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2|回复: 3
收起左侧

制作蜂箱所需板材的规格与原木的材积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0
在线时间
66 小时

2832

金钱

455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0-8-13 09: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制作蜂箱所需板材的规格与原木的材积 制作蜂箱所需板材的规格与所设计蜂箱的各个部件有关。一般地,箱体、巢框上梁、箱盖框板、箱盖内的垫条和底箱的垫木等采用厚度为20 mm 的板材;箱盖盖板和蜂箱底板采用厚度为15 mm 的板材;巢框侧条、巢框下梁和巢门板等采用厚度为10 mm 的板材。' S/ i0 |; R+ }" y7 p6 L+ a8 ~5 e% v

# r0 x' |( d# u: A0 B  制作蜂箱所需木材原木的材积通常根据所设计蜂箱的各个部件计算。制造一套蜂箱需用木材原木的材积等于蜂箱各部件成品材积总和的1.5~2倍。
, g/ B( f$ o3 W% r8 D5 d
& ?; \9 \3 ?- o# ~% z  ⑶木材的干燥 用于制作蜂箱的木材必须充分干燥。一般地说,刚采伐或从水中取出的木材含水率常在30%以上,半干的木材含水率在18%~30%,干燥的木材含水率小于18%。木材含水率的大小,对木材的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木材含水率愈高,其强度愈低。含水率大的木材不但难加工,而且加工成的蜂箱部件由于水分蒸发,会出现收缩、翘曲、裂缝、接头和榫眼松动等现象。这一方面会影响蜂箱各个部件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另一方面会影响蜂群的饲养。所以,制作蜂箱的木料含水率应在15%~18%。但厚度为10 mm 的板材一般不可干燥到含水率在15%以下,以避免制成的蜂箱部件受潮后产生膨胀,引起拱曲。
7 J- }3 T8 G) r/ `; X
; c  C3 }8 Y% p; l    干燥木材的方法较多,但制作蜂箱的木材通常采用自然干燥法较为简单。其方法是:将原木锯成适当厚度的板材后,堆积在空气流通、干燥、光线较弱、温度在25℃以下的场所,利用自然蒸发排出木材中的水分。实践表明,采用自然干燥法一般要历时一年才能使木材充分干燥。木材干燥后,应选择一年中气候较干燥的季节加工蜂箱,南方沿海地区应选择秋季(9~11月份)加工。
3 o$ P/ N0 \, z$ O) p) m
5 O  N$ a! s6 O% O' R! {    ⒉蜂箱各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技巧
. v& W2 |% a/ b' E
( ?  |7 d* ?: {4 o9 e: I    蜂箱通常由巢框、箱体、箱底板、箱盖、副盖、隔板和巢门档等部件和闸板、隔王板等附件构成。现以朗氏活底蜂箱为例,讨论蜂箱各部件和附件(闸板)的设计与制造技巧。
* Y; l. v  g. n( k% Z7 d8 |2 g
5 K. m5 x; {* {  ⑴巢框 巢框的设计主要考虑巢框框条的结构、巢框是否带蜂路间隔装置和框条组合的方式等问题。/ O- r9 c# i$ s

7 i/ Z8 I+ G' A& i, }3 E  ①巢框的框条 巢框为一个由上梁、下梁和两侧条构成的矩形框架(图2-32)。
) q# z- u- m. D# U5 H
% @( N" o9 W8 G4 P0 y2 f7 e+ f2 r- J6 D9 F9 C* }0 ^! @& s

: V4 ~% {# a1 L图2-32 巢 框0 d# h1 f0 e& [/ g- E2 o4 ?

2 B7 L7 H: \- |  x1. 上梁  2. 下梁  3. 侧条
4 P3 O3 M7 v+ u$ P% u
7 u4 Z3 |8 N  I- y  巢框上梁的两个端部延长成框耳,用于把巢框悬挂在蜂箱内。上梁的腹面通常设计有上巢础时用于固定巢础的结构。目前上梁腹面用于上巢础的结构主要有单槽、单槽加契条和双槽加契条的三种设计(图2-33):9 q, j2 E2 s6 ]0 m1 t4 D) o
2 d3 x, M' `3 H: J6 O6 d$ H
  单槽结构的上梁  系在上梁腹面中心线上纵长刨一条宽3 mm 、深6 mm 的矩形槽而成(图2-33 A)。上础时,巢础上边缘嵌装入槽内,并通过在槽内灌蜡将巢础粘固在上梁上。这种结构的上梁制作简单,在蜂箱设计和制造上普遍采用。我国的西方蜜蜂蜂箱上均采用这种结构的上梁,但在中蜂巢框的设计,提倡采用无沟槽的上梁,以防巢虫。
+ @' c" r. Z& @9 k; T0 \. C
. y) _* P0 s- t  单槽加契条结构的上梁  系在上梁腹面中心线上纵长刨一条断面为梯形的长槽,并配上一条断面形状相似的契条而成(图2-33 B)。上巢础时,巢础的上边缘插入槽底,然后用契条挤入槽内加钉固定。这种结构的上梁加工较费时,仅美国等少数国家采用。% B7 _! `0 ?8 A* j/ T! \* w9 D2 o! k( `
8 t) j- I* E; q: Z
) B. Z% R- f$ Q+ n7 \* u  M8 |
  N6 ]" ^3 M/ ~. C# S# P
图2-33 巢框上梁腹面固定巢础的结构; n! e* r1 @+ p* I
6 |2 K# @) `4 t* I
A 单槽结构  B 单槽加契条结构  C 双槽加契条结构
. w* x' l! e. V$ L. f! C- Y5 w7 T4 ?7 W0 a# y8 G
  双槽加契条结构的上梁  系在上梁腹面中心线和其边上纵长各刨一条宽 3 mm 、深 6 mm 的矩形槽,并配上一条断面为等腰梯形的契条而成(图2-33 C)。上础时,巢础上边缘嵌装入中心槽内, 然后将契条挤进其边上的槽内, 使两槽之间的木头挤紧中心槽内的巢础固定。这种结构的上梁加工较费时,仅美国等少数国家采用。
3 F" w4 f7 G/ U" i6 {! ^* o2 \* y6 }6 a
  此外,在西方蜜蜂的饲养上也有采用无固定巢础结构的上梁。这种上梁的腹面是平的,上巢础时采用压边器把巢础压粘在上梁腹面,或采用蜡管固定器和熔化的蜂蜡把巢础粘固在上梁腹面(见第五章第一节)。: q6 N0 p, n! U0 g1 V! G

* F4 x: |! u6 h) i8 N1 ?" s    巢框的侧条  有带蜂路间隔装置的和无蜂路间隔装置两种型式。
* G6 Y% [6 G, |
: O. h" }- ~8 F    带蜂路间隔装置的侧条  系将侧条的上部扩大形成蜂路间隔装置,具这种侧条的巢框称霍夫曼巢框(见“蜂路巢框”)。带蜂路的侧条其两端通常设计有槽口,以在巢框组装时与上梁和下梁接合。& f. [' F0 \# n  R" ?
0 _  L2 a$ W* F& M9 g3 y
    无蜂路间隔装置的侧条  其两侧一般不扩大,且不设计槽口,但巢框侧条的纵长中心线上一般必须设计有2~4个直径约为1 mm的小孔,供巢框上础加固巢础和筑造巢脾。小孔的位置和中心距视巢框的高度而定。7 G& \6 f9 `* i4 @

6 }0 P4 t$ r7 w9 j* g    巢框的下梁  有单条、单条开槽和双条组合等三种结构。
, Q$ o# e. [5 `
* m! }, n( H4 C4 a" |  U* n- z    单条的下梁  结构简单、制作容易,被普遍采用(图2-34 A)。8 }0 \% x& P! ^

0 y) S) [' H: Y    单条开槽的下梁  系在下梁顶面中线纵长开一个宽为3 mm 、深为6 mm 的槽构成(图2-34 B)。
( V2 ]; P- k! F( n# u1 \/ ]/ z# t
4 z3 G3 u% k: F7 c, H1 w    双条组合的下梁  系由两条细木条相间3~5 mm 构成(图2-34 C)。巢框的下梁开槽或留出间隙,其作用在于当巢框内采用满框的巢础时让巢础部分延伸入槽或间隙内,避免被下梁顶住而使框内整个础面发生拱曲,以确保造出的巢脾表面平整。
中锋爱好者,喜欢勤劳的小精灵。
QQ
QQ
积分
0
在线时间
66 小时

2832

金钱

455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4 12:24:51 | 显示全部楼层
cdegbcdecdeg
积分
0
在线时间
21 小时

87

金钱

24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2-2-28 10: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沒有圖ㄟ!!!???
积分
0
在线时间
50 小时

465

金钱

136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2-3-8 16: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点图和文字一起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1-23 00:57 , Processed in 0.171291 second(s), 23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