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蔡呈贵 于 2020-5-15 16:12 编辑 ; |+ O& W9 O0 |5 I
. r& b0 @! J; X# L. c! m9 P9 L3 ? r 因蜂丧命实可惜 信州区土蜂繁殖场:蔡呈贵
5 z$ [* D- m' m B
2016年清明节的前一天,上饶市朝阳镇蔡家村陈某屋后的槐树上飞来1个蜂群。陈发现后喜出望外,立即找出家中一直闲置的圆桶上树收捕蜂团。一不小心梯倒脚滑,身体从5米多高的树枝上倒栽下来,当场不治身亡。二三脾蜂量,经济价值二三百元,与一个鲜活的生命划等号,与一个家中顶梁柱对换,确实化不来。可惜,可叹! v" F7 m* }1 ?9 g1 e
蜂来,蜂去,有没有规律?我认真观察分析后认为,还是有的。 一是它何时飞?难把握。自然分蜂的时间是难确定的。有的王台快出处王时,老王,带工蜂飞逃;有的新王出生后,才飞逃;也有王台封盖,就飞逃的。一般是见工蜂怠工、饱腹、起堆,就是即将飞逃的前兆。 二是结团高低,没规定。产王,一般结团较低,非产王一般结团较高。我家住在丘陵地区,房前屋后都是大樟树,分蜂群往往结团在10~20米高的树枝上,上了年纪的我,往往奈何不了它们,咱也没必要为价值只有两三百元的一个蜂团上树收捕冒生命风险。 三是进不进箱,没章法。我的体会是:分蜂群收捕,是可以请君入瓮的。它一般不会飞远,只要本场有良好的生活场所,一般都会优先选择本场安家落户。因此,一些有经验的蜂农,都会在蜂场周边布置一些空箱(桶)用来引诱蜂群入驻。有的还放些糖水、白糖、旧蜂巢之类的诱饵,只要平时有工蜂来光顾,那么,诱得蜂群入驻是大概率之事。飞逃群也可以守株待兔。有的养蜂新手经常打扰蜂群,不厌其烦的蜂群往往来个不辞而别。这种时候,只要附近有适宜的住所,它们是会择其而居的。对养蜂人来说,捡到“自来蜂”常有之事。 本场自然分蜂群飞逃它处概率低。只要本场群数没饱和,它们高兴在树梢上呆多久,就让它们呆多久,我从不上树收捕。结团时间越长,越有利减少回蜂,越有利快速造脾、产卵。一两天后,它们会自动进入我的诱箱。这时,我每每要做的工作,就是检查诱箱,看巢门前侦察蜂到蜂情况?数量多少?如有十多只、几十只的,只管放心地给它们布巢,等待它们入住;如果巢门前见工蜂抱团打架,或在推推搡搡的,是它们在争地盘。而树梢上的蜂团,没必要去理它。人蜂各自逍遥!人省去了爬上爬下、忙东忙西的瞎折腾;蜂团挂在树枝上,晃晃荡荡,难得飘飘悠悠群团出来乐一次。实践证明:凡是结过团的蜂群,到新巢后工作都会有序。这样的蜂群,还不回蜂,造脾速度快,出勤采集积极性好,蜂群复壮快。这与冬天“冻”过蜂、抱过团的蜂群异曲同工。结团时间要在4小时以上,一般以24小时一昼夜多见,不用急,让它们闹够了,就会自动寻“新家”。你尽可以和它比一下心理素质。 逃蜂,则要区别对待。特别是那种“打劫式”的逃蜂:不留卵虫,无封盖子,不留蜜,工蜂走光光的蜂群,就得十分注意,一般是要和你“拜拜”了。这时,你如有十八般武艺,尽可以用了;如果巢内尚有生活气息:有部分工蜂,有蜜,有子,那可能是“假性飞逃”,只要群内无王,无王台,飞出的蜂团大概率会重新飞回来。有王、有王台的,则按分蜂群处置。假如是患病的蜂群,那就发发慈悲心,放生吧!反正你“道”“法”都不够,留也无策,就让它们回归自然,寻找生存的点滴希望吧! 要知道:蜜蜂是会飞的昆虫。不是蜜蜂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蜜蜂。既然没有感情,不如省心;既然厌烦纠葛,不如随缘让它远去。
, M2 U( k7 U! b) |! d$ [
* c- A5 h9 O+ ^
2 j9 T2 y( Q+ n) I- k: `% A z( G
1 v1 n1 g! P- C7 {$ I$ A5 X
" j0 l8 ?& s3 h, ` |4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