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图2-31 活框蜂箱的蜂路结构
4 Y- s; r# o) |1 ]
! c7 c9 o! \& n! \3 {6 }1. 框间蜂路 2. 上蜂路 3. 继箱下蜂路 4. 固定底箱下蜂路- H; u; ^ L& x# X' z: h3 P
' S2 j2 a' c- n# Z5. 前蜂路 6. 后蜂路 7. 巢框 8. 继箱 9. 底箱 10. 底板) o" a& D& K9 _* M3 u0 W
% }# {. t" u0 f- V% J5 w: M; h! z ⒉巢框
! {. U2 |$ i/ O. r% C" [6 b/ P2 o) T3 j; h0 j, a* \1 o+ _) |8 B
巢框是活框蜂箱的重要部件,由上梁、侧条和下梁构成,用于支撑、固定和保护巢脾。它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对所设计的蜂箱有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在设计蜂箱时必须先确定巢框框条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框型和确定所需巢框的数量,然后再结合蜂路原理推算出蜂箱各部的尺寸。' A, ~ \- M2 q
- }0 }+ V1 ]$ t+ n
⑴巢框框条的大小 巢框框条可分上梁、侧条和下梁。: j$ ~4 Y P% R( k- B3 l
% G6 |4 R! f+ b8 I4 ]9 [ ①上梁 它的宽度和厚度取决于工蜂封盖子脾的厚度和所承受的重量。上梁的宽度通常应比封盖子脾厚度略大2 mm,以保护巢脾。因此,在蜂箱设计实践中,西方蜜蜂巢框的上梁宽度应为27 mm(工蜂封盖子脾的厚度为25 mm),中华蜜蜂的应为25 mm(工蜂子脾厚度为23 mm)。上梁的厚度取决于巢框所承受的重量,以朗氏巢框(内围尺寸为429 mm×200 mm)为例,贮满蜂蜜的封盖脾重量可达3 kg以上,上梁太薄,强度不够,往往下弯变形;但上梁过厚,则会减少育虫的面积和增加巢框自身的重量。一般认为,西方蜜蜂采用20 mm左右厚度的上梁较为合适;而中华蜜蜂采用15~20 mm的为宜,当采用双箱体时应采用15 mm厚度的上梁,以缩短上、下箱体内巢脾之间的距离。
( [0 P$ g+ ]/ S+ f* w0 {
- ]3 x* J1 P6 ~5 c 巢框上梁的两端延长形成框耳,用于把巢框悬挂在蜂箱内。框耳的厚度一般为10 mm,它能承受整个巢脾的重量,且在抖蜂和转地放蜂运输时,受到上下振动不致损坏。
, p. {( g" Y$ }$ l. y$ f) K
6 Z/ r+ Z6 p$ Q3 L9 P; V' Z( H, ~: _ ②侧条 它虽也分担巢脾的部分重量,但主要是保护巢脾。侧条的宽度应与上梁相同。侧条的厚度应为10 mm,以防绷紧的框线使侧条向框内弯曲变形。! H7 `; {% y8 o) u; s$ ^9 h
* H6 h P" f8 U4 V1 M$ T ③下梁 它的宽度要比上梁略小,一般地说,西方蜜蜂的为20 mm,中华蜜蜂的15 mm;厚度为10 mm。略窄的下梁不但可避免提脾时挤压蜜蜂,而且便利于蜜蜂在巢内转脾和有利于增强蜂巢通风。
* d2 c1 V; h1 l( m$ X
0 f1 m1 J$ d/ g' j- t1 p) y ⑵巢框框型的选择 巢框是活框蜂箱的基本部件,型式繁多,但按其长度与高度的比例,大体可分为方形框、高窄框和低宽框三个类型。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巢框称为“方形框”;高度大于宽度的巢框称为“高窄框”;高度小于宽度的巢框称为“低宽框”。
1 u d% A! u$ f; `5 J' l- y `
|6 h [7 G6 R6 G7 \ ①方形框 在19世纪的前半叶流行较广。如美国采用的方形框有内围尺寸为286 mm×286 mm和305 mm×305 mm两种。采用方形框的目的在于使蜂箱呈正立方体形,箱内的蜂团呈近球形,利于蜜蜂结团保温。但其脾面较高,不但难以根据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采用继箱取蜜,而且提取和翻转巢脾甚为不便,分离蜂蜜时巢脾容易断裂损坏。
1 z2 G8 j5 W4 J3 J2 ^* V
. r4 y* H- w* | ②高窄框 在19世纪末期部分国家采用。如法国采用的高窄框内围尺寸为320 mm×430 mm(宽×高);意大利的为255 mm×420 mm(宽×高);瑞士的为280 mm×480 mm(宽×高);前苏联的为240 mm×430 mm(宽×高)等。高窄框的脾距大,提取和翻转巢脾甚为不便,也无法采用继箱生产分离蜜和巢蜜。9 e( }; `9 I; D _* n0 U0 m* T
& ~4 R4 Q) V7 C0 R. h' Z0 O/ w1 ? ③低宽框 它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一种巢框。如朗氏蜂箱的巢框,其内围尺寸为429 mm×200 mm(宽×高)。低宽框的脾距较短,蜂王常把卵圈扩大至框内四周, 使得底箱的子脾面积较大而存蜜较少,采进的蜂蜜不得不往继箱上贮存,这样既有利于繁殖,又能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纯净的分离蜜和巢蜜。脾距小,在蜜蜂饲养管理操作时提取和翻转巢脾方便,在分离蜂蜜时巢脾不易损坏。所以,在设计蜂箱时应采用低宽型的巢框。
/ ^' A, o$ V& S6 G P" }, v$ k- t# S5 |$ [' J8 L& }
对于中华蜜蜂,当设计的蜂箱为单箱体的时,其巢框可采用宽略大于高的框型,以利于蜜蜂结团保温和管理蜂群时提脾等的操作;当设计的蜂箱为双箱体的时,整个蜂箱(叠加继箱后)应呈正立方体形或呈偏高的立方体形,这时其巢框应是宽高比例约为 1∶(0.5~0.6)的低宽框,这样既能使上继箱后整个蜂箱呈正立方体形或呈近似正立方体形,箱内蜂团能成球形,又能使采用继箱时上、下箱体内巢脾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中蜂上继箱。
$ K$ p; D) J. |/ m" P. Q' T4 b. a/ k F, ^. A" ?4 T. B
⑶巢框数量的确定 巢框的数量是设计蜂箱宽度的重要依据之一。蜂箱是蜂群栖息的场所,巢框的数量首先必须满足蜂群栖息的需要,在这个前提下确定的巢框数量必定可满足蜂群繁殖的需要。当蜂脾比例为 1∶1 时,整套蜂箱的巢框数量可由下式推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