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9|回复: 33
收起左侧

我要为康宽申冤,康宽是无毒无残留的! 

[复制链接]
积分
84
在线时间
1009 小时

2115

金钱

549

回帖

84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2: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JMAJTG 于 2011-8-27 12:17 编辑 % x1 V8 i9 [  @6 y) N, A
- Y) E( d; W$ N  B
因为康宽是为数不多的被允许使用在无公害农产品的生物制剂!请你向谷哥或度娘咨询一下康宽的生事…
积分
0
在线时间
41 小时

640

金钱

176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2: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物、生化现在只是试用阶段。. v. i' F1 v1 P. Q% b0 P
比如生化粮食、黄豆那叫  人吃人死,鸡吃绝种。; n% \* O7 k. n% R! J* w' @4 v) _
9 t5 _8 g: E) P: _6 C: c* u; s2 L
农药就是农药,不信你饮一些试试(事实上你喷在蜜上,让人吃了,等于在慢慢地饮……)。
我是来学习的
QQ
QQ
积分
10981
在线时间
6185 小时
居住地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黄花乡

1万

金钱

2723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1-8-27 13: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wf 于 2011-8-27 13:02 编辑
0 o1 ^9 o7 X% B3 E# g6 r- z' M+ d8 v9 M3 Z
高效激活昆虫细胞内的鱼尼丁受体,与之结合,导致该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从而过度释放细胞内的钙离子,导致昆虫肌肉麻痹,最后瘫痪死亡。它的主要作用途径是胃毒和触杀,在接触到药物后几分钟内害虫即停止取食,从而迅速保护作物;然后害虫表现出活力丧失,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在3天内死亡。   康宽在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木质部从下往上传导,所以在蔬菜作物和水稻上可在土壤中施用,从而传导到茎、叶;它的持效期可达15天,还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同时耐雨水冲刷能力也较强。 杜邦公司通过大量的试验发现,康宽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棉铃虫、菜青虫,夜蛾类等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在水稻上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时,施用时期为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始盛期,亩用量为10毫升(2小包),兑水茎叶均匀喷雾,亩用水量为30公斤。在蔬菜上使用时,安全间隔期为1天。  
QQ
QQ
积分
10981
在线时间
6185 小时
居住地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黄花乡

1万

金钱

2723

回帖

1万

威望

黄金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1-8-27 13: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使用“康宽”,对人畜安全,对传粉性昆虫(蜜蜂等),寄生天敌,捕食天敌(蜘蛛),鱼、虾等水生生物低毒。注意:不能在蚕桑上使用。
积分
0
在线时间
41 小时

640

金钱

176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3: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灾二少 于 2011-8-27 13:08 编辑
4 _: V- b( h$ r
高效激活昆虫细胞内的鱼尼丁受体,与之结合,导致该受体通道非正常长时间开放,从而过度释放细胞内的钙离子,导致昆虫肌肉麻痹,最后瘫痪死亡。它的主要作用途径是胃毒和触杀,在接触到药物后几分钟内害虫即停止取食 ...) |& f( K! T0 o8 Z! B( E; Z8 Q
wwf 发表于 2011-8-27 13:00
! z0 S6 J7 C9 F* f$ z
6 r) [& l+ n) b0 X* m1 L
对虫那样,同样对人也一样。
) O& x8 l7 K8 m/ e+ R5 a$ H说该药对人无害的,自己够胆饮一包试试。) p& S3 @& T. h! G# x$ r
既然自己不敢饮,何必为了自己的利益,喷在蜜上卖给别人饮??
我是来学习的
积分
0
在线时间
389 小时

361

金钱

92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亲眼所见:在我们这里有个卖农药的想让大家相信康宽对人低毒,他现场把康宽从袋里挤出,然后直接放进口里。
积分
0
在线时间
41 小时

640

金钱

176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3: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风灾二少 于 2011-8-27 13:26 编辑 . W  x  h& k' e
. ~, c, ?$ F. B" ~8 u. J  z6 I0 g
某些厂家为了自己利益,胡吹乱编,欺骗百姓。一纸厂家说明书能说明什么问题(相关国家机关验证另当别论)。自己被人卖了,还在替人数钱的事如今已屡见不鲜。。8 W& j$ b+ T+ |2 _8 s1 }
0 I: X* I. m( h# L/ t
至于喷康宽的后果到底怎样?已有不少蜂友试用过,结果造成蜜蜂不采集,实际等于废了他们的蜂,康宽差点将蜂农的饭碗砸了,真害人不浅。请点击此网址 http://www.xsbee.cn/thread-35655-4-1.html   63、69、75楼已说明了一切。
我是来学习的
QQ
QQ
积分
1713
在线时间
717 小时
居住地
广西区 钦州

2514

金钱

443

回帖

1713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1-8-27 13: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宽?是不是大多数农药店都有卖?
积分
84
在线时间
1009 小时

2115

金钱

549

回帖

84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13: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JMAJTG 于 2011-8-27 13:46 编辑
9 Q, r+ v( s: H  `9 I. w0 |& e3 T9 k1 C
对虫那样,同样对人也一样。
0 ]0 m' D) J5 ~, T+ w1 h说该药对人无害的,自己够胆饮一包试试。0 d% ^/ a7 |$ u
既然自己不敢饮,何必为了自己的利益,喷在蜜上卖给别人饮??
2 s! f1 M; E5 T  L& z风灾二少 发表于 2011-8-27 13:03
0 y; G) ^& ~- b( }/ E( E# u3 G" f, c
封建!顽固不化的小盆友!
积分
0
在线时间
41 小时

640

金钱

176

回帖

0

威望

新人上路

Rank: 1

发表于 2011-8-27 13: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建!顽固不化!# c; ^+ Y: g8 m3 z2 q8 y
GJMAJTG 发表于 2011-8-27 13:41
% e- o3 D$ c1 ?3 o
( A% ]' e- t6 x. [
通常搞传销的都会这样责备不上当的。
我是来学习的
QQ
QQ
积分
595
在线时间
801 小时

5292

金钱

1443

回帖

595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1-8-27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常搞传销的都会这样责备不上当的
QQ
QQ
积分
595
在线时间
801 小时

5292

金钱

1443

回帖

595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1-8-27 15: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药绝对可以杀死巢虫。因为它是农药,巢虫净里就有农药敌敌畏成份。无论是什么药,往箱里一喷,水雾弥漫,脾上,蜂身到处皆是,蜂蜜、花粉同样污染。虽是少量,积少成多。既然虫都可以杀死,时间一长,食蜜者健康又能好到哪里去?一旦老百姓知道“中华蜂论坛”养蜂的都在往箱里喷农药,今后谁还敢吃蜂蜜?一旦传开去,绝对会起全民讨伐,毒腐竹、三聚氰胺、白馒头……就是例子。私下偷偷用什么毒药没人知道(凭你的良心),但最好不要把康宽在此讨论。请爱惜此论坛,免得后果不虞。:victory:( B8 c* s7 Z# o7 o, x
8 h! u$ K0 g( r3 Z' U. E
先声明啊,本人是业余养蜂,以下如有不对请勿拍砖.....谨慎用药呀,谨慎用药,本人愚见,中锋蜜的优势其中一点就是基本不用药物就能养,当大家多用此法(喷施药物)来防治巢虫时,对中蜂蜜的声誉是否会有影响?我也用过药,但我用过药的蜂群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取蜜,(我用药是怕病情严重得小蜜会飞逃,才人为帮他们一把,没啥事时,绝不会喷药防虫,最多回家时辛苦点,常清理箱底得了)因为我吃蜂蜜是为了对身体有益,可不想有药物残留。结论如下:办法很好,但不宜推广,治巢虫可行,防巢虫就免了吧。以上如有不对请勿拍砖  
为了小蜜,为了掌声
积分
1870
在线时间
2178 小时

1万

金钱

2248

回帖

187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1-8-27 16: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迷蜂 于 2011-8-27 16:09 编辑
; s2 w3 [( ]- ?0 O4 ^+ E" c7 z0 d$ J3 G) l* y; J4 A  G2 B
能不用还是不用好,有些东西人类一时还不清楚它是不是有危害,像DDT就是例子:194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发明剧毒有机氯杀虫剂DDT,6 v0 V2 {8 e* T! G- {
  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的英文缩写)一度被誉为对抗疟疾等昆虫传播疾病的“神奇**”。它问世于1873年,直到1939年才被广泛使用。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化学家保罗·赫尔曼·穆勒发现DDT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凭借这一发现,他还获得诺贝尔奖。战争结束后,这种杀虫剂的使用量呈爆炸性增长趋势。1942年至1972年,美国人共使用了大约13.5亿磅(约合6亿公斤)DDT。# ^- E& C4 s/ v! H
; D5 h1 ~9 n9 y. h
  在每年喷洒数百万磅DDT的同时,人们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杀虫剂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环保大作《寂静的春天》问世并产生深远影响。书中,卡逊第一次呼吁人们关注DDT“罪恶”的一面,即损害人类生殖和神经系统,在野生动植物的食物链中积聚并毒杀鸟类。美国DDT的使用量从此直线下降并于1972年全面禁用这种杀虫剂。

当时使用DDT的情况

当时使用DDT的情况
QQ
QQ
积分
438
在线时间
615 小时

6626

金钱

1420

回帖

438

威望

银牌会员

Rank: 3

发表于 2011-8-27 16: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蜂蜜为什么比意大利的贵 就因为原生态无污染 何必为几个小小的虫子而污染蜜呢 真把蜂养好了 区区巢虫根本没机会上脾 ,我才养蜂两年,去年经验不足巢虫泛滥,今年十来箱最多在箱底缝见过一两只,都有蜂围着驱赶 ,虽赶不走,但根本没机会危害
积分
1870
在线时间
2178 小时

1万

金钱

2248

回帖

187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4Rank: 4

发表于 2011-8-27 16: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迷蜂 于 2011-8-27 16:21 编辑
1 {9 l( A6 I6 L" o$ _* Y  o/ k
$ F/ h% S2 i1 e  V! _' y有兴趣的蜂友可以看看/ S. q& L- I* y# g4 i% c0 U- W
DDT:从人类救星到禁止生产                  □孙小礼
2 z& Q% ~$ F, w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之简称)这种化合物是1874年由德国化学家O·蔡德勒首先合成的,但是DDT具有杀虫的特性则是在六十多年以后,在1939年才由瑞士化学家P·H·米勒(1899-1965)发现。
$ B2 P/ k& k1 B/ k1 e米勒1925年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被瑞士奇吉公司聘为药剂师。1935年,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公司要求他筛选一种强效低毒的农药。当时的情况是:有关的文献汗牛充栋,已经取得的专利的农药数目惊人,但是实际上进入市场的真正有效的农药却几乎等于零。面对各地乡间包括他自己的家乡屡遭虫灾的情景,他决心解决这一难题。怎样解决呢?一天,他突然想起了中国人有句名言:以毒攻毒。受此启发,他试按这个思路来选制新的杀虫剂。/ ]. h! y9 |6 a
米勒以符合以下七项指标的理想杀虫剂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对昆虫有剧毒;(2)毒性发作迅速;(3)对温血动物和植物毒性较小或完全无毒;(4)没有刺激性,没有臭味;(5)杀虫谱尽可能广泛;(6)化学性能稳定,即作用时间长;(7)价格低廉。
& f9 k6 K4 X3 U" x; c0 F% g他在设备相当简陋的实验室里,对几百种药物,经过近四年的艰苦筛选试验,于1939年9月制出了DDT这种杀虫剂,对家蝇有惊人的触杀作用。当时他认为,除第二条外,其他六条指标都能满足。接着他又制备出DDT的各种衍生物。经过多次仔细检验,DDT对害虫的触杀效力才被化工界承认,又在制造工艺方面作了反复多次的改进之后,于1942年开始投放市场。
5 }  {' h: X6 j  o$ R3 _1943年美国农业部试验用DDT杀灭马铃薯甲虫,证实了DDT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1944年1月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战役中,虱传斑疹伤寒流行,每天出现60例新病人,官兵们处于绝望之中,由于运用了DDT,在三周内为130万人灭了虱,使斑疹伤寒的流行顿告平息。 3个月后,在日本出现类似病情,也是用了DDT,才得以转危为安。
4 s  u2 |8 K( U3 W0 q) \以后DDT作为一种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成为农民神速战胜田禾虫害的得力手段。同时,在医疗卫生方面,DDT则是根绝传染疾病的害虫的良药。所以,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在医疗卫生实践中,DDT都显示出巨大的效力。于是,人们把DDT视为“人类的救星”。* ]0 _- }- l. w6 e0 i1 c# @" T
那时人们都相信DDT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杀虫药物。其无害性有大量事实为根据,或者说经过了实践检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把DDT粉剂撒到成千上万的士兵、难民、俘虏身上,以灭虱子,十分有效,而人体则没有受到伤害。既然有这么多人与DDT粉剂打过交道,没有遭受危害,足见这种药物对于人体是有益而无害的。1948年,米勒因发现DDT及其化学衍生物对害虫有剧烈毒性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g+ B$ a/ N0 _. ^
实际上DDT对生物和人体是有害的,不过这种有害性是在以后十多年的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逐步发现和证实的。
( \1 U' H# h9 S* d" v+ V8 ^从20世纪50年代起,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实际现象的观察,并进行过多种科学实验才陆续取得了以下的认识:3 W; s( K) T& n: Y2 N
(一)粉状DDT不容易通过人的皮肤被吸收,所以表现不出它的毒性,但它溶于油以后肯定是有毒的。如果液体DDT被人吞咽下去,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就大量地贮存在富于脂肪质的器官内。6 S" P3 z6 \6 e! D! L
(二) DDT通过食物链上的各个环节由一个机体传至另一机体。例如,在苜蓿地里撒了DDT粉剂,而后用这里的苜蓿作为鸡的饲料,鸡所生的蛋就含有DDT了。再如,以含有百万分之七至八的DDT干草喂养奶牛,牛奶里的DDT含量就会达到大约百万分之三,而在用这种牛奶制成的奶油里,由于经过浓缩,DDT含量就会增至百万分之六十以上。
! k( J- z+ k: ~4 g9 b/ r. s/ e* q(三) DDT渗入水体,就会进入水生生物体内。1960年美国渔业及野生生物服务处的调查报告说:有些地方为了控制云彬树的蛆虫而大面积地喷洒DDT,结果在距离喷药区约15公里的小河湾里,发现鱼的身体里含有DDT。经研究,地面的含有DDT的雨水,通过土壤、岩石的细孔和裂隙不断往下渗透,使地下水体受到污染。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又把DDT带入小溪与河流之中,并且进入河里的生物体内。
, Y0 T4 u# m* D) l% }(四)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DDT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大量杀灭益虫。1958年美国一位家庭妇女写信给鸟类专家:在她所住的村子里,好几年一直给榆树喷DDT,本来这里各种各样的鸟儿多极了,可是后来这些鸟都不来了。为什么鸟都不来了呢?美国伊利诺伊州自然历史考察所的R·巴克博士在1958年发表的著作中说明:DDT不仅杀死了要消灭的树皮甲虫,也杀死了许多益虫。毒物在树叶和树皮上形成了一层很牢的黏膜,秋天,榆树叶落到地上,恰好是蚯蚓喜爱的食物,于是DDT进入蚯蚓体内,深积在蚯蚓的消化道、血管、神经和体壁中。有的蚯蚓抵挡不住这种毒剂而死去,而活下来的蚯蚓则成为鸟儿的食物,11条蚯蚓就可以使一只鸟致死。; i+ Z4 @; t" c# s! m2 S$ W
渐渐地,人们获得了共识:决不能低估DDT对生物和人体的危害性,不能继续使用DDT。
" ^# n' o3 f* o2 D人们通过实践还发现了“昆虫的抗药性”问题。世界各地陆续发现,在使用了几年DDT之后,许多昆虫,像苍蝇、蚊子、臭虫、跳蚤、虱子等都有了抗药性。DDT消灭害虫的有效性已不像当初那么灵验了。
# e  t+ Z9 [' Y7 D- C8 ?, Y3 D( [自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各地陆续停止生产和使用DDT。到70年代,DDT已是世界各国明令宣布的禁用品。而科学家们又发现和制作出了新的一些毒性较低的化学杀虫剂,而且开辟了制作对人无害的生物农药的新方向。2 u/ U5 l# F( L# i7 z
DDT由功臣或救星变为罪魁祸首、由兴盛到灭亡的过程,正是人们对DDT的认识在更多更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
* ], H  Y: O5 Z! Z8 M" Z有人提出问题:1948年颁发给米勒的诺贝尔奖是否“误奖”?回答并不一致。怎样看待人类文明史上出现过的DDT?我想,DDT曾经使农业大增产,使一些传染病不再流行,使许多绝望病人得到拯救,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DDT的发明者确实功不可没,那时颁发了诺贝尔奖是可以理解的。至于是不是一定早在1948年就颁发诺贝尔奖,现在看来则是可以多加考虑的。
1 ~* z; l, @  Q作为“事后诸葛亮”,与其谴责DDT获诺贝尔奖是“误奖”,不如引导人们从DDT的兴亡史中认真地总结人类认识的宝贵经验:人的认识与实践检验密不可分、相伴而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实践本身是历史的、相对的。认识的片面性常常源于实践的局限性。真理不可能从一次认识过程中获得,检验也不可能在一次实践过程中完成,认识必然要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向前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蜂网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8, 2025-4-24 19:24 , Processed in 0.123630 second(s), 26 queries .

备案号:鲁ICP备2023002647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