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2-11 12: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物种需要科学看待。3 j; L$ m% e5 I* F9 c8 O
对于不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保护方法也不同。- f; ?* m9 G- P5 H1 m4 T6 y, b
1.我说个新思维,第一项 抓蜂也能保护蜂种。不是抬杠啊! 试想在一个自然环境好的地方,每年蜜蜂扩繁都在两倍以上。如果不管它几年会是什么结果?群体间生存竞争变得激烈了,大量蜂群也会因天敌繁盛环境恶劣而死。看看我们人类社会就知道了,人多的房子没得买了吧!) M6 B) f! @1 T c* q
第二项 同地域种群数量增加不代表基因更有利保种。因为这种情况下,蜜蜂为了生存会产生更多的微小种群。而这样的蜂群是经不起逆境的。还有太多接近的血统种群只能形成更多的近亲血系。人为的适当抽走些可以使蜂群形成更多的远血统交配。
+ T% T7 t3 U* N3 p第三项 蜜蜂是多雄交配,最重要的保种方式不是扩群。而是利用无王群的工蜂产卵,这种情形下产生的雄蜂是最好的结果,具有多样性。它往往发生在咱们蜂友的蜂群身上,养了跑,跑了抓。来回磨合,形成互动关系。当然也不可以竭泽而渔,是吧!$ L7 t7 x0 H( q3 v! s) y
4 f/ z+ x4 d% O2.对于急需保护的区域,不是控制人的行为就成为保护。人工筛选可以避免物种因适应环境所带来的改变。可以保持物种的种性不变。因为人除了破坏更多的是智慧。比竟有人关爱的的蜂群,幸存的几率更高些。. W q* Y# K/ d) }# z
4 \2 B$ u5 X5 W3 F% y- B% i3.我们要保护它首先要了解它,你不养怎么了解?适当的抽取野外样本是必要的,被你搞死了蜂群就是代价。9 I/ i' p0 t4 @$ g9 h
天下事没有不经风险的,最重要的是抓蜂人的心态是否正确。你爱它才抓它,否则急功近利就不好了。
0 f% \& o- v0 n/ ^% K不同地方种性不同,根据你的研究有目的、方向性的定向繁育可以加强地域特性特征并形成大量的生态小种。
4 N. H' {5 O+ r# ^/ T+ t) y; G在经过人为的血系交换,蜂群就更有发展。这也正是人类祖先世代所做的事。为什么现在中蜂要保护了?
3 X S: N- j% T/ W* v我看是我们某些行为做的太过分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