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ifeng138 于 2017-11-21 14:38 编辑 ' W0 @! |6 r w1 J4 \3 q( q! a6 `
5 @$ C; V5 X! h( G7 D
这群三脾弱群是今年7月初分蜂的,7月20号我从亲戚家搬回到我家的楼顶上养,因为前段时间起雄,起台,就分了一脾出去,只得两脾蜂。
& j8 q8 R( [) U/ i. | 请看图1至图4,这脾很稀的蜂,箱内蜂量是不止这么点的,但就是不爱上脾,仔细观察之下,没有巢虫,没有烂子,蜂都偏集在另一脾上面,反正,不是病,虫害的原因。四个月来,这一巢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更奇怪的是,蜂总是咬脾,箱底满是咬落的残渣。图5,图6.2 {4 }' a+ h0 m! ^6 B; t" F; i
初时我就是个愣头青,啥都不懂,只能每个月都换新箱,清理箱底。* P3 N S* a) {) ]6 j `
几天前,在道客巴巴的一篇70年代的旧文章上看到蜂爱新脾厌恶旧脾,似乎明白了点什么。为了证实我的想法,从不买蜂具的我专门跑去买了一个带脾巢框。
2 d" E" j$ B, Q+ {, v; z) K 接着做了一个空框,把一小块自然耳脾篏在框上做导引,再从买来的巢脾上撕下小块,篏在自然耳脾的左右两边。请看图7,图8。: ^5 l5 ?. q, }2 V+ r5 V, J' W
5天后,抽脾查看,见到自然的耳脾已经做了有巴掌大,蜂把脾护得紧紧的,每个房眼都点满了蛋,部分还是幼虫了的。图9-图13。而撕下来的人工巢脾,小蜜根本就不鸟它!
: o% w. `7 c- H/ l 与此同时,从自制的高窄组合框取出上面的小框,绑在一块木条上放在另一群,同样用一个小耳脾做导引,发展得也很快,24*15的内空小框已经做了大半,有粉有蜜有虫。图14,15.
( u. k1 Y2 X& m 为什么这样呢?人为的加带脾的巢框,再加上小隔板,逼蜂上脾,这么做已经是强制性的逆蜂性了,且不说买来巢脾含有石蜡等其他成份,小蜜不喜欢,一块人为性的脾放在那,等于阻断了蜂做脾的路径,我观察到蜂在做脾时,是聚集在下沿泌蜡,从上而下干活,一整块人工脾放在框上,等于逆反了小蜜的天性。
/ w- N* \* W1 e" [' |9 x! c# I% E 至于土养,蜂可以在任意它喜欢的角度和方位结团,按它的天性自然做脾,只要还有空间,它就会弃旧脾,上新脾,发挥它勤劳的本性。- E2 ?) J: {4 ^5 B4 w7 b, q
好多人认为加巢脾可以节省蜂力,减少它做巢的时间,这种想法是我们人为的臆测,蜜蜂的世界有好多是我们未曾探索和可以理解的。! B) L6 d0 g8 S: R5 E! w
更有的人认为高箱不适合,因为蜜蜂爬上爬下的路径很远,会非常累,拖累它的劳作和寿命,我真觉得这种怪诞的臆测多么的可笑,小蜜每天往返蜜源与蜂巢次数这么多,在花间飞来飞去,爬来爬去的时间和路程这么远,回到巢箱时,会在乎短短的几十厘米?我见过有人收来的野蜂巢从上至下的高度超出一米。人类用想当然的经验主义去测度小蜜的世界,真的有诸多短见成分,当然我也是臆测,只是希望猜测的东西付诸实践,更趋向合理性。$ R/ E5 t) k- r/ V" W
此帖仅是探讨繁蜂,与打蜂无关。肯定好多大神早就知道这个在我看来是秘密的东西,但对于本人来说,是亲自初步实验过的,弥足珍贵。# u2 n. }* Z. V9 |4 }: ^; P
总结一下,对于繁蜂:1 | C% K7 }- Z+ E
察四时之更替,发蜂性之微情。" u/ b# l. D( }4 Q5 U
是不是有点文绉绉的感觉?由于承庭训,咱是从小就啃着四书五经长大的,总有那么点孔乙己的味道,酸溜溜的。, b0 ^ }- t( z0 T4 K6 P8 f
折腾了几个月,做了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蜂箱,凭自己有限的认知,再总结做箱的关键方向性,十二个字:
: D" o9 C$ [/ h 夏散热,冬保温,利结团,顺蜂性。4 r8 `9 ~" h6 }$ k5 q7 }$ l' j6 }
感谢每一个看完此帖的朋友,请斧正。
- V( s- @ ]) o' [+ I I/ D3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