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注册成为中蜂网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前在网上查到的,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原文作者不详,请作者原谅。
2 }9 \* E. `* ^2 B, R诱引和收捕中蜂的生物学依据
- ]% |& G* [4 Z6 w# E3 e4 G2 Q6 L% f) o
从蜜蜂的形态和生物学习性等各方面比较,野生中蜂与人工饲养的中蜂几乎无任何区别。无论是野生中蜂的收捕还是饲养,都应在深入了解中蜂相关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蜜蜂的活动规律,采取相应的诱引措施。与诱引和收捕有关的生物学习性,主要包括中蜂的营巢、迁栖和采集特点。根据中蜂的营巢习性,准备合适的诱引箱桶,选择恰当的诱引地点;根据中蜂的迁栖习性确定诱引的季节和时间;根据蜜蜂采集特性寻找野生中蜂的蜂巢。
3 k Z: X, `# h/ A⒈中蜂的营巢习性
* y$ w/ t' } K# r3 x, S 蜂巢是蜂群的栖息场所,蜜蜂对营巢地点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目标显著、飞行路线通畅和能躲避敌害。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围有一定蜜粉源的南向山麓或山腰中的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且能避敌侵扰的地方。孤岩和独树,是它们最喜欢的营巢目标。密林茂竹或只有小灌木的地方,因环境闭塞、目标不明显、蜜蜂一般不前往营巢投居。蜜蜂对蜂巢的选择,要求密闭、干燥、适当大小的空间和洞口。在自然界,蜜蜂多在树洞、岩洞、土洞或古墓内筑巢栖息。野生蜂洞穴的出入口直径一般只有20mm左右,这样有利于防止敌害侵袭。凡黄喉貂等敌害能闯入的洞穴是不会有蜂群的。
( ^( u/ u: ~9 j: j⒉中蜂迁栖的习性
: n5 z- O* n+ T% O& A 中蜂迁栖主要有 2种情况,自然分蜂和迁栖。蜜蜂迁栖的方向往往与季节有关,春夏多由山下向山上迁移,而秋冬则由山上向山下迁移。自然分蜂有很强的季节性,分蜂季节最主要的环境特征是蜜粉源丰富。因此,自然分蜂多发生在春、夏季,南方山区,也有少数发生在初冬。迁栖主要因缺蜜、人为干扰、受病敌害所迫。野生中蜂的迁栖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例如,被巢虫遏迁的南方山区常发生在秋季群势衰退、巢虫猖獗的时期,被胡蜂侵害逼迁的常发生在夏秋蜜源枯竭的地区,被鼬类侵害逼迁的常发生在寒冬或初春鼬类觅食困难的时期,但这并不意味野生蜂具有典型的季节性迁移现象。7 v T- X+ o& n3 J( t
. L+ Q/ B [' F% v9 G7 h4 t
2 m3 X0 Z- A' M& w. Z9 C T S1 G9 W9 T w! r
5 K0 a- l3 H N( g S3 _4 L, s
% W7 N0 `/ W8 g& F& l p9 @. L Y1 h: u
野生中蜂的诱引技术
4 ?6 W4 W0 @5 Y
8 T3 G* c8 n! G4 ? 诱捕野生中蜂,就是选择野生中蜂分蜂的时期,在适宜蜜蜂营巢的环境地点,放置诱引箱桶,让蜂群自动投入。蜂群投入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饲养。诱引迁栖的野生中蜂在饲养中也往往易逃群。
% b. ~* S$ w, o: ~- ? ⒈诱引地点
/ i) O% h# H3 ~' C) |- G选择诱引点的关键是蜜粉源丰富、小气候适宜和目标突出。蜜粉源较丰富是选择诱引点的首要条件。“蜜蜂不落枯竭地”,只有在蜜粉源丰富的地方才能诱引到蜜蜂的。小气候环境是蜜蜂安居的基本条件。夏季诱引野生蜂,应选择阴凉通风的场所,冬天应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在座北朝南的山腰突岩下,不受日晒、雨淋,而且冬暖夏凉,是最为理想的诱引地点,宜四季放箱诱引。另外,南向或东南向的屋檐前、大树下等也是较好的地点。根据蜜蜂的迁栖规律,诱蜂地点春夏季节设在山上,秋冬季节设在山下。诱引箱放置的地点必须目标显著,这才容易为侦察蜂所发现,而且蜜蜂飞行路线应畅通,如山中突出的隆坡、独树、巨岩等附近、都是蜜蜂营巢的天然明显目标。
9 {9 I' ^! T" x9 k+ G/ w; q⒉诱引时期
7 ]7 K) H8 ~+ m% K" U 诱引野生蜂的最佳时期为分蜂期。分蜂主要发生在流蜜期前或流蜜初期,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蜜粉源的具体情况确定诱引时间。在蜜蜂分布密集的地区,还可诱引迁栖的野生蜂。诱引迁飞蜂群,应视具体情况分析当地蜜蜂迁飞的主要原因,把握时机安置诱引蜂箱。( i. C4 g, b; h$ |( d- z
⒊合适的箱桶
8 c* u# C7 I' [0 }/ S$ k/ y& \; P3 g 诱引野生蜂的箱桶要求避光、洁净、干燥,没有木材或其他特殊气味。新制的箱桶因有浓烈的木材气味,影响蜜蜂投居。新的箱桶应经过日晒、雨淋或烟熏,或者用乌桕叶汁、洗米水浸泡,待完全除去异味后,再涂上蜜、蜡,用火烤过方可使用。附有脾痕的箱桶带有蜜、蜡和蜂群的气味,对蜜蜂富有吸引力。特别是那种蜜蜂投居1~2d后就过了箱,留着新筑脾芽的箱桶,诱蜂更为理想。诱引箱桶的容积,应大小适当,一般为0.05~0.07m3。为了适于蜂群在巢内团集保温护脾,箱桶的形状应尽量接近球状或正方体。箱桶的巢门只要保留几个小孔即可。
. i3 u7 Q# {' |& }* |; m1 u ] ⒋箱桶的安置2 ?% q" `! L* n, N1 i$ J
闽北山区常见的蜂桶,其下口Φ300 mm,基部侧壁打几个Φ10mm的圆孔或相仿大小的缺口作为巢门,在离分桶下口约200 mm的地方,纵横穿几根竹条,竹条上面铺 1层棕皮,棕皮上面再塞紧稻草,然后安置在平坦石块上,再用棕皮封住捅的上口,并覆盖树皮和石块遮阳防雨。当蜂群飞来,筑满了巢脾后,取去稻草,剥掉棕皮,让蜂群向上发展。以后再过箱。7 {( f# S$ Q2 v* y+ N1 E
诱引野生蜂最好采用活框蜂箱,这样可以使野生蜂群直接接受新法饲养,减少过箱环节。采用活框蜂箱诱蜂,在箱内先排放4~5个穿好框线并镶有窄条巢础的巢框。有条件的最好事前把巢础交给蜂群进行部分修造。为了便于初投蜂群在诱引箱中团聚,不宜采用全框巢础。用稻草等填塞箱内隔板外侧空间,以免蜂群进箱后不上脾而在隔板外的空处营巢。蜂箱巢门宽30mm、高10mm。为了诱
- i' L4 \) Q. w2 K蜂后搬动方便,在放置前先把巢框和副盖装钉牢固。诱引箱中放入适量的蜂蜜或白砂糖等糖饲料,以及每天上午10时左右在诱引箱附近燃烧旧脾,有助于诱蜂。如果发现常在墙壁等处飞飞停停寻找巢穴的侦察蜂,可将诱引箱放置在附近,并在诱引箱巢口涂抹少许蜂蜜诱引侦察蜂;或将侦察蜂捕捉后放人诱引箱中关闭10min, 然后再将此侦察蜂放出,应注意不得损伤侦察蜂。侦察蜂飞走后不得变动诱引箱的位置诱引箱的摆放,最好依附着岩石,并把箱身垫高些,左右应垒砌石垣保护,箱面要加以覆盖,并压上石头,以防风吹、雨淋及兽类等的侵害。
$ g5 R/ q7 D+ U⒌检查安顿" g' }- b) [# H" w
在诱引野生蜂群的过程中需经常检查、检查次数应根据季节、路程远近而定。在自然分蜂季节,一般每3~4d检查1次。久雨天晴,应及时检查;连续阴雨,则不必徒劳。发现蜂群已经进箱定居,应待傍晚蜜蜂全部归巢后,关闭巢门搬回。凡采用旧式箱、桶的,最好在当天傍晚就借脾过箱。( ^7 Y* i# [2 y, f- I, Y: M8 U3 [
+ X+ s7 Y7 T- R& f1 U9 f
. R% q6 x; _! C3 S9 G& T/ j7 |) A. j1 b' Q9 e" ]" o
+ W9 G8 Q/ [4 |& ^& m" B& g9 }
, o! A! `8 n( E9 I0 N K: a" ]
寻觅野生蜂巢的方法
& y9 E& v* ~! h6 y1 b- V; a0 w+ m7 q( P# G+ ^% y& K) ]
寻找野生蜂巢,应选择晴暖的天气,在蜜蜂采集最活跃的季节和时刻进行。进山以后,若在山坳、山口、山顶和蜜源植物的花朵上未发现蜜蜂的踪迹,说明这一带没有野生蜂居住,不必再行寻觅。* j! a& ~! ^. U5 M+ w
⑴搜索树洞
; F/ e b: J( x2 g! \ 沿着林子边缘,以空心有洞的大树为搜索目标,认真寻找。$ l' k+ e+ t `$ R3 Y) m; l* i, U$ P
⑵追踪工蜂
1 Q/ q" j6 g, H. C4 A采用沿途追踪工蜂的方法,寻找蜂巢。其方法有多种。
; k& X$ p6 ?, Q# H) M①跟踪采集蜂法 在晴天上午9~11h,守候在山谷出口处留心观察回程蜂的飞行路线,也可以观察花上采集蜂的动向。如果有数只回程蜂飞往同一方向,就可以沿着这个方向进行跟踪,每次前进30~50m,最后就可能找到蜂巢。
( o6 x- h, e; T ②挂蜜燃脾引蜂跟踪法 在高地的上风处,把带叶的树枝蘸上蜂蜜挂在离地2m高的地方,并燃烧一些旧巢脾,使蜂蜜和蜡的气味散发出去,招引野生蜜蜂,然后注意吸饱蜂蜜的野生蜂的飞行路线。与此同时,在相距数十步远的地方的另一个高地上,也用同样方法的招引并观察蜜蜂的飞行路线。这2条飞行路线相交叉的方位,往往就是蜂巢的所在地。3 |$ B9 F ~+ F- T: O
③煮蜜引蜂跟踪法 在晴暖的天气,在山中的高岗处,支起锅灶点燃火堆,把高浓度的蜂蜜放到锅中煮至沸腾,用蜂蜜的香味吸引野生中蜂来采集。根据蜜蜂返回的飞行路线追踪,寻找蜂巢。在追踪过程中,若失去踪迹,在蜜蜂飞行路线的附近再煮蜂蜜,吸引蜜蜂。反复数次定位寻找,就可准确地找到野生蜜蜂的蜂巢。
, j G( v: k4 T/ R ④欲擒故纵跟踪法 捉住即将归巢的采集蜂, 在蜂腰上绑1根 300~400 mm长的细线,另一端粘上1片宽10mm、长数厘米的纸片,然后释放跟踪。通常重复几次,就可以找到蜂巢。1 y, X: E! m/ p1 h* H/ Y( \
⑤根据采集蜂回程打圈和飞行高度判断蜂巢距离 当蜜蜂采好粉蜜后,起飞时往往会打1~3个圈子,然后才按一定的高度笔直地飞向蜂巢。根据回程采集蜂起飞时打圈的次数和飞行的高度来判断蜂巢的远近。起飞时只打1个圈子,蜂巢不会很远;打 3个圈子的,蜂巢处于2.5km以外,追踪比较困难。如回程蜂在离地3m左右的高度飞行,说明蜂巢约在250 m的地方;若飞行的高度在6m以上,就说明蜂巢较远,不可盲目追踪。+ i1 R: ^, m u
⑶观察采水蜂
1 I3 [5 _% T, @ O. M7 y9 n, s; }采水蜂大部分是老蜂,飞行路线不会很远。入山找蜂时,要留心水源边沿,如果发现有采水蜂,就表明附近有蜂巢。采水蜂在下降和起飞时,都是绕圈子飞行的。如果飞来时打圈是逆时针方向,而回去时是顺时针方向,就表明蜂巢在山的左边;如果打圈的方向与上述相反,则表明蜂巢在山的右边。
+ X) A- y( a9 s' l ⑷通过蜜蜂粪便判断蜂巢方位
6 c! |' ]4 a, j- |# Z# V工蜂在认巢飞翔或爽身飞翔时,常在蜂巢附近排下许多粪便。采集蜂在出巢起飞时,也常先排掉粪便后才飞往采集。因此,在蜂巢周围的树叶、杂草上,必有很多蜂粪。蜂粪呈黄色,一头大,一头小,通常大的一头总是朝着蜂巢的方向,应按照这个方向去寻找。若发现峰粪逐渐密集,那么附近就必有蜂巢。此外,可以向山区的药农、猎人等这些经常在山中活动的人等了解野生蜂的踪迹,为猎捕提供线索。+ u) l* ?; P, O) P! L6 P
) v. e9 w0 H- G( r. }) n
: u& \1 ^: V2 W; P猎 捕 野 生 蜂 的 技 术. T5 a) N; p' @3 Q" M3 O5 i6 \
- }# r" m# V& ~+ F' W0 `3 m发现野生蜂的蜂巢后,要准备好刀、斧、凿、锄、喷烟器(或艾条)、收蜂笼、蜂箱、面网、蜜桶等用具,于傍晚进行猎捕。
+ H' l& s8 M/ y+ Y ]猎捕树洞或土洞中的蜂群时,先用喷烟器或艾条从洞口向内喷烟,镇服蜜蜂;然后凿开或挖开洞穴,使巢脾暴露出来;继而参照中蜂过箱方法,割取巢脾,进行收捕。在收进蜂团时,应特别注意蜂王。如果野生蜂群居住在难于凿开的岩洞中,收捕时,应先观察有几个出入口,再把其中主要的 1个出入口留着,其余洞口全部用泥土封闭,然后用脱脂棉蘸石炭酸、樟脑油、卫生球粉等驱避剂,塞进蜂巢下方,再从这个洞口套上 1个圆锥形的铁纱罩,罩的另一端管口通入蜂箱。洞里的蜜蜂由于受驱避剂的驱赶而沿着铁纱罩进入蜂箱中。当看到蜂王已通过纱罩进入蜂箱,并且洞内蜜蜂基本驱出后,就可把收捕的蜂群搬回处理。在野生蜂收捕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好巢穴,并留下一些蜡痕,然后用石块、树皮、木片、粘土等将其修复成原状,留下人眼大小的巢门,以便今后分蜂群前来投居。如果发现迁飞的蜂群,可用水或沙撤上去迎击,迫使蜜蜂中途坠落结团,然后再再行收捕。 |
|