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4|回复: 6
收起左侧

中蜂的特性

[复制链接]
QQ
QQ
积分
0
在线时间
66 小时

2832

金钱

455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0-8-13 1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分蜂性强
' U4 Q* D' }4 l2 E7 I$ j# l
4 {+ T" g" b* d. u( r5 g2 G    自然分蜂指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相当数量工蜂和部分雄蜂飞离蜂巢,另择新居营巢生活的群体活动。它是蜜蜂群体自然增殖的唯一方式。中蜂好分蜂,这是适应性强的表现,但由于好分蜂,难于维持强群,对提高单位蜂群产量不利。1 f/ A7 G' o% `
8 d7 h! M+ X* Z5 L: D5 q+ U! v
    ㈠促使分蜂的因素$ V: T9 K& w) k, J- X
/ B# {3 t: e  M4 F% a/ {2 b3 @
    主要包括环境因素、蜂群因素和季节因素。, `( \: d; L0 u) m2 z

5 _4 L0 T3 k0 Q/ f# E; G1 H    ⒈环境因素4 C2 u3 C* G: f
8 Z1 k/ \9 H  M4 ^5 s0 `1 L$ {
    包括外界环境因素和巢内环境因素。; K. S# q; y, Y/ h7 D2 S6 b9 J" n

) \, l$ |/ E+ [& H7 {  s  t    ⑴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是蜜粉源条件和气候条件。较丰富的蜜粉源为蜜蜂的群势发展和分蜂后的蜂群生存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分蜂均发生在蜜粉源较充足,蜜蜂群势增长的季节。闷热的气候易促成分蜂的发生。7 x& S! g! E- K6 {1 J4 p/ a" f7 A

# Z! |3 A( c4 L/ _4 [, I    ⑵巢内环境方面:蜂巢拥挤、通风不良、巢温过高、粉蜜充塞、压缩子脾、供蜂王产卵的巢房不足、缺乏造脾余地等,都能加剧分蜂热程度。
) \7 r5 x' }% Z! d7 I$ Z
, d; G* U& k, H" f0 |1 [* @    ⒉蜂群因素) O+ N% ^1 P5 p1 @
7 C6 [+ h! D- p: F+ X6 O* x
    包括蜜蜂群势、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等。强盛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这是蜜蜂与环境适应的结果,因为弱群分蜂后的分出群和原群生活力减弱。蜂王状态、卵虫数量、哺育蜂数量是影响分蜂热相互关联的因素。新蜂王控制分蜂能力比老蜂王强,因为新蜂王产生并释放的蜂王物质较多,新蜂王产卵力强,使蜂群中有更多幼虫。由于幼虫少、哺育蜂多,产生蜂群哺育力过剩,是导致分蜂的重要因素。. h: C2 c; U' c, M1 n
0 S2 s, p# e% R+ Q
    ⒊季节因素
2 C( I$ E+ s8 o2 o7 C% S' q, D% e
    分蜂热程度与季节有关,分蜂季节蜂群普遍发生分蜂热,即使群势不是很强。在云南昆明,中蜂分蜂的季节仅限于2~4月和8~10月,其他季节即使达到8~10足框的强群也基本不分蜂。长白山中蜂自然分蜂多发生在5月中旬~6月中旬。6 k7 ]& b: ~9 F1 J* @& l" ]8 O

0 m" x$ E0 C6 V/ q; Q# ~9 c" _- `    ㈡分蜂机制
: c( D/ O5 j2 M4 T5 b+ M4 I9 {7 A/ V5 z, k; M. b/ p2 k' |) V+ R
    通过对分蜂行为的观察,发现从建造台基,迫使蜂王在台基中产卵,培育新王,减少对蜂王饲喂使其腹部收缩,驱赶和引导蜂王离巢分蜂等一系列分蜂行为均由工蜂主导。蜜蜂行为往往与自身的生理发育有关。4 m! f/ I2 Q+ c" o7 ^/ S
7 a* n! t. ~3 ~
    通过对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大量解剖研究发现,与无分蜂热的蜂群相比,分蜂热蜂群中工蜂卵巢出现不同程度的发育。由此推断,工蜂卵巢发育与分蜂行为密切相关。但蜂王存在是分蜂的前提条件之一,若因失王导致的工蜂卵巢发育是不分蜂的。因此分蜂机制是,在蜂群中蜂王存在的前提下,卵巢发育的工蜂导致蜂群的分蜂行为。
- h. O( _9 G; h  `6 y9 k( `% A8 [3 B8 Y% N
    进一步研究分析,能够促使分蜂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将能促使分蜂的内外因可综合归纳为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3个直接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
. d( _0 D) O! D# b) @
4 {! E0 r' u4 ]. ~3 B  u4 t    (1)蜂王物质不足蜂王物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抑制工蜂卵巢发育。蜂王物质绝对不足是围蜂王老弱,蜂王物质释放不足造成的。所以,新蜂王的控制分蜂能力比老王强。在强群中虽然蜂王较好,但因工蜂数量多,使得每个工蜂得到的蜂王物质相对不足,同样引起工蜂卵巢发育。. x8 A5 w5 {* u% I% r  A6 k

# Z5 j' V* b9 j& g0 W' A% n) ?    (2)工蜂营养过剩蜜蜂卵巢发育以脂肪体的发育为前提,发育的脂肪体释放卵黄原蛋白,为卵巢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活动季节工蜂脂肪体与卵巢发育有正相关关系。工蜂营养过剩促使脂肪体发育,因而导致工蜂卵巢的发育。/ s! K1 O8 T: M6 G! G
3 W6 B7 u! F( r$ u& A7 w! X( L
    工蜂营养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大量的蜜蜂出房,哺育蜂增多,在粉蜜充足的前提下,因分泌的王浆过剩而自耗。工蜂营养过剩的间接原因是工蜂因工作量不足,体内营养消耗少造成的。强群青壮工蜂多,外界蜜源泌蜜量不大,巢内粉蜜已贮满,又无造脾余地,工蜂不能投入采酿活动;或蜂王产卵锐减,巢内幼虫少,哺育工作减轻,导致工蜂无事可干。
. m( T1 T# U" V7 ?3 G% a1 p
6 W( O9 H% M; \# u! k( P; y    (3)环境温度偏高通过对不同环境温度下纱笼中工蜂卵巢发育的观察,发现天气冷工蜂卵巢很少发育,而天气较热则大量工蜂出现卵巢发育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因温度偏高无需工蜂大量耗能产热以维持巢温而减少营养消耗造成的。环境温度偏高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群势强盛致使巢内拥挤和通风不良;二是由于气候闷热或蜂箱遮荫不足,阳光长时间直射导致巢内温度偏高。
! U) e( k& p; v
% b0 x6 L, c4 r( e! b7 _3 Q    十一、白天性情躁,夜间温驯
; }. I/ C0 R0 Z8 ^
8 D2 F+ V( m( l) G; I) ^+ K    中蜂性情比意蜂暴躁,特别是在蜜源缺乏的季节或是在阴冷的天气更为突出,对那些失王群、有病群或有盗蜂的情况下开箱检查,就难以避免挨整。中蜂容易骚动和发怒螫人,与其人工饲养驯化时间较短有关,也与它嗅觉灵敏有直接关系。中蜂长期处于自然界野生状态,很少受到外来的干扰,更由于在自然界生存,为了维护群体的安全,具有较高的警戒本能,加上嗅觉灵敏,容易发现异物和异味,尚保留很强的防卫能力,常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因此,在白天不如意蜂温驯,但在夜间中蜂的防卫能力很差,当夜间开箱检查时,工蜂容易离脾,但不会随便使用整针攻击敌害物,这点刚好与意蜂相反,意蜂在夜间只要稍微揭开箱盖,手碰巢脾时就立即被螫。
4 U# Q3 ~: r# W3 H" j* r2 p$ H6 z8 w2 L
    十二、盗性强' |- w9 \" o* s% W

0 ]( h0 O' @4 b. P/ R5 x    盗蜂是指工蜂进入它群蜂箱内窃取蜂蜜现象。中蜂嗅觉灵敏,容易察觉蜂箱(蜂群)散发出的蜜味,从而导致攻入它群箱内盗取食料。中蜂发生盗蜂常在蜜源缺乏的时候,特别是在久雨初晴或蜜源末期发生,这是由于工蜂有强烈的采集欲念,对蜜源十分敏感,于是蜂场上洒落的蜜汁,别群的贮蜜,以及仓库里的蜂蜜等,都成了它们窥探的对象。, _8 x/ C0 B6 K

* q2 `* x9 Z+ ~+ K) F+ X  K    发生盗蜂,一般是强群盗弱群,有王群盗无王群,缺蜜群盗有蜜群,无病群盗有病群。发生盗蜂时,轻者受害群的贮蜜被盗空,引起饥饿;重者出现全场互盗,造成工蜂大量伤亡、蜂王遭受围杀和引起逃群。
( b; f# `8 U3 N* }$ T" |) U9 c# j& \+ R& B
    十三、蜂群失蜂王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V4 t$ ]" X- ?+ s; d4 Q& t
' {& _9 A- w; C; J, g2 \    当中蜂群失去蜂王,群内又无可供改育成蜂王的工蜂小幼虫或卵时,失王蜂群中少数工蜂2~3d后卵巢就会发育,并在工蜂巢房中产下未受精卵。工蜂产下的卵,培育出的成蜂均为雄蜂,且个体较正常雄蜂小。
' q" d! _- a, G+ ^2 H* _3 j
" ?* @3 N% _# O, |9 y# _; ^% _    工蜂产卵初期,通常也是1个巢房1粒卵,甚至会在王台基内产卵。缺乏经验的养蜂人员,容易误认为是蜂王产的卵,但又找不到蜂王,只要认真对比即可辨别出来。工蜂产卵不是成片有秩序地进行,常有漏产的巢房,或卵产不到巢房底的中央。后期出现1个巢房中产数个卵,且产下的卵东倒西斜,十分混乱。
4 T. a% q5 U, L, C& {2 T, q
- i  E2 ?! k4 ^$ f  T, N; z1 Q    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出现涣散不安,出勤大减等现象,群内工蜂体色开始变成黑亮色,容易激动,主动攻击靠近蜂群的人和畜,飞行时发出嘶哑声音。
# Q/ ^# H* X' d! {0 v- Y$ V3 \
0 g# m% Y; ^( w6 ^4 z    西方蜜蜂的欧洲几个亚种如欧洲黑蜂、意大利蜂等,失王后开始出现工蜂产卵的日数比中蜂推迟10d左右。非洲的几个亚种如埃及蜂、东非蜂、海角蜂等则在与中蜂差不多的日数出现产卵工蜂。
5 J8 J0 n% c. r* q6 J; y+ k
6 s/ o3 \' ~' ]6 o    已出现工蜂产卵的蜂群,一般不接受外来的王台,产卵工蜂发现王台后,像处女王一样把王台咬破,但能够接受刚出房的处女王。处女王交尾成功开始产卵后,蜂群可以逐渐恢复止常活动,但超过20d以上的工蜂产卵群对诱入的处女王也难以接受。
2 t8 B2 T/ A. ~$ m! ]; z4 f( p
! X2 ^0 k- i+ p    十四、造脾迅速8 r5 a& k% ^+ f! @% R0 s2 l

) Y3 Y4 E# @1 n5 Y* g( H) l    中蜂造脾快又整齐是它一种本能,是长期遗传下来的一种特性。中蜂在自然界生存,为了防御巢虫危害,常常要咬掉旧脾再造新脾;为了避开不良环境常常要迁飞,另营新居。因此,造就了中蜂多泌蜡、快造脾的特性。  i! y+ b# C1 X5 Z
7 S; g1 v7 w3 H! l1 d8 E
    营巢造脾一般由5~18d的工蜂担任,这个时期工蜂泌蜡细胞最发达,泌蜡能力最强。据观察,外界气温要在18℃以上,工蜂才泌蜡造脾,中蜂造脾的适宜巢温为33~35℃的范围内。' K% u6 ^0 j' y
2 Z4 R5 q. @& R' |
    营巢造牌的蜡,是工蜂腹部四对蜡腺的分泌物。工蜂在泌蜡之前,必须先大量吸蜜,蜜液在腹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就变成蜡质。液态蜡质分泌到蜡腺的镜膜上以后,遇到空气便凝结成透明、易碎、近于白色的蜡鳞。蜡鳞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又小又薄,而且很轻,大约4万片才有1kg重,蜜蜂分泌1kg蜡鳞需要消耗3~4kg的蜂蜜。每只工蜂每次只能分泌8片蜡鳞,建造一个工蜂房需用50片以上,而建造1个雄蜂房要用120片的蜡鳞。% W; U! m# e5 q1 o  V0 U, X# c2 I" p: s

! X3 n# E( H) v# z    蜜蜂造脾用蜡时,是用后足胫节和跗节之间的夹钳,将蜡鳞夹送到口里,经口器咀嚼,并加唾液,使之成为柔软富有弹性的蜡质。在天然蜂巢中,中蜂营巢时往往排成锁链般的连串,悬挂在准备筑造的巢脾的基部,挂在下面的工蜂不断往上部筑巢的蜜蜂输送已经柔合的蜡质,而且是不断轮班作业,经过日夜奋战而逐渐筑成垂直且互相平行的巢脾。5 T- R6 [7 ^1 G3 N5 E2 j
; \/ i  T# R/ _% \
    采用新法饲养的蜂群,蜜蜂在人工巢础上上造脾,一方面提供的巢础加大了蜜蜂造脾的工作面,另一方面蜜蜂可利用巢础上的蜡造脾,使得造脾速度更快,造成的脾也更整齐。一般情况下,中蜂只要1~2d便可造成1个巢脾。, m& ~( x! X' s* ?

" L* s# m6 J3 _3 V8 d3 p! x! Y$ q' ]    由于中蜂不采胶,所以中蜂所营造的巢脾洁白,但强度比意蜂巢脾差。# r; Z" W- V" k) i4 }/ Y2 ~3 b

9 i( i6 P4 y' k8 i+ A: u0 X    十五、中蜂好咬旧脾,喜新脾# M& u- O2 G' u" W/ I6 R
& S* C8 E5 F/ r
    通常中蜂会在冬季、初春和越夏度秋时期咬毁旧巢脾。冬季咬脾是为了保温,从咬脾的位置和状况来看,中心巢脾咬的圆洞大,向外两侧逐渐缩小。洞的整体也像个圆球形,冬季蜂团聚结在圆洞里,便于传温和保温,咬脾的程度视群势的大小,蜂龄的长幼、贮蜜的多小、巢脾的新旧、巢外条件的不同而异。初春咬脾是为了更新蜂巢供蜂王产卵,由于中蜂蜂王不喜欢在旧脾上产卵,工蜂将巢房内有原来幼蜂遗留的茧衣和粪便的旧脾咬除,重新修建新脾供蜂王产卵,有利幼虫的发育和生长。越夏度秋时期咬脾是为了驱逐巢虫,中蜂将有巢虫存在的巢脾上巢房壁甚至深达巢房底咬掉,追逼巢虫落到箱底后,才重新修补巢房。) `5 d* ~' x4 a. [" w- m) Y- D

- J- y* u+ E) Z: o& `0 Q1 _    中蜂好咬除旧脾是一种生存的适应性,但中蜂咬脾不仅要消耗许多蜂蜜,而且蜡屑堆积箱底,不利饲养管理。
: S% ]5 }5 w% C  f7 C8 L3 J) N' C
6 i" n: t& X$ B) j0 G    中蜂喜爱新脾,一旦巢脾比较陈旧,就将其咬除,然后再在原位筑造新脾。另一方面,中蜂蜂王喜再新脾上产卵,常常脾上巢房筑造到1/2深度时蜂王就开始在中产卵。. V' d" n  a4 `# ?

$ H' ?# V) t2 X- \    十六、抗病虫害特性! c1 _+ o1 a0 W( h( L2 m9 [" p

+ E# e4 ?: p$ \    ⒈中蜂的抗螨性
) v/ l1 A0 t9 E0 G, m
! ^; ~5 u) E7 h    雅氏瓦螨,又叫大蜂螨,是当前养蜂业中严重危害西方蜜蜂,特别是意大利蜜蜂的寄生螨类(图 5)。其若螨寄生在封盖内,使蛹发育不良,无法发育成健康的成蜂。蜂螨是中华蜜蜂的原始寄主,经长期互相抗争,已对中华蜜蜂没有明显危害。工蜂的蛹不被寄生。只有少数若螨寄生在雄蜂的封盖幼虫及蛹内(占雄蜂房10%以下),不造成危害。
中锋爱好者,喜欢勤劳的小精灵。
QQ
QQ
积分
77
在线时间
1284 小时

1213

金钱

234

回帖

77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0-8-13 15: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也有中蜂的好处意蜂也有意蜂的长处    我现在中意同场     来这里又学习了不小     谢谢了
好男儿这一生无悔
积分
335
在线时间
886 小时

5865

金钱

418

回帖

335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0-8-13 16: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蜂趣 于 2010-8-13 16:26 编辑
/ p# `) z" L! `2 w4 |+ e" D
; l6 `% X* Z- R( J8 [( O, N楼主此文是不是漏了前面一大段呢?我给你补上,请查对是不是下面这段:& _$ t: ~' l- _0 D$ y
      
% y8 f2 t3 i8 g7 v: F% c% C中蜂的特性Ⅰ 方文富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 4 i" p& ~9 a0 Q8 u# I9 S' Y6 g
      中蜂的特性是对我国生态地理条件的一种极好的适应,也是我国特有的生态条件形成的。) a, n1 ?+ N" K: A! ^2 t% ?
     一、中蜂群势小
- ^. ]: M8 X5 z0 `     正常情况下,蜂群的群势取决于蜂王的产卵力和工蜂的寿命。蜂群的理论群势可通过蜂王的日平均产卵量和工蜂在繁殖期的平均寿命推算。由于中蜂蜂王的日平均产卵为750粒,中蜂工蜂的平均寿命为35天,所以中蜂的理论群势为: 中蜂理论群势(只)=750×35=26250(只) 而意大利蜜蜂,由于意蜂蜂王的日平均产卵为1500粒,意蜂工蜂的平均寿命为35天,所以意蜂的理论群势为: 意蜂理群群势(只)=1500×35=52500(只) 由此可见,中蜂的群势较小,只有意大利蜜蜂的1/2。$ S! \, X. w7 S& `7 ~: d+ ]
    二、中蜂3型蜂个体小
+ F9 e) o  n1 L8 |$ {, f5 E+ X    中蜂的3型蜂其个体长度都比相应的意蜂小(表 1)。 表 1 中蜂和意蜂3型蜂体长 型别 中蜂 意蜂 蜂王 13~16mm 16~17mm 工蜂 10~13mm 12~13mm 雄蜂 11~13mm 14~16mm
! Z+ S+ n" a: Q2 v& t" n     三、中蜂3型蜂的发育期较短
6 I) w! `" n2 [- B& l+ w& M8 E   中蜂3型蜂从卵到成蜂羽化出房的各阶段发育历期,除了蜂王外,工蜂和雄蜂都比相应意蜂的短(表2、图 1)。 表 2 中蜂和意蜂3型蜂各发育阶段发育期(d) 型别 蜂种 卵期 未封盖幼虫期 封盖期 出房日期 蜂 王 中 蜂 3 5 8 16 意 蜂 3 5 8 16 工 蜂 中 蜂 3 6 11 20 意 蜂 3 6 12 21 雄 蜂 中 蜂 3 7 13 23 意 蜂 3 7 14 24 图 1 工蜂的发育阶段(数字表示日期) 1~3卵 4~9未封盖幼虫 10封盖幼虫 11蛹 蜜蜂发育日程,特别是卵期,未封盖的幼虫期、封盖蛹期和幼蜂出房的日期,是推测群势发展,有效利用蜜源、预测分蜂、培育蜂王,推断失王日期,切割雄蜂蛹,准备适龄雄蜂等养蜂技术的理论依据。- G6 p" ^- b  `1 H, A1 a
    四、中蜂巢房较小
4 Z* i; f; ^1 c. a   中蜂3型蜂巢房比相应的意蜂巢房小(表 3)。中蜂雄蜂的封盖呈“笠”状,且尖顶有小孔(图 2)。 表 3 中蜂和意蜂3型蜂巢房大小 蜂型 中蜂 意蜂 对边距(mm) 深度(mm) 对边距(mm) 深度(mm) 工 蜂 4.81-4.97 10.80-11.75 5.20-5.40 12.00(平均) 雄 蜂 5.25-5.75 11.25-12.70 6.25-7.00 15.00-16.00 蜂 王 Φ6.00-9.00 15.00-20.00 Φ8.00-10.00 20.00-25.00 图 2 中蜂(左)和意蜂(右)雄蜂封盖子
# w- j8 V. m7 {    五、尚于利用零星蜜源 , T* I4 n$ D4 @, _- s
    中蜂具有嗅觉灵敏、飞行敏捷和可采低浓度花蜜的特点,有利发现和利用零星蜜源。 中蜂嗅觉灵敏,善于发现零星分散的蜜粉源。 中蜂飞行灵活敏捷,善于避过胡蜂和其他敌害的追捕,有利利用山区蜜粉源。 中蜂与意蜂不同,可采集浓度较低的花蜜,有利利用花蜜浓度较低的蜜源和在花蜜浓度较低时就可抢先采集。 研究显示,当花蜜含糖浓度30%~40%时,两者采蜜量差异不显著,50%~70%的,意大利蜂高于中蜂9.28%,低于20%时,中蜂采蜜量高于意大利蜂9%以上。 中蜂尚于利用零星蜜源,可做到无大蜜源时饲料自给有余。 中蜂尚于利用零星蜜源是中蜂能适应山区丘陵地区生存的重要因素,也是中蜂比较稳产的保证。0 U' L7 L0 H) Q7 d
    六、工蜂扇风头朝外  3 c; z/ n9 @4 y: S9 k& m8 ]
   在炎热季节,蜜蜂常常要通过扇风来增强蜂巢通风,从而降低巢内温度。西方蜜蜂扇风时,是采取头部朝向蜂箱巢门的姿势扇风,将风从蜂箱中抽出。而中蜂则相反,中蜂扇风时采取的姿势是头部朝向巢外,将风鼓进蜂箱(图 3)。中蜂的这种扇风方式,一方面将外界较冷的空气扇入巢内,使得箱内较湿热的空气冷却成水气,并凝结在箱壁形成水珠,另一方面致使巢内的湿气难以排除,而导致巢内相对湿度较高。 广东昆虫研究所刘炽松、赖友胜等的测定显示,中蜂巢内常年可保持湿度在80%~95%之间,大流蜜期的雨天可高达100%。这样的湿度是对中蜂生产较高浓度的蜂蜜和对蜜蜂疾病的防治不利。 图 3 中蜂鼓风朝向 / a2 v/ S3 e- ]' y
    七、中蜂不采胶 4 f4 p8 W& v3 }" D
    中蜂不具采集蜂树胶的习性。中蜂营造巢脾,粘固框耳,填补箱缝隙都完全用自身分泌的纯蜡,而不采集植物的芽苞、树皮或茎干伤口上的树胶来补充。因此,中蜂巢脾熔化提取的蜂蜡,不仅颜色洁白,而且熔点比较高,中蜂蜡的熔点66℃,意蜂蜡的熔点64℃。 在新法饲养的情况下,中蜂不采树胶在检查蜂群时容易提取巢框,管理方便,但蜂群在转地饲养时,受震动容易发生巢脾断裂的现象。 中蜂不采胶,所以不生产蜂胶。
6 Z" k& i  R0 i7 v: Z9 u     八、怕震动易离脾
% Y- J  F& k  m. g- v    蜂群受到轻微震动后,工蜂即会离开子脾偏集于巢脾的上端及旁边(图2-4),若受到激烈震动就会离开巢脾住箱角集结,甚至涌出巢门。中蜂怕震动易离脾的特性,虽然在取蜜时很容易抖蜂取蜜脾,但对长途转地饲养是很不利的,会使幼虫长时间得不到哺育和保温,造成幼虫死亡,致使到达目的地后群势严重下跌的现象。 针对中蜂怕震动易离脾的特点,在中蜂饲养管理中要注意,蜂群排放的场所要僻静,平常管理蜂群操作要轻稳,避免过大振动,扰乱蜂群生活。 图2-4中蜂受震后离脾
7 ^6 z, Y4 J  k1 H7 ?# o* q7 ~   九、易逃群
2 w! R" m% u0 U5 F( ^   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营巢。这是中蜂抗逆性强的表现,它有利中蜂种族的生存及繁衍。但中蜂的这种习性,常常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因此,称之为“逃群”。针对中蜂逃群的原因,为中蜂创造较好生存条件,采取防中蜂逃群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中蜂的重要环节。 1.单群逃群 ⑴中蜂逃群的原因 巢内缺蜜当外界蜜源枯竭,或因盗蜂导致巢内缺蜜时,蜂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易发生逃群。 病虫敌害侵袭中蜂由于幼虫病严重,或受到巢虫严重侵扰或胡蜂袭击,对蜂群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便会弃巢迁逃。 异味刺激新法饲养的中蜂,若使用有浓重木材或油漆气味的新箱,或蜂箱、巢脾和巢框等被汽油、农药、消毒剂等污染,具有异味均会引起迁逃。 震动惊扰蜂群在过箱、转地、防治病害、检查时受惊扰,或是蜂箱放在木楼板过道,行人经常走动震惊蜂群也会发生迁逃。 盗蜂严重中蜂被盗,导致蜂群缺蜜或严重干扰蜂群生活时易逃群。 气候不宜由于气候因子,如严寒和酷热,威胁蜂群的生存,蜂群维持蜂群繁殖所需温度和湿度时易引起逃群。 ⑵逃群前兆 工蜂出勤减少,哺育幼虫次数减少; 工蜂叼食2d以上的幼虫,造成巢内无子状况; 蜂王依然产卵,但接受到的饲料减少,产卵量减少; 工蜂没有像分蜂活动那样追逐蜂王,有一些工蜂(包括采集蜂)吸饱蜜汁后,停留在巢脾上部一动不动。 ⑶逃群发生时间 一般当群内已没有幼虫及很少蛹时,在上午发生逃群。 ⑷逃群发生情景 逃群时全群倾巢蜂涌而出,直飞空中。多数蜂群不在蜂场停留,直飞远处的新址,也有的蜂群在蜂场周围的树杈上停留,但停留时间很短。 蜂群逃群之后,旧巢脾上几乎没有蜜,也没有幼虫和残留的幼蜂。 ⒉集体飞逃 当蜂场中有一群蜂发生飞逃时,常引起其他蜂群一起飞逃,各群的工蜂集合在一起,在蜂场附近的树杈上结成大型蜂团,所有飞逃蜂群的蜂王都聚集在大蜂团中。由于各群的气味不同,在这种大蜂团中发生围王现象,结果多数蜂王被围而死亡,工蜂之间也互相厮杀,造成蜂场的严重损失。 如1974年12月14日,福建省南靖县南坑乡南塘大队养蜂场,有116群中蜂运往厦门,采大叶桉繁殖,开箱后的次日下午9∶00,有6群蜂同时拥出巢门飞逃,飞逃群在蜂场上空盘旋,在嗡嗡声吸引下,又有28群蜂相继倾巢而出,以后不断又有蜂群投入,至第3d,除2群留下2框幼蜂外,全场114群、518框蜂全部集体飞逃在一棵核树上结团,把笔直碗粗的树干都压弯低垂下来,互相厮杀而死的工蜂无数。蜂王有的被咬死,有的在地面上被工蜂围住。到第6d,蜂场只剩十几框蜂。 王志忠(1981)认为:转场到新场地之后,由于工蜂对新环境不熟悉,开巢门后产生迷巢现象而引起集体逃亡。 据认为,在集体飞逃的蜂群中,那些原先没有飞逃“情绪”,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蜂群也出现逃群,可能是由于飞逃蜂发出高频率的呜叫声及强烈的招呼信息素(蜂臭)所诱发的。这也是中蜂对外界敏感性极高的一种特性。 迁栖(逃群)行为是蜂群对内外不利因素的一种群体反应,是一种反抗不良条件的生存方式,与自然分蜂不同,自然分蜂是蜂群在适宜条件下正常繁殖行为。
2 h7 o6 o% O+ e% N; v    十、分蜂性强
蜂趣
QQ
QQ
积分
10800
在线时间
5926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韶关市 武江区

4万

金钱

9741

回帖

1万

威望

版主

Rank: 27Rank: 27Rank: 27

发表于 2010-8-13 17: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如此
QQ
QQ
积分
0
在线时间
66 小时

2832

金钱

455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1: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cdegdemgcdeg
QQ
QQ
积分
3406
在线时间
2038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东莞市 东莞市 清溪镇

6104

金钱

1357

回帖

3406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6-3 1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8_186:}{:8_17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684
在线时间
459 小时
居住地
广东省 广州市

1502

金钱

477

回帖

1684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4-6-4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4-11-25 16:18 , Processed in 0.173423 second(s), 22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