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17 10: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蔡国光 于 2018-1-17 10:45 编辑 , S% O0 }: i% {8 C
/ u: S, f( m. V: P/ j# e
王老师枇杷场地下来卖掉2百箱蜂以每箱2框足蜂2百元。前几天我追踪到了3位17年买王老师蜂的人,2位各买30箱,一位买50箱。/ z% d) v) C$ O7 R& X1 N3 }* _
王老师关照:你们买回去养好了,我给你们两个选择:1:可以跟随我一同去西山采枇把。2:我以王氏每箱5框足蜂5百元一箱回收。5 m% S8 B- ~+ c
可买蜂人心里盘算更好:1:春未夏初取蜜。2:夏季小群饲喂分蜂繁殖。3:秋后育强与王老师合作。4:后秋多育王多分蜂以每小群4百元卖给草莓户。
' _6 ~9 a: W, L) t* t可是三位做到了吗?很遗憾!全部失败于春未烂子。) k# g) h9 s) S4 k
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了为了春未取蜜,摇空了贮蜜。没能造新脾和拆分或者说没能拆分造新脾,加上产生分蜂热,突发严重分蜂逃逸。大大削弱了部份原群,使之平均老脾过剩,此时平衡的天平倒向了恶性循环一边。而这3位蜂友还以意蜂的概念,不愿放弃老脾,加以利用。蜂越养越弱根本谈不上造新脾,最后又因怕紧脾带子伤蜂而屈于被动,结果烂灭全场。# ?% B- q( ]4 A' |. a6 G8 |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在不分蜂的情况下,保侍高度的采集热情呢?这是我们要探索的最根本问题,也是我们最关注的向题,因为像王老师那样的卖蜂不是每个蜂友做的到的。待续。
+ q$ z/ @. R5 I"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