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7 22: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一种过滤性病毒所引起的。发病后蜂群中刚封盖的巢房被重新开盖,幼虫前端1/3处变得透明,幼虫头部离开巢房壁、上翘,形成钩状,颜色也变得苍白色至淡褐色,尸体表皮坚固,若用镊子夹出,则形成“囊状”。过一段时间,再去观察同一箱蜜蜂,幼虫尸体逐渐干枯,皱缩成皮,形成一硬皮,如龙船状,出现严重的拖子情况。可观察到大量的中蜂出巢而飞逃,这些中蜂并不远离,而是在各个蜂箱之间来回窜,引起更大范围的飞逃,甚至起盗,不同蜂箱之间的蜜蜂互相争斗,表现出囊状幼虫病特有的发病症状。. h" c; c8 ?# W. d0 z! _' A, [
二、发病的原因分析
+ y3 _2 e; u9 b 1、气候异常变化。今年春季与夏初气候异常,灾害性天气频繁,早春干旱严重,春末夏初气候变化多多,特别是4月13日夜间,甘肃东南部大部分地方普降大雪,4月13~15日,连续低温,部分地方出现霜冻,这次灾害性天气不但对蜜源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对蜂群春繁造成重创,紧接着4月16~18日连续3天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到29℃,然后又是连续阴雨低温天气,这种异常天气对正处于繁殖高峰期的蜂群影响很大,群内幼虫多,子圈大,蜂群的哺育能力较弱,幼虫获得的营养不充足,遇上这种异常气候,巢内温度波动大,幼虫易受冻,容易感染发病。
2 q0 X; t# D; ~' ^ l 2、饲养管理不到位。我们检查指导时发现许多不科学的管理现象,一是保温措施不科学,个别蜂箱内无保温物,有的蜂群甚至连隔板都没有,没有外保温物,这种保温措施,就是正常气候也不利繁殖,何况灾害性天气这么多;二是平时对巢脾、蜂具消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消毒不彻底,只用硫磺熏巢脾蜂具,只防治了巢虫,而使用消毒剂的次数很少,对病毒、细菌病害忽视,将许多未曾消毒的旧巢脾、蜂箱等直接使用,潜伏在旧巢脾、蜂箱中的状幼虫病病毒被直接带到越冬后的蜂群中来,在遇上蜂群内发病条件成熟时感染发病;三是掌握不住加脾造脾时间,造成蜂巢内部结构不合理,影响蜂群正常生活,使蜂群抗病能力下降。
" H5 n; v. S, b 3、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危害认识不足。在发病初期,许多蜂农不及时采取措施,下不了狠心,心存侥辛,不采取焚烧深埋彻底措施,甚至是主动的治疗也不够积极,而是得过且过,以至于出现大面积发病的被动局面,此时才手忙脚乱进行施救,于是急于求医问药,显然是很被动了。/ ?$ `9 R* |) B5 O$ s7 ^" I
三、防治措施7 M4 `6 A% d/ c6 z
1、焚烧深埋。将病群全部焚烧深埋,彻底解决病源蔓延,但这种方法蜂农决不同意,因没有经济补偿,损失这么大一下子接受不了,且又抱着通过治疗能够保住蜂群的幻想,这种焚烧办法在蜂农中难以实行。
, U* H" Q# J! y2 s }& ]3 z9 c 2、采取保守措施,将病群与健康群完全隔离,阻止病源蔓延,用抗病毒的中草药进行治疗,根据前几年来的防治经验,采用清热解毒中草药,主要配方有:按贯众50g,金银花50g,甘草10g,元胡10g;虎杖25g,甘草10g,元胡10g;华千金藤30g,元胡10g;治疗时选择任一配方加水浸泡,以文火煎熬约30分钟,取滤液按1﹕1比例加白糖或蜂蜜制成糖浆,调匀喷脾,每剂可喷喂30~40脾,在喷喂之前,每群按扑尔敏1片,病毒灵2片的比例,研成粉末加入糖浆中。" }6 U7 i2 H) U; e# W" K
3、选用新药防治,选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福建农大蜂学院副院长梁勤教授研发并提供的新药,防治囊状幼虫病,将药包内药物用少量开水溶解,加入适量蜂蜜或糖浆中,傍晚时浇于巢脾上框梁上,供蜜蜂取食,每包药物用于3~4框蜜蜂,每天1次。$ L* ~" ?: w6 ~4 s0 u i1 o- m
4、对病群进行换箱、换脾、换王。! s: T* r/ H2 z( o/ N* x9 \
5、对蜂场中所有的蜂箱和蜂机具彻底消毒,先洗净晒干,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消毒,可供选择的药物有升华硫、新洁尔灭,5%的高锰酸钾等传统药物,也可选择市面上销售的绿色消毒药物劲克、新百菌杀、新菌毒快克等消毒药物。0 k' G* {, I4 O
6、加强管理,密集蜂群,注意保温,保持蜂足,将弱群适当合并,缩小蜂巢空间,使蜂多于脾,提高巢温和增强蜂群的清扫能力,根据天气状况可适时保温。为了增强患病群的抵抗力,应当给这些蜂群进行饲喂蜂蜜、花粉和维生素,加强营养,增强蜜蜂对病虫害的抗病力。
9 C* Y2 q! A$ X/ s; N 7、选用抗病种王,从发病蜂群中选择抗病力较强的蜂群作父母群,选育新王更换病群蜂王。
2 m* L5 ]0 L# I: P9 z/ M' w( F5 O 8、严格控制疫病传播,对患病蜂场禁止转地放养,隔离治疗,直至完全康复,并严格按照检疫制度实行检疫,防止扩散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