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积分4825
在线时间3594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湛江市 霞山区 新兴街道
金牌会员
 
QQ
积分4825
在线时间3594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湛江市 霞山区 新兴街道
金牌会员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荔枝是我国主要蜜源,更是福建中蜂生产大宗春蜜的两大果树蜜源之一,另一种大宗果树蜜源则是龙眼。1 P3 P4 R" b6 {: T9 _
) Q, S5 T; m! h6 L: R1 R: k
荔枝原产我国热带、亚热带,种植较多的有广东、福建、广西以及四川、海南、台湾等省。荔枝花期因品种和地区不同,广东从2月上旬至4月中旬,福建闽南则从3月中旬开花至5月上旬结束。荔枝是品种多、花期长、泌蜜多、蜜质好、粉欠佳、不稳产的蜜源植物。流蜜情况受气候所左右,适宜温度20℃~28℃,特别是南风、晨雾、闷热、湿度大的天气流蜜更好。因荔枝的蜜腺位于花尊基部,为暴露型,易被雨水冲洗,遇寒冷或刮东北风则减少或停止分泌花蜜。荔枝开花有明显的大小年。
0 B! T) X! l3 _5 A& p
/ ~. a' Z0 V. M& H/ { 福建闽南荔枝花期的气候变化较大,晴天气温高达31.6℃,冷天气温低至14.3℃,蜂群处于增殖和分蜂阶段,尤其从较冷山区转到较暖平原,加强了分蜂性,形成了荔枝花期中蜂群的特有表现,要根据这阶段荔枝流蜜规律,气候变化,中蜂生物学特点相适应地加强管理,扬长避短,力创优质高产。8 i3 V- c" Z& c
- ?# |" u: Y: w 一、准备7 _/ x. b0 O6 r* m* _
/ ?; `/ \, B" D6 w6 _" } 荔枝期的蜂群欲使其便于管理,入场前需把蜂群处理好,方能得心应手。* ?/ G7 T8 m8 N/ j4 w( y
- _3 H5 }3 t5 x& | 1、配备新王新王充满活力,带动全群格外兴奋。但不是所有新王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处女王或刚产卵的新王,入场还会轻易飞走。龙海有个蜂农,蜂群在新塘村采荔枝蜜,大多数是未产卵或初产卵的新王,在连续4天的东北风之后,一下子就飞走了54群,第2天又飞了32群,只有一些老王群没有飞走。所以蜂群应该配备有幼虫和一些封盖子并且王龄适宜,为此人场前20天左右,就要介绍王台,让其出房、交尾、产卵。7 X$ M; z; e5 e7 l7 P7 N1 e
/ [" b& p. j& E8 m1 @- b
2、组织蜂群春繁群势,强弱不一,发展不平衡,巢内因育王或其他原因,子脾变化不一样,必须加以组织。就福建闽南的气候来说,群势以2~4框蜂为好,入场时,每群蜂还可以再造1张脾。8~9框群势采荔枝蜜,高产是可能的,但压不住分蜂热,效果往往不佳,特别是全场或者大部分是强群,较难处理稳妥。平和县土田村一蜂户有蜂15群(共38框蜂),到九湖林采荔枝,4月16曰采蜜4次,计收110公斤,群均采蜜7.3公斤,框均1.95公斤,且很好管理。南靖县北坑村一蜂户,有蜂32群(共138框蜂),在同一地点收蜜4次,计收215公斤,群均6.5斤,框均1.15公斤,且有l/3的蜂群闹分蜂。北坑蜂户平均群势还不强,但部分蜂群是6~7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强”出优势来。长期以来,我们走访了数百家养蜂户的蜂场,情况大致如此。强群特殊处理,另当别论。双王群群势大,表现不如单王群,更要加强管理。
; ]4 l9 x0 L; E& h: N2 e3 v L, B! B$ b" g; |: T8 G5 S5 ]; X# H' G# z
蜂巢内部调整,力求每群有卵、虫、蛹齐全的子脾,没有幼虫的蜂群极易飞逃。有个蜂农运70群蜂去林下村采荔枝,其中有25群蜂没有幼虫,进场次曰就飞出24群,虽然都收回来了,却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种用群和感病群外,全场各群的子脾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 W* F1 x) n% u
2 B, }8 y% ?$ Y# H' _- k3 _/ w 3、解除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入场就更难驾驭了,要提早采取措施解除,可分别采用换王、造脾、调脾、拆群、破坏王台等办法,多数能奏效,但不能一劳永逸,入场后须随时注意。: N3 F9 P& H- U' U- s
" l! J. }& q5 Y% L& I/ l' S$ k
4、准备蜂具转地时蜂具应当带齐全,特别是收蜂笼、空蜂箱、巢脾、蜂王笼和细麻袋等。饲养30~50群的蜂场,总有一些蜂群处理不周全或受邻场的影响,发生分蜂或逃群,不带全蜂具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 p, I! i6 r
$ ?( k" m" Z. t7 h7 i 二、移场- o* T% l+ _5 s% R* y, z: N7 k
. ?! b" _7 `( r5 n3 {) f5 Z |7 G 1、选好场地一般应选择蜜源中心或比较靠近蜜源中心的地方。由于荔枝花粉欠佳,场地旁宜有辅助花粉源,如按树花、豆类花和其他扬花植物等。才不会因气候差,缺粉断子纷纷外逃。场地尽量靠近公路,搬运比较方便,旁边忌有高大树木,防止万一分蜂难以收回;也不能有高压电线杆上,否则,会因磁场吸引外勤蜂而形成乱蜂团。' D- j& x$ o, ^
[, a/ K2 z: b: X9 S2 Y
2、转场时间根据荔枝开花情况,决定进场时间,原则上花开2成左右进场为好,一般说来,4月10曰前后就可以进龙海荔枝场地了。同时还应根据气候和花前喷农药时间,确定提前或推迟进场,并选好天气于夜间转运蜂群。2 B# \4 }* }; b2 N- ]+ X
% k$ g9 B, U* d! Y5 G5 U2 A 3、巢门开放到场后立即开巢门,比较稳妥。若发现场地上空蜜蜂多而乱,就不应该继续开巢门,待场地上空正常了才启巢门。若气温较热,可喷水让其安静。若场地荔枝花期经常喷农药,只能先开数箱巢门,等返回蜜蜂正常了,才能全部开启巢门。若晚上到达场地,应去邻近蜂场了解是否安全,虽然麻烦些,却能事显黄握喷施农药情况,避免第2天盲目开巢门造成损失。’
8 M" M4 m4 h( s+ L9 _" e* _1 G& d3 ]1 \
三、管理. J5 ~8 p( _; R1 e
3 o6 d1 H j+ B8 |4 g
1、进场五防时刻注意5 B/ P& O) R. O1 s4 C& N1 t
: j. P. y5 _% U0 A! ]
进入荔枝场地的蜂群除了严防花上污染农药发生大规模中毒死亡事故外,就是比较容易发生分蜂,逃蜂、乱蜂、死蜂和盗蜂。如:有分蜂热的蜂群在新蜜源的刺激下提早分蜂;断子的蜂群也在丰富蜜源诱惑下涌出巢门了;蜂群在较闷热的中午前后到达,时有倾巢而出和外勤蜂搅在一起,形成乱蜂团;寒冷天气外勤蜂闻花香飞出,却纷纷冻死于花上和归途中;新箱或颜色相同,排列又密,易引起盗蜂。所以丝毫放松不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立即拆除装钉和固定卡,迅速检查蜂群,针对问题加强管理。
G* P8 F: q0 S; ?
+ J, ~5 { K# V9 Y( d3 p 2、适时取蜜优质高产. Q" ~+ q( t2 Y( G* O
5 T# O8 X5 r) O5 G( v* N 巧取蜜:初花期及时摇;气温不稳时抽框摇;盛花期全箱摇;末花期酌情摇。% i7 y/ k: |2 U. f
$ Z. ^, w' p7 }
善用脾:第一次摇蜜要全部割开蜜盖,脾距显画,即8mm,然后逐步放宽,至15mm,让巢房加高,多贮蜜;强群可抽出一二框子脾加进意蜂空脾或中蜂新脾,增加贮蜜量;取蜜过程中,发现蜂多于脾的应加脾,蜂少于脾的应减脾。保质量:为保证浓度,一般蜜房封盖过半时摇蜜;取蜜宜在上午
& p" V/ w0 g5 G/ e# }) n6 p荔枝是我国主要蜜源,更是福建中蜂生产大宗春蜜的两大果树蜜源之一,另一种大宗果树蜜源则是龙眼。4 v3 e/ k6 B+ E- s
0 L9 S; n% k% o6 K: z; a 荔枝原产我国热带、亚热带,种植较多的有广东、福建、广西以及四川、海南、台湾等省。荔枝花期因品种和地区不同,广东从2月上旬至4月中旬,福建闽南则从3月中旬开花至5月上旬结束。荔枝是品种多、花期长、泌蜜多、蜜质好、粉欠佳、不稳产的蜜源植物。流蜜情况受气候所左右,适宜温度20℃~28℃,特别是南风、晨雾、闷热、湿度大的天气流蜜更好。因荔枝的蜜腺位于花尊基部,为暴露型,易被雨水冲洗,遇寒冷或刮东北风则减少或停止分泌花蜜。荔枝开花有明显的大小年。
. w$ ~: J) R2 q3 Z' R% C) K* p0 N4 `
福建闽南荔枝花期的气候变化较大,晴天气温高达31.6℃,冷天气温低至14.3℃,蜂群处于增殖和分蜂阶段,尤其从较冷山区转到较暖平原,加强了分蜂性,形成了荔枝花期中蜂群的特有表现,要根据这阶段荔枝流蜜规律,气候变化,中蜂生物学特点相适应地加强管理,扬长避短,力创优质高产。
0 w7 H' F8 s* ^# P, j& y9 t9 q) _ v0 Y* f4 a
一、准备
" ^) D" T: p& ?3 j. ?' k& z4 P( z. w0 j: V3 o% n
荔枝期的蜂群欲使其便于管理,入场前需把蜂群处理好,方能得心应手。$ o9 \# A3 n0 l' x0 S& {
) p& e0 v/ j2 G! g4 b) }! J 1、配备新王新王充满活力,带动全群格外兴奋。但不是所有新王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处女王或刚产卵的新王,入场还会轻易飞走。龙海有个蜂农,蜂群在新塘村采荔枝蜜,大多数是未产卵或初产卵的新王,在连续4天的东北风之后,一下子就飞走了54群,第2天又飞了32群,只有一些老王群没有飞走。所以蜂群应该配备有幼虫和一些封盖子并且王龄适宜,为此人场前20天左右,就要介绍王台,让其出房、交尾、产卵。( e2 P2 z6 D& r: i* U& O
$ ^$ D+ c2 ?; g: u5 F( h" ~
2、组织蜂群春繁群势,强弱不一,发展不平衡,巢内因育王或其他原因,子脾变化不一样,必须加以组织。就福建闽南的气候来说,群势以2~4框蜂为好,入场时,每群蜂还可以再造1张脾。8~9框群势采荔枝蜜,高产是可能的,但压不住分蜂热,效果往往不佳,特别是全场或者大部分是强群,较难处理稳妥。平和县土田村一蜂户有蜂15群(共38框蜂),到九湖林采荔枝,4月16曰采蜜4次,计收110公斤,群均采蜜7.3公斤,框均1.95公斤,且很好管理。南靖县北坑村一蜂户,有蜂32群(共138框蜂),在同一地点收蜜4次,计收215公斤,群均6.5斤,框均1.15公斤,且有l/3的蜂群闹分蜂。北坑蜂户平均群势还不强,但部分蜂群是6~7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没有“强”出优势来。长期以来,我们走访了数百家养蜂户的蜂场,情况大致如此。强群特殊处理,另当别论。双王群群势大,表现不如单王群,更要加强管理。2 i1 _# z2 B9 l8 y( U2 k! ?1 r
- R* B: T- M. P- C+ C% g 蜂巢内部调整,力求每群有卵、虫、蛹齐全的子脾,没有幼虫的蜂群极易飞逃。有个蜂农运70群蜂去林下村采荔枝,其中有25群蜂没有幼虫,进场次曰就飞出24群,虽然都收回来了,却忙得不亦乐乎。除了种用群和感病群外,全场各群的子脾应进行必要的调整。3 A6 c+ _4 W" R3 `# a- m- \% l) @
& D) e7 A9 p8 _ j 3、解除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入场就更难驾驭了,要提早采取措施解除,可分别采用换王、造脾、调脾、拆群、破坏王台等办法,多数能奏效,但不能一劳永逸,入场后须随时注意。$ s2 C+ p+ K% w; X: N# k! O
, n7 Z' ?/ m0 z# @+ Q4 n 4、准备蜂具转地时蜂具应当带齐全,特别是收蜂笼、空蜂箱、巢脾、蜂王笼和细麻袋等。饲养30~50群的蜂场,总有一些蜂群处理不周全或受邻场的影响,发生分蜂或逃群,不带全蜂具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 U2 N0 e) J/ ? v& V" Y8 ~9 n
( A1 k6 x9 p6 H g7 f) x$ B 二、移场
# {/ i1 b5 C6 }1 {8 Z; p9 x5 A% I7 O4 l! v$ K% g
1、选好场地一般应选择蜜源中心或比较靠近蜜源中心的地方。由于荔枝花粉欠佳,场地旁宜有辅助花粉源,如按树花、豆类花和其他扬花植物等。才不会因气候差,缺粉断子纷纷外逃。场地尽量靠近公路,搬运比较方便,旁边忌有高大树木,防止万一分蜂难以收回;也不能有高压电线杆上,否则,会因磁场吸引外勤蜂而形成乱蜂团。) x' b/ F: Q' g5 |
; S+ z3 c8 }) T2 @ 2、转场时间根据荔枝开花情况,决定进场时间,原则上花开2成左右进场为好,一般说来,4月10曰前后就可以进龙海荔枝场地了。同时还应根据气候和花前喷农药时间,确定提前或推迟进场,并选好天气于夜间转运蜂群。- {0 e5 {- n( M: |' d) v, S
/ o* u/ Y$ A% T( ~- J/ k$ [
3、巢门开放到场后立即开巢门,比较稳妥。若发现场地上空蜜蜂多而乱,就不应该继续开巢门,待场地上空正常了才启巢门。若气温较热,可喷水让其安静。若场地荔枝花期经常喷农药,只能先开数箱巢门,等返回蜜蜂正常了,才能全部开启巢门。若晚上到达场地,应去邻近蜂场了解是否安全,虽然麻烦些,却能事显黄握喷施农药情况,避免第2天盲目开巢门造成损失。’
; d0 l: v5 v. f+ v! e( f; Z9 m
0 q6 [+ d% v+ I6 n! c2 m2 { 三、管理, T6 J7 R2 x' J( O" F3 p) k
1 q/ ?+ ~4 o6 w2 l q5 ?
1、进场五防时刻注意
1 V" g, Q6 s4 }8 q* S; K* y/ [1 t1 v, B
进入荔枝场地的蜂群除了严防花上污染农药发生大规模中毒死亡事故外,就是比较容易发生分蜂,逃蜂、乱蜂、死蜂和盗蜂。如:有分蜂热的蜂群在新蜜源的刺激下提早分蜂;断子的蜂群也在丰富蜜源诱惑下涌出巢门了;蜂群在较闷热的中午前后到达,时有倾巢而出和外勤蜂搅在一起,形成乱蜂团;寒冷天气外勤蜂闻花香飞出,却纷纷冻死于花上和归途中;新箱或颜色相同,排列又密,易引起盗蜂。所以丝毫放松不得,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次,立即拆除装钉和固定卡,迅速检查蜂群,针对问题加强管理。
8 D" ^9 }( X2 l
; M/ K$ h* `* e3 h) O/ J 2、适时取蜜优质高产
9 ]% v q9 K3 @# p1 |& j! C( J. J3 J+ a( s
巧取蜜:初花期及时摇;气温不稳时抽框摇;盛花期全箱摇;末花期酌情摇。
4 X# W8 o2 E% T; K
3 c, y0 E2 J+ ]# S& R7 j9 q 善用脾:第一次摇蜜要全部割开蜜盖,脾距显画,即8mm,然后逐步放宽,至15mm,让巢房加高,多贮蜜;强群可抽出一二框子脾加进意蜂空脾或中蜂新脾,增加贮蜜量;取蜜过程中,发现蜂多于脾的应加脾,蜂少于脾的应减脾。保质量:为保证浓度,一般蜜房封盖过半时摇蜜;取蜜宜在上午为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