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蔡呈贵 于 2020-2-5 19:11 编辑 % {& K6 e7 f9 ~8 n1 N A
0 L# l1 m, J' z5 ]. `, c" C
( y' U2 R _2 d6 W/ D6 w. L: F" H
【写在前面的话】请网友允许老朽新年伊始尽说胡话!目前的养蜂业,我认为还是个低端产业,科技含量不是很高,从业人员素质也一般般。会养的难发财,想养的留不住蜂,想学的又不愿付出。这些现象造就了如今的养蜂界的大“江湖”。今年的春节是百年不遇的“难”节。宅在家里,就手痒痒,总想写点东西与蜂友分享。也许贻笑大方,大师、专家请路过并包涵,同好建言可跟帖。
2 @: H" c! R- B \ J o
' z) t- [' X- \% _; u. A与您探讨:养蜂业的出路在哪里? 蔡呈贵 (2020年2月1日)
& ]9 ]5 d6 E; E- E3 u: w2 G
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由我来谈“中国养蜂业的未来之路”或许还有坐井观天、盲人摸象之嫌。但我就事论事,不打诳语—— 先看舆论。有网友说,国家是重视养蜂业的。我不这么认为。我将“政府工作报告、养蜂”两词输入《百度》检索,国家级的、省级的《政府工作报告》压根就没提过“养蜂”一词,有几个贫困县提了发展“养蜂”也是一句带过,不见具体措施。本来国家就“重工轻农”,国人也多求速富。现今挂靠在农业口畜牧局管理的养蜂业有多少话语权,只有天知道;在这里,我就不废口舌了。什么项目,什么拨款只要看看电视就心中有数了,我国“乘车难”叫得欢,迎来高铁大发展。东海、南海气氛紧张,才有航母不断下水。会叫的孩子多喂奶!养蜂业,谁来呼吁? 再看实践。行中人都懂得:手上满框蜂,细算十年功。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劝君,就别去做养蜂梦哟!也算是给养蜂发热友一个友情提示:一是舍得投入;二要多年历练;三要持之以恒。有志者,事也成!我已遇过多位向我买蜂种的“土豪”级大老板,开始信誓旦旦,要把养蜂产业做的多大多强,三五年后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无奈地说:“养蜂业致富难。”蜂难养,蜜难销,船多还碍港。在这个老婆孩子都不一定听你指挥的年代,要那些语言不通、性情不熟的生灵安居乐业,谈何容易。报载一些地方政府将养蜂业作为扶贫项目,每户分发个三五群蜂,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只不过政府得名声,农民当“摆拍”罢了,二三年回头再去看,普遍空箱,养成者为何凤毛麟角?我生长在中蜂的祖籍地上饶,对养蜂人是有了解的。专业的少,大都兼业或混业。究中原因,这是一门靠天吃饭的行业,一旦老天发怒,养蜂失手,老婆孩子是要喝西北风的,一两天灭场、一两月收箱的事,我都经历过。现实中,养百箱的,也有,虽上规模,一生四方打滚,也没见几个真正有钱。再说,可以把蜂养好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这是一个集智慧、勤劳、脑力、体力、财力于一身的行业,在以工为重、以商搞活、追求速富的年代,投入大把人力、物力来养蜂,见效慢,风险也大。那些政府忽略的、边边角角的行业,往往是赚钱的行业,仰或是暴利的行业。不信,您只要回头仔细一看。以我自己为例:生在养蜂世家,为养蜂我亲身积攒了近十年全神贯注,还积攒了心心念念的守望,代销店白糖赊账,水果市场捡烂苹果喂蜂的事,我都一一干过。那是潜心的研究,如浓烈的挚爱,我经历多次失败,也痛心流泪;我“金环”螫后中毒,2次险些送命;多次失败,洗箱重来。老婆的诅咒打击,在这里我都不好意思提起,屡败屡战是要条件的:我吃饭不成问题,生活有保障;试验三五年,有的是时间。求春种秋收养家糊口的纯粹农民,怎能坚持? 展望未来。明天的蜂,该怎样养?我认为就“道法自然”四个字。质朴的老农懂得蜂来带财,有蜂就有财;也有“初养中蜂难,久养意蜂烦”之说。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作下列展望—— 1.几何式的产业延伸。蜂业兴,农业旺,这是世人的感悟。以上饶为例:近年,从养蜂业中派生出来的以繁殖蜂群为主出卖蜂群的,有了以开店为主卖蜂具、蜂饲料的,有了以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为土的专卖店,有了卖技术为主处处办辅导班的,有了以出租蜂群为草莓授粉为创收目的,有了以专业著书赚稿费为主兼研究蜜蜂的,有了以采蜂毒替人治病为主搞蜂疗的,有了以蜜蜂作为宠物饲养而寻找乐趣的……一只小小的蜜蜂,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依蜂为源”、“因蜂而来”的新兴产业。如果您有出类拔萃的才能睿智,有洞察财源的长远目光,难道还会寻找不到那份属于您的财富? 鄙人认为:当前中国蜂业有点火。在种植粮油效益低下,特色农产品风靡的背景下,养蜂的范围和规模都有点火。适养的、不适养的地方都在养;会养的、不会养的都在“入坑”。个人急,倒还罢了,连政府都在急,有的地方政府,还决心把养蜂业做成地方的主导产业。用中华蜜蜂去扶贫,这种无序发展的结果会急速扩大供给量。但是,蜂蜜是小众消费品,不是生活必须品,蜂多蜜贱,价贱伤农的现象已经发生,重蹈水果、蔬菜的覆辙是必然。目前,农业正处在转型期,有专家教授称之为“淤泥期”,由于生产成本、品质一致性等原因,导致生产大宗粮油产品不挣钱。于是,大家就一窝蜂地进入到特色种、养业中来,先进来的可能火中取栗捞了一把,后进来的或许会赔得“底朝天”,技术跟不上永远是硬伤。人与昆虫在是困难的,有的人老婆孩子都管不住,如何管得了言语不通有蜂?人,都自称为高等级动物了,可本能的智慧与昆虫差不多——不是吗?黑暗中看到一丝火光,就拼命去追。看!有的与火同尽,有的葬身火海。 2.阿里式的智能替代。据网载,在阿里巴巴2019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上,展示了阿里智能养蜂系统。辛苦劳作的蜜蜂,住上装有冷暖空调的“智能家居”。推送的广告说“预计未来让中国30万蜂农增产20%”。智能养蜂系统代表中国养蜂最新技术,参加了由国际蜂联主办的世界养蜂大会。在此前完成的测试中,四川平武蜂蜜销量连续三年跻身线上第一品牌。丰收节期间,阿里智能养蜂系统将向行业全面推广,中国的蜂蜜年产量占全球总供给的1/4,这套系统的投用,无异于养蜂业的一场“技术革命”。为蜜蜂打造的“智能家居”,处处体现高科技:红外线通过记录进出数量,实现蜜蜂“上下班打卡”;语音识别系统可监测外敌入侵、内部矛盾以及蜂王健康;GPS与北斗双星对蜂箱定位,可以对振动移动报警,避免蜂箱丢失。阿里巴巴还将以养蜂大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养蜂业搭建一个品质蜂蜜认证平台,实现蜂蜜不掺假、产品产地可溯源的宏伟目标。开始我也不信,但看科技的发展,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科技的发展,什么都有可能发生,甚至是你想不到:手机替代了电话座机,数码逼死了胶卷,电商打倒了实体店,支付宝逼得银行不得不改革…… 如果在大变革来临之际,不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做出应对之策,即便是再庞大的商业帝国,也不能幸免于难!养蜂业,何尝不是如此?就目前来说,我国的蜂蜜产量在增加,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过量喂养”和“轮番取蜜”导致蜂蜜质量变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白糖蜜、水蜜,一直充斥市场,而采用了阿里巴巴AI养蜂系统或许将会对这些蜂蜜带来压力,倒逼蜂农生产成熟蜜,必然会在采蜜时间和喂养方式上做出巨大适应性改变,而与大量喂养糖浆和轮番取蜜来说,阿里巴巴AI养蜂系统其实只是规范了蜜蜂养殖的科学管理,并没有改变蜜源生态,所以,可能会造成原蜜总产量的减少。要想多产蜜,只有更加科学的选择蜜源地和辅助蜜蜂采蜜,促进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让蜜蜂在一个符合其科学生活条件下生活。养蜂人则通过蜜蜂大数据更加直观的了解蜜蜂动态和蜜源变化,更加科学的给蜜蜂提供科学帮助,保证蜜蜂最大可能地利用蜜源。 3.进化式的产业兼营。我认为近期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兼业混业发展。每年弄个二三万元补贴家用,对地地道道的农民来说,虽不是大收入,但乐得自在。我国本来就是小农经济。蜂业,自然脱胎不了小农蜂业了。退休后我养蜂,深深体会到:每年有二三十箱的爱蜂,侍候着朕,收入不错,足可以养活我那“王后”一样的贤妻;有一份不菲的家庭副业收入,吃饭穿衣治病都有保障,无须终日为衣食奔波,不用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养蜂,不占天,不占地,更没有必要困于名缰,缚于利锁,乐得逍遥。未来的蜂蜜市场将更加规范,相对于当今的劣质蜂蜜占主流的市场来说,从糖厂流出来的假蜂蜜销量会大大减少,市场会趋于规范化,鱼龙混杂的局面将会被改变,不同蜂蜜将有一个规范的市场价格,而假蜜则被消费者直接忽略,养蜂业真正步入正常态、健康态。 未来,养蜂科技和蜂产品销售模式的进步,会不断赋予养蜂业“真而优”的双要求,也可叫作返璞归真。摩尔定律并不仅仅在计算领域发生作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医学、神经科学、3 D打印、纳米技术等,都会沿着相同的轨迹向前发展,到时,在高科技面前真假蜂蜜会一目了然。从而,也实实在在带动养蜂业的自然发展,健康发展。每个人养蜂人都有求财或求乐的愿望,可在这扰攘的人世间,并非人人都可以顺顺畅畅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大浪淘沙,勇者、智者胜;对大部分未必自觉的人来说,养蜂路上的跌跌撞撞,就会变成人生的坷坷坎坎。我说得对不对,期待您补充金玉良言!
) z+ o$ `7 d9 B# o6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