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20-7-1 20:38 编辑 - W! U0 H9 U0 E' b
; G. t0 L( q T1 @3 I先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育王呢?确实是因为春季育王工作没有安排妥当,换王没有完成;同时也想用新王度夏,确保蜂群平稳发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地度夏后就是主要蜜源季节,我需要确保蜂群有足够的采集力。 蜂场小花园# n0 R! @7 e2 _7 k$ j
/ y) [0 [1 [" O) z/ I: `1 C一、这次夏季育王的具体情况6月28日,本地玉米天花开,凌霄花、瓜类豆类花开,有零星爆格枣(大叶女贞)流蜜,野外有菊科类等零星蜜源,我决定移虫育王。说干就干,我选择了蜂场内储蜜情况良好,蜂群群势兴旺的红环王做种群,移虫三十个。用另一个八脾群做育王群,采取框式隔王板将蜂群一分为二,提封盖仔脾充盈的四脾到无王区,育王框放无王区的中间。 6月29日,提框检查,只接受了三四个!接受率太低了!好吧,我就当提前放育王框给蜂群修台了,补移,再放入育王群。 6月30日,提框检查,王台加高明显,数了下,接受了二十几个,够用了,不再补移。放回,打开日历,备注7月7日组建交尾群,7月8日介台。从时间上来算,应该在7月中旬陆续开产,距离9月上旬大蜜源期,有接近两个月时间,应该足够蜂王爆产一批采集蜂了。 化腊做台杯 7 L- d; z: A( u4 k1 F$ s
二、育王的后续管理, D3 }1 t7 G" V# Y% M* \
因为外界有零星蜜粉源,我决定让蜂群自行育王,不进行奖励饲喂了。但是在封盖后需要观察仔脾情况,与有王区进行空、仔脾调换。新王组建交尾群需要进行小群交尾,确保蜂群交尾成功率。 对于饲喂,我想在目前状况下可以偷懒了。玉米天花之后有稻花,粉源是不成问题的。野外菊科、大叶女贞等零星蜜源供蜂群发展够了,这样可以确保秋季大蜜源季节的蜂蜜采收的品质,也就不必在大流蜜前进行清底工作。 比较担心的就是交尾群。按照往年情况,总是有个别交尾群会发生与新蜂王一起串逃,防不胜防,这应该就是夏季育王的最大弊端吧。还有就是敌害比较多,新王交尾出现一定程度的有去无回。所以交尾群还是适当多一几群好,以确保意外情况的发生。 6 @3 `0 J7 C8 @8 H' I$ ~
本地蜂群发展中
0 U j: W; _9 Q4 m4 G三、本次移虫育王总结三个提高接受率的要点# h2 ^& h2 R7 X, H; I. C
1、育王群的选择需要强群,并确保有一定的分蜂或失王情绪。这次育王第一次移虫接受率低的原因就是育王群没有分蜂情绪,而且我是移虫后直接放入育王群,导致无王区失王情绪也不高。第二次进行补移后接受率较高,应该就是与无王区失王情绪增加所致。虽然是同箱工蜂互通,但中蜂群对蜂王的依赖是很高的,但凡蜂王长时间不能巡巢的区域,都会产生失王情绪。最直观的现象就是加入巢础,如果是夹在中间,经常会造成因为短期内隔断,无王一边产生急造台的情况发生。 2、种王群的选择需要每年进行观察,优中选优,确保每年留下最好的种群。种王群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不论什么时候育王,种王群的选择对于养蜂人来说都是关系到蜂场的长期发展的。只有存蜜和发展都很好的蜂群,才能保持蜂场蜂种的优良性能得到传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蜂群浆水充足,便于移虫,也能提高移虫育王的接受率,对蜂王的健康成长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m n9 o4 E2 }( u4 }
零星蜜源小野菜花 基本上,做好以上三点,就算是夏季育王接受率也会提高的。一般来说,夏季育王相对于春秋两季接受率和交尾成功率都有所降低,所以如果在春季完成了全面换王的蜂场,可以放弃夏季育王。虽然有“要想中蜂兴,一年三换新”的说法,但中蜂换王其实一年一换也可以的,考虑到越冬的重要性,在秋季可以对老劣蜂王进行一次补充式汰换,确保来年更好地进行春繁。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扩群繁蜂的需求,就没有必要进行春夏秋三季育王了。总之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本地的蜜粉源情况来决定,就不会有太大的差池。 自制简易育王框
" g' ^' y9 q& e7 C# Y" j
对于夏季育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z: [) g% ? R
- K6 n. q& U! q8 G! ]"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