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24 23: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 i6 T- f9 E2 q* n* F4 A: N+ ]% E 我是从蔡老师的《中蜂发生夏衰的蜂友们注意了:》一帖看到这里来的,看到这些讨论,忍不住也斗胆来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本人是新手,开始养蜂到昨天正好十个月,是业余爱好而养蜂,到现在为止,坚持追求生产最好中蜂蜜的理念,还是采用割脾取蜜的养法,仍有太多太多的技术还没掌握,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勿见怪,还请各位大师多多赐教。0 U) Q0 \" f6 E& P& \$ U- U
! t2 y7 C+ A H0 |! O
一、生物钟 ——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8 \* @6 W# m7 c* f
, L" T1 y2 D: H9 H9 d% H' K# c) F
1、中蜂并不存在什么夏至冬至的生物钟,大部分的工蜂寿命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十天,除了蜂王之外,没有任何一只工蜂能够经历到一年四季,何来的生物钟?
9 H+ u7 s. B% C 2、所谓中蜂夏至后冬至前不分蜂,其实也不是不分蜂,只是极少分蜂而已。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因为什么的“生物钟”决定的,而是中蜂自身的“求生本性”决定的。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至后冬至前,气温已经升高,高温使得外界的很多植物处于半休眠状态,更不要说能有多少粉蜜源了。这个时候,中蜂感知外界粉蜜源短缺,这时分蜂出去极有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在其生存的本性的作用下,一般蜂群就不再分蜂。
& ^8 {& H( }7 d 3、分蜂:分蜂是蜜蜂自我繁衍和生存发展的本性所决定的,当蜂群发展壮大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且外界的粉蜜源慢慢地丰富起来,它们认为各方便的条件符合分蜂后的生存需要时,为了不断地繁衍扩大,它们就选择了进行分蜂。; Z8 c2 _0 E7 a8 K+ h: R
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是反驳了高温造成分蜂的理论。
6 n5 d, W" {& X( s 4、假设你能够找到阴凉气候,并且外界粉蜜源充足的地方养蜂,你试试夏至后冬至前会不会分蜂。
# a, Q0 ?$ e9 P8 ?/ l6 v( {
% k; i* _9 b1 v; v) y5 _4 C( O 二、土养 —— 土养的优势。
3 l0 L3 f1 I- i) M4 Y
0 E" E+ e6 G$ s/ T 不单单是“格子箱土养,有格子箱活框无法模拟的一大优势”,而且是任何其他所有的箱型和养法都是无法与土养比拟的。2 a$ V9 A+ I, K% a0 b" h3 N
1、土养,是中蜂在大自然当中历经几千年几万年自我进化而来的生存本能,它们选择那种自然蜂巢的构造,就是它们生存和发展的最优方法。
6 ]) V5 w% P6 P8 T 2、为什么土养是中蜂最优的生存发展途径? 为什么大家都公认土养繁蜂的速度最快?( x I) q) J* K2 _; m, R; H
因为土养,蜜蜂能够按照它自己的生存本能建造最优的蜂巢:最优的蜂路、最优的产子区、最优的储蜜区…………
& N P2 b% o m1 I 总的来说,中蜂土养,能够用最少的蜂量,来保护更大的蜂巢,来抚育更多的新蜂,来保存更多的粮食(蜂蜜)…………
* B) q5 j5 Y1 `9 ^ 3、活框、格子箱活框
9 v! |) U7 W0 {$ O5 E1 l 所有的这些养法,都是人类为了最大限度地掠夺蜜蜂的粮食为已用(甚至是水蜜装满即摇),所研究出来的养蜂方法,都是人为地去利用蜜蜂的生存本性而做出的强逼行为,迫使蜜蜂按照人类的设计去造脾、产子、存蜜。这些当然是无法与符合蜜蜂生存本性”土养“相比了。9 g: ^2 F- C; M7 N% d" W% E
活框,有两套缺点:一是改变了蜂巢半球型的结构(特别是装了巢础的活框);二是增大蜂路(尤其是套用意蜂标准的巢框【详细原因就不在这里一一细说了)。当这两大缺点同时出现在蜂巢时,蜜蜂为了生存,确保育子区的温度和温度,保护蜂巢不受天敌所破坏,而不得不动用更多的蜂力来抚育新蜂和保护蜂巢了。这就是活框繁蜂速度比土养慢的原因所在,也正是为什么养蜂人一直所坚持一定要保持”蜂多于脾“才能更好地繁蜂,才能不易受到巢虫等危害的真正原因。
9 v5 w6 \3 w* a/ x7 k% T
{/ E$ D& O; L7 T1 w 三、向下造脾
3 J) S5 W6 F$ S# C1 U6 y
- S( S, M0 r2 h4 e 蜜蜂喜欢向下造脾,这也是其生存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不单是喜欢向下造脾,它们也喜欢往上造脾,只是从一开始的时候它们已经是从上面开始造脾了,上部已经造满无法从上面扩展。
2 f) e- u8 E! {2 e+ s$ j 1、蜂蜜的酿造,需要使用更高的温度来不断地蒸发水份,以达到其浓缩更加利于储存的目的,所以蜂蜜会储存在上部。蜜蜂为了育子控温育子而在下部结团,所产生的温度上升时,同时起到了使蜂蜜蒸发水份的作用。
5 ~/ K" C; {2 B* ~ 2、蜜蜂明白上部的巢房经过几代育子,已经不利于抚育更加健康的后代。这也是为什么蜂王不喜欢在旧脾产卵的原因所在。
7 I3 l6 Z& i: u d 3、当蜂群不断发展壮大后,上面的存蜜也会多起来,由于蜂巢上方已经没有空间发展,所以只能是向下造脾。
5 K7 o9 p5 `1 E5 W& p5 R7 A. q1 w0 W3 j$ M4 P l% f6 z# t
四、神奇的中蜂箱
6 o. x3 n+ B% ^; Q; d0 L( I6 Q4 j
之所以神奇,也就是相对来说较大程度地符合了中蜂自然巢脾的结构,比其他一些蜂箱更加适合中蜂的生存和发展。在野外生存当中,无论中蜂的蜂群大小,它们至少会同时修造三张巢脾,因为边脾的温度及湿度蜜蜂都比较难进行控制不太适合育子的,所以有时候边脾是没有卵、虫、子的,而蜂巢中间容易控制温度和湿度,利于育子。蔡老师”神奇的中蜂箱“属于短框,框短了框的数量自然就要增加,增加巢框的数量也就是增加了更加适合育子的区域。这就是渡夏也能繁蜂的原因所在。也就是短框繁蜂长框产蜜的原理之一吧。
3 Z3 z) k. V0 i7 W0 v+ J; ~# d
, u6 V1 M& B" C+ |0 R5 ^; T 归根到底,一切都是为了生存,蜜蜂的生存之道,就是蜜蜂的本性。" U9 E) w6 K+ I+ B3 _
1 t4 `) K6 V8 U( `) q1 @
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的就不说了。 对于养蜂来说,本人初生牛犊乱弹琴,敬请原谅,敬请赐教。
) h; X& ?! k* |) G7 A2 k2 ~# K! P
4 G$ r* B9 D; M# N- V$ K) B" Q
, A+ ~" ~/ U* e, w B. S& }" J( | W
7 z1 y) K, S# G W8 k4 ^
- h4 S0 s: y8 D B% Y4 p补充内容 (2017-6-25 07:38):
# n2 P4 q0 h1 c# ]/ i* _8 q5 M0 v3 R我对生物钟的定义不够了解,自己真的是瞎说了,不好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