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贵州蜂大大 于 2019-5-17 20:20 编辑 ; x: u% `, }1 ~3 Z: |! q. H
7 J. j9 Z+ C8 n# e( @上回说道,今年五一长假,咱一家三口赶赴湖南为岳父大人祝寿,也权当旅游。我也想顺带教教亲戚们诱蜂。五月一号下午,我在夫人娘家二哥三楼阳台用大房桶布置了一个诱蜂桶,用二嫂烧纸用的铁锅烧我从贵州家里带去的废巢脾,还在桶里放了一块老巢脾,并在上面淋了一些糖浆。 7 t2 R3 R) y: {$ Q% G" g
我希望通过烧蜂巢引来采集蜂吃糖浆。
4 I8 ~; s& j( d, l8 q
可连烧了几片,都没有蜂来。这时天已经渐渐黑了,只能寄希望于第二天了。
: @; v. A% y1 m' o! ^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才起床,跑到三楼阳台一看,还是没见一只蜂。
! N2 D& |$ r3 n. k6 C
我就想,带去的废巢脾和蜂蜡本不多,如果继续这样烧下去,烧完蜂巢蜂蜡还引不来蜂是大概率事件。我得想个效果又好,又节省蜂巢和蜂蜡的办法。
9 n2 i! \& |5 ^3 l; O0 p2 m% e
以前在熬制蜂蜡时,总有蜂在周围转悠的情景浮现在脑海里。于是我生一个煤炉,把它放诱蜂桶边,然后找来一个铁盆放煤炉上,在盆里放一些蜂蜡和蜂巢,随着温度升高,蜂蜡和蜂巢慢慢地熔化了,一股股浓烈地蜂蜡和蜂巢的混合味随风飘散。 / R7 }1 ~' M. W! S. h, {/ I$ W
我把煤炉进风口关小,保持一点小火。心想,就这样慢慢地煮,让蜡味及蜂巢味持续不断地飘散,我就不信引不来采集蜂。
, s% Q) g8 w! `7 v7 O+ g8 T P3 w
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过去了,院子里充满了蜂蜡和蜂巢的混合味,我也在焦急地等待着采集蜂的光临。 0 O- k' R0 i9 f# R$ E/ I
可到了午饭时光,都还难见芳踪。 ; ^- l; {3 |7 v0 r" ?
这样下去不行,明天中午我们就要回家,如果在回家之前,连采集蜂都还吸引不来,让亲戚们接着做,他们更是没辙,也没兴趣。 看来,得使用绝招了。 f% i {+ M- w ]6 R- a) P
我找来一个纯净水瓶子,带上一个塑料袋,抓采集蜂去。
$ V- n8 B3 `* g* o
二哥的小儿子,七八岁光景,听说我要去抓蜜蜂,也要跟着我一起去。 0 ?' R* e& K: W) x; w, s
我们在院子里看了看,看到一树桔子残花,偶尔有一只采集蜂光临,很难抓到。我们来到田野,放眼望去,也没见有什么花开。看来,湖南的五月初跟我地一样,也没有什么蜜粉源。 4 t- t4 n/ R \+ r
我们继续找呀找,终于在一块菜地边的土埂上发现一棵开得灿烂的白花藤,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还好,上面有果蝇、意蜂、中蜂。只是这些花开得比较高,我够得着地方花并不多。我们守在花下,我把纯净水瓶子交给小朋友,自己手持塑料袋等着。 ( d3 b- x& w6 `$ n% M
小孩很聪明,问这问那,我也就耐心的给他解释。 / b5 ~9 @! E' C9 w; N4 d+ x# G
当他问到蜜蜂晚上要睡觉吗?这倒把我难到了,我也不知道蜜蜂睡没睡觉,但凭我的观察,蜜蜂晚上应该不睡觉吧? ' e" o; i/ r& `, [9 J. ?( O9 u
我也只能给他讲我的猜想,蜜蜂晚上不睡觉。 & r& i- L8 W. m
正在和他东拉西扯的时候,一只果蝇飞到了我够得着的花上,我徒手抓住果蝇,并展示给小朋友看。他对我这个不怕蜂蛰的姑爷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小孩上当了,我让他仔细观察一下我手里的果蝇与树上的蜜蜂,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 T# s' B1 B) t1 f
他看出来了,果蝇眼睛大,屁股小。我再抓住果蝇的屁股给他看,他没看到螯针。我这才告诉它,这个不是蜜蜂,是没有刺的果蝇。 小朋友又问,果蝇也要采蜜么?这又把我难到了,我也不知道果蝇是来采蜜或是吃蜜?甚至是来产卵? , k8 W( e+ k$ ]* w* N6 p
突然小朋友叫了起来:“太姑丫,太姑丫,那里来了一只蜜蜂。”我一看,在我够得着的花上,果然有一只中蜂正在采集。于是,我把塑料口袋的口对准蜜蜂罩了下去,连花也包住,就听到蜜蜂在塑料口袋里嗡嗡地挣扎声。我把塑料口袋底朝上,很快就看到蜜蜂爬到塑料口袋底部。我小心地把塑料口袋从花上移开,然后用纯净水瓶子把蜜蜂装好。 1 v' I& c1 N `
如此几次,抓到了六只采集中蜂。觉得差不多了,我们带着蜂回家,来到诱蜂桶边。打开纯净水瓶盖,连瓶带蜂放进桶里,取掉把桶口垫高的铁钉把蜂关在桶里。
- u+ H+ l( v @6 ~1 e8 M, D! X" [
小朋友问:“太姑丫,你把蜂放在桶里干什么?”我说:“等一下,蜂从瓶子里爬出来后,就会去吃糖,等糖吃饱了,我再放它们出来。它们回去后,就会带着同伴来吃糖。”
/ z: a! a; F j
这个我有经验,只要关个把小时,它们安静后就会去吃糖,然后再放掉。 5 n$ \# e h( \# G
我认为采集蜂与侦察蜂之间是可以角色互换的,而蜂与蜂之间是可以互通信息的,就是采集蜂发现一个适合筑巢的地方,要么它的角色转变为侦察蜂,要么把信息传递给侦察蜂。甚至还会把位置信息转换为遗传密码,一代代传下去。因为我经常看到,农村那些土养桶或者谷仓,爱来蜂的,都是蜂去蜂来。 1 d. S3 M! q# W$ P. q- n2 g: s @
再看煤炉上的蜡,也在翻滚,蜡香四溢,只是不见蜂来。 , E2 a0 G' D2 v/ k; r" Z
正在这时,夫人在楼下叫我。下得楼来,是姨妹们,连襟们提议带岳父母去搞采摘,以此方式为岳父祝寿。 & K% x% ~" l$ w4 ]0 G( P$ i
我心想,去就去吧,回来再放蜂。 ! H. s8 L/ V4 F% X! s o
一家人三辆车,往几十公里外的采摘园驶去。 + I# |! _9 Y1 Y/ e( A9 u
来到采摘园,看到路边山上一棵棵刀把粗细的大叶子树上长满了红的、紫的指头大小的果实。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树,什么果?路边牌子上写着桑椹。 9 w& x. _! G! O" l# f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桑椹,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句: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 }+ o X: o8 t- i$ ? p. j
进园采摘按人头算,20块钱一个人,小孩不算。采摘的桑椹按50块钱一斤购买。 % g9 x% ?1 ?( }+ Q& l% i
几个小伙子小朋友进园采摘。大人们各玩各的。女儿们陪父母,我与连襟去钓鱼。好多年没钓鱼了,现在的钓鱼发烧友,那装备,那钓饵,都是高科技产品,都不是我们当年能够比拟的。想当年,我们一根竹竿,几条蚯蚓,倒也玩得不亦乐乎。 ; r; J. x" u9 d, X: }
河里没什么鱼,连襟也算是骨灰级垂钓发烧友了,一个多小时下来,就钓了一条指头大的磨地古。我钓了一条磨地古和一条二指大的黄蜡丁。 五点多钟,他们在喊回家了。我们收拾好钓具来到停车场,采摘的小伙子小朋友已经提来了一篮乌黑的桑椹果,他们说有两斤。 5 ]) O6 V$ i$ F( \. O) D7 T
从没吃过桑椹,我拿了一粒放嘴里,不是很甜,但有点软糯,口感还可以,我连续吃了好多粒。 + S" n% }+ H0 w5 [$ n" e. X
人已经到齐,启程回家。
$ h( z6 _9 H# s" ^" h
到了家,接近六点,留在家里的人已经做好饭菜,等着我们回来。
, d5 Q5 a( v) B3 Y' h
我迫不及待跑到三楼诱蜂桶边去放蜂,都已经关了三四个小时了。煤炉上的蜂蜡都要煮干了,却还是没见一只蜂。 2 L/ o- X3 [; }8 r6 M) x: H
我把桶口垫高,一只蜜爬了出来,两只蜜蜂爬了出来,三只蜜蜂爬了出来。这些贪婪的家伙,肚子胀得发亮,费了好大的劲才飞起来,还要在诱蜂桶前绕飞一下,我知道它们在定位,肯定会叫来同伴。不是当天就是第二天。还有三只蜜没有爬出来,先不管它们了。 ; T! y8 E: ~- ]$ |0 w
夫人叫吃饭了,下得楼来,已经坐好两桌,我与岳父一桌,孩子大舅已经给我斟满一大杯水酒。水酒,是湖南特有的一种糯米酒,香甜有后劲,岳母每年都会酿制一大坛,是我的最爱,一喝就上瘾。我平常一般不喝酒,但喝了水酒,早晚都想喝。 : _: P: i; M0 X% ]: L& o
一餐可以喝一斤。 + P' C) j! P x' p: b9 h
记得第一次去湖南,不知深浅,只知好喝,连干四大杯,然后一个人去后面山上玩,酒劲上来,竟在山顶一块大石头上睡了半天。急得他们到处找我。 " ~* K3 W6 _7 @# k3 ^) r
端起杯子,大家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 l; a6 D% P+ i1 u7 v
吃好喝好后,我再去看诱蜂桶,还是没有蜂来。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我想,今天是不会来蜂了。 & ^, e$ X( m6 _ f
心想,明天中午就要回家了,如果在回家之前,连采集蜂都还没诱来,谁还会有我的耐心呢?不竟有点着急起来。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篇:《丈母娘家诱蜂记——见证奇迹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