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养蜂业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是说。4 D3 e4 V8 u2 K: ?
4 o z5 ~/ N c5 m3 g' v0 ` 在激素的作用下,一些农作物改变了自身的发展规律,诸如棉花、枣树这些原本重要的产蜜作物,在激素的作用下,这些花的蜜腺出现退化现象,已经采不到蜜了,这令宋心仿对中国养蜂业发展前景担忧。, v- s: J" r+ V8 o' ]
8 o1 S7 I7 g, W0 ]4 ^2 @ 宋心仿对中国养蜂业的担心来自好几个方面,农药的使用、病害、物种竞争都使中华蜂大量减少,农药对中华蜂影响非常大,造成大量的蜂死亡。0 s" b8 } @' R" y
9 o( g7 e1 h3 _ 尽管引进西方蜂种,在抗农药方面优于中华蜂,但是从整体而言,蜜蜂的数量在下降。与此同时,蜜源也在下降。“原来南方的主要蜜源紫云英目前濒临绝迹。”宋心仿介绍,原本种植紫云英主要用于制作绿肥,而在如今化肥普遍使用的背景下,紫云英没有了经济价值,逐渐被淘汰。0 \# n I8 V$ T
) ?0 R( w: k( F9 J9 z* k4 U
而在北方,东北林区的椴树,华北及华东、中原地区的洋槐,遭砍伐十分严重,宋心仿指出,一些椴树蜜、洋槐蜜主产区已无蜜可采,而这两种蜂蜜原本是中国产量较大、蜜质较好的一级蜂蜜。此外,人工激素的使用令一些花蜜腺退化也是蜜源减少的原因之一。4 w S6 D9 J5 D; \3 _- i
: ~& t8 I& ]' K/ w- e 假蜂蜜冲击, g0 u- x6 T: z3 V8 x& @
2 y! V( r- h: g% o 和上游生产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下游的火热。事实上,随着蜂蜜、蜂胶等蜂产品的药用功效逐步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产量已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假蜂蜜开始登堂入室。/ z3 i0 `& n- G8 V
3 e! P1 O0 @3 i: I7 ^
今年2月,北京“天衢源”“互润”“医峰堂”3个商标、6个批次的蜂蜜产品,被北京市工商局勒令全市停售。无独有偶,3月,中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流通环节掺假蜂蜜展开专项抽样检验,合格率仅为47.7%;“五一”劳动节前,中国东部省份山东烟台一家沃尔玛超市出现了“糖稀兑水”的假蜂蜜;4月底,山东一些媒体披露,大型超市出现“糖稀兑水”的假蜂蜜。
6 U b1 Z- Y+ \ g3 J- l: Q( @+ D; u6 J2 z! {3 y1 \
假蜂蜜主要是用淀粉做的液糖制造,方法大概有三种:一是用糖稀(也称果葡糖浆、饴糖,是淀粉做的液体糖)直接制假;二是白糖水掺假;三是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造假。造假分子往往在假蜂蜜中兑入增稠剂、甜味剂、转化剂、乳化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 E9 d9 c1 r8 x6 H( ?
8 B" B; W+ W; U
下游频现的假蜂蜜事件,直接冲击了行业的良性发展。
$ F. J; I' s) L/ K5 a5 k' v/ O7 W7 z m( w( U' I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指出,目前蜂蜜市场呈现“小、散、乱”局面,蜂业愈演愈烈的造假售假现象严重扰乱了国内蜂蜜市场的正常秩序,引发消费者对各种蜂产品乃至整个蜂业的信任危机,阻碍了蜂业的市场拓展,而一些产品甚至远销国外,损害了我国蜂业的国际声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蜂产品的出口。. Q* t6 ]) t3 q- B8 {0 i5 v* t
9 Y2 d* ]6 y' j) p/ r/ h
许多正规企业在拓展市场时受到很大的阻力。一位上海蜂蜜经销商表示,由于担心假货,只敢做熟悉的品牌。“在我们代理的各类产品中,蜂蜜的毛利不高。因为很多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假蜂蜜的横行打压了真蜂蜜的价格,我们很多不错的东西但卖不出好价格来。”
1 i0 N+ f- T9 }+ U1 M) r, d( A# |$ A% M4 v7 h& ~) m. u& M
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五六年前养蜂行业便出现了老龄化现象。据宋心仿介绍,目前,中国养蜂人平均年龄已达57.6岁,面临后继乏人现象。蜂产品市场混乱、收入不稳定是许多蜂农退出的直接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