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2-6-3 2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文章:
天柱中蜂辩证 高 展3 _ n. R6
近几年来由于天柱中蜂的特性逐渐被本人发现并公诸于众后蜂界反响很大,鉴于事物的两面性,本人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对天柱中蜂做辩证分析,以求全面科学的看待和饲养。现就几个蜂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人作如下分析,请各位蜂业同仁指导为谢。
一、天柱中蜂消耗问题
关于天柱中蜂的消耗方面,现在蜂友提出两个看似非常矛盾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天柱中蜂消耗大,吃得多,饲养成本高,其经济价值不如本土中蜂。第二种观点却说天柱中蜂采集力强,利用离散蜜源好,采集兴奋,饲养成本低经济效益强于本土中蜂。s
关于这个问题,本人的观点是两种观点都对但都不全面。天柱中蜂的生长环境是大山区,在我地蜜期成波浪式规律。即一个花期大概二十天,之后可能有一个月到二个月是蜜源缺乏或者蜜源较少期。如此天柱中蜂养成了突击采集和嗅觉灵敏,擅于利用离散蜜源的习性,也养成了繁殖的波浪式规律。如此就证明了第二种观点的正确性,天柱中蜂的确采集力强,采蜜积极,利用离散蜜源好。但是由于长期的环境造就了天柱中蜂强大采集力和强大群势的同时,也培养了他较大的消耗力,正所谓“吃得才能做得”,劳动力强的人一定是比较的能吃,跑得快的车也一定是比较能耗油,越大的家庭开支也肯定是越多的。如果我们把天柱中蜂在繁殖季节和生产季节的正常消耗称为天柱中蜂的消耗线,则当外界蜜源高于天柱中蜂消耗线时便表现出其生产力强的优势,当外界蜜源低于消耗线时则表现出天柱中蜂对环境适应力差的劣势,也就会出现生产力不如本土中蜂的现象。所以同在广东饲养的天柱中蜂二三代品种,何先生雷师傅认为生产力繁殖力都很强,而陈师傅认为天柱中蜂浪得虚名,生产力没有优势,甚至不如本土中蜂,虽然观点截然不同其道理却是一个。以上的问题可以在本人发表于《中国蜂业杂志》的《中蜂饲养四律》一文里找到答案。
二、天柱中蜂群势和采集问题
天柱中蜂的群势和采集是所有养蜂人极其关注的问题,自然也成为了广大蜂友热论的话题,同样也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认为天柱中蜂群势强大,正常群势在八框(西蜂标准框)到十二框间,其群势的确强于本土中蜂。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天柱中蜂不过三四框就开始起王台分蜂了,相对本土中蜂没有任何优势,甚至不如本土中蜂。在此我以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一起探讨。重庆王刚蜂友去年五月份从我处引种一只天柱中蜂王,到了六月份蜂群发展到了六框便分蜂了,老王飞走留了一批王台。王蜂友给我来短信说“天柱中蜂六脾就分蜂了,花几百元买个教训也无所谓”。我打去电话解释,并一直保持联系,他便说“你花的电话费已经超过了种王费,我不怪你。”九月份到了,他的蜂搬到了山里采集山花蜜,结果又给我来短信“天柱中蜂发展到了十二框,采集很好,与我地最强的中蜂差不多。”广东的雷师傅去年从我这里也引种二只,他的反应是天柱中蜂在夏天子脾与春天一样都非常好,秋天也非常好,繁殖快,群势可以在八框以上,八框群去年冬蜜单产四十斤左右而当地中蜂取蜜才十斤左右。广东的何先生去年从雷师傅处引种,刚开始养也是反映非常差,子脾不好,群势发展慢,到了去年冬蜜群势达到了八九框,给我来信希望再引纯种。今年春又反应天柱中蜂四框以下发展非常慢远不如本土中蜂,到了五月又给我来信说“天柱中蜂为什么三四脾就起雄蜂而且产子很少,去年冬天的王基本停产了”。到了六月又来信说“我把蜂搬到树荫下凉快了很多,也有了几个双王群,那个繁殖真是快啊!后经过老师父指导,天柱中蜂子脾非常好,发展比本土快,群势比本土强,采集比本土好,天柱中蜂在好蜜源的时期发展非常好,生产也非常好,子脾与意蜂平箱群看不出什么区别来,老师父说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中蜂。”由此可知,养蜂与天时、地利、人和是分不开的,人在烈日下工作,效率会降低,身体会变差,消耗会增加,人如果吃不饱也就很难生儿育女更谈不上人丁兴旺了,蜂亦然。有心的蜂友可以参考我发表于《蜜蜂杂志》的《天柱中蜂四季管理》一文。
三、天柱中蜂耐热问题.
天柱中蜂是生长在我地亚热带山区气候里,四季分明,对热和冷的适应性是比较强的。但是养蜂关键不在于要求蜜蜂去耐热或者耐冷,因为万物是联系的,正常情况下花开流蜜期也就是蜜蜂生产发展期,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此期间只要是适应植物开花的温度气候,也就注定了气候也比较适合蜜蜂的生产发展。但是养蜂人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利用技术手段支持“蜜蜂的事业”,蜜蜂才能成就你的产业,我们应该把蜜蜂放置阴凉的环境里,最好是南北向,给它们好的条件它们才能安心发展安心工作。阴凉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蜜蜂扇风的次数,也就减少了消耗减少了工作的时间,亦即增加了蜜蜂的寿命提高了蜜蜂的群势和哺育能力,增加了蜜蜂的生产力。
四、天柱中蜂种王问题
随着天柱中蜂的名气增加,种王问题无疑是最为敏感的一个,因为现在社会里有些人不择手段的包装自己,已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如此便催生了相应的产物——名气危机,甚至部分人表现更为激烈的反对声和讨伐声。再则古语也有云“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柱中蜂种王是需要卖钱的也是需要钱买的,因此就很自然的也被旋进了这个既是漩涡又是社会规律的规律里。如果我把天柱中蜂王义务送给全国蜂友,也许就会少了许多的怀疑和反对,但可能也会有说“如此大方,不可能吧,是否有目的”。不过我是没有这个能力育王送人的,也没有这个能力大量育王卖给各位蜂友,仅仅提供少数的种王给认真研究天柱中蜂的蜂友饲养和研究。本打算今年给全国蜂友提供些种王,可惜天时不帮,地利不助,我地去年秋后干旱直到今年三月,之后又是连绵雨水,由于金融危机失去打工机会的农民工回家了,回来的老百姓无“财政收入”就开始吃“老本”,开了三个碳窑,位置刚好在我的蜂场边,持续烧碳两年,从冬天到来年三月,十年树木一朝被砍,悲哉!薪碳木多是水冬瓜树类乃春夏蜜源,秋五倍子和火烧花类依然保留,我的五十群中蜂希望秋后“蜂繁蜜足,谢天谢地”!
五、天柱中蜂饲养技术问题
我发表的关于天柱中蜂的技术性文章不少,有心的蜂友是可以看出门道来的。记得海尔的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容易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容易”。各行各业的成功者都有这些共同的素质——缘分、坚持、求真、务实、耐性、安心、追求、付出、大胆、细心、勤劳、热爱。为什么我们养蜂人不注意这些呢?要么是疑心重重,要么是简单武断,要么是盲目操作,要么是人云亦云,要么是墨守成规,要么是固执,要么是没有主见,要么是以己度人,要么是误人误己,要么是重点不明要么是付出太少,要么是道理不清要么是实践太少,要么是理论严谨而方法呆板,要么是热情有余而韧劲不足,要么是胆大心细而坚持不够,要么是把怀疑当事实而事实当成怀疑,要么是关注细节而忘掉大局。我们都说有缘分才能相聚,可是我们不去追求又怎么知道有缘,追求而不坚持又怎么知道是有缘而无份呢?我认为养蜂的关键是在于人的基本素质,一个素质低下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不会有什么成果的,为什么中国人才战略里提出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应该就是这个素质成就事业的道理吧!各位养蜂同仁,全国的蜂友们,感想你们长期来对我的关心、关注、支持、教导、批评、纠正。我才疏学浅,在此班门弄斧,不当之处,错误之处肯定不少,期待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