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有《蜂箱留余更科学》# u$ M. w) W2 h4 D9 `4 Y
2015-03-27 安采蜜 + 关注献花(undefined)
; O; I3 E) m& G" E, p s 毫无疑问,活框蜂箱是相当科学的蜂箱。谁都不能否认,没有活框蜂箱就没有现代养蜂业。活框蜂箱绝对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至少是从人工巢础的使用开始起,活框蜂箱的内容设计就是“除了蜂路之外别无多余空间”。
1 ]0 ]! `' v* G' D3 p; T2 _* b100多年来,活框蜂箱在流传和流行中演变出了各式各样规格不同的蜂箱,但是只要是活框箱,那它的置脾状态就一定是“除了蜂路之外别无多余空间”,巢脾和蜂箱之间仅仅留有蜂路的距离。这类蜂箱巢脾四周除了一条蜂路之外别无多余空间,一言以蔽之,均属于同一个类型,我称之为“周密型”。周密型有2个含义:第一是此类蜂箱的箱容和活框尺寸都经过周密的设计,第二是巢脾四周被箱壁包裹严密。对于蜂群管理和蜂产品生产而言,这类箱型可谓相当完美。但这种“完美”主要是为了迎合人类的需求,至于它是否充分满足了蜂群的需求,却很少有人深入研究。养蜂人早就发现,蜂群如果筑巢于宽大的空间里,则通常会形成异乎寻常的大群势、大蜂巢,蜂王自然交替率显著提高,自然分蜂的次数明显减少。由于长期少分蜂甚至不分蜂,加上“母女同巢”甚至多王同巢,因此群势之大、之强往往超乎人的想象。但是筑巢于较小空间里的蜂群,一旦充满空间,就会产生分蜂,通常都只能以小的群势存在。中蜂是这样,意蜂也是这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足以说明群势与巢穴空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层蜂箱的设计显然是考虑了适时扩充空间的必要性,继箱的添加也确实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空间紧张的矛盾,但是蜂箱的上下扩展,并未改变巢脾四周的无多余空间状态。这样的空间,与蜂群生活在四周有大空间的状态,事实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巢脾横头透气的功能状态并未改变。而这点,对蜂群的生活质量来说很可能相当重要。如果不是这样,野生蜂群在筑巢时,一定会在巢脾的横头造1张脾挡住蜂路,或者在横头对巢脾采取封闭措施,就像它们堵塞蜂箱孔洞那样。然而这种情形,在筑造于大空间的蜂群中没出现过。这说明什么?说明蜂群的健康生活,需要巢脾横头存在较大的空间。1 ?; c- l! b+ M) P0 j( a
周密型蜂箱的巢脾横头没预留“多余”空间,在我看来是一项小小的失误。如果这个缺陷得到纠正,那么活框蜂箱的性能定会产生一个大的飞跃!弥补这个缺陷事实上很简单,那就是:在蜂箱中间加横梁,将蜂箱分为两部分,前边的部分“周密置脾”,后边的部分为预留空间。这种“后置空间”的活框蜂箱,是我的首创。这种箱型是对“周密型蜂箱”的进一步完善。为示区别,我称之为“留余型”。
9 Y7 \% r3 w* X- O' I: u2009年6月,为了组织小交尾群,我在一个9脾意蜂的平箱上加上1个中间加了横梁的继箱,在继箱的前半部分陆续加了9张1/2巢础。我称这样的巢脾为短脾。9张短脾造成后,多只蜂王寄到,不再组织交尾群,这个短脾继箱就一直留在平箱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观察到了一些异常现象:在短脾造成后的3个多月里,蜂王始终未上继箱产子;在同等情况下,该群存蜜多于其他蜂群;荆条流蜜时,比其他群多取一次蜜;在38~42℃的高温天气,该群巢门口无挂蜂现象,扇风的蜂也很少;秋繁未对上下箱作任何调整,越冬群势并不次于其他群。我相信,之所以该群会出现这些现象,继箱巢脾后方存在大的空间是惟一的原因。基于此认识,我决定试验一种后置空间的蜂箱。2009年“冬至”过后,在6℃低温天气,我从野外坍塌的乱石下捡回一小捧中蜂,将其夹在2张短脾中间,室外放置竟然能正常越冬。2010年3月初加空框春繁,5月初长成6脾蜂;5月中旬分蜂2群,自动飞入排满了活框的留余型蜂箱。除了每群加入1张封盖蜜脾之外未作任何管理,9月底均达到8框群势,折合标准脾4脾蜂。2010年春繁期间“爬蜂病”暴发,1群意蜂余蜂不足半脾。4月份将此巴掌大的一片蜂夹在2张短脾中间,放在留余型蜂箱中进行常规管理,5月初竟发展到2张短脾,7月份底箱满9脾后加上继箱,竟然成了一个正常蜂群。从5月起除了加脾之外未作任何管理,秋繁时群势达到16脾,折合标准脾8脾蜂。常规秋繁,越冬群势折合标准脾4脾蜂。在整个高温季节,该群意蜂无“挂须”及大扇风现象。2010年11月3日,持续低温后气温骤升,野菊花流蜜,多群意蜂均发生轻度盗蜂,惟此群既未作盗,也未被盗。近年来人工饲养的蜂群均有群势缩小的趋势,这也是意蜂7框箱、5框箱和中蜂小型箱渐渐流行的原因。尽量做到群势与箱容相称的初衷无可厚非,但只要坚持巢脾四周不留余地,那么蜂群出现的不良问题恐怕会比大中型周密箱更多。2009年,我曾用30 cm×30 cm的小型多层箱养过中蜂,越冬情况正常、春繁情况良好。但进入6月后高温持续,则无论是从上加空箱还是往下垫继箱,均无法遏制蜂群外挂及大量扇风的行为,结果长期断子造成“夏衰”后一蹶不振。而2010年将中蜂养在留余型蜂箱中后,高温天气巢外集蜂的现象无一发生,扇风的蜂寥寥无几,蜂群全部安全度夏。从连续2年的短脾实验来看,留余型蜂箱的表现是令人乐观的。意蜂标准脾的留余试验将于下一个年度进行,重复试验将对留余型蜂箱是否具有普适意义加以证实。任何科学技术,除了具备相当的长处之外,都难免存在某种不足,留余箱也不例外。留余箱可以提高越冬质量、度夏质量、转运质量、成熟蜜质量。但是如果习惯于提前春繁,那么填塞或遮拦后置空间是必须的工作。如果使用标准巢脾,那么留余箱将至少有三大不足之处:制作成本加大;转地搬运不便;占地面积在增加运费支出。如果将意蜂标准箱加横梁改养中蜂,则上述缺点并不存在。哲人说得好:观念决定命运,观念改变命运。在我看来,留余蜂箱的缺点与它可能带来的效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是可以容忍的。制作成本的增加是一次性的,多繁1脾蜂、多保1脾蜂相抵已足足有余;蜂箱加长10 cm,也并不会增加多少搬运的困难;运费的增加可以通过收入的增加予以弥补。当然,这只是我的观点,绝没有强人所难的意思。最后,我补充说明一点,留余型蜂箱提出的是一个概念,只要是后置空间的蜂箱均属于留余型蜂箱,不论规格大小、尺寸如何,单层还是多层。从本文公开之日起,留余箱的创意无偿供所有养蜂人共享。只要能为人类的养蜂事业稍稍尽力,名利于我如浮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