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3559
在线时间623 小时
居住地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溪北街道
金牌会员
 
积分3559
在线时间623 小时
居住地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溪北街道
金牌会员
 
|
发表于 2016-3-13 1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6 V: ]1 o0 B# j1 `: R/ t$ k
这是一个多么纠结的问题,有人说不能放过小偷,有人说教育为上;
8 G; i, X! ~# }$ l$ w7 \有的人能够教育成为好人,感恩报德;有的人,教育反而成为他下一次再犯有了侥幸心理的依据。后一种做法反而成了把人推向了更深一层的犯罪;& x X3 b# T% H6 z
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弃教育了呢?答案肯定是NO。. L) g# f" z: s- `1 [( m2 c# ^
那么是什么地方出问题呢?
$ x- p" l X0 q5 j1 r, e2 }. t我认为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还有就是每一个人对某种教育局方法的感受及接受程度不一样所致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家有几个子女,有的成了大学生,有的成了罪犯的现象,这或许是DNA出了问题,或许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上受到了某种剌激。
) p/ A( C7 [4 Z* s1 Y但是,我认为再怎么样,也不应该放弃教育。只是在教育局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该人的具体生活情况及心理情况去分析,因人而教,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一击中的。
* b1 _7 i! O% y- A" N' j哈哈!胡诌而也,如有不对,欢迎指教。; }+ I- P3 N: X( g4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