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如蜜
收起左侧

地穴箱中蜂发展情况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2291
在线时间
1007 小时

2356

金钱

253

回帖

2291

威望

VIP会员

Rank: 9

发表于 2020-6-13 10:50:4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潮湿不是最大的问题,难道比大流蜜期还要湿度大吗?密粉源才是关键。密封圆好,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解,反之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当然,不管哪个地方都不可能一年四季都有,好密源, 所以每个分厂都要尽量减少群数,多搞两个地方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12: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动 发表于 2020-6-13 10:50: H+ f& Y' s' F9 l( t8 f
个人认为潮湿不是最大的问题,难道比大流蜜期还要湿度大吗?密粉源才是关键。密封圆好,所有问题全部迎刃而 ...
5 ^) ]0 s' q. w2 z5 w+ c( J3 Z
嗯,再看看后期发展情况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717
在线时间
475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中山市

2072

金钱

691

回帖

717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0-6-13 2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柏 发表于 2020-6-12 09:57
9 j! C, Y" Y( l% d! f地穴箱土养,防止过于湿润的可以考虑土壁表层加薄薄的水泥来吸取水分。
* Q, {/ a9 u2 t! c- N* Y; W2 r' q全水泥箱体阴冷且不吸水。
2 f7 j% c+ [: t野外挖 ...

4 u" l" Y" r6 z7 y5 e7 y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16
在线时间
349 小时
居住地
重庆市

607

金钱

98

回帖

216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20-6-13 23:08:0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把木蜂箱外面包一层木工板,中间用泥土填上垒实,这个和你那个区别大吗

点评

不是地穴箱,差异还是很大,但是比裸箱好  发表于 2020-6-14 00: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03
在线时间
460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1018

金钱

103

回帖

103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20-6-14 09: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大叔 发表于 2020-6-12 22:29; [0 d8 D3 D4 A: K: I4 J* j
我有个提议,如果用红砖砌个箱体和用青砖砌个箱体那个更防潮,里面都不用批水泥。我们这边有种砖叫红介砖, ...
% ^$ T' P- n7 P$ e
上网找一下就有,四四方方的。我这边早就没得卖了,网上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3185
在线时间
2193 小时
居住地
四川省 乐山市

6546

金钱

1671

回帖

3185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7 11: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的是在侧壁上挖洞,或者在地势干燥的竹林下方,就像以前四川农村的红薯地窖,里面都是干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11: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yudi635012 发表于 2020-6-17 11:245 s* g/ L; |- b/ F8 K- Q
最好的是在侧壁上挖洞,或者在地势干燥的竹林下方,就像以前四川农村的红薯地窖,里面都是干爽的

5 {9 N( ~/ N8 @# g3 m只是蜂群入驻后,会因为育仔和储蜜产生湿气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5 小时

7676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7 14:41:2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6-28 01:57 编辑 ; V: |8 `+ o) L! S4 E/ A
如蜜 发表于 2020-6-17 11:39
3 T8 m/ x9 u6 \只是蜂群入驻后,会因为育仔和储蜜产生湿气

0 o9 r( b1 f. Z9 \! k为楼主诚实点赞!
/ ~2 b1 z& p' _" W7 a- F3 G/ i. ?7 a
' R4 \% J# c: j& K9 W看过国内蜂刊数十篇有关地穴和土箱、水泥箱的文章。优点很多,缺点微不足道。也看过网上蜂友的介绍,前面都很好,后来大多没了下文,似乎不妙的多。
/ E9 a* d4 M+ t' I6 ^
4 X# N- D- j. {/ Y我一直有个疑问,冬暖夏凉合蜂性,这么好的地穴蜂箱,为何没有推广普及?西方古代和近代就有用地穴养蜂的,为何现代和当代竟然弃而不用了?( q* l; B/ q0 W, G' B. X
1 c& k6 f4 c0 J  ?* G
多次仔细阅读福建农学院的那篇坑洞箱试养比较的论文,也没找到答案。但后来仔细考虑其实验背景,发现问题很可能在湿度上。" V5 h! U7 k6 v/ g2 k

% y9 n  E; H  h7 N我们都说地穴冬暖夏凉,这个是有条件的,就是湿度不能太高。如果冬春雨多湿度高了,潜热散失,绝对不暖和。就如有大风的日子,体感温度,比实测温度要低不少。, {- K* n1 l  B+ U4 K) j* m' R

1 a7 Z1 j/ r0 ], q. t6 f" c地穴蜂箱,群势容易大起,也容易大落(不一定是蜂数的急剧下降,也许是该发展时发展不起来,群势明显滞后),起时显眼,落时无形。长期而言,抗风险能力弱。如果排湿不畅,存蜜更少,耗蜜更多,遇到极端气候,不排除大面积灭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5 小时

7676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7 14:49:1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6-17 15:09 编辑 ( Q, O/ i& c& f
yudi635012 发表于 2020-6-17 11:24/ m7 w8 q; ^+ b( B) j
最好的是在侧壁上挖洞,或者在地势干燥的竹林下方,就像以前四川农村的红薯地窖,里面都是干爽的

3 y" u% h9 m/ l. h
8 R, `% U: A1 i$ t- N: a( I: o地窖红薯产生的湿气几乎是零,蜂群每天产生的湿气很可观,累积量几乎等于采水量加酿蜜蒸发量……如果是潮湿低温的久雨季节,排湿是个大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334
在线时间
402 小时

1074

金钱

20

回帖

133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7 20:34:3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好是窑洞养蜂,不用怀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5 小时

7676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7 21:39:1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6-17 23:38 编辑 1 n( J0 o2 K& [; T8 N* J
芽脚木 发表于 2020-6-17 20:34/ U' D& r5 I5 o5 F" _9 S, H6 g
最好是窑洞养蜂,不用怀疑。

; B' @: R( e& u7 F$ _我以前也是你这看法,不过略有怀疑。
- A* w" }2 h0 m0 z9 |# k% q. v$ X# g; L' Q/ T/ D4 V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窑洞养蜂的始祖,是古罗马的石窟养蜂场(Xemxija Roman Apiaries),其它地方也有一些类似遗迹,如英国多处可见的bee boles,但都已被淘汰弃用,连作为旅游项目保留都没有。为什么被今人放弃了?石洞不好,可用砖洞、土洞啊,土洞不好,可用木洞、树洞呀。% S3 @8 h9 U' t% K

9 d5 j7 H" a  A相比之下,比土洞历史更悠久的空心树段养蜂桶,至今犹在使用。是偶然吗?
( Z. a7 y% y! ^! l) E( J; j4 j3 o7 e4 e- a
无独有偶,三峡兄的土养法,早期版本有“田坎”养蜂一章,后来的版本删掉了。我一直想向他请教原因。看起来很好的内容,为什么删了?遇到什么问题了?
) T0 H8 K& a; G, j8 B! [: m# y  g/ h, S( x. z0 v6 `
我想这也许有某种类似原因。也许与气候有关?放大优点的同时,也许放大了缺点。有些致命问题,不经过几个气候周期的检验,很难发现。有些使用十多年都很成功的新技术,突然发现问题被放弃,也很正常。
IMG_1948.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08: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20-6-17 14:41
# y. l0 s; I6 t1 X: W为楼主诚实点赞!
3 ]6 ^( v; n, s3 `4 n9 I! B+ O- r0 U6 M: D
看过国内蜂刊数十篇有关地穴和土箱、水泥箱的文章。优点很多,缺点微不足道。也看过 ...
* X1 S* W3 d& X# w  v5 ^( N
你说的情况我还不能确定,但有一定道理。后期蜂群发展情况我会继续分享呈现给大家。我的意思是每一种创新养蜂方法都是蜂友们的福音,但一定要自己做好充分的试养实验,再推荐给大家,要么就直接说明是实验,避免新手掉坑里。养蜂老师傅不论什么箱型,如果实在有问题,随时可以挽救蜂群,但新手就会很困难,尤其只有一俩群的养蜂人。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5 小时

7676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8 16:14:0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如蜜 发表于 2020-6-18 08:17( D2 @  o' l+ B  H5 {, b' [
你说的情况我还不能确定,但有一定道理。后期蜂群发展情况我会继续分享呈现给大家。我的意思是每一种创新 ...

- N$ C' c* `6 a* g谢谢!期待后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3863
在线时间
4181 小时

6755

金钱

1205

回帖

3863

威望

嘉宾

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20-6-18 16: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chh 发表于 2020-6-17 21:39- s, M: W! d* Z0 g) J* s
我以前也是你这看法,不过略有怀疑。
- w/ N" M/ C3 ^) Z. v2 w/ l! E  w, }8 y1 Z- Z" ]5 j# Z
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窑洞养蜂的始祖,是古罗马的石窟养蜂场(Xe ...
. i' i! ]% g3 C% V) s# m4 f, G
如图所示模式的通病:1、搬进搬出是体力活,得身强体壮;2、还有点担心老鼠,蛇藏在旁边;3、在南方雨季太潮湿;
唐氏蜂业:洞庭湖畔、武陵山麓、你心中的桃花源,这就是我的家,我的天堂。摄影、养蜂、骑行是我的四大爱好之三……愿与大家同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75 小时

7676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6-18 16:37:25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6-19 17:02 编辑
5 V! {7 }: H& s- ?7 X
唐红勋 发表于 2020-6-18 16:29
. n2 G1 Q4 m% q; f6 f: E% @) {如图所示模式的通病:1、搬进搬出是体力活,得身强体壮;2、还有点担心老鼠,蛇藏在旁边;3、在南方雨季 ...

) I+ R- A3 }1 e+ K$ U3 ~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石窟养蜂场,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成为罗马一个很有名的旅游景点。
, G7 k% S8 K" k& C; H( L2 A0 k* E% N
1、古罗马应该没用活框,可能用的是原始的毁巢取蜜方式,可能当时没有搬进搬出问题。
7 @3 b" K0 h$ J# B* v6 z6 g2 ]( n4 Q* }$ i
2、老鼠、蛇是否为害,不了解那时情况。但不排除这可能。
' V$ L4 }* `% `6 a) i+ M4 y! m9 Y# c
3、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潮湿问题肯定存在,我想这很可能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 L5 T) @, O; o. {

) ?/ M0 \; R% O! n) |! D% p我一直认为地穴蜂箱的重点在于做好排湿。排湿不好,正常时,存蜜少,异常时,逃灭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5-3 03:34 , Processed in 0.193517 second(s), 26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