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8-25 12: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亮2008 于 2010-8-25 12:24 编辑 ( B5 ^9 D1 ^: s& k& f
* X. }7 d) v9 D, Q4 M, t
应该说这个技术创意还是蛮好的。
0 g; O& n1 u/ C, Q 但现在还有几项瓶颈问题:% x. g. z' U4 o, j
1、新的塑料台碗最初几次使用时接受率很差,必须人工干预后才有所改观,比如在台碗中刷、喷王浆稀薄液、将塑料台碗浸泡于煮旧脾后的液体中12小时后再使用等等。5 g5 Z$ {3 R/ t6 b" v; S
2、为什么48小时就可以取浆,说明蜂王连续在这种这种不规则的工蜂房里产卯还是显得不能随心所欲,虫龄大小不一,只得按平均虫龄时间折中来操作。- w* c( s% O7 A, L
3、“新法”每框可装12根浆条,也就是说每框能分配到3个王浆挂的使用量,每次取浆条时必须组装、放蜂王,足48小时后再抓蜂王、撒组装各一次。“旧法”一片幼虫脾也可以移虫5~6框,这样,熟练移虫手少量养蜂跟新法相比可能慢不了多少,专业户数十、数百群生产效率可能会大幅度提高。( i+ j1 X+ B6 N7 t
评判一项新技术的优劣应该由使用者来说话,专家、电视台的主播和电视镜头前的“客户”说得都不能算数,一、两年后再作定论吧。8 C$ {' p4 @+ c
高产不一定会发财,现在王浆生产主区每公斤收购价60元,如果在全国意蜂范围内越高产价格将越下滑,王浆质量将越低劣。20年前还没有所谓“浆蜂”,年/箱产量只有1~1.5公斤,主产区收购点价是500/公斤,那一年从新疆带回一些溶入蜂蜜中的王浆可以治愈老母亲多年腰肌劳损,“北京蜂王浆”还是当时我国各大小药店里响当当的名牌,一种贵重的滋补营养品,据当时众多客户反映配合其他医疗使用效果明显,而现在高产浆蜂/群产量最高可达10公斤左右,其食用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其中最主要的营养成分10一羟基一2一癸烯酸经专业部门检测均属低下或个别抽样不合格,跟当年的低产量蜂王浆不知降低了几个级别。9 w" a6 ~) w! I& E
即使是如此高产低效的蜂王浆,通过邮购的许许多多客户,这些经三、五日跨省长途邮寄过来的蜂王浆,外包装就是用一个泡沫箱,里面装着12瓶王浆(最低邮购重量是6公斤),特别是夏季客户收到的不是补品而是一堆垃圾了!
# [8 u) j" n8 k 所以,现在内行的人宁愿花高价也要低产的本地生产的新鲜蜂王浆级品。
j2 z! [. ]- {
# ^( T3 P* d* R0 R' T 谢谢楼主提供的新技术和精美的图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