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8-25 14:36 编辑 ; d# _( |* v# F' G' d) M1 I. B' R
lzhs 发表于 2020-6-24 20:44& y, ^+ |1 s) B6 w1 K9 \
有一本书叫《数控养蜂法》讲
/ b- A, y# L4 A' R3 W! R杨老先生很有建树,主张“宁冷勿热”,对(“宁热勿冷”的)集体养蜂法的大胆挑战和彻底否定,暗合蜂理,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有很多疏失错误之处,比如均衡群势,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并不能优质高产兼得,只是适合当时当地某些特殊情况,如求水蜜高产,如无法控制分蜂热不能养强群,如移动运输困难不能上多箱体,如北方流蜜期短暂集中,等等,有其时空局限性。0 D* s& e5 {0 ^/ C6 C
; B! a i( F7 c: @' ~2 Z) G把操作简化、固化、绝对化,也就是所谓标准化,看似有利于降低推广难度,但不能根据原理灵活运用,也大大影响其适应性,换个环境就失灵了,实际上增加了普及难度,推广过程中困难重重,版本不停升级,补丁年年打,有这因素。
# N/ d% V: m7 |8 O+ t5 c1 i! ] P: k
, u. Z' ~- C! d' F* H/ b受条件所限,我们不能苛求杨先生,就像不能苛求马先生一样,但也不必墨守杨规,应该继续向前,如从宁冷勿热,走向勿冷勿热。集体养蜂法让蜂群寒冬活下来,数控养蜂法让蜂群流蜜期大起来,未来应该让蜂群四季强盛。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