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
积分4825
在线时间3594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湛江市 霞山区 新兴街道
金牌会员
QQ
积分4825
在线时间3594 小时
居住地广东省 湛江市 霞山区 新兴街道
金牌会员
|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蜂逃群及处理方法
/ {1 q" |3 ^5 H$ V Z6 X6 k
$ H9 n% g, t3 y2 H# B) O% k: T8 j% L7 Q% C) T: K
V2 }0 w8 C1 ]1 _) d+ N, \* x- ^+ u5 [3 i t( s
中蜂对自然环境适应极为敏感,一旦原巢的环境不适应生存时就会发生迁栖,另寻适当巢穴营巢。这是中蜂抗逆性强的表现,它有利中蜂种族的生存及繁衍。但中蜂的这种习性,常常给养蜂生产造成损失。因此,称之为“逃群”。针对中蜂逃群的原因,为中蜂创造较好生存条件,采取防中蜂逃群饲养管理措施,是养好中蜂的重要环节。
3 r# E; {. R: _% T1 H4 _( A1.单群逃群 s/ }" S- @3 l
⑴中蜂单群逃群的原因& a; H9 I+ u5 {) J1 t
①巢内缺蜜
( `" K/ L6 f8 P _7 J$ i Q4 W当外界蜜源枯竭,或因盗蜂导致巢内缺蜜时,蜂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易发生逃群。8 l6 P( H% s. G9 a; R6 @1 b
②病虫敌害侵袭
1 M& g3 A5 A& i9 P2 ^. L4 H( l中蜂由于幼虫病严重,或受到巢虫严重侵扰或胡蜂袭击,对蜂群的生存构成威胁时,便会弃巢迁逃。% H+ E+ F& {$ [' O* m( u
③异味刺激% q" D8 W# |/ Z+ b! n3 O' _
新法饲养的中蜂,若使用有浓重木材或油漆气味的新箱,或蜂箱、巢脾和巢框等被汽油、农药、消毒剂等污染,具有异味均会引起迁逃。
9 z5 f7 j9 q" O: P- ?- H; X: `④震动惊扰% Q& v; W- F1 [$ e7 i) D
蜂群在过箱、转地、防治病害、检查时受惊扰,或是蜂箱放在木楼板过道,行人经常走动震惊蜂群也会发生迁逃。
! Q% ^# s. |. v& @⑤盗蜂严重
# @( k8 C& o1 m, F% a中蜂被盗,导致蜂群缺蜜或严重干扰蜂群生活时易逃群。
8 B1 L" m( m/ b+ h( }6 E⑥ 气候不宜
5 k& p# U/ p- p2 N5 b由于气候因子,如严寒和酷热,威胁蜂群的生存,蜂群维持蜂群繁殖所需温度和湿度时易引起逃群。
( i4 t# W" E( z7 ~ \" o⑵逃群前兆
! x% Y0 X. T) i& e①工蜂出勤减少,哺育幼虫次数减少;
1 I- r/ C4 ]1 t8 q8 L5 o②工蜂叼食2d以上的幼虫,造成巢内无子状况;
% O8 o2 `( k) J1 p1 Z1 V0 @③蜂王依然产卵,但接受到的饲料减少,产卵量减少;
4 R, t/ L! O' x* a+ f8 [④工蜂没有像分蜂活动那样追逐蜂王,有一些工蜂(包括采集蜂)吸饱蜜汁后,停留在巢脾上部一动不动。1 D- o# g0 x0 D! ~3 u; Z* I' n
⑶逃群发生时间
" {% p' Y" H$ Q一般当群内已没有幼虫及很少蛹时,在上午发生逃群。: x9 j' |/ ^, z; d4 s3 o: L' t) k
⑷逃群发生情景
# H" r _3 R0 A* a( h逃群时全群倾巢蜂涌而出,直飞空中。多数蜂群不在蜂场停留,直飞远处的新址,也有的蜂群在蜂场周围的树杈上停留,但停留时间很短。
. y+ X1 Q/ X" c' P B2 Y7 ?蜂群逃群之后,旧巢脾上几乎没有蜜,也没有幼虫和残留的幼蜂。$ k" U8 {1 m" Y
2.集体飞逃
, J; n* O( j; {; A. `1 {当蜂场中有一群蜂发生飞逃时,常引起其他蜂群一起飞逃,各群的工蜂集合在一起,在蜂场附近的树杈上结成大型蜂团,所有飞逃蜂群的蜂王都聚集在大蜂团中。由于各群的气味不同,在这种大蜂团中发生围王现象,结果多数蜂王被围而死亡,工蜂之间也互相厮杀,造成蜂场的严重损失。1 Q p! J/ [' R+ |! t
王志忠(1981)认为:转场到新场地之后,由于工蜂对新环境不熟悉,开巢门后产生迷巢现象而引起集体逃亡。: W5 F+ [; ]! D6 r, E
据认为,在集体飞逃的蜂群中,那些原先没有飞逃“情绪”,还处于正常生活状态的蜂群也出现逃群,可能是由于飞逃蜂发出高频率的呜叫声及强烈的招呼信息素(蜂臭)所诱发的。这也是中蜂对外界敏感性极高的一种特性。
7 o3 |8 v) r4 G. t# K6 R3.中蜂逃群的防止与处理! ^' \0 L( B8 T* |) c: B! Y
⑴防止逃群的方法
9 v/ i* W8 c$ Z4 D0 t针对中蜂逃群的可能原因进行预防。% W4 ?$ j1 j- L+ \, L# `7 u2 W2 `
①平常要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缺蜜时应及时调蜜脾补充或饲喂补充;2 E8 o; r& M+ d) H k
②当蜂群内出现异常断子时,应及时调幼虫脾补充;
' r. L5 T l+ w③平常保持群内蜂脾比例为1∶1,使蜜蜂密集;( \, Z. g, C# X; F. ]+ }
④注意防治蜜蜂病虫害;
" B& } [3 f$ Y# P& }& l⑤采用无异味的木材制作蜂箱,新蜂箱采用淘米水洗刷后使用;' I8 W H- A5 ?; L% ?9 H
⑥蜂群排放的场所应僻静、向阳遮阳,蟾蜍、蚂蚁无法侵扰处;' @7 i6 N) y$ S- Z% F, Z
⑦尽量减少人为惊扰蜂群;
# ]* y5 G$ _3 V) B, {⑧蜂王剪翅或巢门加装隔王栅片。(剪翅只是为了防止蜂群飞逃的损失,即逃群时蜂王飞失,工蜂返回蜂巢)9 D" k+ Q( r7 m0 c# f
⑵中蜂逃群的处理
* E) j, v+ t0 R①逃群刚发生,但蜂王未出巢时,立即关闭巢门,待晚上检查和处理(调入卵虫脾和蜜粉脾);' a5 @) \5 B7 h7 ]+ m
②当蜂王已离巢时,按收捕分蜂团的方法收捕和过箱;
! m8 R# h) M, `/ f2 S2 }+ Y( W# \③捕获的逃群另箱异位安置,并在7d内尽量不打扰蜂群;
! i4 T% D% j( z b% r- r④集体逃群形成“乱蜂团”处理 当出现集体逃群的“乱蜂团”时,初期关闭参与迁飞的蜂群,向关在巢内的逃群和巢外蜂团喷水,促其安定。准备若干蜂箱,蜂箱中放入蜜脾和幼虫脾。将蜂团中的蜜蜂放入若干个蜂箱中,并在蜂箱中喷洒香水等来混合群味,以阻止蜜蜂继续斗杀。在收捕蜂团的过程中,在蜂团下方的地面寻找蜂王或围王的小蜂团,解救被围蜂王。用扣王笼将蜂王扣在群内蜜脾上,待蜂王被接受后再释放。
! F' o4 i2 r1 b6 \5 O1 h5 q# g收捕得逃群最好应移倒2~3km以外处安置。
& I& `. U3 A$ Q$ g0 L, y r⑤防止“冲蜂” 蜂群迁飞起飞之后,因蜂王失落,投入场内其他蜂群而引起格斗的现象,称为“冲蜂”。冲蜂会使双方大量死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立即关闭被冲击蜂群的巢门,暂移到附近,同时在原地放1个有几个巢脾的巢箱。待蜂群收进后,再诱入蜂王,搬往他处,然后把被冲击群放回原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