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25|回复: 27
收起左侧

关于中蜂土养的群势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20-7-19 08: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蜂土养的群势,有大有小,这个没什么太大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总是给予太多的期望,总是希望扔一个蛋群土养后短期内就能发展成仓蜂。. V5 k) E1 t/ `8 {: E
虽然看起来很好笑,如果不这样把问题理出来,可能大多是人还不自知。2 U% Q  |5 {, C4 G- Q( u
所以中蜂土养的群势需要这样理解:
# q( y: X9 Y7 a/ u1、中蜂土养利于蜂群的繁殖和发展;: a/ w; {2 Z) m; l- p# I5 P
2、中蜂土养依然需要分为繁殖群和生产群;, |9 h4 I  Y+ g3 T
3、只要蜂群健康,小一点没关系,让它们自己慢慢成长,不要着急;. A; j! c  ^( r" T( D
4、小群用小箱,大群用大箱(直接用大箱根据蜂群发展进度进行适度隔断也行);( G* t0 U) }% H) |8 E5 j) e, N
5、如果因为起繁群势太弱,当年达不到取蜜条件的就让它们继续发展吧,今年不取明年取又何妨;: E  S& ^) A- u0 `- _' T$ n
6、土养群与标箱活框一样,外界没有蜜粉源,蜂群是不会造脾发展的,那就让蜂群适当修整吧;
7 `2 E4 g3 L6 f: ]& D7、保持蜂群安静、清洁、做好遮阴,其实养蜂人可以多看看风景,种种花,别总是去打扰它们。
. a9 H; ~1 N& B# S
; ^& q$ A( E9 L0 s: H) v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积分
6391
在线时间
6983 小时
居住地
香港特别行政区 北区

1万

金钱

3326

回帖

6391

威望

VIP会员

Rank: 9

发表于 2020-7-19 09:21:1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如蜜兄,赞美的说话心里说了便不多说了。我想群势尤如人种,例如非州人黑,亚洲人黄,一眼便看出,山东人高大,南方人矮小(但现在因为营养足,年青一代也很高大),所以群势和当地蜜源有密切关系,这是不变的客观环境。第二点,如果不切底折腾,你不会发现技术在那处出现转向,那是常理,是规律,是总结,操控在养蜂人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0: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0-7-19 09:21
* E; ]- @; z; ^非常感谢如蜜兄,赞美的说话心里说了便不多说了。我想群势尤如人种,例如非州人黑,亚洲人黄,一眼便看出, ...
0 e8 g1 B/ W7 {9 y
你说得非常对。+ w( z. s$ Z1 I% H9 C$ _
对于蜂群的群势大小,特别是养蜂新手。就像我刚开始养蜂,心态不稳定,总是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其实到后来才发现,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
1 L: {% x' I6 ^( h% N' e3 }8 P我所说都是我的所思所学所经历,只希望分享出来,新手有所收获,少走弯路;前辈们看了可以补充、斧正,让我自己也能更快的进步。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戰士 发表于 2020-7-19 09:21/ h. ~! F8 l3 m& N, d+ j
非常感谢如蜜兄,赞美的说话心里说了便不多说了。我想群势尤如人种,例如非州人黑,亚洲人黄,一眼便看出, ...
; N, s5 ?7 Q9 ?8 g' x
你说得非常对。% V" z% m" y: D) ^# d/ I6 j) a
对于蜂群的群势大小,特别是养蜂新手。就像我刚开始养蜂,心态不稳定,总是希望快一点,再快一点,其实到后来才发现,应该慢一点,再慢一点。
: y2 r: w) g7 w% ^9 A" a我所说都是我的所思所学所经历,只希望分享出来,新手有所收获,少走弯路;前辈们看了可以补充、斧正,让我自己也能更快的进步。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682
在线时间
359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1803

金钱

539

回帖

682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0-7-19 12: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682
在线时间
359 小时
居住地
湖南省 邵阳市 邵阳县

1803

金钱

539

回帖

682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20-7-19 12: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4: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网站很卡吧~打开很困难

点评

同感  发表于 2020-7-19 14: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9461
在线时间
3679 小时
居住地
江苏省

2万

金钱

901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20-7-19 14: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蔡国光 于 2020-7-19 14:52 编辑
; R6 C& v. K0 Z, F+ {* ~% f1 }
1 G. v, E7 D$ J( b巨大的仓蜂绝对不是一年能筑造成功的,但也不能数年不败的。每年至少1次交尾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见到长久不败的巢穴,其实早已是几朝兴衰了。& _9 h- j6 l% V& T9 l" `) g
仓蜂群势向往己久,但由于种种原因,从没实施,深表遗憾。/ t! V1 D+ S; T/ {0 ~" q- ~  I
楼主说从蛋群逐步发展壮大跨入仓蜂境界,时间可以忽略,但箱型必然跟上。
% X, y7 r2 r$ L3 O我想:是否有动手能力极强的蜂友,为蜂制造超级仓房。+ J" j3 R; s/ b& k: w1 H* I( f3 H
仓房应该是一个倒金字塔,一个正金字塔合起来,也就是说,一个6边正立方体斜剖两半,大小就控制在1立方米吧?4 b) W8 v) `" T
如此的型态,既适宜蛋群时偶居顶上一角,又适宜庞大前快速扩充。2 M/ B6 @; p0 _; C- ~0 V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经典成:畸型。5 w1 s* N6 o8 }$ Q# d, ^: N
我们蜂箱设计制作何尝不是呢?6 i. V, Z2 e& ?
可谁能完成呢?
# y; w0 q# K+ }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19 14:206 R+ J1 u% C$ S2 u* B7 [: E" S! i
巨大的仓蜂绝对不是一年能筑造成功的,但也不能数年不败的。每年至少1次交尾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见到长久 ...

2 P. O( Y+ ~; G: D1 r: Q! ?仓蜂的真实状态是山峰型,准确的说是乳房形状。即顶部宽大,下部渐小,最下部就是仔区。因为仓蜂是没有竹签这类东西防止坠脾,所以必须确保上部的宽大以增强吸附力。我们看到纯土养圆通横放的,其蜂巢则形成月牙形状,也是为了避免坠脾,增强顶部吸附力的原因。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蜜 于 2020-7-19 15:51 编辑 / X! C$ X: }" R+ ^/ S
6 R2 M4 q: L$ p; H/ e* c9 \
我们看到,自然蜂巢的扩展,首先不是考虑往下做,而是向左右两边做,然后再往下做,所以在足够空间的情况下,蜂巢的顶部面积与高是有一定的比例的。这个比例我倒是没有测量过,但蜂群会自知。我们说蜂群一直向下做巢脾只是蜂巢形成的初始阶段。在一定时期后,就会优先扩展顶部面积,然后再向下进行扩展。这就形成了顶部体积远超底部面积,即蜜区远超仔区,这就是仓蜂取蜜非常惊人的直接原因。

土养圆桶月牙巢脾

土养圆桶月牙巢脾

土养脾

土养脾

仓蜂蜂巢扩展

仓蜂蜂巢扩展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2050
在线时间
1346 小时
居住地
广西自治区

5701

金钱

2170

回帖

205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7-19 16: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9
在线时间
229 小时
居住地
安徽省

380

金钱

59

回帖

59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20-7-19 19:47:36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8457
在线时间
2061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揭阳市 普宁市

1万

金钱

3536

回帖

8457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20-7-19 2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2426
在线时间
4767 小时

7660

金钱

1761

回帖

242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20-7-21 01:23:3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angchh 于 2020-8-1 15:56 编辑 " B( m6 k: |! S, ^% i) a* m* k6 ^% `
蔡国光 发表于 2020-7-19 14:20$ l* n+ }, P. _" |7 Z
巨大的仓蜂绝对不是一年能筑造成功的,但也不能数年不败的。每年至少1次交尾不可能次次成功。我们见到长久 ...

4 b4 [8 `0 ^" q2 P类似于金字塔形状的锥形蜂箱,欧洲以前有过,与欧洲来往密切的福建省,也引进过,上岁数的老养蜂人,可能有用过、见过或听说过。对养小群和冬春季节保温保湿确实有好处,但现在可能都已淘汰,没听说过谁还在用。如果把方箱子适当倾斜,让热量流向一角汇集,就基本够小群保温,没有锥形蜂箱养大群的一些不利,如不便巢内空气环流。; ]1 x7 P" s# Y% N
- ~) V# Q: W. ]1 l* R4 _3 e1 B! f
附图二是270年前的画图,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MNHN),当时照相术还没被发明,活框也没被发明,地道的土养,设计有观察窗。草(或藤、竹、木)编锥形蜂箱,则更为多见。
/ v7 O3 y6 n$ X. }# J6 [: ]1 X0 n7 [! e/ R) e3 d3 g/ u; W
大方箱一分为二,正金字塔形做育子巢箱,倒金字塔形做储蜜仓箱,取得特别好效果的概率不大,反倒增加分蜂的不确定性,不容易把控,无法实现高产稳产。国外有类似设计的蜂箱在售,两个或多个矩形横向组合箱,如附图一,不是正反两个金字塔形组合,但原理是类似的,面向崇尚自然养蜂的爱好者,反响不大,可见优势不多。最大的好处是,不用清糖底,取蜜对蜂群扰动小。也有很多方面,不如上下重叠的多箱体,特别是在分蜂热的控制上,还有优质蜜的酿造上。总体而言,我认为没有实质性提高和改善。这是就目前现状来说的。如有深度特殊改造则另说。不管效果如何,我都为前辈的这个创意点赞!绝不认为是抄袭造假。; e3 E/ E) L) u0 a' Z
5BF43954-EDE0-4B49-AAC3-3026FFD620A8-3274-000005E38EDEA032.jpg
IMG_2089.JPG

点评

没有尝试过。其实我内心觉得不好,原因是与实际蜂巢原理并不一致。  发表于 2020-7-21 08: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QQ
QQ
积分
5121
在线时间
1314 小时
居住地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黄平县

8870

金钱

1659

回帖

5121

威望

白金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楼主| 发表于 2020-7-21 0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土养群势,在于养。古人养蜂其实只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提供一个安居之所,一个是等待。古人养蜂也是养心养性,并不存在饲喂。蜜源决定规模(区域内的蜂群数量),蜂种决定群势,这是古人养蜂的两个自然常识,也是养蜂的基本认知。所以中蜂蜂群的群势最重要的原因是蜂种,但是是否真正能否达到蜂种的最大群势,则需要养蜂人对蜂群有足够的认知,对本地蜜粉源节奏有足够的了解。
用心做事,用心总结;久久为功,水滴石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4 14:59 , Processed in 0.205154 second(s), 26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