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 P X0 ?( c9 Z' r+ i4 Z% G谢谢指点!我基本按陈伟的方法蜂疗。% u2 Z+ |' B8 N* X: u K/ |0 m
蜂刺治疗偏瘫的临床观察 中南工业大学卫生院陈伟 蜂毒中的化学物质蜂毒肽、蜂毒明肽等有恢复神经、通经活络的作用。故用蜂刺疗法治疗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等引起的偏瘫,疗效很好。如能坚持治疗,可望恢复健康。 我从1959~1989年共收治偏瘫患者159例,其中135例经过5年的治疗,恢复肢体活动,15例在2~3年内恢复肢体活动,9例无效(因中途放弃治疗)。多数患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下肢恢复活动,上肢则较缓。 一、蜂刺的作用点 (一)右侧偏瘫 107点:位于第一二颈椎右缘; 111点:位于第七颈椎右缘; 31点:位于右肩上方1/3处后缘; 43点:位于右臂三角肌中点; 45点:位于右臂肘弯横纹尽头; 51点:位于右臂掌侧腕纹和肘纹中线上1/3处; 53点:位于左臂掌侧腕纹和肘纹中线下1/3处; 37点:位于一二腰椎间右缘; 39点:位于四五腰椎间右缘; 71点:位于右臀右上1/3处; 73点:位于右膝上缘约四横指(患者四指并拢横放于膝上的大腿中点); 75点:位于膝下约四横指胫骨右缘; 79点:位于膝右下方胫骨和腓骨头交叉处的凹陷处。 % h* ~% Q: L: R8 I9 l
8 j- H% i# d) _1 ]+ b+ e(二)左侧偏瘫 108点:位于第一二颈椎左缘; 112点:位于第七颈椎左缘; 32点:位于左肩上方1/3处后缘; 44点:位于左臂三角肌中点; 46点:位于左臂肘弯横纹尽头; 52点:位于左臂掌侧腕纹和肘纹中线上1/3处; 54点:位于左臂掌侧腕纹和肘纹中线下1/3处; 38点:位于一二腰椎间左缘; 40点:位于四五腰椎间左缘; 72点:位于左臀左上1/3处; 74点:位于左膝上缘约四横指(患者四指并拢放于左膝上的大腿中点); 76点:位于左膝下约四横指胫骨左缘; 80点:位于左膝下方胫骨头腓骨头交叉处的凹陷处。 二、具体做法 蜂刺疗法要选用人工饲养的意蜂或中华蜜蜂(简称中蜂)。野蜂不可以采用。因为野蜂蜂毒中的化学物质和家养蜜蜂不同,会引起全身性的过敏反应。 做蜂刺时,先要选定“作用点”(首次选1个作用点,以后逐渐加到4个作用点,每点用1只蜜蜂),用75%的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镊子夹住蜜蜂的胸部,将它的尾部对准“作用点”。此时蜜蜂的螫针由于防卫作用即刺入皮肤,去掉蜜蜂后,螫针上的倒钩作用将螫针脱落于皮肤上。在螫针的交感神经作用下,螫针越刺越深,螫针尾端的毒囊一缩一张有节奏地收缩着,直至将毒汁排尽才停止活动。等到毒囊停止活动后(大约十分钟)将螫针全部拔除,数分钟后病人即可离去。 蜂刺后,一般都有局部痛、肿、痒的感觉,称为局部反应。局部反应,经过数分钟乃至数天,自会消失,不必治疗。蜂刺后若出现全身皮肤搔痒、灼热、皮疹等全身症状,可服扑尔敏一片(每片含4mg)及强的松一片(每片含5mg),留诊观察1小时,症状缓和后患者即可离去。服药后4小时症状尚未消失,可再服一次,再过4小时症状不消失,要考虑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以免延误治疗其他疾病的机会(如急性传染病等)。 病例:患者周××,男,62岁,竹工。工作时突然昏倒而住院,经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症状:右侧上下肢不能活动,说话吐字不清,出院后虽意识恢复,但其他症状依然存在,多方治疗迄未缓和,前来做蜂刺疗法。 每星期两次,第一次蜂刺73点,第二次刺51点及73点,第三次刺43点、51点、73点,第四次刺43点、51点、73点、37点,第五次刺43点、51点、73点、37点,第六次刺43点、53点、79点、71点,第七次刺51点、111 点、75点、39点,第八次刺31点、51点、73点、39点。8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一星期后,继续做下一个疗程。各个作用点用蜜蜂轮换螫。经过8个疗程,患者肢体恢复活动,说话吐字清楚。 上例患者,在蜂刺疗法一个疗程后,下肢开始活动,第三个疗程后,上肢才开始恢复。全部蜂疗过程约一年,恢复了健康。
9 {- C$ W- E; C( j#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