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2-14 10: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这里有点概念错误。如果说利用人为加强管理而供强的群不是真正用于生产的群。因为不划算,但是要看你需要不。. C; h4 I2 {( J" w
但是如果说你本身蜂群就是用于9脾左右生产的维持群,对其而言强群是11脾以上,超强群15脾。中蜂
3 R# k, m8 L% n2 I8 x, `你查一下,中科院蜜蜂所出的“北一号”、“东方一号”、“长白山中蜂黄色种”及你们四川阿坝地区的好蜂种。我告诉你,广东种70年代也要9脾。
1 m7 \4 [3 U5 L5 P( ^- Z/ b5 {现在的问题是蜂种退化了,你却以为就应该4脾。其实你四脾也好、两脾也好。是你在适应蜜蜂,被动接受现实状况。
7 M' t5 ^, A: @$ C9 N9 @4 I3 |# y东方一号是适应广东等南方地理气候的蜂种,用于生产7脾没问题。分蜂在10脾以上。我不是替它说话,我也不是他们的员工。你如果2脾的蜂能产几斤蜜,我觉得浪费箱子。
3 R$ G5 v+ W F* o- |3 B. x6 H我的两广蜂种现在五脾了,完全不分蜂。刚养时这群王不好,我换了。还是这里的种,但王强很多。 y. v) W5 y# p+ g+ A3 i9 [5 c
如果不是太多人评论我不想说的。
, y2 ?) a" m- R" p/ r蜂王千万不能要瘦长王,因为那种王是蜂型王。吃的工蜂浆含量高,不是纯王浆。还有就是蜂王必须是头大,
! V4 D2 E5 p/ h: M3 D/ N0 @% P, w头大身粗。别以为这种王不好,有人说粗王产卵不强,肚子短。我说你仔细试一下,它放开肚皮产卵时尾巴还可以像蛇一样伸出,产卵很好。如果你的蜂基因不好就换蜂种,如果技术上不好就学习,如果观念上不对就更新。( K! ]5 P/ t- x% U2 N: Z3 B
蜂型王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依赖急造王或人工育王的结果。以至于大家都这样培养,而培养出的基本都成了现在的模式。所以你说、我说、大家都这么说。
1 o5 h" h2 n% I% c z蜂型王也可称为蜜性王。在中蜂群体中有两种类型,普遍存在于大家的蜂群里。从工蜂身材即发现,瘦长、短粗。瘦长的特征主要是山地类型,比较适应两广地区。但以采蜜为主分蜂型极强并不适合用于生产。我曾收过一群纯瘦长类型的,对于其飞翔能力真是太喜爱了。但其负重采集力太低,蜂王差,群体弱,2脾分蜂。+ b' v; Y8 c8 M `" p1 J; p
短粗型也是平原型,负重能力强,群体大。蜂王产子能力强,即使蜂王不能产足够的卵但可以分泌足够的蜂王物质并镇压蜂群。但缺点是不适应山地远距离飞翔,需要更多的管理投入。但产量是山地类型不能比的。% Q( k' ?# x0 t. t& C) A9 @* c
要想改变自己的蜂群素质,记住!蜂王的头必须大,瘦长王也必须要头大。因为蜂王的分泌腺在头部,胸够粗5 k' i Z, L4 w& r
不然王就胆小了。肚子是最不用看的,因为刚出生的蜂王是要缩小肚子准备交配的。交配后量产后才大起来。
( P. f6 H7 ]# `: f. @最后说一句,两种身材在蜂群里都有。身材不同分工也不同,另外你很难做到纯系蜂群。只能利用工程育种。
# p: G' }% U% j* t- m& ~但蜂群里工蜂身体结构总体比例却直接影响产量,所以这些细微的变化很多人盲目怪到蜂王产卵、种性上了。/ h( f; M: e1 m1 ?
培养适合自己地理环境优势的群体要在多方面下功夫。你的距离还远着呢。+ o/ ]6 w- E: t( C! k% v
以上是本人粗浅体会。不对任何人有歧视性观点,由于时间短很多还来不及写上,仅供蜂友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