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两个星期前我就准备好了基本工具,开始了首次育王,但是毫无疑问地,失败了,请看我发的帖子:
$ h) S& x/ Z( q3 t! [ 1:http://www.xsbee.cn/forum.php?mo ... d=155909&extra=9 g i& S! V( l0 s; y1 x
2:http://www.xsbee.cn/forum.php?mo ... d=155915&extra=
4 Y" k* u k0 C 两年前就心里想着养蜂,偶尔也来论坛潜水,但是啥也不懂,连术语说些什么都不知道。今年由于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个三脾蜂群,从7月20号搬回家开始至今天,还差3天便够五个月,不断的折腾,幸好没有把蜂群给折磨到灭群,才有了实践育王的机会。
% N8 R. ]5 a( [7 B y8 i5 W; e 关于育王框:! v7 H/ E* H0 C n+ H$ S
首先做的第一个育王框是图1、图3这个,从化箱,正常尺寸的框,由于放入蜂箱之后,我发现有下梁是个错误,尽管后来接受了几个,我还是剥开台杯,弃用了。
/ G( h/ ]0 n/ w M 第二次做的,是图2、图4这个,没有了下梁,在点好台杯后放入蜂群里整理之后,发现好多蜜蜂在框梁上吊秋千,爬来爬去,在框梁和左右两边的巢脾形成了一个空腔,容易保温不好等等,意识到育王框不必和正常使用的巢框一样,于是又弃用了。( q }% S7 n/ n) F7 |3 A; E
第三次做的育王框,是图5这样的,很小,只有一厘米的宽度,放入箱之后不留蜂路,和巢框连在一起的,效果非常好。
0 j$ I; F: Z7 w8 k' e: g5 h 关于移虫针:( I/ X B* D. M
从旧电源变压器是拆下一段漆包铜线做了一支,觉得挺好用,后又用不锈钢丝做了一支,也觉得好用,相对来说,不锈钢的好用点点。请看:# s& _3 y9 t: I% l+ d
http://www.xsbee.cn/forum.php?mo ... d=156716&extra=
9 y6 }. {% t8 E* o- x 后来把移虫针的前端由扁平形改为犁头形,移虫,脱虫更快。只是个人喜欢动手,新手们尽可买一元一支的,或者用各式各样的材料,就地取材,简便制作,也必可异曲同工,见过蜂场师傅用牙签掰开一半用来移虫,也非常快捷,一句老话说得好:无它,唯手熟耳。" D( ~' U* B; D- [; V
关于育王棒:- U% ^7 n0 P/ U9 x6 I7 o5 u
前后我做了五,六根育王棒,第一次,做的是底端7.5mm左右,上端9.3mm左右的育王棒,图7左边碳化的便是,至于这个数据的大小,是在论坛里认可的大多数,按着这个尺寸做的,但是实际上,我真怀疑好多人是不是真正的动手育过王,还是口头专家太多了?用这个尺寸的育王棒做出的台杯,接受率奇低。怀疑是不是台杯做得厚了,又做了几十个台杯,专门挑比较薄的上框,接受率还是低。后来做了一根8mm的,在育王框上各放一半台杯,果不其然,口径相对小的,接受率高了。0 ?2 i! w: V& ^3 ^0 _/ |( E+ |
最后,我到养蜂的亲戚那里拿了一个自然王台壳回来,图11,仿照着重做育王棒,这次做的比较小,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定偏小,底部7mm左右,上部7.3mm,由于脱模时的拈移转动,台杯的口径在7.5-7.7左右,请看图7右边的育王棒和最初做的那支对比,图8的前端对比,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请看图9,图10。. i ]& z) W" m/ P( J( Q
台杯和自然王台的对比请看图11,图12。可以看到,台杯比自然王台还要大些。7 s4 r& w$ v8 w$ s4 C; K2 `% L1 Y! n# B
不厌其烦地,对自然王台的底部口径进行测量,请看图13-图15,把自然王台里面的底部顶破了,实测得6.7mm左右,也许,我拿的这个王台相对较小吧,但不管怎么样,也不可能达到9mm的,事实上就是大而深的台杯不容易接受。
/ ]: E" g5 O4 e 图16,17,18是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最终确定使用的育王棒做出来的台杯。1 Z6 r7 h1 M2 w5 P! j ^- r; O
本人亲身实践,用铅笔做台杯非常快捷和好用,请参看:/ k# i2 I/ w' A8 e+ ]+ m" } V. O; j
http://www.xsbee.cn/forum.php?mo ... d=156868&extra=2 h) j X$ q6 R( p
请看图19最左边的那个较大较深的台杯,用来对比的,移虫3次都不接受,连整理痕迹都没有。8 p" A2 U6 V/ I& D
关于育王经过:
4 }6 O. b' [$ W 第一次育王的方法是参照这个帖子的方法:
" Z# M/ e& y) Q7 V) }# G4 J http://bbs.okmifeng.com/forum.ph ... E%C8%CB%B3%A3%D3%C3
4 w# z; u; y3 m/ R 首先说明,这里本人没有对原作者不敬和质疑的动机,凡是发帖传授和交流经验的原作者都值得尊敬,好多东西,在你这里行不通,在别人那里就是行得通的,不要轻易怀疑什么,但一切方法都有相应的使用条件,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9 c5 W, h4 x3 ], B9 [1 z2 j
原帖的方法,在我的蜂群在10月份里起雄之后,我拿了几个旧台壳挑虫之后插在巢脾底部,不接受,失败了。4 _- X6 p8 @ D
12月6日夜晚移虫,隔天早上查看,也是一个不授受,同时发现严重偏集,隔王的这边全是蜂,无王的那边,已经极少蜂了,只有一些幼蜂稀稀落落的爬来爬去,已经确认此法行不通,或者在蜂群已经起了明显的分蜂热之后,这个方法才会成功吧。' Z# z% a, T8 p1 d! I1 Z3 V
几天之内,一直在试验育王棒和台杯,因为很少看到台杯上有整理痕迹,所以都没有移虫。, X% {$ k9 j$ x! f" t: d- |
直到12月12号才确定完善育王棒和育王框,这回把王关起来挂在隔板外,过一夜之后移虫,好了,这下有明显的整理痕迹啦,心想一定会成功的啦,移了20个虫后却只是接受了6个,补移,傍晚时再看,这回却是更少了,只得三个虫还在,百思不得其解,是不是关王时间不够?又隔了一日,再移,同样是几个接受,这个纳闷了,呆呆的对着蜂群发愣,慢慢的,却让我看出了苗头,工蜂不断的爬到王笼这边围着蜂王转一几下,又向巢门那边爬过去,原来是王素经过工蜂不断的传递,导致失王感不够强,接受率自然不会高。于是用上大隔板,谁知情况依旧!这回发现好多蜜蜂在副盖上爬行汇集,原来副盖并不能把大隔板完全隔断,工蜂通过副盖爬过来与蜂王信息交集,这次我彻底把王拿走,挂在别群里。不到一个小时,蜂群就显得异常烦躁,在巢门口,副盖和箱壁处结小团,振翅嗡嗡作响。我把箱盖和副盖拿开,让太阳猛烈地晒在蜂群里,半小时再看时,越发躁动,此时我迅速移虫,放入蜂群里放好,过一小时之后再看,全是花白点的整理痕迹,已经百分百接受。
( P. _# }% E3 i, n 今日已经部分封盖,两边没有封盖的是我搞复式移虫的,移虫两天之后,台杯里的虫已经长大好些,王浆增多,把虫挑走,再移入小虫,让它有充足的王浆吃,我就想看看这样复式移虫育出来的王是不是要好些?图20,21.
# j! U+ D7 W+ t, q; ~ 图21最底下一个和图22插在巢脾下角的这一个,是移卵的,费了好多工夫,移卵的接受率实在太低了,我移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最后想了个办法,就是把其中一个已经授受了的,虫已经大,王浆较多的,挑一些王浆铺在台杯里,再把卵放在王浆上,终于接受了,又想观察一下从卵育出来的王有没有好处,我就喜欢折腾,搞一下细分化对比。& O0 a9 O, N \7 w
此番育王,几费周折,终于成功,把这个帖子烦冗的发出来,希望新手们能借鉴一下,如果对你们有些少用处,真的倍感高兴。
$ |1 V7 g/ Q% u+ p 任何东西,只在脑子里臆想,是学不成的,在岸上的人怎么能学会游泳呢?新手们不要缩手缩脚,患得患失,大不了就是把一两群蜂给折腾没了,总是要动手去试试的。间接经验从书上来,网上来,别人的口授手教中来,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网不如别上网,而得到别人口授亲传的机会更是难得。好些人对新手小白们不但不是从心里爱护,淳淳教导,反而花样多出的嘲讽,挪喻,更有的是从来不缺口头专家,理论教授,不论如何,都不必动摇你们养好蜜蜂的初心,养蜂这事自古有之,和养鸡养猪都一样是历史悠长的养殖活动,并没有高不可攀的难度。养好蜜蜂也并没有什么可炫耀得瑟的,一时的失败只是成功的基石罢了,本人在养蜂方面也是小小白一个,一点点的修正并长进,做好箱,育好王,养强群,势在必成。同时还研究中草药防治巢虫,治蜂病。偶尔也去踏山涉水,捉捉野蜂,寄情山水。
5 K O% T/ b+ U, b* B. C. }' R- z 末了,以孔乙己式的语句结束本帖: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 o6 ~( K7 y# E6 u4 ?. C4 v( q' O, i, B, z. V+ D
% J1 b5 c- Q8 v; l, O: I
9 `( B7 u! \8 S4 n/ [* k4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