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5-5 21: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窄箱对中蜂繁蜂猛的特点 地球人都知道,而能真正运用自如的没有多少人!7 @! M1 R* n% Y: u0 `: J
为了在大流蜜阶段和度夏的时候,能把箱子里的水汽和高温顺畅的排泄出去,设计中蜂箱的时候我就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 物理学上的“烟囱效应”~; b% V, m4 ^- h- x
于是乎上下箱牙槽对接 两箱叠加上下框组合的思路就定型的了;考虑到冬季越冬耗蜜也会产生较多的水汽,但总不能老是撩开覆布打开大盖的气窗 引来烟囱效应进行排出水汽,于是乎在平箱正面中线 距离箱沿7cm的点预设有直径2.0cm的备用巢门(通风孔)整合使用原色原味的特密粗麻布作为覆布,吸湿散湿的效果还算可也,就算在高寒山区霜冻或降雪把下面的正常巢门给堵住的了,还有这2.0的通风孔通气,才不至于造成整群小蜜 缺氧灭群的危险产生~% m4 y; K; ~/ j4 s7 X
巢框的有效面积尽量接近或等于 当地自然状态下中蜂巢脾宽高比的均值,为了防止场子同基因重组造成蜂群的退化,我的箱子设计为养诱通用型高窄箱,备用箱的数量为场子用箱量的1/3,在自然分蜂旺季前,用备箱替换出养箱,适度烘烤消毒除潮趁热补蜡,自制的纯蜂蜡巢础按高度三等分焊接到三框上 带五框上好框卡去诱蜂,一年两季的自然分蜂和换箱诱蜂的运作,无形中就跨入了“要想中蜂兴一年三换新” 三新中的“换箱”环节,只是没能达成全部换箱罢了,还要平时做适当的补充工作~4 j5 h6 u8 i) B1 m8 K& E3 ~
还有应对巢虫 蟑螂 蚂蚁对中锋群的侵害,除了常见的基架水碟法,我的箱子全部是活动底板的运作,整合设计合理的基架,就能很好的降下底板清扫箱底,同时我的扩大下蜂路到3.0cm的高度,为了防止晚上飞来的成年蟑螂进入蜂箱,我的巢门设为0.6~7cm孔径的圆孔巢门,在箱子正面下端距离两侧壁板3~6~9的点钻孔,在每两孔之间的中点往上2cm的点再使用“二次钻孔”的手法开孔(为了给小蜜有起飞落脚的平台而出此“下策”:2.0的钻头打入一半壁板的深度,在已有的2.0孔里面的最下部再用0.6的钻头打通),这样一来箱子的正面左右就有5孔为一组的圆孔巢门,在大流蜜季节还可以适度打开 平箱上部的2.0备用通风口供采集蜂进出,因箱子高深,有这捷径给采集蜂进出,无形中也就减轻了采集蜂负重爬高的劳累并延长了采集蜂的寿命~0 d7 G+ e0 G# a9 T
为了心爱的小蜜,太多的感触和长时间的探讨研究 实战实践,太多的话一时也讲不完,如果各蜂友或大师觉得老衲俺太过于啰嗦,望见谅,今晚适逢周末,多喝了两杯,话有点多,望理解 不喜勿喷 就当酒鬼飘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