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3-3-10 1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完全照搬旧式传统养蜂者,更新蜂王几乎是养蜂人每年都在做的事。& ^. c& ]; ]' Z( q5 c% a j
+ E/ B4 p- j1 }6 r6 I9 Y8 B4 a新蜂王年轻力壮,产卵能力、带群能力都要优于老蜂王,养蜂为采蜜,采蜜依靠的是工蜂,蜂群蜂多、群大群强自然就是多采蜜的前提条件,适时更新蜂王自然而然就成了养蜂人提高蜂蜜产量的一种手段。- V% {2 y* T, h/ B/ J( K
更新蜂王分开来说有好几个方面,更新的时间掌控、培育新王的方法、途径等等。0 F9 k- }, {- E6 p/ T
对于更新蜂王的时间掌控,应依据老蜂王的表现情况来进行,蜂王的蜂龄作参考。. M2 `1 N5 U- I) D% c3 C0 v
有说三年一换、二年一换,而大多说是一年一换蜂王,甚至有一年三换蜂王的,以时间长短来确定换王时机虽有一定的道理在里边,但本人的经历认为不尽科学,应以蜂王的表现来确定是否换王,表现差的蜂王随时更换,否则就是浪费资源,这不,一群好蜂被劣王给带没了的并不鲜见,碰到过的养蜂人肯定深有体会。
}* F) r6 C8 ?1 d7 ? p8 Z+ Q$ G! D培育新王,有利用自然王台、急造王台、人工移虫育王等方式。0 O4 ? @, A) j' n7 h
从意蜂取蜂王浆的移虫情况中观察到,移虫后的一段时间其王台内的幼虫是脱浆的,脱浆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王台幼虫脱浆时间甚至延续数小时,其脱浆时间过长的王台幼虫直接死亡,平时说的接受率差没有接受的王台就是这些脱浆死亡幼虫造成的。尽管移虫者技术再精湛,在王台内点底浆,移虫接受率达100%,王台内幼虫脱浆现象始终存在,脱浆时间长短跟哺育王虫的工蜂多寡、移虫后王台放入蜂群后工蜂转移过来哺育王虫的间隔时间相关,蜂群分蜂欲望强的蜂群哺育王虫的工蜂数量就多一些,王台放入蜂群后工蜂转移过来哺育王虫的时间间隔也短一些,相对王台的接受率也高一些,浆水更多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脱浆对王虫的营养补给是存在负面影响的。( d0 _- w _3 D
自然王台、急造王台是蜂群自主完成的,是蜂群群体内的自然现象,不受干扰,更符合蜂群的自身生物特性。2 R+ l) ^) F u5 {2 m% m
小结:
: ^8 Z6 H8 r* J本人倾向于利用自然王台甚至人为制造急造王台,从营养学的角度去作取舍,也是成立的。
7 p; x k; `6 Y, o4 h$ |7 K中蜂,有用不完的自然王台,而活框养蜂,完全是受控的,如:要哪个蜂王的卵就在那蜂群育王、要多少王台、什么时候需要等等都可以按自己的计划控制实施。
8 A; W2 r% A) ]) m* x. T说个现实:控制分蜂热不容易,制造某一蜂群的分蜂热是不是很简单?只要自己有不止一群蜂就可以轻松办到。
, U, ~" G* ^# H* v9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