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浅谈补饲(糖浆)浓度对蜂群的影响! j+ d- ]3 ]( Y- B; U( a4 ]
补饲——当巢内的储蜜低于蜂群需求的临界线时(没有或极少封盖蜜),对蜂群进行救助性的饲喂。
4 n, h0 a3 H. a/ w2 {+ {( U 引用书席上面的方法:用水与优质白糖按1:1煮开后对蜂群进行饲喂。这里不理会用什么方法进行饲喂,只探讨糖浆的浓度。
3 a3 i6 b) G X3 {& j* r' G 在全国各地,补饲通常在越夏前、越冬前,在这里试问大家,补饲的浓度你是否千篇一律呢?呵呵,通常大问题就是源于小偏差!
, Q1 ?3 {, L8 k 夏季,全国各地天气均以高温多雨为主。以下给大家讲述一个事例:1、大家可曾记得三峡兄发过的一篇帖子,内容大致是说在今年夏季蜂巢里的未封盖蜜有气泡现象,其实这蜂蜜已经开始发酵(不探论原因)。2、不知大家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未经密封处理或密封不好的白糖,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潮解现象。我们由此得知:当外界湿度大时,糖份有一定的吸潮作用(如同生石灰)。从上面的事例可证:如果在渡夏期间给蜂群喂以过稀的糖浆,在糖的吸潮作用下极容易出现糖浆发酵。蜂群如摄取已发酵的糖浆,轻者出现下痢,重者将出现爬蜂。如果以书上说的糖水比(1:1)为标准,那么我们应把糖浆的浓度设置到标准或糖多于水,这样有效防止糖浆发酵,为蜂群的健康清除一块拌脚石!! S; A7 ~! h& O3 Q' j
冬季,外界的天气又如何呢?相信低温低湿笼罩了全国各地。相信不少蜂友有此经验:秋季摇的蜜存放到冬季便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晶。在蜂蜜不变的前提下,不用多说当然是低温成为结晶的“催化剂”。再说一事,可能在这里没几个蜂友会使用护肤品,但护肤的广告总没少看吧!护肤品商家会根据不同季节展示出不同的两大亮点——夏季保水;秋冬两季则是保湿!“保湿”二字在这里给我们什么启发?就是大环境的湿度过低。“低温、低湿”与上面提到的夏季不是恰恰相反吗!那么我们饲喂的糖浆浓度也该相反吗?蜂友们敢去作答不?我的答案是补饲冬季的糖浆较夏季的浓度应该略低。以下给大家讲述自个的理论:低湿:糖浆以标准(1:1)为例,即含水量等于50%,天气预告相信蜂友们经常关注,冬季里的湿度常低于50%,换言之糖浆不但没潮可吸,相反还会被蒸发水份,所以在巢内未封盖的糖浆会因水份不断蒸发而使浓度越来越高。低温:相信有部分蜂友可以帮我证明,在气温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浓度越高的糖浆越容易出现结晶。在低温与低湿的协同作用下,如果给蜂群饲喂 高浓度的糖浆会出现什么效果?蜂群不会因为糖浆的浓度高而添加水分进去,而是直接把糖浆直接封盖(饲喂高浓度糖浆是不是当天即见新的封盖蜜!!!)。在南方冬季不断子的情况下,工蜂为了饲喂幼虫,将冒着被冻僵的危险而在寒冬的早晨出巢采水用于稀释糖浆(春繁更为明显),这样一来提高的采集蜂的死亡率与工作强度(加速了耗蜜与催工蜂于老龄化)。北方,气温在零度或以下的地区,高浓度的糖浆在蜂群初结团时,可以全部被蜂群利用(蜂群在“冬眠”时会保持结团的温度在20-28度之间),因高浓糖浆在结团的温度下不会出现结晶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蜂群群势将日渐衰退,其后蜂群将顾此失彼——在未能控温(护脾)的蜜脾上出现糖浆结晶现象。如果蜂群利用完未结晶的糖浆越冬还没完毕,蜂群将看着结晶的糖浆而活活饿死!(工蜂无法在低温下出巢采水稀释结晶的糖浆)所以不管南方还是北方蜂友,越冬用的补饲糖浆都不应该用高浓度,而是用标准或略高少许浓度的糖浆进行补饲。相信没细( L* e2 G/ d1 u2 O) K5 z* w; @
想的蜂友会反问低浓度不会发酵吗?试想:在越冬前对蜂群进行补饲,尽管糖浆不会全部封盖,但在外界低温低湿的情况下,饲喂的糖浆先是难以发酵(低温作用),再而糖浆会越来越浓(低湿作用)。
6 K! E6 e! C3 A) } 偏高、偏低?如何定义?凡事都应有个度,不可以无穷的高或低。给出个人的一点建议:夏季宜用糖水比为1.5 : 1 进行补饲,冬季宜用糖水比为1.2-1 : 1 进行。
" L9 L/ i' s3 `# Q' \ 以上拙见,欢迎拍砖!7 b8 Z( i/ S2 z( a, _ y8 p
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