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7-6-25 11: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绒茧蜂属姬蜂总科,小茧蜂科,绒茧蜂属一类的寄生蜂(Apan—telessp.),它主要寄生在中华蜜蜂的体内。5 v2 J( k; U2 ?+ X. Z
中华绒茧蜂成蜂常栖息于蜜蜂箱内,不趋光,飞行呈摇摆状。寄生蜂常在蜜蜂腹节第2~3节的节间膜处产卵,产卵部位有一小黑点,卵多着生于蜜蜂体内的蜜囊和中肠附近,孵化后即在蜜蜂体内取食。幼虫期历时40天。老熟幼虫纵贯蜂腹,可占腹腔容积的1/3以亡。后期老熟幼虫从蜜蜂的腹末破腹而出,约10分钟后,即可在蜂箱的裂缝、箱底隐蔽处吐丝作茧。中华绒茧蜂蛹期11~13天,以蛹在蜂群内越冬。
, b" i$ }4 |9 ]; `: {; v+ @% @! B经过39蜂疗网调查中华绒茧蜂1960年首次在贵州发现,1973年中蜂大量发病.寄生率高达20%以上,严重削弱蜂群的群势和采集蜂的采集力。通常位于湖湿环境的蜂群被寄生率较高,常年均在10%左右。
. r+ v, j B4 [% s& y3 O, B2 u. g据贵州陈绍鹄报道,中华绒茧蜂在贵州一年可发生3代。
4 U8 q p2 D3 A5 Q+ @- b, @6 m中华绒茧蜂寄生蜜蜂后,蜜蜂的初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绒茧蜂幼虫的发育长大,病蜂腹部逐渐的膨大,螯刺功能衰退。病蜂开始离脾,足肢无力,头部上仰,匍匐爬行于箱底或箱壁,也可爬出巢门外死亡:。病蜂群的采集力明显下降。
2 a8 F: {! i4 e c0 `中华绒茧蜂成虫体长3~3.5毫米,雌成虫比雄虫略长,体黑色,复眼黑色,两只单眼凸起。触角线状,18节,黑褐色。足褐色,后足胚节末端有刺。产卵器较长,伸出时约为腹部长度的l/2;静止时,四翅平叠于体背。蛹长约4毫米,宽约1.5毫米。初期体为浅黄色,触角黑色。茧白色,圆筒形,长约6毫米,宽为2.5~2.7毫米。
0 g5 K! ~$ p B( I中华绒茧蜂是多种农业害虫的天敌,属于益虫,但寄生在蜜蜂身上,便成为养蜂业一种害虫。目前对此无更好的防治法,在寄生蜂对蜜蜂危害不太严重情况下,可考虑不加以防治。防治其他巢虫,也能起到防治寄生蜂的作用,如定期清理箱底裂缝和蜡屑杂物,减少虫蛹,捕捉巢内寄生蜂成虫,减少寄生蜂成虫的产卵机会。
/ t; ^! D: j0 @- Y9 n3 C7 S/ a" r; g# z0 B8 ^7 S$ n# B3 ~: H. N
本文摘自阳光蜂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