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了让蜂友们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我从《养蜂生物学》书上摘抄了部分内容,可供朋友们实践中参考。' r' K4 o8 x6 ?- P
, {9 L/ _0 p6 Y! q9 h, b4 }/ v: @
其内容如下:
; d, ^5 F" p1 a2 F8 ^$ I, y" b5 b8 |
6 V, T' m. a% L7 K蜂群生物学:在气温7~9°,蜜蜂陷入轻度冻僵。在4~6°开始完全冻僵。在2~5°,15–20分钟后陷入完全冻僵。复苏的最适温度是6–8°。在不低于0°下陷入冻僵的蜜蜂,其寿命不超过4天。蜜蜂不能在冻僵状态下长时间生存8 ^/ E3 s F) l
- k* z: S0 M5 \1 O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蜜蜂的体温比气温高2~3°,有时高5°。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蜜蜂的体温会降低2~5°4 U, P$ ]0 p& g6 m* _: B2 x
, c9 t' g( q' e' e+ B- R
500只蜜蜂的小群,在外界0~2°时,能将蜂团内部温度提高20~21°在20~30°的范围内。0.5公斤重的蜂群能将蜂巢的温度提高25°和降低4°。2~2.5公斤重的蜂群,在春繁时和在高温达40°的夏天能将温度维持在34~35°的水平。
4 p: n# l$ T, ]: n
) F* i5 ?2 F. c# Q9 [+ `3 F, i' l/ n. r强群蜂巢中心的温度是34.5°,在34~35°之间变动,外侧子脾上的温度不稳定有2~3°的变化。蜂巢的温度提高还取决于巢门的位置。在对着巢门的巢脾下部总比远离巢门的其他巢脾上同样位置的温度。
! a! V; z' E x- w3 U/ I6 c# j0 n5 i& X
蜂儿对温度的变化是极端敏感的。在20°时经过11天死亡。在25°下经过8天死亡,在27°下能羽化成蜂,都立即死亡,在30肚下能全部羽化成蜂,都推迟4天(出房),在40°下,蜂儿全部死亡。温度下降到32°以下蜂儿推迟2.5~3天出房。已羽化的蜜蜂吻和翅都短,许多蜜蜂的翅发育不全
' Z P/ s l; M% z+ N# f3 u4 Q8 j7 @0 ]+ O; u
在流蜜期强群蜂巢的湿度总是比弱群蜂巢的湿度低。不同重量的蜂群对温湿度的变化。在弱群里,随着蜂群的增加,覆盖在子脾上的蜜蜂数量渐渐的增多,当蜂量达到1.5公斤以后,不论蜂群群势继续增加多少,巢脾上的蜜蜂数量就不再增加了。在良好的情况下,每100个巢房平均有35只蜜蜂; d% _! g$ q2 [
; b" H! x- M; K- X, d! T
在蜂巢过热时,子脾上的蜜蜂只数减少粘膜到一定程度。如果温度提高继续增加,蜜蜂便以振翅的方法使蜂巢通风。如果还不能降温就采用蒸发蜂巢里面的水分
, p( \6 U% v- o' j( {3 Q: H! ?
3 ~. c; F' ~: g8 C人工加温对蜂群的影响。在5月1号将蜂巢侧面的温度提高6~8°。在5月15日统计所培育的蜂儿数增加了25.6%。在5月29日比没有加温的蜂群在发展上落后23%,再后来比不加温的落后41.7%,再后来蜂群没蜂儿了。6 b( T# [6 o: ~' a# s
' V0 n" @4 O5 L
佩列佩洛娃查明了人工加温对不同群势蜂群生长的影响,她只对外侧巢脾的温度提高3°,从5月3日到6月5日,特别弱的蜂群(重0.5公斤)比同样群势的对照组蜂群多培育蜂儿27.3%,中等群势的蜂群,培育了同等量的蜂儿,有的甚至还少一些。,实验证明,蜂巢加温对强群是有害的。: |$ n) |+ V1 R
/ ?4 m# f& d+ C, V+ H
蜜蜂在运输期间的时候死亡原因。在运输蜜蜂时,出现的蜜蜂热虚脱,蜜蜂周身湿透死亡主要原因,并非像大家认为的只是通风不良。而是通风不适与被运输所激怒的蜜蜂以稀蜜(新采集的花蜜)为食的综合结果。
5 N6 u" f) J- b6 P" k% D" M# J% f& G1 c' m. ]7 L
佩列佩洛娃分别研究了缩小蜂路对弱群,中等群,强群的影响。缩小蜂路的弱群(1公斤)与蜂路12mm的弱群对比。8mm蜂路的蜂群在春季平均比12mm的蜂群多23.1%,在中等群(1.5公斤),蜂路的缩小仅在初春时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五月中旬随着气温升高,育儿略有减少。在3.1公斤重的蜂群里,蜂路的缩小只在春季最冷时才有益处。此后减少了12.3%的蜂儿。6 f0 R$ p/ R- S( o U' s7 v
" E2 q O: T. a. A, M$ c
蜂巢的人工加温会迫使外勤蜂处于高温下,并会因此引起较早死亡和蜂群削弱。高温下,蜜蜂的新陈代谢加强寿命缩短。不大的加温(3°),只能对最弱的蜂群(0.5公斤重)有利! J7 _9 ^' s n
# f$ a) E' L2 m1 E- g- p+ p
蜂巢的人工加温会迫使外勤蜂处于高温下,并会因此引起较早死亡和蜂群削弱。高温下,蜜蜂的新陈代谢加强寿命缩短。不大的加温(3°),只能对最弱的蜂群(0.5公斤重)有效* `7 \# D+ I5 ]
# J+ Y& K/ k5 ~* ^蜂群的生长。各次实验都证实。约一公斤重的蜂群培育蜂儿比3~4公斤重的蜂儿少,可是一公斤重的蜂群培育蜂儿的强度比强群高的多。因此,人们很自然的怀疑弱群和强群所培育的蜜蜂的质量是否一样?% k( N& c0 E1 W* j
9 L' `5 V6 y) I4 j) y& L. Q
塔兰诺夫的实验证明。强群飞回来的蜜蜂平均工作量为38.7毫克,弱群只有13毫克。马拉申科的实验证明。在5月12日,强群组每群各有10.7框蜂,弱群组每群各有3.7框蜂。此后,在整个养蜂季节内,每隔12天检查一次,同时采用从弱群提出一部分蜂儿的方法,使它们的群势保持在5~5.5框蜂的水平。在大流蜜开始以前,把每四个弱群合并成一群与强群的蜂数相等。结果。强群的蜜蜂与群势相同的由弱群合并的相比强群的飞行强度大大超过了合并的蜂群。称重也得到证实。强群蜜蜂样本蜜囊重28.1毫克,弱群只有16.7毫克再次测量时,蜜囊的重量为29.1毫克和20.1毫克。很显然,蜜蜂的重量能说明蜜蜂体躯的大小和肌肉的发达程度,能影响蜂群的蜂蜜生产率,蜜蜂愈重蜂群的采蜜量愈多。寿命较短也是弱群蜜蜂的特点。观察证明,强群的蜜蜂在5月13日至7月30日平均活30~34天,弱群平均活26.6天,平均少活4.8天,在早春,弱群虽然紧张地培育蜂儿,但是它们的重量还是在减轻,寿命缩短了。各次实验得出结论:0.4~0.8公斤重的弱群,按活重计算,培育蜂儿愈多寿命愈短。弱群的生产力之所以低,不只是蜂群里的蜜蜂数量少,而且还因为弱群培育的蜜蜂个体较小(较轻)
, Y% O6 v# l1 J0 U+ T+ P
9 t! L6 R7 m7 _: R3 A在正常的越冬条件下。蜜蜂整个冬季都不排泄。因而粪便渐渐的积累在它们的后肠中。后肠中的粪便可以达到40毫克,相当于蜜蜂体重的一半。不会发生任何影响。只有粪便的数量继续增加时,蜜蜂才开始下痢。
5 k* V+ M% X3 J% F6 \9 c8 f/ i d( G, i0 \6 x
蜂群的群势越弱,冬季饲料消耗量越大。4~5框的蜂群,每框蜂消耗1.9公斤蜜,而8~9框的蜂群,每框蜂消耗1公斤蜜。强群比弱群的死蜂少,强群每框有蜂尸9.4克,弱群有32.2克。3 g; [* ~$ |7 i s" o" V
+ u+ Z: J. G. q' h, F9 g
刚羽化的蜜蜂体内含有1.6毫克氮,到5日龄时氮含量增加到2.3毫克。进入冬季的蜜蜂体内含氮量在2.5毫克。依靠这些氮蜜蜂就能在早春培育蜂儿。; O* [+ f/ k( p1 I
# y6 S8 N3 G- J5 @( |* ~
越冬蜂的寿命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群势,蜜蜂的生理状态,越冬条件,天气和流蜜情况。9 { F- m' M& e. T0 U/ `
! \- P n4 K4 Q5 T0 ]3 m在蜜蜂开始繁殖以后,大约过了30~40天,越过冬的蜜蜂便为幼蜂更替。。此后蜂群培育蜂儿的能力大大提高。, x h$ e. |: F1 v
) Q- X9 B' W5 F. _) T! G# t让蜂在强群蜂巢中容易找到空巢房,能大大提高蜂王的产卵量5 ^; ~- S. ]. `, u, a9 B4 A
6 T5 t( ~7 H+ S+ e1 z2 S最晚出房的蜜蜂能够利用5天的流蜜。她们在出生的第四天就可以接受和酿制蜂蜜的工作。为了培育这些蜜蜂,蜂王必须在流蜜结束前29天以前产卵。! y4 |3 P0 Q9 c e+ ?
. r; G$ S0 a1 m5 R) [
塔兰诺夫证明:分泌蜂蜡的都是幼蜂,她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子脾上4 f5 z: X: J) P: \' M3 ?
6 c: w% |% Q; g' T( d- t1 t
幼蜂在出生后的4~5日首次让巢飞翔。很少在第3日出巢飞翔,在天气不良时会推迟20日左右排泄飞翔。
, h3 Y' T% E7 f8 s- P- D: |" ] g" q0 x) { F
蜜蜂在羽化后第8~9日做集团飞翔,也就是说同日龄的蜜蜂同时飞出。
1 `& S. L2 l8 V9 @: a+ A5 f |' C: X8 J6 K; I8 A% }
工蜂第一次采蜜是在出生后第10~28日,大多数在14~21,以后她们就成为采集蜂了。在大流蜜时期从第五日就开始采集了。6 e, K' R; N/ J( r( Z
) J1 ^: |* p, I& e/ W0 G. X& x" S
爱克尔特把蜂场放在1000~1200公顷田区中间观察到。蜜蜂在距离蜂场0.75公里蜂数最多,蜜蜂采集飞翔的最大距离是3.5公里。
( n4 K" E4 l- Q3 L9 |/ H
7 Q& z; H; t) e6 J为了更好地利用流蜜,采集蜂和接受蜂有一定的比例。破坏这种关系就会降低蜜蜂工作强度。
' e+ b V/ j$ _. n' c# [4 @' ~
7 ~, x! P! G: |$ t必须把蜂箱放在树荫下。被遮阴的蜂群提高了采蜜量。被遮阴的蜂群蜂蜜平均增加10%。1 j* d/ q' _; y. p$ e. ~
9 P. B4 t9 G5 I# I; h
春繁时期,当天最高气温不超过12°时,蜂巢内缺水7°时工蜂就开始向外飞。当天最高气温在15度时,工蜂在10°时开始向外飞。7 }7 S" Q! v: c. G4 D( U6 D, i
- g" p, p* v" ?8 {0 B1 Y2 L* M
某人说等外界花粉充足时才能开繁,殊不知现在都是通过饲喂糖粉的方法早繁殖,他的蜂群开繁后死亡率高是因为蜂数太少的原因。
R3 a& c3 D) O; ]5 X
$ X* d+ p2 O0 i: ~. @花粉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40%,平均23%,蜜蜂羽化出房两小时后就有25%的工蜂吃了花粉。工蜂1~14日龄都要吃一定数量的花粉。5日龄的工蜂消耗的花粉量最多,8~10日龄后才减少的消耗量。
1 {3 T- X0 r; n! _& s7 R+ r0 s u7 @2 t; f
工蜂舌腺的发育和分泌蜂王浆必须食用一定数量的花粉。哺育一只蜜蜂从卵到羽化需要3.21mg氮,平均相当于145克花粉。如果没有花粉的供应,工蜂舌腺的发育就不完全,更不能分泌足够的营养。
) F6 P! f2 g/ T9 f9 l* C
: I7 J/ l' w% W; ]! P$ ]3 ] X蜂王浆通常是5~15日龄工蜂舌腺的分泌物,3日龄内工蜂幼虫和蜂王都要食用蜂王浆。如果无花粉,蜜蜂两三周后就会停止产卵和哺育工作。9 l2 o( G" M* k) Q5 U3 M
$ R6 y9 i2 m4 m( j
蜜蜂能消化利用的糖:葡萄糖,果糖,糊精,蔗糖。& a. V0 K) B4 v9 z& z
不能消化的糖半乳糖醇,乳糖,肌醇,山梨糖。
7 k( g. s- R+ z7 C. K, {有毒的糖:甲醛聚糖,半乳糖,甘露糖,3 G! @, j+ `3 w, M; ?" c
6 L9 p: u7 e" [! h
在糖浆中加入适量的滤泡激素和Ve,在早春饲喂蜂群,有利于培育出强壮的生产群。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