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6 2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要仔细看贴中的内容,原因老黑也写得很清楚了。
/ ]$ A! D) ^( ~. V& ?( t8 z黄大牛 发表于 2011-7-25 16:48
+ ^; Y0 x/ G+ [1 f/ T我仔细看了,我不是说他讲的不得,而是我想知道到底什么王最好,以后就有信心育出好王来;黑蜂寨师傅的原文在这里:
0 D% C' o% r6 e' _( p. u《天然王 PK 人工王》/ }6 T3 e* n" H) x2 d- f
相关搜索: 人工
5 E4 I# p* p2 X7 {8 t; Z4 T8 Z本帖最后由 黑蜂寨 于 2010-8-6 18:35 编辑 , h ~7 I; M7 `: f3 u/ a" t
0 r- J$ l+ A, J! b+ L( V
一群蜂的兴衰关键在于“王”。无论养蜂技术多么过硬,如果没有一只好“王”,就很难做到“蜂起蜜涌”。因此,养蜂人都明白这道理,不惜用钱从外地或蜂友那里引进自以为理想的蜂王,试图改变眼下不尽人意的现实。有关蜂种的好、次不在此话题内,今次与大家商榷的是:“天然王”与“人工王”的优、劣问题。$ Y: H$ E" L- Q1 u+ w; h1 Q
3 T+ Y$ U7 w# O- ]& r5 `4 \5 V4 i 先不要急于给它们下定论,那样会打击有情感倾向的养蜂人心情。我们首先从不同的角度来理性分析“天然王”和“人工王”的培育过程,再下结论不迟。4 b* f. I% k h( ?( M0 `$ c
% F, ?6 U3 u0 A+ I9 j6 c
一、天然王:分为三类:①急造王;②交替王;③自然王。$ J* q* ?, g( y" U0 n, b3 P* _# s5 F
①急造王:失王群为了家族延续一种紧急“自救”的行为结果。
3 P& ]. r9 a+ T) {9 s& V; H+ a" r ②交替王:蜂王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繁殖能力下降,是一种取代行为的手段。' U, r0 E! n5 X% G( v7 ^1 k/ @
③自然王:蜂群逐渐扩大、拥挤,是工蜂们酝酿出的一次合理“分裂”行为的方式。
# Q* G3 S3 I8 h0 ?3 h
/ n* Q- d3 w1 T 三类王比较:“交替王”最差,“急造王”其次,“自然王”最佳。
% U' v q- m! u# J7 `8 V$ g" d
; i. {5 m, f% U, d( U- p 根据是:“交替王”之所以差,是因为由健康欠缺的王卵培育起来的。就象贫脊地里冒出的一棵营养不济的瘦弱幼苗,物理因素的失衡,此王繁殖很难正常发挥。“急造王”虽然不尽人意,但毕竟是由健康王卵所培育,培育的王台中并不排除有一、二日龄的幼虫或卵。 “自然王”优于前两者,其中的道理不说养蜂人都明白。它是根据蜂群需要,由健康的王卵经工蜂精心培育。由于母本健康,营养充沛,温湿适宜,自始至终无人为干扰。绝美的天然原素泽孕出如璞玉浑金般的“王”质。得此蜂王,蜂人何求?
" C' a- h3 n/ Y( ]7 }/ I" ?( @- {0 A' ^: g' S) x
二、人工王:分为四类:①裁脾育王;②裁房育王;③移卵育王;④移虫育王/ O) B2 n* \: |9 `
①裁脾育王:又称“逼造育王”。将巢脾的下缘切去一块,使卵或小幼虫显露在削口的边缘,让工蜂在切口的边缘筑台育王。
' Q- I) C3 Q) Z! C0 X! H ②裁房育王:用小刀从脾上切下一条有1日龄幼虫或卵的巢房,削去被切下的巢房条的一面巢房,把另一面也尽可能削短。然后将整条巢房粘在育王框条上,让工蜂造台育王。, q) X* N% v6 }3 W
③移卵育王:移卵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移卵铲移卵,另一种是用移卵管移卵。将移出的卵粘在育王框上台基的中部,让工蜂吐浆育王。移卵育王技术复杂,接受率也极低。
0 t3 c: l+ r5 W% {# m F; U0 ? ④移虫育王:这是一种计划性强、成功率高的常用育王方法。挑选一、二日以内的小幼虫,用移虫针粘托起小幼虫,送入台基中部,让工蜂进行育王。& f% s# E7 \6 J- c! C! d; N
9 C& Z f8 T4 o+ f) ? 四类方法育出的蜂王质量比较:“移虫育王”最差,“裁房育王”其次,“移卵育王”优胜,“裁脾育王”最佳。
: Y. @+ D7 \. ~3 C/ O
$ h8 p1 s7 w# Q5 r 根据是:“移虫育王”质量之所以最差,是因为人为地用器具对幼虫进行挪移。一、二日龄的幼虫十分嫩弱,再好的高手也难令被移动的幼虫完样如初。加上日龄越少越难移,多数人移入的已是三日龄了。如此一番折腾,操作时温差与湿度的变异,各种不利因素朝弱嫩的幼虫聚袭,导致小部分夭折台基里,虽然大部分存活出台,体质早已打了折扣。“裁房育王”所以胜于“移虫育王”,是因为避免了移虫针的“换胎”之苦,生命最初的伤害只是来于温差与湿度的变异。再说4类育王唯此法操作过程时间最长。“移卵育王”虽然占用的时间不短,温差与湿度不会对尚未出壳的幼虫造成太大的伤害,所以培育出来的“王”比前两者优胜。“裁脾育王”之所以在4类育王中独占鳌头,是因为此法操作是最简单也是最快的一种,对幼虫和卵几乎没有丝毫侵扰。王台生成的位置和自然王台刚好一样。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的先决条件都比前三者优胜,故培育出来的“王”自然最佳。
1 s+ L; h( a1 {( h
, q: q" U+ k2 q. e! c+ _( ? 三、优、劣已见分晓: “人工王”基本上都采用“移虫育王”方式,其他三种很少见用。原因是,其他三种育王法一次性数量较少。“移虫育王”的优点就是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最大原因还是数量可以一次性达到所需要求。所以“移虫育王”便约定俗成成了“人工王”的全权代称。“移虫育王”里还包括“复式移虫育王” 。迄今尚无科学证据证明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优于“单式移虫”育出的王。除了接受率高以外,再找不出任何有利之处。“复式移虫育王”如果把握不好,反而适得其反,令蜂王质量更差。那就是先天移入2、3日龄的幼虫,第二天挑出幼虫后,再移入1日龄的幼虫。1日龄的幼虫食用了2、3日龄幼虫的王浆后,导致幼虫发育物理紊乱,成长加速,出台日期缩短。虽然出台处王体形粗大,但实际上已成了劣王。综上所述,由于种种人为的不利因素,造成“人工王”的物理伤害,若拿天然的“自然王”作比较的话,优、劣已见分晓:即是“天然王”优胜于“人工王”。!
2 X: l1 F6 F% \/ s* N/ c" u" z
7 |' a% y/ M" e) k9 `" e! E 如果理论上根据不足的话,那么本人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双方的特性:“人工王”交配成功率低于“自然王”30%,。“人工王”开始产卵十分积极,猛劲并不亚于“急造王”,但半个月后立即变得平常,始终徘徊于中等边缘,很难有异峰崛起的迹象。“自然王”开始产卵十分平常,1个月后通常会“间歇性”停产几日;当养蜂人觉得此王无用失望时,突然该王会狂性大作,仿佛天女散花,脾脾井然皆是。如得到适当奖饲,此劲会一直延续不断。2个月后又会来一次“间歇性”停产,象停在起跑线的运动员,蹩足气后便会再次跃身冲刺……一只好的“自然王”一年之内会猛劲不减,而再好的“人工王”,那股平常劲很难坚持到8个月。我们多数养蜂人实行“1年2换”手段。所以“人工王”与“自然王”产卵的持久性也懒得去理会了,而两者繁殖的质量(抗病、维大群)通常也会被忽略。
3 r9 B( }+ o& K0 h e) \% s# e5 K# U7 W8 Y3 p
(凡事无绝对,此文权当胡谄). M. |* ]+ R+ J Z- W! M! z6 E9 d# l
/ p4 }+ E& `7 [0 C, C5 _4 D
黑蜂寨 / 文 2010-8-6日
* [8 n/ g" o: @ S* }' k
2 U f- B1 j! C- \本主题由 蜂之寨 于 2010-8-6 22:55 设置高亮收藏 分享 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