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凡事认真 于 2018-8-10 10:54 编辑 $ u- b) j5 {% v/ D& K8 a
; }2 c- {! V# G0 H" g( T& q$ ^
2014年初秋,因蜂群多场地有限,我把蜂群放到楼顶摆放,但是因为初次放这样场地没有搞好防晒工作,在暑假时有一群遮荫较差的飞逃到附近一棵树上,我就收回换了个箱子,并加了防逃片,以为是巢虫危害引起的。当时由于天气持续干旱、高温,楼顶地面晒着的地方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脚踩上去都烫得痛,虽然用石棉瓦遮盖蜂箱,但是效果很不好的,当时不知道,所以导致有些蜂群烂子断子。那逃过一次的蜂群,竟然在一天之内,三番五次地往外逃。由于我事先有防备,提前安装了蜂王防逃片,外逃的全巢工蜂在空中长时间盘旋,后精疲力尽地结团于高空树枝上,终因蜂王被防逃片挡在蜂箱内无法随群外逃,不久外逃的工蜂只得“违心”地散团归巢。因此,每次外逃迁飞都没有得逞。待到天黑后,我看此群蜜少且没封盖蜜,就给此群补加了蜜脾。第二天气温高达40℃,我想应该又是一个容易逃蜂的日子,至中午时分,果然这个屡次无法逃走的蜂群,又蜂拥而出了,一时间蜂场上空嗡声大作,而这一次升空后,盘旋得更加持久。既不结团又不归巢。我并没太在意,自认为蜂王被防逃片挡在箱内出不来,它们也逃不走,就去忙别的活了。过了片刻,突然看见不远处的坡地上空盘旋着一小群蜜蜂,走近仔细一看,大约只有1框蜂量而已。如在春季碰上此类弱群,应该高兴,那是个意外收获,收回只要悉心照料,很快就能发展壮大。可在这“多事之秋”遇见,就没多大价值可言,因为秋季弱小群外逃多半是患病群或是遭胡蜂残杀和被巢虫侵袭后的“残兵败将”,又逢枯蜜期,蜂群难以恢复元气而安全越冬。如收留它们,只得勉强和别群合并,却存在围王之险,更需慎重,否则将得不偿失。如果蜂团飞落结团低处,就将其收留,若结团在高处,就顺其自然。过了许久,却见我的外逃群也向这群弱小的不速之客方向飞去,并且越飞越近,很快两个蜂群就混团在一起,合二为一。接着就朝着大山深处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飞快地追赶了一程后,很快就消失在我的视线以外了。我费解地站着呆了很久,只得望蜂长叹。左思右想,难道是箱内的蜂王从蜂箱缝隙逃出来?好像也不大可能,于是赶紧打开箱盖一看,蜂王正在箱内活蹦乱跳,那么,既然蜂王还在,又是什么原因让全巢工蜂忍心遗弃蜂王呢? 后来通过仔细分析,才有了合理答案。因为中蜂外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残酷的客观条件,如高温、缺蜜、敌害、疾患等严重地威胁到蜂群的生存时,它们只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对于这一点,蜂友们可谓是人人皆知。全巢工蜂三番五次的外逃无果,更加剧了它们的危机感,也增添了迁逃的欲望。当见到空中有迁逃群时,就去投靠别的“团队”了。虽然是彼此气味各异、互不相干的两个陌生群,通过几圈相互穿梭飞行,各自气味逐渐混合,对方就算有排斥之意,也难以分辨,最终弃王混合迁逃。后来,在中华蜂论坛看到有蜂友提到,弃王飞逃还有一个去处,就是事先找到风水宝地,然后冲入有王的正常蜂群。 总之,弃王飞逃,并不是自寻死路,而是蜂群在飞逃失王的特殊情况下,可以混团或冲群自救的另一选择。因此,我认为在加装防逃片的前提下,仍需做到标本兼治,即蜂友们平时还需勤检査蜂群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还是那句老话:要做到防晒、防雨、防盗蜂;防病、防虫、防缺蜜;防污、防扰、防胡蜂。给蜂群一个舒适的生存条件,从内因上打消它们的外逃欲望,才是最好的防逃措施。
: v$ o5 U; d- y+ a$ p5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