^1 i2 }% {, ]/ @" L1 D0 v4 n% |
(广东韶关市农业局 戴元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