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iangchh
收起左侧

养蜂高手请进:挑战与请教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8141
在线时间
2984 小时
居住地
山东省 临沂市 莒南县

7885

金钱

854

回帖

814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19-9-12 0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蜜 发表于 2019-9-12 08:59* z- V3 h6 J1 w) i+ |  s: u8 w( l
查看空间,未见主题帖

) X3 L2 C" {* s) k8 ]零星见诸于跟帖中,不是有成语讲:窥一斑而见全豹吗。我们何尝不是模仿别人和被别人模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3806
在线时间
418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深圳市

6272

金钱

865

回帖

380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9-12 1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航宇 于 2019-9-12 11:36 编辑
) h; q; T3 I+ c; B- y
1 d! ^0 Q9 r6 b! f' C, t( W- A蛋群的发展过程,供各位参考。
  ]6 d; N9 }' I! Q2016.8.25收的蜂,空箱无脾只放了一纸杯的糖水,之后没有进行过任何的饲喂,开始是多少只蜂你们自己算到2017-3-9脾基本上是做到底了。时间差不多就是200天。3 s$ s% F7 |! T- n
箱子内尺寸23*24*25。: z6 s4 ~1 g2 y& z% Q0 c- c; r
这个发展过程是在秋冬天,如果在早春速度会更快;如果是新蜂时就提供子脾发展也会更快。# I$ y: @. N) v; I" z
- d# I6 W# e* C& W
" R! Y4 W- \8 L1 l) q, |5 @+ l
20160912_181426.jpg
20161025_224621.jpg
20161121_211246.jpg
20170309_185737.jpg
20170324_130913.jpg
__坚持纯天然,追求好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7:23:5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是风 发表于 2019-9-12 06:19% P) J# n. c* v, Q0 T
呵呵,看了贴与回复,感知楼主文化素质高,但感觉楼主的科研命题有点偏,技术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才是养蜂 ...
: ~% _* ~* R% Q4 F( K
谢谢你的恭维,不是因为顺耳,而是我把你的恭维视作真诚地鼓励和鞭策。
* X- D" T7 T( {7 i0 o; n' J+ q
$ n: ?' m$ m+ G5 `更谢谢你的直言,不是因为善意,而是因为我把你的直言当作无价的提醒和忠告。+ H8 a. i2 U: Q/ f# z, _

- a( q" O9 a0 p0 s( |我非常欢迎、欣赏和享受那些犀利的问题,因为问题越尖锐,答案升华越容易;碰撞越激烈,智慧火花越耀眼。3 X+ O3 f9 W' k

8 ~+ \" J& j; _4 R好的问题,问到点上了,就像请人挠痒,刚好挠到了痒心,不舒服都不行。这赏心的感觉,丝毫不亚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所带来的舒服感。因此我想慢慢回答你的问题,这样我能多舒服一会儿。, \# H5 [0 N. Q  k

) `  @7 r/ [8 D为了让你也有同样舒服的感觉,请允许我先向你提个问题:如果能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个超级弱群养成超级强群,那技术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还成为问题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20:45:0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航宇 发表于 2019-9-12 11:306 `+ Q+ u# }) K
蛋群的发展过程,供各位参考。# W  l$ l' {0 D- `5 k, f0 {
2016.8.25收的蜂,空箱无脾只放了一纸杯的糖水,之后没有进行过任何的饲喂 ...
* b. t' ~6 ]/ Q! i
衷心感谢航宇您这个回复!看前面几个回复,我还以为他们发错地方了。他们提到的张老师就是你转发这个贴的帖主吧?如果是,我要表达我对张老师的敬重与感谢!我很喜欢看他这个帖子,简洁明了,给人启迪,相见恨晚。
. A% `2 K3 R2 Y6 W6 Q2 |
3 U# \: s& B8 L谢谢你们帮我摘了那些个帽子!钢铁帽子太重、天开帽子太大,我再不介意也有些微不舒服。做事的人,喜欢轻装。. f3 r/ d6 x- u, C0 P

; y5 d; c7 p8 m+ J但抄袭模仿的帽子,还是我自己来摘吧。! X8 C, g2 a' B6 s; ^: }- R- s

( N7 N9 y4 D' |1 K8 O我搜过网上所有有关蛋群的信息,包括本站的。但真的没注意到张老师这个帖子。漏搜的肯定还会有。但这没有关系,所有搜到的我都有可能作为参考,这个不丢人。只是我真的没有去刻意模仿别人。因为没有意义,我要做的是超越前人的事情。我一定会借鉴创新,但决不会模仿抄袭。我一定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但绝不会把自己的脸谱贴在别人脸上欺世盗名。
9 L* |) H- T& X' k% p' o. s3 w* {0 G& S/ D$ O5 H
我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或者验证新的养蜂方法与设备。不会公开试验结果。顺便声明一下:我不卖设备、不卖技术、不卖蜂、不卖蜜、不卖王,也不考虑共同研发,创新不是钱砸出来。三五年之内没有任何商业合作的考虑。也不鼓励任何蜂友去做这个试验。; I% z9 W8 l( c* r# X( g5 w# y4 f) I

& \2 F7 |! o1 x: U! Z" ~- S& f之所以发贴出来,是希望听听高手的高见,不管认同的还是不认同的,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无论是指点迷津,还是捅破漏洞,都是对我莫大的帮助,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同时这样的试验,对资深蜂友也可能会有启发,心有灵犀一点通嘛,所以才邀请高手看帖并请教,不希望给初学养蜂者徒添困扰。
% e9 l$ m( C' b
5 W3 ~, @+ D5 t0 a- D我设计的目标很高,环境条件非常严格,参数也多,自有一番严谨考量。如果能成功,技术和设备就上了一个大台阶,断个代也未料定。
5 H( W; t: Y/ m3 d" g3 p
/ X* w2 }$ |/ z2 J  j; Q我首先考虑的是起始点,最早确定从微型交尾群起步,考虑到300只蜂起步挑战性不大,很多人能做到。100只蜂起步我相信有成功的机会,但概率不大,只做不说比较好。也不太想挑战这个极限,因为这不是关键点。所以我把起始点定在150、200、250这三档上。本来想用处女王起步,发帖时改成了新王,也是为了降低风险。
2 ?: ]' N% g9 w! \/ L* l( c+ e6 `0 S0 x0 b# P
实验的终点,我想挑战现有群势的极限,10万只的群不罕见,15万只的群早有报道,目测20万只以上的分蜂群见过视频,我初步估算一切顺利的话是有较大把握达到20万只的。我相信理想状况下的蜂群规模能超过20万只。
" I. Q: c& v4 H7 R. S3 J0 p& a9 j
) C7 X- }0 z/ g# p1 x& ?一年一千倍左右的蜂量增长,未见报道,对商业养蜂而言是匪夷所思,也不是采蜜所追求的,但理论上完全有可能,因为只用到一半的哺育力。而实际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理想化的条件很难完全实现,成功率太低,放在两三年,就好很多,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所以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养成中等强群4万只蜂,第二阶段养成超级强群20万只蜂。4 N; E! w8 W; O8 W' u

+ S" T# V. R4 H% @# P2 W/ N, M! X9 {2 S时间上,第一阶段增速快,产卵力和哺育力比较容易协调,就定短一些,210天。第二阶段,超级强群的产卵力和分蜂热控制难度大,未知因素多,分蜂热的理论突破也没有完全准备好,所以放宽到一至两年。
$ I; s7 i) G  _9 j6 c
7 I+ C( [7 g1 H, `" V' v: z210天的确定,一个考虑是覆盖全国主要养蜂地的蜜粉源周期,另一个考虑是对应多数野生蜂的自然繁殖周期,当然也是便于听取更多蜂友的建议,因为很多蜂友的自然繁蜂期不少于七个月。
% E7 c, F' U% f$ \$ _1 M! J0 {0 c- S8 G& }% L! s
加初始蜜脾,我考虑的是为了让蜂群有一个健康的起点,有两三个繁殖周期的储蜜,大大降低早期风险。视起点不同定在200-300g之间。
4 q8 Y1 E) V. L6 p* ?  q' m& Z
- e7 t* r# D, e/ J3 p- a1 M) B4 c最后,为了好记,就简化为1只新王带200只蜂配200g蜜脾经过200天增殖200倍,来年挑战真正的极限。中蜂目标减半。这个试验,如果分解成多个单项,除最后结果以外,都有人做成功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新东西,但组合起来,就是新东西了,特别是分蜂热的控制,并不容易。而全程健康蜂、长寿蜂,也很考验技术。; f) b0 k# x( J; w
  a" C, K9 v0 z( m6 n3 s
因此,我视为极限挑战。这个挑战是对蜜蜂和对我个人而言的,不是对蜂友高手的挑战。/ B) r8 b7 r& s% g7 a
9 M) r+ Z2 \% ?3 v8 O/ C
希望这个说明能为自己摘帽。也希望以后回帖简洁明了,不要再浪费蜂友宝贵时间。

点评

误会!误会!大大的误会。早知如此,我何必费尽心力于病榻之上写下这一大段话。  发表于 2019-11-12 06:44
那是我自己一个蛋蛋群的发展过程,地点深圳。  发表于 2019-9-13 01:36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4518
在线时间
3020 小时
居住地
湖北省

5097

金钱

1112

回帖

4518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9-9-12 22:38:23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里有意义的讨论长时间难见,能够树起一面旗帜很难得,我是来学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2047
在线时间
2690 小时

1万

金钱

3736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9-9-13 07:51:0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想法不错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13461
在线时间
5911 小时

2万

金钱

4218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9-9-13 10: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想法很好,但是知识面较窄。中蜂不可能组成超级强群,原因是中蜂王的信息会因强群而被弱化,一旦弱化了就控制不住工蜂的分蜂热,必然分蜂。中蜂王的极限产卵力也不可能长期维持高产,再结合中蜂工蜂的寿命损耗,很难在蜂王极限产卵力和工蜂寿命之间无限壮大蜂群为超级强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9-9-13 1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光 发表于 2019-9-13 10:32
3 c& A- N9 m1 W0 t. i6 M楼主的想法很好,但是知识面较窄。中蜂不可能组成超级强群,原因是中蜂王的信息会因强群而被弱化,一旦弱化 ...
( D' V8 \9 N1 g& ~' C2 v0 O
中蜂春夏期超过7框意标足蜂,约2万只工蜂数,人为的加以控制不让分蜂,就会进入类似忧郁病态。消极怠工,全群无所适从,滴蜜不进直至垮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57
在线时间
143 小时

317

金钱

52

回帖

57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9-13 11:42:1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蜜粉充足,气候合适,无病虫害,200天50倍可以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57
在线时间
143 小时

317

金钱

52

回帖

57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9-13 11:48:39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10 19:333 Q* u$ M7 V" r- `
应当用2000只蜂起繁,不计成本的饲喂优质粉蜜,和购进新产王。那么20天至少可以翻1倍,2000只蜂乘以10次2数 ...
- L/ T( ]5 b4 d7 S
一看你就学过二进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5:04:4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蜂残 发表于 2019-9-12 22:38
! ^3 w3 s7 b0 M4 p+ Z! v: }论坛里有意义的讨论长时间难见,能够树起一面旗帜很难得,我是来学习的
/ j6 I5 v1 O7 x' H% M, `
谢谢谬赞!实不敢当!你来学习,我来讨教,咱们彼此彼此!希望少了口水贴,咱们可以长时间专心讨论有意义的养蜂话题!咱们交流养蜂新知,不交流口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5:08:40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湘茗 发表于 2019-9-13 07:51
6 ?0 @, p9 ~4 o4 R4 ]6 c有想法不错加油
$ [  f8 K' Z( f( [$ r& P6 b
谢谢你的肯定与鼓励!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啊!我们自己长不胖,不能就此说这世界没有胖子,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5:13:5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养蜂爱好者 发表于 2019-9-13 11:48# _! k# v8 z$ b* V
一看你就学过二进制
, \7 L$ R9 p, @' S% O6 Z( z
我从蔡前辈的表达来看,他也许没学过二进制,可能是他悟性极好,无师自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2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楼主| 发表于 2019-9-13 17:21:0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19-9-13 11:27% m4 F+ d5 ]$ F$ I2 _& q3 Q
中蜂春夏期超过7框意标足蜂,约2万只工蜂数,人为的加以控制不让分蜂,就会进入类似忧郁病态。消极怠工, ...

0 |4 ]) X$ O3 z' b9 P/ _我知道前辈的经验很丰富。您说的这些,有99%我完全认同。剩下1%是因为我不了解您解除和防止分蜂热的具体做法。
9 k' X! y. g$ M5 `; T! A1 e
: z3 I, i9 u9 }( |4 F有的蜂友见到分蜂热就摘王台,往往无效,犹如扬汤止沸。如果摘台后加浆框取浆呢?是不是釜底抽薪?是不是有可能既解除了分蜂热又得到了中蜂王浆?中蜂不如意蜂温顺,操作有别需留意。中蜂产不了王浆的传说是不是就破了?取浆之后还怠工、还抑郁吗?天生是奶妈,天性是哺育,最大的快乐是采食育子,却硬生生不让喂奶,痛不欲生啊!都快被奶憋死了,谁还去采食?
& C! R( g/ v7 Q! z8 B3 ~6 `$ t9 J
3 P) r" ]8 s% P* _; E- w3 \分蜂热的原因有多种,每地每时每箱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针对主要原因来预防,绝大多数的分蜂热是可以预防的。分蜂是天性,但也有条件,不是无条件。我认为只要不满足分蜂的内在条件,分蜂就不会发生,老王衰老就交替,巢内外环境适宜,也不会迁飞。山区野蜂春秋迁飞是因为内外环境变了,不宜居了。仔细琢磨一下天柱中蜂和阿坝中蜂,对照一下岭南中蜂和海南中蜂,再回想一下群势强大的仓蜂、树洞蜂、土洞蜂、岩洞蜂,有谁还以为中蜂的最大群势是2万只呢?/ _# v1 O7 ]) Y3 f
+ d/ Z1 l2 r" z* t0 `4 z
卡蜂比中蜂更容易分蜂,但在提供足够的造脾空间(防止蜜粉压子)后,分蜂问题迎刃而解。这个诀窍,今天看来简单至极,但找了数百年才找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57
在线时间
143 小时

317

金钱

52

回帖

57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9-9-13 17: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19-9-13 17:216 G! i4 W9 |1 M/ F) i  R
我知道前辈的经验很丰富。您说的这些,有99%我完全认同。剩下1%是因为我不了解您解除和防止分蜂热的具体 ...

, ~$ B( o8 |0 X. A% l5 q中蜂大多是懒式养法,群太大容易分蜂,你养十脾一群的蜂可能十天就要检查一次,我养四五脾的只要掌握了当地的蜜源气候可以一两个月检查一次。
: L" J3 X7 @1 Y9 B; e我觉得养蜂讲群产量多少没意义。应该把蜂折合成标准框讲脾产,在我们当地蜂友交流的时候一般是问你有多少脾蜂,很少问有多少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6 15:39 , Processed in 0.149484 second(s), 23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